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扶贫路上伟大的历史足迹——评“十村记:精准扶贫路”

2020-12-1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十村记:精准扶贫路”/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炳银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贫穷,在不少的时候,是中国社会的历史包袱。因为贫穷,中华民族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屈辱。因此,与贫困的抗争,一直是中国社会无法回避的难题。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也是伴随和追寻着要独立、反饥饿与求生存、谋幸福开始的。最近10年来,在当下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扶贫行动,最终要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攻坚行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很多地方全面持续展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直面贫穷展开的伟大反贫困奋斗故事,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务实和精彩的减贫脱困故事。这套题为“十村记:精准扶贫路”的报告文学丛书所展现的多样丰富内容,就是这些精彩故事的真实动人呈现,是中国乡村社会历史巨变的真实记录,非常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

  在全国各地展开的扶贫故事,其丰富的表现情景各不相同,色彩斑斓。“十村记:精准扶贫路”创意性地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调查研究,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扶贫论述的10个村子为对象,邀请作家分别深入采访,真实形象描绘其各具个性的脱贫情形,还原经验教训,很好地呈现出中国扶贫脱困的艰巨多样和令人振奋的场景,十分具有解析再现和总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种子在厚土中发芽生长,情怀在内心滋生延伸。青年时在陕北梁家河基层农村的生活经历,是习近平认识感受贫穷压力的开始,也是他立志扶贫改变人们贫困生活处境愿望的发端。这种情系苍生、悲悯贫弱的心怀,体现出一种崇高纯粹的精神和宽广益世的情怀。正因为如此,才有习近平40多年间的许多扶贫故事,才有党的十八大之后,全面展开的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的火热奋斗场景。“十村记:精准扶贫路”,用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0个贫困村中真实鲜活的人物、乡村命运改变的故事,让我们深入具体地看到了总书记持续不断、真诚投入、现场指导、灵活施策、科学决断的行动;在很多扶贫干部无私、智慧的开拓中,在贫穷地方不断减除贫困的过程中,感受到党员干部情系人民福祉的情怀,落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自觉行动。这些真实形象的记述,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立体的脱贫印记。

  存在于各地的贫困情景,各有其原因,但大多都因为山高沟深、偏远封闭、环境恶劣、交通不畅、教育落后、观念陈旧等。像福建宁德的赤溪村,村民雷程祖就感叹说,他们是“穷在山上,穷在路上,穷在娶不上媳妇上”。这个挂在半山腰的村子,曾经穷得婆媳共衣裤遮体,全家没有一只像样的碗,人畜同茅屋,过着像原始部落般的日子。山西岢岚赵家洼的村民,过去因为穷困,常年蜷缩在碎砖烂瓦垒砌的破房子内,吃不饱穿不暖,很多人成了“刮野鬼”,到处游荡。在河南兰考的张庄,历来“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严重,一年三灾,三年大旱,四年大涝,麦尽干枯,秋禾无望,四野一空的情形多年难变。陕西铜川市耀州照金的人们,虽在革命老区,可多年贫困,生活艰辛,房屋破旧,人们时常担心雨天房屋漏雨。在河北阜平骆驼湾村,因为土地贫瘠零散,耕种不易,加之山路难行,贫困成了最经常的表现。在安徽金寨的大湾村,饥饿是最深的记忆。在贵州遵义的花茂村,过去人们“生一次病,要半条命。没有钱望(看)啊”。在四川大凉山的三河村,在湖南湘西花垣的十八洞村,在江西井冈山的神山村,虽然都有美丽的风景,可是因为出门的路啊,阻且长,变成了美丽之困,人们多年来只能用双脚丈量风雨苦难……这些密切联系着人们生老病死的日常生活贫困情景,述说着一家家、一个个人伴随贫穷困苦生活的经历和命运表现,说起来都令人哀伤和感叹!这种锥心刺骨的民瘼,是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治国理政理念的党和政府最为牵挂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坚决努力扶贫攻坚,实现脱贫补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根本所在。

  多年以来,在中国当下的扶贫解困道路上和故事中,习近平同志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是作为地方干部还是作为党和国家领袖,都担当着重要的设计和“导演”的角色,使这样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持续推进并获取辉煌的成果。各处的贫穷困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绝非喊口号、说大话等可以改变的。在中国扶贫脱困的长期过程中,40多年来,习近平同志不辞劳苦,深入很多偏远山村,身体力行,持续关心,实地考察调研,用许多的行走和实践书写了“习近平的扶贫故事”。习近平同志曾说:“我去了中国很多贫困地区,看望了很多贫困家庭,他们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在一份介绍赤溪村扶贫的文件上,他强调脱贫攻坚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在大湾村,他指出,打好扶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在十八洞村,他提出,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在花茂村,他勉励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共同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在这些贫困村子里,习近平同志像一个农民的朋友、邻居、亲戚,也像一个知兵懂战的统帅,与村民、干部促膝话桑麻,共谋脱贫计。他提出了许多务实具体的意见,筹划了很多事关全局的扶贫策略。正是这些具体建议和全局策略,为各地的扶贫干部和村民指出了行动的方向和道路,使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推进。“十村记:精准扶贫路”所记述的大量扶贫故事,都是总书记扶贫目标愿望的真实写照,都是精准扶贫故事的美丽演绎,令人感受深刻,心生敬意!

  优秀的文学创作,一定是有价值的书写,是对社会生活发展和人们命运改变的热情关注。“十村记:精准扶贫路”这部通过现场采访,分别描绘各地不同扶贫脱贫真实情景的报告文学丛书,是对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反贫困行动的自觉融入和靠近,表现了作家有益的现实文学追求精神,是实现文学“经世致用”,追求历史书写的很好成果。这10部作品题材现实,格调温情,风格质朴,语言平实,作家分别用线性串联,或是故事组团式,或是历史人物命运变迁等网络交叉结构叙述,在各地贫困乡村人们生活环境和自身命运的变化过程中,真实地表现了历史的重大跨越,讲述了中国当代的精彩脱贫故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中国乡村历史文学记述。

  “十村记:精准扶贫路”的诸位作者,深入扶贫一线,与村民和扶贫干部倾心交谈,在扶贫项目点上直接观察,分别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各地人民修路、通水、通电、开展林果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开展旅游、搬迁新村等努力摆脱贫困的行动过程,其间充满繁复曲折、艰辛奇趣、汗水欢乐,内容非常丰富而动人。看到作品中许多村民告别贫困和艰辛命运后浮现在脸上的笑容,讲述新生活时开心的话语,令人非常欣慰。这一切的到来,依赖于领袖的决策引导,也与当地扶贫干部和村民的不懈奋斗密不可分。作品在客观真实地叙述了这些村子致贫原因和经过艰苦努力脱贫情形的同时,对很多扶贫干部的忘我开拓的精神,村民摆脱贫困的渴望、配合投入的行动给予细致描绘,使很多的矛盾纠纷和解决处理过程成为有趣的真实文学故事,具有生动形象的戏剧性感染力量。在不少地方,作家的观察思考,如对于兜底脱贫、对于有些村民搬迁之后如何发展生产与就业等问题的思考,也有益于作品内容的丰盈,令人印象深刻。

  “十村记:精准扶贫路”的策划、创作、出版过程,富有个性,是以小见大,以局部侧映全局,以真实生动的精准扶贫故事表现领袖的扶贫情怀、国家的扶贫行动和伟大成果的精心出版活动,创意、实施、结果、影响等,都十分值得点赞。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