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表现、原因及治理

2020-12-13 来源:《中国出版》
  【作 者】王志标: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摘 要】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已成为科研领域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具体表现为遗漏引用、张冠李戴式引用、扭曲引用、迷宫式引用、引用来源非权威出处、引用错误的文献、对多卷本引用的混乱等。造成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的原因在于作者研究态度不端正、未建立良好引用习惯、不了解学术规范等。作者、学术期刊、作者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等主体都需要加强对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的治理。作者要端正研究态度,保持即时引用习惯,避免转引,加强对学术规范的学习;学术期刊应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文档,加强对可疑表达的审查,要求作者应引尽引,将严重失范者纳入黑名单、严格执行学术期刊质量管理规定;作者单位应组织学术规范培训,加强对学术成果的档案管理,加强对不端行为的惩戒力度;社会要加强对引用失范者的监督、教育和准入限制。

  【关键词】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不端;引用失范;治理

  近年来,学术期刊论文抄袭、剽窃被撤稿的报道时有发生。为此,国家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标准,如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制定了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以下简称《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界定;2020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其中就编校质量明确规定要将事实性、知识性、逻辑性错误计入差错。[1]论文引用失范是学术失范、学术不端的主要表现之一。有鉴于此,本文在编校实践基础上梳理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表现类型,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之道,以期为编校工作和作者撰写学术论文提供参考。

  一、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表现

  论文引用失范已经成为学术期刊编校实践中的普遍现象。几乎每一篇论文都存在着引用失范问题,不同的只是数量多少、程度深浅的差异。

  1.遗漏引用

  遗漏引用是指作者在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观点、表述、数据、图表、方法、公式等却未注明来源。其中,观点、数据、图表、方法、公式都是核心要素,所以遗漏这些重要项目信息就造成了作者的学术不端。2020年4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审议,《草案》里指出,“引用部分不得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或者实质部分”。[2]据此理解,复制一般性的文字表述而未标注引用不构成对原作者的侵权。但是,《规范》中明确了学术出版中存在7种文字表述方面的学术不端行为,即不加引注、不显著引注、多次引用时的漏引、多文引用时的漏引、转述或同义替换、加词引用、少词引用等。[3]该标准的起草单位是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这7种情形在编校实践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中转述或同义替换类不端行为有一定的争议性。在自然写作的情况下,某些语言表述与他人有相似之处,或者在意思上相同或相近,都是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应重点关注其他6类表述中的不端行为。

  2.混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

  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一般是引用原话、原始数据、原始图表、原始方法、原始公式等;间接引用则是基于原话、原始数据、原始图表、原始方法、原始公式等进行再加工、再改进。在编校中不难发现,有的作者误将直接引用作为间接引用,引用时没有使用引号,或没有改变字体,或没有另起段落;有的作者误将间接引用作为直接引用,导致在编校时编者耗费大量时间去查证却无法找到原文。直接引用时,作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少引某些表述,错引某些表述,引号位置不对,句号或逗号的位置不对,等等;间接引用时,作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断章取义、杜撰、篡改等。

  3.张冠李戴式引用

  张冠李戴式引用指的是:明明引用的是A作者,但是写为B作者;或者引用的是A作者的a论文,却误写为A作者的b论文;或者明明引用的是甲出版社或刊物,却误写为乙出版社或刊物。当被引用者以类似的选题撰写了一系列论文时,在引用时作者可能将被引用者的论文引错。英文文献中的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包括:第一,姓氏张冠李戴。常见的是将英文中的名字误为姓氏;或者分不清荷兰姓氏中的“van”“vande”、法国姓氏中的“de”“dela”、德国姓氏中的“von”等;或者将第二作者误为第一作者。第二,英文拼写错误。例如,笔者在编校时发现,作者在一篇文献里弄错了两位作者,即将“Cooper”和“Phodes”[4]误写为“Coopor”和“Rhodes”,这篇论文引用的两篇英文文献都存在不同问题的引用错误。第三,出版或发表的机构错误。这在中英文文献的引用中普遍存在,但在英文文献中更加突出,且不容易被核实。有的英文论文在正式发表以前就以工作论文或讨论稿的方式挂网,或者以预印版方式、以优先发表的方式存在,作者在引用时却没有区分标注其引用的不同版本。

