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快手”与“抖音”用户的阶层区隔

2020-12-16 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作 者】张晓烨: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媒介选择的阶层区隔现象普遍存在,短视频平台也不例外。本文基于新闻传播学中的"知沟"理论的四个假设,通过对"快手"及"抖音"APP用户的阶层区隔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为什么会出现媒介选择的阶层区隔现象。最终得出结论,由于"知沟"存在的必然性,媒介选择的阶层区隔现象也将持续存在。同时提出,由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我们应该摆脱固有偏见,允许每一个社会阶层声音的存在,尊重每一种亚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快手;抖音;阶层区隔;“知沟”理论

  一、“快手”与“抖音”用户的阶层区隔现象

  从2016年起,短视频行业迎来一个爆炸式增长,各种短视频APP快速涌现,“快手”APP因早期迅速转型以及广泛的用户基础在短视频行业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巨头之一。“抖音”APP则因聚焦于年轻人市场加上明星加持逐渐成为“快手”APP的强劲对手。如今,短视频行业发展进入稳定期,“快手”与“抖音”APP成为了短视频平台的两大商业巨头,在短视频市场展开激烈争夺。

  2011年3月,“GIF快手”在手机端APP应用市场上线,“快手”起初是用来制作GIF图的APP,后来“快手”在2012年11月正式转型为一款短视频应用,标榜出“记录世界记录你”的slogan,鼓励用户记录、分享生活,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短视频社区。而“抖音”APP于2016年9月上线,“抖音”聚焦于年轻人市场,目标是打造一个音乐短视频平台,后来邀请众多明星加盟,“抖音”APP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火爆。“抖音”APP的slogan为“记录美好生活”,用户可以选择APP曲库中的歌曲,拍摄音乐短视频,将其上传到平台。

  从两大平台的热门视频来看,飞瓜数据平台显示,截止2019年11月25日,“快手”APP的近三天热门视频第一名是博主“正能量大琪琪”发布的“的士司机帮助生病孩子”正能量情景剧;“抖音”APP的近三天热门视频第一名是博主“东像摄影”发布的“燃爆混剪拍摄花絮合集第二弹”。从两者的视频内容上来看,“快手”热门第一的视频更贴近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评论热词为“好人”“平安”“助人为乐”等,传递社会正能量;“抖音”热门第一的视频则用有节奏感的音乐配上精美的画面,评论热词为“广告”“厉害”“拍摄”等,该视频内容带给用户震撼以及美的享受。

  从话题方面来看,飞瓜数据平台显示,截止2019年11月25日,“快手”APP的话题标签前三分别是:#感谢快手我要上热门、#热门、#爱官方爱热门,从话题标签中可看出“快手”用户乐于拍摄并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视频创意;“抖音”APP的话题标签前三分别是#女人、#剪出电影感、#健康,从话题标签可以看出“抖音”用户更关注社会普遍话题,以及对视频内容具有审美方面的需求。[1]

  从热门视频与话题标签两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快手”用户与“抖音”用户的内容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更喜爱接地气的情景剧,乐于分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后者则更喜爱精品化的视频内容,关注社会普遍议题,并且对视频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快手”与“抖音”用户的阶层区隔的表现方式

  在品牌调性上,短视频用户认为,“快手”APP的标签为有趣、接地气,更多地体现农村文化;“抖音”APP则更突出很酷很潮、年轻化,更多地是都市文化的展现。其次,“快手”APP更多地聚焦有意思的普通人,以原创UGC为主,“抖音”则吸引了大批MCN机构入驻,使得它的内容更加精品化,PUGC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快手”更注重打造接地气的普通人的社区,“抖音”则更注重都市文化的内容表达,使得两者用户存在着社会阶层区隔现象。

  企鹅智库数据显示,“快手”与“抖音”APP存在的社会阶层区隔主要表现在:城际分布与学历方面。在城际分布上,“快手”在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数量高于“抖音”,“抖音”在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数量高过“快手”;从学历来看,本科以上学历的用户,“抖音”比“快手”多10%,高中以下学历的用户,“快手”比“抖音”多14%,整体来说“抖音”用户比“快手”用户的学历更高。[2]

  三、从“知沟”理论看“快手”与“抖音”用户的阶层区隔

  (一)“知沟”理论假说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贫富儿童在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学习效果上的差距明显,这种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扩大,从而会导致学历、职业、薪酬甚至社会地位上的悬殊。因此,这种情况引起了美国大众的广泛关注,持续呼吁教育机会平等。于是,美国政府出台了一项“补充教育计划”,制作了儿童启蒙教育动画片《芝麻街》,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泛传播,试图改善贫富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差距。然而,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虽然《芝麻街》节目对贫富儿童的学前教育都起到了帮助,但是富裕儿童对节目的接触率以及利用率依然明显高于贫穷儿童,使得两者的差距扩大得更严重。

