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背景下中文高校学报提升之路——以9种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高校学报为例

2020-12-17 来源:《编辑之友》
  【作 者】赵燕萍:南京工业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

  【摘 要】文章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下称"卓越计划")的9种中文高校学报为例,探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背景下中文高校学报的提升之路。入选“卓越计划”的多家中文高校学报虽然仍以“大学校名+学报”形式命名,然而其学科设置已基本接近专业刊,学报正在转变综合办刊机制,逐渐向专业刊转型;入选“卓越计划”的中文高校学报依托一流学科与优势学科,以专刊或专栏出版的形式使学报发展特色化;入选“卓越计划”的中文高校学报通过组建青年编委或通信编委的形式发挥中青年专家学者的办刊积极性;高校期刊集群的建立对改变高校学报"小、散、弱"处境具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中文高校学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专业化;高校期刊集群;青年编委

  高校学报是传播科研成果、构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荟萃科学发现、引领学术一流水平等方面肩负了重要使命。[1]然而,高校学报的论文学术质量却饱受诟病,“全、散、弱、小”是学报的普遍现状,主办单位视其为“鸡肋”,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2]如何转变高校学报办刊思路、彰显学报特色、完成学报体制改革、拓宽稿源范围、避免学报成为高校的“自留地”等问题一直是学者多年来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已有多家高校学报调整综合性和内向型办刊方向,在专业化转型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特色专题与栏目策划也是破除高校学报同质化严重、“千刊一面”等弊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重点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推动期刊的专业化、集团化、数字化、国际化进程。[3]该意见的出台对全国的期刊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有利于高校学报在这次变革中把握机遇、走出困境,进而办出一流科技期刊。为了贯彻落实意见,以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推进我国科技期刊的持续发展,2019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的通知》。[4]本文从文献计量指标、高校学科、作者等方面剖析9种入选“卓越计划”的中文高校学报,对我国中文高校学报的发展具有启发作用。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卓越计划”是面向全国科技期刊设置的重大支持项目,以五年为一周期进行评选,2019年第一期共设立7个子项目,分别为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开展集群化试点、建设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项目。经公开申报、资格审查、答辩评审和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复核,最终经过公示确定入选项目285项,根据期刊类型、语种对入选“卓越计划”的高校主办期刊进行分类整理(见表1)。入选的中文科技期刊一共100种,而高校主办的中文期刊35种,其中仅有9种为中文高校学报。专业刊和英文刊入选的数量明显高于综合学报和中文刊,而入选项目的中文高校学报数量更少,与我国现阶段中文高校学报的数量与规模严重不符。因此,本文以9种入选“卓越计划”的中文高校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为研究对象,探寻几种学报的特色办刊举措以及共同点,为中文高校学报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表1 入选“卓越计划”的高校主办期刊受资助情况
项目类别 单刊资助金额万元/年 高校学报数量/种 高校专业刊数量/种
中文 英文 中文 英文
领军期刊 100 0 0 1 6
重点期刊 50-100 0 0 1 5
梯度期刊 40 9 5 13 14
高起点新刊 50 0 0 11 2

  2.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中文高校学报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取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发布的《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对比几种学报的综合评价以及学科类别排名。同时,为考虑数据来源的一致性,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对9种中文高校学报2018年的载文情况进行了检索。

  二、入选“卓越计划”的中文高校学报统计调查情况

  1.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

  根据《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分析入选“卓越计划”的中文高校学报相关文献计量指标(见表2)。综合评价总分根据科学计量学原理,系统性地综合考虑被评价期刊的各项影响力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引文率、开放因子)在其所在学科中的相对位置,并按照一定的权重系数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集成。由表2可以看出,9种中文高校学报的综合评价数值和排名均较高,综合评价排名范围为11—560,均值为215。


