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影响因子评价专业学术期刊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2015-05-04 来源:现代情报 史庆华
 
  摘要: 根据对国内外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不同指标体系分析, 认为影响因子是评价学术期刊的重要指标,用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 有其科学性、合理性,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通过对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科学性和局限性分析, 指出在评价学术期刊时, 要正确运用影响因子, 发挥其科学性的作用, 使影响因子成为更有利于作者、读者、编辑和学术期刊的科学评价因素。
 
  1  影响因子及其在评价学术期刊质量中的作用
 
  影响因子是1972 年由E.加菲尔德提出的, 现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期刊评价指标,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 r) 是指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 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用公式表示为:影响因子=该刊前2 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 年被引用的次数/ 该刊前2 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从其定义可知, 影响因子的3 个决定因素分别为时间(2 年);论文总数(该刊连续2 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上述论文在第3 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 一般认为能够较好地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客观情况, 可较公平地评价各类学术期刊, 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论文因素, 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的长度、类型、合作者数等都会影响到影响因子的高低, 一般出版周期较短的期刊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 另外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与论文的被引频次也是成显著的正相关;二是期刊因素, 期刊的刊期、类型、页码、期发论文数量等都会影响到影响因子的大小, 在影响因子的计算中, 刊载论文数仅收录论文、简讯和综述, 而对评论、来信等不进行统计, 所以如果这样的文字所用版面多的话则会影响到影响因子。在多数情况下, 论文量少的期刊容易得到较高的影响因子, 相对而言, 论文量多而办刊时间长的期刊会容易得到较高的被引频次;三是学科因素, 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影响到影响因子的高低。一个学科的引文数量, 总体水平取决于2 个主要因素, 一个因素是学科自身发展的特点, 另一个因素是该学科期刊在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所占的比例, 从总体上说, 某学科在当代科学中所处位置越重要其影响因子就越大, 某学科来源期刊越多其影响因子就越大;四是检索系统, 现在, 国内外有许多学术期刊的检索系统, 国外主要检索系统有: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1)、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TU 学文献数据库》(INSPEC)、英国《动物学纪录》(ZR)、英国《科学文献》(SA)、德国《数学文摘》(Zbl)、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 等;国内重要检索系统主要有:《全国报刊索引》、《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群等。由于检索系统所收录的期刊群组成差异较大, 因而所计算的影响因子值有较大差异, 因而, 同一刊物在不同检索系统中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因子。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期刊文献数量的急剧增长,从而引发了必须对期刊进行评价的社会需求。众多研究证明, 学科文献的诸多属性在期刊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可以通过文献计量统计的方法对期刊进行定量评价。现在影响因子在评价学术期刊质量上起重要作用, 国内外许多学术期刊都非常重视刊物的影响因子, 并把影响因子的排名作为期刊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 有的期刊还将影响因子与编辑的业绩考核、职称评聘挂钩, 影响因子高则工作业绩突出, 晋升职称时则优先考虑。学术期刊主管部门以及期刊协会等也将影响因子的大小作为评定期刊等级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都高的期刊, 基本上就会被评为优秀期刊。
 
  2  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科学性
 
  对论文和期刊学术水平的评价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 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 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科学院的“ 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文献检索分析中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都选取了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方法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 尽管方法不同但在评价体系上却是一致的,总体来看, 这些机构都把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他引率、检索系统收录率、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等作为评价学术期刊的重要指标体系。其中“ 被引频次” 和“ 影响因子” 的大小对论文和期刊的评价是所有评价系统所采用的重要指标。
 
  2.1  影响因子的客观性
 
  对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科学界对这些方法也褒贬不一。目前, 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按照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大小对期刊进行评价。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表明它的“ 影响” 就越大, 这种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国际上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对学术期刊的排序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对同一学科的期刊依据影响因子的大小进行排队;二是按照一组专家的判断来对论文和期刊进行直接评价。国内外召开的各类学术会议在评审最佳论文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而国内对优秀学术期刊的评比方法也基本上是这类方法。虽然可以通过确定一些指标来尽可能地进行客观评价, 但是,在这种方法中人为的主观判断起着主导作用;三是在第二种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一组专家的意见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的主观人为因素仍占很大比重, 不能算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相对而言, 用影响因子这种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评价期刊是比较客观的, 是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2.2  影响因子的科学性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某学科领域— 种期刊客观上被重视程度的宏观量度, 论文量、时间和被引次数是计算影响因子的三个基本要素, 国际著名的科学计量学专家普赖斯经过大量的文献统计后得出结论认为, 科学论文发表后的两年是论文被引用的高峰期。因此期刊的影响因子用期刊论文两年后的平均被引率揭示了学术思想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它使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变得可以用量化的方法加以测试。由于期刊影响因子能够从总量上把握某一期刊及其所刊载的论文客观被关注的程度, 能够从总量上计算出某一期刊上发表文章被引用的次数, 从而为人们提供了该刊发表的文章所代表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的定量测度, 也使人们通过该评价指标值的大小找到当今世界某一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点提供了可能, 其科学性受到普遍认同, 同时影响因子也正以其科学性服务于科技学术研究工作。
 