  因此,20世纪70年代,蒂奇纳等传播学与社会学者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假说:“知沟”理论,“知沟”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者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容易接触并理解到大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当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越多,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同时,还提出了产生“知沟”现象的四种原因,即传播技能上的差异,知识储备与兴趣上的差异,社会交往上的差异,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上的差异。

  1974年,卡茨曼等人发表了“信息沟”理论。该理论认为,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信息流量以及信息接触的增多,但是新传播技术所带来的红利对每个社会成员却不是均等的,由于经济地位高者比经济地位低者更早、更熟练地接触到新传播技术,因此对这些信息的获取、理解以及利用要远远优于经济地位低者。随着新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很可能造成“老沟”未平、“新沟”又现的情况。“信息沟”这一理论是“知沟”理论的延伸,更能映射出当今互联网用户在媒介选择中存在的阶层区隔。

  下面,我将运用“知沟”理论的四个假设,探索“快手”与“抖音”用户为什么会出现阶层区隔现象。

  (二)快手”与“抖音”用户会出现阶层区隔

  1)在城际分布上会出现阶层区隔

  在城际分布上,“快手”在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数量高于“抖音”,“抖音”在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数量高过“快手”。在城际分布上的阶层区隔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分别是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和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上的差异。

  首先,从传播技能上来看,“知沟”理论提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大的阅读量,这有助于他们对公共事务或科学知识的获取。[3]因此,由于城市建设和薪资水平等原因,一、二线城市的人群率先开始接触互联网和使用手机,因此,从一、二线城市与四线及以下城市人群对比来看,一、二线城市的人群能更熟练地使用手机的摄像摄影功能,更擅长操作各种简单的剪辑软件,对视频的内容也更具有审美能力。“抖音”APP的内容与“快手”APP相比,更加精品化,其视频内容的质量和品位也要高与“快手”APP,因此,“抖音”APP的使用门槛更高,更能吸引一、二线城市的用户群体,而“快手”APP则凭借着简单的操作和“接地气”的视频内容吸引了更多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

  其次,是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上的差异,“知沟”理论提出,对信息的选择性接受和记忆,可能是态度与受教育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4]如此说来,当一个人生活的水准、审美需求与大众传媒的内容越相近,对媒介的接触和利用率就越高。

  “快手”APP与“抖音”APP分别展示的是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因此,他们在内容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拥有不同自我认同的人群,会根据自身的偏好去选择不同的媒介内容,从而使用不同的媒介产品。

  根据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是在“主我”与“客我”不断互动和统一中形成的。“主我”是真实的自己,“客我”则是别人评价中的自己,因此自我认同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如何成为理想中的我,另一方面是如何成为别人期待中的我。所以,首先我们得了解“理想中的我”是怎样的,然后在社会互动中了解“别人期待中的我”,从而认识真正的“自我”,获得自我认同。

  “抖音”用户通常认为自己是酷而潮的都市青年,“快手”用户则认为自己是乡村文化的发声者和传播者。因此,一、二线城市人群更容易在“抖音”APP中找到“理想中的我”的原型,然后通过模仿原型,拍摄短片上传网络,从而表现出“理想中的我”,再通过群体认同来了解“别人期待中的我”,从而在“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中找到了自我认同。四线以下城市人群则在使用“快手”APP时,能够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更容易表现出“理想中的我”,并且在乡村文化中找到了集体归属感,在接地气的普通人社区中了解“别人期待中的我”从而认识真正的“自我”,获得自我认同。

  因此,一、二线城市人群更容易在“抖音”APP中获得自我认同,而四线以下城市人群则在使用“快手”APP时,能够获得自我认同。

  2)在学历方面会出现阶层区隔

  从学历来看,本科以上学历的用户,“抖音”比“快手”多10%,高中以下学历的用户,“快手”比“抖音”多14%,整体来说,“抖音”用户比“快手”用户的学历更高。这种用户在学历高低上的阶层区隔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分别是知识储备及兴趣上的差异和社会交往上的差异。

  首先,从知识储备及兴趣上的差异来看,“知沟”理论指出,从先前的大众传媒和正规教育渠道得来的知识越多,这些见多识广的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就越快。[5]高学历人群对视频内容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要高于低学历人群,因此,高学历人群对视频内容的要求更高也更挑剔。

  “快手”APP上活跃着大量初高中生、社会基层人员、城乡结合部的用户,他们拍摄的视频更加贴近于个人生活,展现社会基层人群的生活样貌和农村风貌,表达社会小人物对生活的态度和观点,因此“快手”APP大多都是“有趣”“接地气”,体现农村文化的UGC内容。而“抖音”APP则主打为“音乐类”短视频,需要用户对音乐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用户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的个人才艺,通过视频内容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因此“抖音”APP的视频内容里包含相当一部分“酷而潮”流行文化的PUGC内容。

