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 中国乡村的百年史诗

2020-12-1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强薇(江苏人民出版社)

  一座有着5000年历史的江南村庄,因费孝通《江村经济》一书而蜚声海内外。著名作家章剑华继“故宫三部曲”“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后,聚焦大变局中的江苏吴县开弦弓村(即《江村经济》中的江村),推出最新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该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开弦弓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吴越春秋时期,是远近闻名的桑蚕之村、鱼米之乡。20世纪20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里生产的蚕丝在市场上销售疲软、价格下跌,村民经济收入减少,生活陷入困境。开弦弓村小学校长陈杏荪为村民寻求摆脱贫困之策,力邀江苏省女子蚕业学校校长郑辟疆、青年教师费达生等到开弦弓村推广蚕桑新枝术和新品种。在费达生等教师、学生的帮助和参与下,该村使用了省女子蚕校培育的新蚕种“铁种一号”,并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村办缫丝厂开弦弓村生丝产销合作社,村民收入增加,开始走上富裕之路。

  1936年,在清华大学读书的费达生的弟弟费孝通来到开弦弓村休养,并做社会调查。3个月后,他带着调查材料赴英国留学,撰写成博士论文《江村经济》。其导师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亲自将这篇论文推荐给伦敦书局出版。这本书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和我国社会学、人类学科的奠基之作,至今仍是国内外众多高校社会学、人类学必读书目。这部经典著作使得靠桑蚕为生的开弦弓村从此成为国际社会学界研究中国农村的首选。

  抗日战争中,开弦弓村与周边广大地区沦陷,村办缫丝厂被毁,蚕丝业遭遇毁灭性打击,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恢复。新中国成立后,开弦弓村进行土地改革。广大村民第一次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激发了巨大的劳动热情。1956年,悉尼大学人类学教授W.R.葛迪斯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访问开弦弓村,拍摄了众多珍贵历史照片,并写下8万字的著作《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生活——对开弦弓村的再调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开弦弓村成为海内外学者观察中国乡村的重要窗口。

  1957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费孝通再次访问开弦弓村,并根据其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以《重访江村》为题撰写了系列文章。

  197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开弦弓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

  开弦弓村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办起了村级丝织厂,村级经济不断壮大,乡镇企业开始崛起。1981年,费孝通在英国伦敦接受国际人类学最高学术荣誉——赫胥黎纪念奖章时,发表了题为《三访江村》的讲演,向世界介绍了一个崭新的江村。这次讲演中重点提到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几年后被费孝通总结为“苏南模式”,并在全国得到推广,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模式之一。

  开弦弓村作为改革的先行者,在小康之路上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也经受着困难的考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弦弓村村办企业因体制与市场问题出现衰退,一度陷入困境。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开弦弓村村办企业实行转企改制,全村个体经济得到发展,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在小康之路上又大大迈进了一步。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弦弓村的小康之路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开弦弓村实行全面振兴计划,着手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已是名符其实的高水平小康村。

  以上是《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中书写的开弦弓村的故事,也是中国千千万万乡村的故事。

  可以说,百年江村是江南农村的缩影,也是中国农村的缩影。《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以开弦弓村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为切口,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小康之路上的百年探索,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农村的历史逻辑,昭示我们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