  期刊影响因子更多表征的是一个关于期刊影响力评价的概念, 与期刊所刊载的论文之间似乎没有必然联系, 但是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 经过同行严格评议后发表的论文是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保证, 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期刊被引频次高的基础, 被引频次高又是计算期刊影响因子时起决定作用的变量。因此, 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质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因此影响因子也被视为评价论文学术性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的客观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在国际上受到了相当的重视,被认为是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 因而被广泛使用。用影响因子评价期刊与单纯靠专家进行定性评价的方法相比, 评价结果应更具客观性和公正性, 这一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顺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3  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局限性
 
  3.1  检索系统收录期刊源的局限性
 
  其一, 不同检索系统所统计源期刊库的数量及侧重点有所不同, 因而所计算的影响因子也有所差异。同一期刊在不同的检索系统中, 其影响因子的排序有很大差异, 不同的学科领域由于统计源期刊的数量和引文习惯的差异,使得期刊的影响因子有数倍的差异。其二, 也有一些的确很不错的期刊并没有被检索系统收录等都是用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不足。其三, 学科设置的缺陷又导致了期刊统计源的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使得一些学科的统计源期刊数量特别巨大, 从而期刊的影响因子较高, 而有些学科则统计源期刊数量很少, 致使这些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非常低。其四, 在学科分类方面存在问题。如果一种期刊涉及多个学科, 这种期刊就会被分别列入多个学科的期刊排序表中。如果相关学科的整体影响因子高, 就会出现相关学科期刊因影响因子大而排在本领域主要专业期刊之前的不合理现象, 其实不同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不可比较的。
 
  3.2  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根据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 分子一定时, 分母越大,影响因子越小。将页码相同、刊期不同的两种学术期刊进行比较, 月刊、双月刊和季刊的影响因子不同, 从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看, 提高影响因子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减小分母, 即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减少, 分子不变, 则影响因子增大。论文总数减少, 意味着每期所刊论文篇数减少, 即每篇论文较长, 则期刊的载文率降低这与提高期刊的信息密度要求矛盾。二是固定分母, 分子增加而分母不变则影响因子提高。有些期刊为了提高影响因子, 就采用了这种手段。
 
  3.3  不当引文的局限性
 
  虚假引文影响影响因子的真实性。其一, 有些期刊为了提高影响因子, 采取不正当手段, 让作者著录参考文献时将自己期刊列入其中, 但正文中并没有明确标注出论文在什么地方引用, 试图通过增加被引频次,来达到提高影响因子的目的。可见, 影响因子并不能公平合理地对期刊作出评价;其二, 有自引文献的不当引文现象。自引文献是指作者在发表论文时, 在其文后著录自己曾发表过的论著的一种行为。自引文献在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方面也起一定的作用, 自引文献多, 影响因子就大,但自引文献往往缺乏他人对该文献的关注程度, 属于不正常的引文行为。不合理的自引文献会降低学术期刊评价的权威性, 对学术期刊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对影响因子评价期刊的科学性产生不利影响。
 
  4  正确运用影响因子科学评价期刊质量
 
  影响因子在评价学术期刊的质量上有其科学性, 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因而, 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正确运用影响因子科学评价期刊质量。目前, 很多人盲目地将期刊的影响因子视为评价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的学术指标和重要依据, 显然是不够科学合理的。一般认为, 当文献出版后能迅速被著作者引用, 这些文献便成为热点文献。但由于影响因子是考虑某刊前两年论文被引次数(而不是当年的) 与前两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之比, 因此, 即年指标较高, 也不能保证其当年的影响因子高, 这是不难理解的, 所以在用影响因子科学评价期刊质量是要注意这一点。另外, 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不具可比性, 不能单一的用影响因子来比较。总之, 我们在运用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时要注意发挥影响因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作用, 而规避其局限性和弱点, 更好的运用影响因子这一评价指标科学地评价期刊。
 
  其实, 期刊排名的目的是帮助读者鉴别对他们最有价值的期刊资料。但是只有当期刊的排名真实地反映出期刊重要性时, 这样的排名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在提高影响因子的科学性、可信度下功夫, 以使影响因子的计算更客观、更公正、更能体现期刊的影响范围、学术水平, 从而更好地评价期刊, 使影响因子成为有利于作者、有利于读者、有利于编辑、有利于期刊的科学评价因素。
 
  参考文献
 
  [ 1] 吴金奇译.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正确使用和误用
 
  [ J] .中国基础科学, 2001 , (7):29— 34.
 
  [ 2] 金璧辉等.论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
 
  [ 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0 , (4):202 — 205 .
 
  [ 3] 姜联合.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的动态优化[ J] .编辑学报, 2001 , 13, (5):251 — 252.
 
  [ 4] 张玉华.评价科技期刊和论文应正确利用其影响因子
 
  [ J] .编辑学报, 1998 , 10 , (4):214— 215 .
 
  作者简介:史庆华(1969 —), 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硕士, 主要从事报刊编辑学研究。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