表2 入选“卓越计划”的中文高校学报被引指标分析
中文刊名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他引率 基金论文比 平均引文数 开放因子 综合评价总分
数值 排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514 1 0.96 0.91 15.5 19 75.8 9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19 0.483 0.93 0.95 15.1 87 49.1 560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0 0.373 0.90 0.99 22.0 65 62.6 249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92 0.514 0.95 0.88 17.8 60 55.7 387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693 1.021 0.81 0.93 22.1 9 64.7;70.7* 13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700 1.38 0.71 0.91 19.7 30 58.2 32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3106 1.876 0.88 0.97 25.6 14 91.0;78.7* 11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36 0.591 0.92 0.97 20.9 78 69.2 152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363 0.945 0.96 0.83 629 103 85.7 30
  注:*表示该期刊复分归入两个学科类别。

  《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根据《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2009)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的学科分类标准,将期刊分为112个学科类别。所研究的高校学报分为中医药大学学报类、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类、自然科学师范大学类、测绘科学技术类、自然科学综合大学学报类、矿山工程技术类、医药大学学报类七类(见表3)。


表3 入选“卓越计划”的中文高校学报学科分类综合评价总分情况
中文刊名 学科分类综合评价总分情况
学科类别 综合评价总分排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药大学学报类 1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类 1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自然科学师范大学类 4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类 8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测绘科学技术类;自然科学综合大学学报类 3;2*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类 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矿山工程技术类;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类 1;1*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类 2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医药大学学报类 1
  注:*表示该期刊复分归入两个学科类别。

  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类期刊数量最多(94种),入选“卓越计划”的中文高校学报中有5种为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类,《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排名分别为第1、2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排名分别为第5、8、16名。根据2018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的学科分类,《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综合性大学学报中的Q2区排第2、7名,超过了《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等学报,说明这两种高校学报在各种评价体系下的学科排名稳定性较强,综合实力也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WAJCI年报中排第16名,不论是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还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的排名中,均不是特别突出,因此重点了解该刊的办刊举措,对其他中文高校学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中医药大学学报类、自然科学师范大学类、自然科学综合大学学报类、医药大学学报类各有1种,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排名分别为1、4、2、1,在所属学科排名均靠前。《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复分归入测绘科学技术类、自然科学综合大学学报类两类学科,《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复分归入矿山工程技术类、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类两类学科。《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在测绘科学技术类排名为3,《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在矿山工程技术类排名为1,两种学报归入相应的专业刊中进行对比,排名仍然靠前,说明这两种中文高校学报的学科专业化程度较高。

  2.中文高校学报与学科的关系

  除《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以外,其余8种中文高校学报主办单位均属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本文对2018年学科发文情况进行了统计,总结出中文高校学报与学科之间的关系(见表4)。从学科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的学科设置已基本接近专业期刊,发文学科分别为中医学和中药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这与CSCD统计结果一致,且篇均被引均在2.0以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矿业工程学科的篇均被引达7.87,这3种中文高校学报虽然仍以传统的“大学校名+学报”命名,然而从发文学科以及影响力来看,已与专业刊类似。《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文学科也与高校的一流学科相对应。陕西师范大学一流学科为中国语言文学,该学科为文科,因此《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文类型不涉及一流学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虽然没有一流学科作为支撑,但南方医科大学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与外科学都属于国家重点学科。


表4 2018年中文高校学报一流学科发文情况
中文刊名 一流学科/优势学科 论文数量 占比/% 篇均被引 篇均下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学 65 40 2.484 254
中西医结合 2 1 3.500 193
中药学 87 54 2.299 201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机械工程 64 23 1.672 130
光学工程 7 3 2.429 158
材料科学与工程 15 6 1.067 13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9 7 0.737 112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2 41 1.812 138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建筑学 11 4 2.637 155
土木工程 137 56 1.642 185
测绘科学与技术 12 5 0.583 137
环境科学与工程 8 3 2.125 133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地球物理学 53 16 2.964 204
测绘科学与技术 220 71 2.455 232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机械工程 77 28 2.831 215
材料科学与工程 9 3 5.111 23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69 25 1.913 148
电气工程 45 17 1.733 161
信息与通信工程 54 20 2.463 180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矿业工程 75 48 7.87 399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 39 10 1.333 126
材料科学与工程 65 17 0.800 109
冶金工程 21 5 1.190 140
矿业工程 102 26 1.765 149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肿瘤学 76 31 2.20 150.07
内科学 52 21 2.75 167.04
外科学 37 15 2.70 129.51

