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兴图书品牌进击记

2020-12-15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 出版商务周报编辑部

  品牌的价值包括功能性利益和情感性利益两方面。之于一个图书品牌,功能性利益体现为某一类型图书对特定读者群的知识服务。近年来,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图书同质化的问题,同类型图书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弱。可以发现,图书品牌的功能性利益,正在逐步让位于情感性利益。一个图书品牌的情感性利益,体现为品牌的气质、精神、情感带给读者的独特体验,进而表现为目标读者的明确化。换言之,它跟品牌创始人或主理团队的个人品位高度关联。

  近年来,随着国内出版市场越来越成熟,许多资深出版人开始打造带有个人印记、体现个人思想的独立出版品牌。于是大众出版领域诞生了“群岛图书”“湖岸出版”“双又文化”等品牌,童书出版领域则诞生了“千寻”“阿卡狄亚”“狐狸家”等品牌。那么,这些在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新兴品牌,如何走出一条“进击之路”?它们的成长历程又能为出版业带来哪些有价值的信息与能量?

  推出新品牌就是彰显一种新理念

  事出必有因。一个新的图书品牌的诞生,原因有多方面:从业既久,想要顺应自我喜好,不再做“打工人”,欲开创个人的出版事业,算一种原因,比如那个在99读书人做了12年、“不可能跟老板理念处处一致”的群岛图书创始人彭伦;审时度势,突然发现某一出版领域的市场大有可为,看见了用户需求点,算一种原因,比如在做市场调查时发现童书生命周期比文学书长的阿卡狄亚童书馆总经理路殿维;追求做长销书,想提高加印和再版图书在全年码洋贡献中的比重,不想“不断做新书来维持发展,就像一头拉磨的驴”一样,算一种原因,比如双又文化创始人张维军。

  理念不同,则道路不同;道不同,则自谋生路,谋一条自己的路。但闯荡江湖,起码要先把“旗子”竖起来。彭伦认为,若将每位作者比作一位岛主,读者就是他的岛民。“岛”当然越多越好,所以他将自己的品牌命名为“群岛”;“寻”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8尺为一寻,“千寻”指在精神领域的不休探索,这是姚湘竹创建“千寻”的想法之源。总之,推出一个新品牌,一定是一种个人理念的彰显,而个人的文化意识总能感染与他们价值观趋同的相关读者,从而在出版市场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这些创始人无一例外,都是在出版业奋斗多年的资深从业者。狐狸家创始人阮凌是一位拥有10多年国有出版机构从业经历,又留学英国多年,具备跨文化视野的年轻出版人;姚湘竹在做“千寻”品牌之前,已经有10年的童书出版经历;彭伦则历经记者、编辑、译者等多种职业,始终在和出版业打交道。如此看来,就算是想做文化生产上的“独行侠”,也不能光凭一腔孤勇,说到底,还是编辑水平炉火纯青以后,一种相对理性和理想的创业选择。

  打造品牌是一项长期工作

  开弓没有回头箭。做文化内容,品牌描绘得再好,也要拿作品说话。今天已不是一个单枪匹马就能“七进七出长坂坡”的时代了。好汉须有好汉帮,人际关系或人脉资源,无论是对于事业起步还是长期经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打造品牌是一项长期工作,拓展人脉则是打造品牌不可或缺的关键。

  做出版,作者资源是重点。再好的出版理念,没有作者和版权,也是无米之炊。由于一些头部作者被争抢得差不多了,所以想要在市场上立足,就要独辟蹊径。阿卡狄亚的第一套书,来自路殿维法兰克福书展之旅的一次收获。一家巴黎书店店主的推荐,让他敏锐注意到《亲亲科学图书馆》,于是果断买下版权引入国内;彭伦则因为多年游走于国际出版活动,结识了大量版权代理人,他们互知彼此喜好,彭伦个人喜欢,“群岛图书”就买了,今年借助美剧大火的《正常人》版权就是这么得来的。但做外版书终归不如做本土原创来得过瘾,没有作者,团队自己就是作者,于是作为一家新兴的原创童书策划机构,狐狸家采用了编辑团队集体创作的模式,“中国的故事,一定要我们自己去讲。”阮凌表示。

  经营一个新兴品牌,区别于传统品牌之处,除了理念,更重要的在于工作方法的创新。这一点,本土的出版人是谦虚的:既然国内的出版业在发展上和国际前沿出版机构存在差距,那么何不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呢?

  阿卡狄亚从法国米兰出版社身上学到了“完全以小读者的兴趣点来做选题的方法”:选许多题目,交给幼儿园孩子们来投票,最后选票多者胜出。狐狸家则从美剧研发上汲取灵感:美剧多为编剧中心制,每部剧有自己的编辑团队,他们会在制作周期前进入“小黑屋”集思广益,形成每集大纲;美剧剧本创作有一个巨大的素材库,除了在宏观上确定整部剧的诉求与表达,微观上往往有一些特定的、可归纳的结构元素,也就是“套路”;美剧一般是边播边拍,以收视率来决定是否继续。于是狐狸家形成了美术编辑(导演)+文字编辑(编剧)+插画师(演员)等多方协作、共同打磨的工作模式。

  精耕细作,是因为想要看到自己的图书在市场上越走越远,“希望看到每一套市场产品,都有持续销售10年以上的实力”(阮凌语);希望“一定要把一本书做到问心无愧,心满意足了才能推出去”(姚湘竹语);希望“踏踏实实做一些真正适合孩子阅读、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图书”(路殿维语)。其实不管理念如何独特、用何种方法推陈出新,对于一个图书品牌而言,对待产品的“工匠精神”永远不可或缺。牢牢把握这一点,出版品牌一定能成为读者眼中的“上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