  4.扭曲引用

  有一些作者在引用他人文献时,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而非原文所表达的意思来解读引文,甚至按照与原文完全相反的意思来解读,这就造成了对原文的扭曲引用。这种引用是严重违背学术伦理的。既然引用他人成果,就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而非将他人的观点工具化。特别是对经典或权威文献进行引用时,扭曲引用就形成了狐假虎威的效果。对于扭曲引用,编者也是难以发现的。尤其当作者标注较为规范时,如果没读过来源文献内容,编者通常会认为该引用是正常的而不加以核实。

  5.迷宫式引用

  也有作者在一段文字里多处引用他人文献内容,并反复交替引用同一文献,在引文中间杂以自己的表述,这就形成了迷宫式引用。在迷宫式引用中,有的引用是直接引用,有的是间接引用;可能上半句是间接引用,下半句就变成了直接引用。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的反复交替造成编者核实引用的较大困难。例如,笔者在编校《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明代播州茶叶经济发展原因及其影响探析》一文时发现,作者在分析明代播州茶叶经济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以及茶叶经济的影响时[5]就出现了迷宫式引用,以致编者需要反复核对引文,耗费了数倍于其他论文的编校时间。

  6.引用来源非权威出处

  一般情况下,权威文件、权威会议等内容的引用来源,要尽可能是原始权威出处。但是,在编校实践中发现,不少作者引用非常随意。由于图书、学术期刊、报纸、网络等都会刊载这些文件或会议内容,作者引用时多采取随机抓取的办法,错误地以为引用的目的仅仅是找到一处来源,却不明白这些文献必须有权威出处。例如,关于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的引用应尽可能采用人民出版社的单行本,或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政府网等权威媒体或政务媒体的报道,应避免从不知名的小报、小刊、网络甚至自媒体进行引用。

  7.引用错误文献

  在编校中发现,有些作者引用的是完全错误的文献。例如前文所述文献《明代播州茶叶经济发展原因及其影响探析》的初稿及修改稿中都存在引用错误的文献,经过编者与作者反复核实才订正了错误文献。引用错误的文献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引用错误的文献如同没有引用文献是一样的,会造成学术不端;另一方面,如果审读时发现了引用错误的文献,那么就意味着知识性错误。

  8.对多卷本文献引用的混乱

  古籍或地方志等图书经常有多卷本,而现代人编著的一些书系或内容较多的著述也往往需要被分解为若干卷或册。对多卷本文献的引用错误主要表现为错引了卷或册。当不同时期对同一地方编著地方志时,引用时会误引不同时期的地方志。比如本来应该引用同治时期的地方志,却误引了道光时期的地方志。对于编者而言,核对多卷本文献也存在很大的困难。一些多卷本文献往往以孤本形式存在,一一购买这些孤本并不现实,因此,对于相关信息往往难以做到全面精准的核实。

  二、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原因

  造成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的原因主要是作者研究态度不端正、未养成良好引用习惯或不熟悉学术规范。

  1.研究态度不端正

  在浮躁学风影响下,有的作者的研究态度是不认真的。一方面,他们在撰写论文时很不严谨,该引用时不引用,引用后不检查,以致这些引用失范问题被遗留到了编校环节。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审稿人和编辑部的意见是不负责任的。笔者在与作者的通信中发现,不少作者往往仅对明确批注的问题进行修改,而对文章其他地方存在的同类问题视而不见。但是,编者在给作者的修改意见中已指出,作者要自己核实全文其他同类问题。也有的作者在修改时避重就轻,仅仅把比较容易修改的内容改过了,却对难度比较大的部分搁置不理,或得过且过。

  现在很多作者投稿目的性和功利性较强,仅关注其论文能否刊出,并不关注刊出论文的质量,对于论文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就更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态度影响了其参与编校工作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而延误了论文刊发周期。

  2.不善引用习惯

  规范引用他人成果是学术研究中必须保持的一种良好习惯,也是科研美德。人类思想的产生、延续和发展是社会得以不断进步的基础。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展研究活动。因此,对于从事研究工作的人而言,规范引用应是学习研究工作的第一课。遗憾的是,中国科研活动早期缺乏相关的规范,许多从事研究工作的教师、学者缺乏学术伦理相关知识素养,在培养学生方面也欠缺对引用等学术规范的重视和指导。这样的后果是,有的人虽已成名成家,却被举报学术不端。南京大学青年长江学者梁莹在2018年被举报论文抄袭,有媒体报道指出梁莹至少有15篇论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梁莹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读研究生时不懂学术规范,造成早期论文的学术不端问题。[6]