  3.中文高校学报作者分布情况

  表5为9种中文高校学报发文作者分布情况。内稿是指第一作者单位为本校的论文,外稿是指第一作者单位为非本校的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发文作者的地区与机构分布最广,其中内稿率仅为8%,这也与该刊机构分布最广相对应,表明该刊来稿多元化。


表5 2018年各类中文高校学报发文作者情况
中文刊名 地区分布数 机构分布数 载文量 内稿数 内稿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5 51 163 98 60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 108 278 23 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7 45 113 68 60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7 26 241 207 86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4 104 314 135 43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 62 277 169 6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 57 157 49 15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 88 451 136 30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3 97 246 108 44

  4.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群分布情况

  从入选“卓越计划”名单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入选期刊数目最多,有8种期刊入选,项目总经费达980万元。浙江大学共有4种期刊入选,项目总经费为160万元。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南大学各有3种期刊入选,中南大学入选的期刊中有1种为中文高校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大学各有两种期刊入选,其中1种均为高校学报。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专业刊数量众多、实力强劲,期刊集群化水平较高。

  通过在各大高校的官网主页查找期刊信息可知,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期刊4种;华中科技大学下设4个期刊中心,主办期刊41种;陕西师范大学下设学术期刊网,主办期刊4种;同济大学主办期刊7种;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期刊9种;武汉大学主办期刊55种;西安交通大学主办期刊21种;中国矿业大学主办期刊4种;中南大学下设中南大学出版社,主办期刊10种。由此可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四所高校的期刊数量较多、分类细致,入选“卓越计划”的期刊较多。

  三、中文高校学报质量提升策略

  1.依托一流学科,发展特色化高校学报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5]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成为近年来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目标。

  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联络不紧密,一流学科的建设更注重专业刊的发展,而糅合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报长期处于高校的边缘,无法充分发挥其学术传播功能,国际一流期刊评价体系更是将高校学报拒之门外,可以说走专业化道路是高校学报成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必经之路。[6][7]

  困于现行的高校体制和历史遗留问题,高校学报很难立刻完成专业刊的转变,依托一流学科,通过本校学术资源与学科内知名专家联系组稿、约稿,形成专刊专栏,同时在版面上进行调整变动,舍弃部分没有竞争优势、无差异化的学科,将高校学报办出特色。然而,特色化并不等同于专业化,高校学报可以将此作为一个过渡阶段,在与一流学科完成融合后,仍需主办高校拿出魄力,完成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

  入选“卓越计划”的多家高校学报依托一流学科策划出版专刊专栏,推动了学报的特色化发展。如《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联合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策划出版“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专辑”“粉末冶金材料专辑”。《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教授担任召集人和组稿人,组织发表了“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研究”等特色专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多年承办中国智能机器人学术会议,依托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学术力量,每年推出一期“智能机器人”专辑。

  2.制定编委会办刊方针,调动办刊积极性

  吸引优质稿源是办好一流科技期刊的根本,而高校学报稿源大多为本校师生自由来稿,由于职称、绩效考核、学生毕业等原因,学报稿源相对充足,编辑们没有稿源不足的危机感,安于现状,不愿走出去与专家、学者进行沟通联系,编委也大多为本校人员,高校学报进取心不足,办刊体制与理念落后,内向性严重,最终导致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不足,逐渐成为主办高校的“自留地”。[8]

  高校学报想要改变内向性格局,开门办刊,构建开放的公共学术平台,绝不是靠几个编辑支撑起来的,还需要好的顶层设计。主编是一个期刊的灵魂,应对期刊学术质量负责,对内容进行整体把控,编委则负责对期刊内容的落实,坚持编委会办刊方针。而现阶段高校学报的主编和编委挂名现象较多,主编一般由学校的校领导兼任,对高校学报的发文方向与定位把握不明,编委如同一盘散沙,编委会名存实亡,无法对期刊的发展提出长远规划与指导。[9]

