业内信息

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队伍建设的途径

2020-12-18 来源:《天津科技》
  【作 者】梁霞、武立有:天津大学期刊中心《燃烧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摘 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文化强国进程中,科技期刊责任重大。而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依赖于科技期刊从业者,特别是编辑人员的行业背景和工作热情。编辑出版人才是科技期刊繁荣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科技期刊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科技期刊发展和质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期刊队伍刻不容缓。

  【关键词】科技期刊;出版;编辑队伍

  1 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

  2019年科学出版社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共有4973种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83种,EI收录期刊222种,SCI收录期刊225种。近年来,国家比较重视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在政策、管理、资金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大了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经济社会环境迅速变化、科学研究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我国现存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队伍建设方面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对于科技期刊在科技传播上的重要地位,期刊编辑出版人员的职业地位、精神面貌和激励机制等,均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5方面。

  1.1 编辑人员地位边缘化

  我国的期刊都有主管主办单位,期刊在管理层级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管主办单位的管理惯制和认知态度。长期以来,许多科技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如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等对科技期刊重视不够,仅仅将之作为主体业务的补充和点缀,没有赋予它足够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在很多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被归为“教学辅助”部门,编辑岗位被视为“教学辅助岗”。编辑人员相较于科研、教学人员,待遇低、晋升难,属于“边缘群体”。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普遍存在轻视编辑人员能力、看低编辑工作价值的观念,认为“只有搞不了科研的人才去做编辑”。与这样的流行偏见相对应,编辑人员的薪酬待遇与科研、教学人员同等职级相比普遍偏低,在评聘职称、申请各类人才计划支持时,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员与科研、教学人员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1.2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才的积极性较低

  与科研和教学人员相比,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所处的地位边缘,待遇较低。在科技期刊社内部,也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虽然目前科技期刊社大多也采用绩效管理办法,但对办刊人员工作量的考核与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稿件数量和审稿字数等容易量化的指标,对稿件内容质量、影响力、期刊推广等不易量化的重要因素缺乏有效考核办法,由此导致对办刊人员贡献的评价不合理、不精确,编辑人员的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对其收入的影响非常有限。社长和主编等期刊负责人是刊物的灵魂,但在现有体制和机制下,学术期刊领域核心人才被认可度较低,其工作成果和业绩缺乏权威有效的认定渠道。相关管理部门在奖项设置或荣誉推选时,习惯将科技期刊笼统列入新闻出版之中,不会单独设立奖项荣誉,在此背景下,给予科技期刊出版人才的名额就非常有限,关注度非常不够。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才的积极性,明显制约了科技期刊持续向前发展。

  1.3 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科技期刊承担着学术传承和学术创新的重要任务,需要大批素质高、有理想、有经验的人才,才能承担这项艰巨的任务。但现实情况是,科技期刊界面临全面的人才短缺。多项数据显示,科技期刊的人才短缺不是局部的,而是全方位的。既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也缺乏专家型、复合型人才。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的新媒体人才也存在很大缺口。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科技期刊的发展空间,严重妨碍了科技期刊功能的发挥。

  1.4 缺少专业背景强的青年人才

  无论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的规模大小或实力强弱,均存在人才难招的情况,也有一些科技期刊编辑由教学一线人员退休后返聘继续工作。往往是“想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不想要”。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很多期刊社都不具有自主用人权,不能按照自己的用人需求选聘人才;二是薪酬与人才期望值不匹配,即便招到了适合岗位要求的新人,其工作稳定性又成为问题。新人由于收入低、价值观等原因,缺少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成就感,因而很不稳定。很多新人往往将期刊编辑岗位作为跳板,一旦得到更好的岗位便很快离职转岗。

  1.5 职业教育培训效果不佳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从业者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任职资格之外,必须实施继续教育,才能不断提升业务素质,跟上时代步伐。国家对编辑人员的业务教育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编辑继续教育制度的初衷无疑是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继续教育存在内容与科技期刊从业者领域相关性不强、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等问题,而且许多培训都是流于形式,实际效果欠佳。

  2 建议与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够切实帮助科技期刊从业人员,进而促进科技期刊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2.1 明确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人才问题的具体样态与事业发展的水平和程度密切相关。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期刊改革发展在目前阶段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局限。我国科技期刊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现存的科技期刊质量与科技发展水平是不匹配的。体制所产生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需要改革现有的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体制以适应科学发展水平。笔者认为,科技期刊面临的任务不仅仅是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现有出版体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更重要的是确立面向读者的新的专业化、区域化的期刊体制,以适应新时期“为读者服务、为读者负责”的办刊指导方针和要求。

  2.2 建立优秀人才激励机制

  科技期刊在国家文化建设和科技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受到的重视程度与其作用很不相称。在一些重大奖项的评比中,学术期刊的占比都非常有限。为了充分体现对学术期刊的重视,建议针对高端优秀人才,通过设立基金,组织专业评奖,在既有评价体系中增加学术期刊份额等方式,建立国家层面的学术期刊人才激励机制,让科技期刊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职业价值得到充分的尊重。

  2.3 加强有专业背景人员期刊人才引进

  科技期刊不同于一般大众期刊,专业性和学术性是其核心价值。而体现这一核心价值的关键,就是编辑出版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包括专业影响力。但现有的人才选拔、引进、使用机制,更多的是强调人员的职业资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专业人才的吸纳和使用。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进一步拓宽学术期刊出版人才、特别是科技期刊出版骨干人才的引进渠道。将院士、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包括外籍科学家及团队吸引、充实到办刊队伍中来,优化办刊队伍。为此建议放宽任职条件,强化其学科专业资质条件,包括工作履历、专业背景、职务职称等,相对弱化其出版专业资质,实施类别化、差异化管理政策,放宽优秀科技期刊骨干人才的资质条件,引进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办刊人才。

  2.4 注重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针对目前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陈旧、重复,针对性不够,缺乏专业性等问题,建议切实改进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多开办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继续教育主要按照专业类别组织实施,并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平台、新技术、新优势,针对编辑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开办方便编辑网上学习的培训,尤其是在手机移动端的学习培训,创新培训方式,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鉴于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对期刊编辑人员的重要性,建议将参加专业学术会议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2.5 强化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机制

  鉴于科技期刊人才边缘化,难以引进青年专业人才的问题,建议提高青年编辑人才待遇,对于基础扎实、业绩突出的青年骨干,设立国家层面的基金项目,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并且重点培养,增强青年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职业荣誉感。鼓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授、副教授、各种青年人才参与科技期刊办刊工作,让更多的高校科研人才参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从而发现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继成,张鹄,王翠菊.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75-77.

  [2]佟金凤,张明霞,惠红.科技期刊的编辑队伍建设[C]//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江苏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2012.

  [3]李来福,王希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办刊队伍建设[J].中国出版,2014(12):28-31.

  [4]孙良英,郝美玲.适应新形势的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10(4):305-30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