  3.不知学术规范

  教育部2002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9年进一步制定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在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方面,胡守为等1994年发表了论文《历史研究的学术精神与学术规范》,贺跃夫发表了《史学的学术规范与批评》,随后在国内开展了长期的学术规范探讨。国内早期学术规范方面的专著,有2004年杨玉圣和张保生所著的《学术规范导论》和《学术规范读本》,2005年叶继元所著的《学术规范通论》等。

  由此可见,中国学术规范的建立时间大致在2002—2004年,而在此前经历了长达10年的讨论。因此,2004年以前毕业的学者以及从事研究的学者有可能对学术规范不够了解,真正较为翔实的学术规范指南2009年正式发布,在全社会的传播以及传授尚有一个过程,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研究者对学术规范不甚了解,不少研究生因缺乏指导也不了解学术规范,这样代际传递就导致学术规范秩序的建立较为缓慢。从编校实践来看,有不少漏引之处系作者对学术规范不熟悉所致。例如,作者对于文件、事实性材料、数据通常没有标注来源,事实上这些内容也需要可靠的来源,否则会使论文失去可信性。

  三、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治理

  无论造成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的原因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在当前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都必须对论文引用失范加以规范治理,而这需要作者自身、学术期刊、作者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

  1.作者自身治理

  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的主体是作者,因此作者自身治理是解决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失范的根本之道。论文作者可以从研究态度、引用习惯、文献追踪、学习规范等方面构建自身治理体系,逐步将学术规范内化于心,提升论文写作规范的自觉性、自为性、自检性。

  第一,端正研究态度。作者在研究中要摒弃功利化、走捷径的思维范式,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工作。一是要在研究中广泛搜集和阅读材料,把论文建筑在牢固的基础之上,避免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二是要有科学的研究态度,避免杜撰、抄袭、篡改、曲会,要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三是要有严谨的学问精神,对任何观点、思想、方法、结论等做到持疑、存疑、释疑,对任何的引用都要开展学术探源工作,要完整引用、合理引用、精准引用,避免为引用而引用。

  第二,养成即时引用的良好习惯。出现引用失范问题的作者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少人在写作时引用了别人的观点、思想、方法、模型、数据、事实等,却没有及时加注,导致在后面完成论文后全然记不清楚这些引用的具体出处,就出现了引用失范问题。很多作者将避免引用失范寄期望于查重系统。但是,由于查重系统难免有遗漏,以致作者多次查重后仍存留了不少引用失范问题。要解决该问题,论文作者应做到即时引用,在引用的同时先以脚注方式注明引用出处而后再整理成参考文献,或者直接按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编辑好引用条目。

  第三,避免转引二手文献。文献引用中的错误多系转引二手文献所致。尤其一些刚刚加入学术队伍的青年学子,或者有些想走捷径的研究者,在引用时不喜欢查阅原始出处,而是喜欢在别人的文献里摘抄,这就造成了以讹传讹的不良后果。虽然查阅原始出处较为耗时耗力,但是如果该条引文是在论证时必需的,那么为这条必需的文献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是极为必要的。否则一个人的引文错误,往往会导致转引其引文的引文也出现完全一样的错误。

  第四,加强对学术规范的学习。自2002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等管理部门及专业协会、学术机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学术规范文件。尽管制定这些学术规范花费了较多时间和精力,但对于规范学术研究是极为必要的。近年来,学术失范、学术不端愈演愈烈,抄袭者、剽窃者、造假者,下至普通研究生上至学术金字塔的“塔尖”——两院院士。究其原因在于,已制定的学术规范被束之高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传播,缺乏落地实施的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科研创新领域的不断发展,重视学术规范势在必行。论文作者尤其是青年作者必须加强对学术规范的学习。唯有如此,经过若干年的规范化训练和传承,我国才能建立起学术规范全面的、全覆盖的科研力量。这里所说的“全面的”,指的是涉及学术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工作论文、著作、研究报告、咨询报告、专利、发明、设计、视频、音频等所有知识产权领域;“全覆盖的”指的是覆盖所有人群、所有行业、所有职业、所有科研流程。随着国内学术规范的不断优化,目前已经在朝着该方向努力。