  高校学报在确立编委会时应多考虑主编和编委对学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10]考虑主编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发展期刊,编委成员确定的过程中去行政化,制定编委会办公条例,根据办刊方向以及编委对期刊的贡献度,对编委成员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定期召开编委会,统一办刊方针,探讨学报的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以及落实组稿方案。主编和编委通过自己的学术积累,探讨国际最新研究热点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发挥主编和编委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约稿和组稿。

  入选“卓越计划”的多家高校学报尝试通过建立青年编委或通讯编委的方式调动办刊积极性。如《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通过面向全国公开招募的方式组建青年编委会,青年编委主要职责包括: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时,推广期刊;参与期刊组稿与策划;完成期刊的投稿、审稿等要求;参加期刊主办或承办的学术会议等。青年编委会的建立需保证青年编委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高校学报工作。《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组建了通讯编委,通讯编委是编委力量的重要补充,是编委会的后备力量,工作职责与青年编委类似。

  3.集约化整合管理,建立高校期刊集群

  目前,另外一个制约高校学报成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重要因素是“单兵作战、小作坊式经营”。[11]高校学报主办单位单刊为政、办刊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无法进行办刊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办刊经费主要来源于高校拨款,难以扩大学术影响力,实现市场化自主经营。我国已有的期刊集群,如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地学期刊网、中国力学学会期刊网等通过“共享资源、抱团取暖”从而做强做大。然而,这些期刊集群共同的特点是以学科为组织单元,[12]期刊专业化特征明显,高校学报想要融入这些专业期刊网是很难办到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高校期刊社或出版社的模式打破“小、散、弱”处境。依托高校一流学科、优势学科,重点关注学科交叉和未来热点方向创办新刊,兼顾社科期刊、科技期刊、中英文期刊的共同发展,建立差别化定位、规模化的高校期刊社或出版社。将期刊的人、财、物统一集约化管理,扩大办刊规模,规范办刊制度,统一培养职业化的编辑人才,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与流程,从而提高办刊效率,促进期刊的可持续化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中南大学出版社是目前高校集约化运营的先行者。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有中文刊15种、英文刊12种,是入选“卓越计划”期刊数目最多的高校;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原期刊中心)成立于2008年,旗下目前共出版22种学术期刊,包括7种中文期刊、15种英文期刊,另有多种加盟刊,入选“卓越计划”期刊数目仅次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出版社(原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出版社现有职工112人,分为图书出版和期刊出版两大类,出版社规模巨大、分类细致、分工明确,入选“卓越计划”期刊数目仅次于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

  结语

  中文高校学报应依托一流学科,与本校学院或重点实验室展开合作,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协同策划专刊,实现中文高校学报特色化发展。同时,需保证发文作者地区与机构分布较广,降低内稿率,坚持开门办刊,从服务学校的固有思路拓宽到服务学科。可以通过建立青年编委或通讯编委的方式,调动编委的积极性。将期刊的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建立差别化定位、规模化的高校期刊集群。

  参考文献:

  [1]仲伟民,朱剑.中国高校学报传统析论——兼论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20-34,159.

  [2]朱剑.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5-27,158.

  [3]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EB/OL].[2019-10-18].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9-08/19/c_138320888.htm.

  [4]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的通知[EB/OL].[2019-09-27].http://www.moe.gov.cn/s78/A16/s8213/A16_sjhj/201909/t20190927_401259.html.

  [5]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2019-10-1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6]欧翠珍.我国高校学报专业化路径的现实选择与障碍分析[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09:143-147.

  [7]尚利娜,牛晓勇,刘改换.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关系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9):929-936.

  [8]李永莲.高校学报的内向性与其所属高校实力的相关性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2):109-116.

  [9]朱剑.我国学术期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兼论学术期刊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传媒,2011(10):6-10.

  [10]联群.“编辑学者化”与依靠专家学者开放办刊——高校学报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81-84.

  [11]梁小建.影响力、传播力与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相关话题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9(2):14-17.

  [12]闻浩,刘玉巧,鲁立.区域性医药期刊集群建设的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9):788-79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