  两种短视频APP在内容方面的差异,使得拥有不同需求的社会阶层在媒介的选择方面产生了区隔。按照“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会主动选择和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因此,为了满足欣赏有品位的视频内容、了解流行文化并模仿有趣内容的需求,高学历人群会选择使用“抖音”APP来满足需求;为了满足分享当下生活情景,展现社会基层人群的生活样貌和农村风貌,获得集体归属感等需求,低学历人群会选择使用“快手”APP来满足需求。

  其次,从社会交往上的差异来看,根据知沟理论,教育通常意味着日常行动圈子较大,参与更多的社会团体,人际交往更多,由此扩大了与他人讨论公共事务话题的机会。[6]也就是说,社交圈子越大,能够获得的信息就越快、越多,并且不同社交圈子里的人所接触的信息不同,表现出对公共事务话题的关注方向不同。

  人们如何进行媒介选择,往往来源于社交网络以及熟人推荐。因此在不同社交圈子里的人,存在不同的媒介选择。高学历人群在社交网络中往往追随着不同领域的行业精英,通过学习和模仿来获得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这些人群的熟人圈子都是与他们相似或更高素质的人群集合,因此无论是从传播技能来看,还是从内容审美来看,“抖音”APP会更受到这类人群的欢迎。而低学历人群更愿意在社交网络中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乐于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拥有相同价值观念的圈子,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快手”APP来表达社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在“快手”APP中建构一个属于普通人的社区。

  3)出现阶层区隔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快手”与“抖音”APP的媒介选择区隔体现的是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突。由于媒介使用“鄙视链”的客观存在,一、二线城市及高学历人群更加在意他人对自我的看法,为了寻求社交圈子中的群体认同,他们会更多地选择都市文化。然而,四线以下城市及低学历人群在使用“快手”APP时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在乡村文化中找到了集体归属感,乡村文化群体开始抱团取暖,对主流都市文化进行抗争。

  四、如何看待媒介选择的阶层区隔

  由于社会阶层固化,“知沟”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在互联网时代,“知沟”理论依然具有很强普适性。由于“知沟”的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在传播技能、内容审美、身份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他们的媒介选择,从而产生了媒介选择的阶层区隔。“知沟”将来会扩大还是缩小,会不会消失,这些问题学界争论不休,尚未有明确的答案。然而,关于“知沟”的扩大或缩小并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每个社会阶层是否能够借助互联网发声,通过互联网找到身份认同。

  由于“知沟”存在的必然性,媒介选择的阶层区隔也是必然的。媒介选择的阶层区隔表现为都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冲突。在大众传播时代,精英阶层掌握着传播话语权,都市文化则一直被视为主流文化,然而电视剧《乡村爱情》在荧屏上的火爆,使得乡村文化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快手”等APP的涌现,使得“沉默的大多数”拥有话语权,社会小人物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网络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从而获得集体归属感,传播乡村文化。

  由于互联网去中心化,传播话语权应该掌握在公众手中。所以,无论是选择“快手”APP还是“抖音”APP,无论是青睐乡村文化还是都市文化,每种声音的存在都是具有合理性的。我们应该去除固有偏见,尊重每一种文化,允许每一种声音的存在。

  五、结语

  媒介选择的阶层区隔现象或许会一直存在着,人们会从不同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对象,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知沟”理论的四个假设,以“快手”APP与“抖音”APP用户的阶层区隔现象为例来探讨媒介选择的阶层区隔。最终得出结论,“知沟”理论依然适用于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媒介选择的阶层区隔现象也将持续存在。然而,本文并没有从如何解决这种现象的角度来探讨媒介选择的阶层区隔,而是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的特点出发,认为公众是话语权的掌握者,我们应该允许每一种社会阶层声音的存在,尊重每一种亚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飞瓜数据.短视频生态服务平台[OL].https://ks2.feigua.cn/?url=%2fMember#RankTag.

  [2]企鹅智库.快手&抖音用户研究报告[OL].锋行链盟,[2018-12-20]http://www.sohu.com/a/274727320_405262.

  [3]杨孟尧.“知沟”理论与知识占有差异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4]李苗.青少年媒介素养状况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

  [5]万绚.鉴于“知识沟假说”的高校档案收集工作策略[J].兰台世界,2015(14):73-74.

  [6]湛亮,戴小鹏,吴丽玲,等.基于知识沟理论区域农民从业特点的分析[J].湖南农机,2013,40(3):151-15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