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双又文化 用高码洋图文书赢得市场

2020-12-15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张维军(双又文化创始人)

  2020年,我只做了3本新书,加上多种老书的再版加印,实现了1500多万码洋。3本新书意味着工作量并不繁重,1500万码洋对于一个编辑来说应该算是不错的业绩。

  编辑一年应该做多少码洋?

  一个编辑一年能做几本书?应该实现多少码洋和利润?几年前,我曾在出版社工作,每到年终,做全年总结与核算时,编辑们列出各自的书目,数量差别很大。我特别惊讶的是,竟然有人能一年做三四十本书。我的编辑室共有5人,人均新书数量特别少,效益最好的一年,出版了16种新书,约900万码洋,加印和再版约900万码洋,合作的图书为100多万码洋,总计超过2000万码洋。

  这种新书与老书几乎各占一半码洋的情况,在出版社里是效益比较好的。这也是我在整个编辑生涯中竭力追求的结果,即通过尽量做长销书,舍弃时效性较强的选题。但当时我也发现,这几乎是我们能达到的极限了,再往上增长,似乎只能靠运气碰到一本畅销书。

  另外,在不少出版社的编辑考核方案中,编辑策划的图书只计算3年内产生的利润,之后的销售几乎与编辑无关。我所在的出版社也是如此。很明显,这一点与我追求的做长销书是矛盾的。当加印和再版图书在全年码洋贡献中占比50%后,我认为这已经是顶点了。如果这个比例不能继续提高,也就意味着只能靠不断地做新书来维持效益,编辑就像一头拉磨的驴,永远在转啊转,别想停下来。

  要改变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我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出版社,自己创办一个图书工作室。如此,我就可以继续根据我的选题原则,做长销书,不断积累好品种,再一直签约、续约,这些品种所产生的收益都属于这个工作室。“双又文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经过五六年的耕耘,在编辑的工作量几乎没有变化的前提下,造货码洋逐年增加,到2020年,双又文化的加印和再版图书的码洋已占到全年总码洋的70%。《审丑:万物美学》《电影通史》都是再版书,而且再版当年就加印了。

  按照新书占总码洋30%来计算,3本新书为450万码洋。如果以目前一般图书的平均定价50元计算,每本书当年销售就得达到3万册。实际上,双又文化的书当年销量很少能超过1万册,跟市场上的一般图书销量相当。只不过大多数品种几乎每年都会加印,几年后还会推出新版,不断改变每年新书与老书的比重。

  12.jpg

  对码洋产生重要影响的另一个变量则是定价。双又文化的书平均定价约200元,差不多是一般图书平均定价的4倍,所以,即使销量并不突出,其单品种所产生的效益也比一般图书多许多。做平均定价200元的书,编辑的工作量是否也会呈数倍增长呢?一个编辑一年可能做3本这样的书吗?这些问题我是通过选题定位来解决的。

  怎样的选题定位可以产生高码洋?

  经过在出版社工作期间的数年观察与实践,我的答案是精挑细选的图文书。图文书与纯文字书相比较,增加了图片这个元素,也增加了不同元素之间的互动与关联,在编纂形式和产品制作形态上有较大区别。这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与文稿编辑的要求相比,这部分工作可以分给美术编辑或设计人员。

  如果选题选择得当,例如有些原版式引进的图文书,几乎无需增加任何工作量。一本14万字的纯文字书,只能定价30元左右。而最新出版的《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一书,全书只有约14万字,定价却可以高达298元,原因很简单,因为书中的图片超过1500幅,占了全书版面的90%。中文版与英文版采用完全一样的版式,直接用原版的排版文件,只是将文字部分替换为中文翻译,编辑工作量与一本14万字的纯文字书差别并不大。

  那出版纯画册是不是更好的选择呢?我认为不是。首先可供选择的纯画册并不多,其次绝大多数读者潜意识中认为书是要有文字的,因此大部分纯画册的读者面非常窄。我们今年推出的另外两本新书都是图文书,《时间图谱:历史年表的历史》约16万字291幅图,《电影海报艺术史》约15万字579幅图。

  进入出版业的最初几年,我是负责版权的,工作内容是服务于编辑。那些年,我经手处理过数百种引进版图书的版权事务,通常流程是这样的:编辑提出选题意向,我向国外咨询版权状况,协商授权条件,报价、签约、付款,以及合约的后续执行等。但在这些基本的版权事务之外,我特别关心每本经手引进的书最后被编辑做出来是什么样,卖得如何。大部分书平均销量在5000册左右,每本书能实现25万码洋。偶尔有两本卖得比较好,销量三五万册,也不过200万码洋。每个编辑每年都要做十几本书,才能勉强完成任务。

  在见证了数百种引进版图书的成败后,我开始做编辑。策划第一个选题时,我没有不切实际地要做畅销书,而是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基本方向:定价要高,工作量要少,能够长销。这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但这个矛盾是有解决方案的。除去一些大型项目图书,定价高的主要是图文书。

  图文书中的文字量相对较少,编辑的工作量自然大大减少。文字书的优势是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为读者提供想象空间。而图文书的优势则是视觉效果,这让它可以拥有更广泛的读者对象。而适宜呈现视觉效果的题材主要是艺术、设计、摄影、建筑、电影、音乐、时尚、生活等,这些题材中可以产生大量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图文书出版有哪些难点?

  图文书的出版虽然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首先,图文书的成本通常比文字书高,有时候还要高出许多,因此单本书的投入较大。虽然图片节省了编辑工作量,但会增加资金投入,相同版面的图片成本要比文字高。无论是原创还是引进,都需要支付一笔不菲的图片使用费。其次,图文书的版面通常比较复杂,这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图文书的编辑需要掌握排版软件的基本使用,还要具有较好的审美能力。最后一个难点是销售。图文书定价高,在书店中展示容易产生损耗。这就对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10多年的摸索,我对图文书的理解逐渐加深:最好的图文书是作者在创作时就构思出图文结构模式,图片与文字都是作者的创作元素,是整体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图文书区别于插图本和画册,除了图文比例适当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做到图文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而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是专业作者,不但是相应领域的专家,具有很强的文字能力,也要对图片素材的运用得心应手。其次对编辑素质和出版团队的配合也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有审美能力,能选择设计感好、拥有高品质图片的选题,也要具备较强的市场感受力,挑选出能够长期销售的品种。能够编辑图文书的编辑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美编能力。当然,印制环节的配合也是关键一环,纸张的选择、印色的调节、工艺的使用,这些都比纯文字书要复杂一些。

  图文书作为图书市场的中高端板块,除了高品质的内容与制作,还需要在系列规划上做考虑。由于图文书定价较高,出现爆品的几率较小,销售渠道较窄,露脸的机会偏少,容易被读者忽略。因此,一开始,我就将所有计划出版的图文书归入丛书,相互关联,一方面尽量不做无法归类的单品种,另一方面将丛书名设计得宽泛一些。我策划的100多种图文书都被归入3个系列:清单控、视觉系和图文馆。

  虽然图文书很难创造畅销书那样的销量奇迹,但相比一般畅销书,成败的不确定因素也少一些。双又文化将专注于图文书的出版,不断积累精品,给读者带来惊艳的视觉阅读体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