  2.学术期刊对作者引用失范的治理

  作为科研产出的主要平台,学术期刊要根据作者引用失范情况从审稿前、审稿后、编校中等环节加强对引用失范行为的治理。

  第一,要求作者提供原始引用文档。要求作者提供原始引用文档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做法。在不少围绕抄袭的学术不端案件中,能够证实抄袭存在的确凿依据就是原始文档。对于编者而言,对于一些外文引文、古籍引文、发行量较少的文献引文,甚至一般图书的引文,都需要作者提供原始引用文档,这样才能核实引文。

  第二,加强对作者可疑表达的核查。引用失范行为的发生有其特定的环境,这为学术期刊核查提供了线索。比较常见的引用失范线索是中文表达中的英文标点,如英文的逗号或双引号,这些标点提示了可能存在引用失范。此外,数据、事实、方法、模型、公式甚至图表都是极其容易出现引用失范之处,要对其进行详审。

  第三,要求作者著录全部引用。不少作者认为,自己已经注明了一些重要引用,这样就足够了。但是,虽然作者已经把一些重要的引用加以注明,但是剩余的未注明引用足以造成作者的学术不端。所以,在编校过程中,应要求作者应引尽引,注明全部的引用。

  第四,将严重引用失范者纳入学术期刊黑名单。在早期没有查重系统或者学术规范不甚严格的情况下,不少学术期刊都发表过学术不端或引用失范的论文。笔者建议,对于轻微引用失范者,可以给予其再次发表的机会,但是要进行必要的提醒和警戒。对于多次出现严重引用失范乃至学术不端者,学术期刊可以将其纳入黑名单,并通报作者所在单位。

  第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权威部门关于学术期刊质量管理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于学术期刊质量的要求日益明确。学术期刊应自觉贯彻国家发布的相关规定,将这些规定贯穿于日常编校实践中,以规定引导作者、约束作者、规范作者,推动学术供给高质量发展。

  3.作者单位对作者引用失范的治理

  作者单位应负有对作者引用失范的管理职责。

  第一,组织对学术规范的培训。与其在作者出现引用失范后再进行治理,不如将引用失范行为消弭于无形。为此,作者单位可以通过组织对学术规范培训的方式使广大科研工作者能够建立起科研底线、“红线”和“高压线”,通过常态化的学习,作者也可以逐步掌握国家和各个部门的学术规范标准,从而将这些标准内化于科研工作中,避免出现引用失范。

  第二,加强对学术成果的档案管理。任何科研工作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在材料搜集与准备、成果撰写、成果投稿、成果发表的过程中会留下大量的科研档案。保留这些档案是解决科研争端的唯一办法,通过档案管理可以识别出一些学术造假的线索,例如杜撰的数据、伪造的实验等。

  第三,加强对不端行为的惩戒力度。学术不端既影响了单位内部的公平竞争,也对作者单位的外部声誉带来了恶劣影响。因此,作者单位要采取严格的惩戒措施加强对抄袭、剽窃、造假等严重不端行为的惩罚,同时对已发现的行为失范者加强教育和监督。

  4.行业管理部门对作者引用失范的治理

  对作者引用失范的治理中,也包括行业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参与,视引用失范程度不同,可通过加强对引用失范者的监督、教育和职业准入限制等方式进行治理。

  第一,加强对引用失范作者的监督。引用失范现象的存在有主观动机,也有无意之失。对于非主观恶意的引用失范者,可以不对其进行惩罚,而是加强对后续行为的监督。如果这类失范者后续没有再出现引用失范行为,就达到了监督的目的;如果后续再犯,可再行惩罚。

  第二,加强对引用失范作者的教育。对于已发现的存在引用失范行为但是尚未造成恶劣影响的作者,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党支部、行业协会、工会、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管理部门等加强对引用失范作者的批评教育,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7]的目的。

  第三,对严重引用失范者实施研究类型职业禁入制度。对于已造成恶劣影响的严重引用失范者,应实施更为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即禁止其从事与研究有关的职业。当前,在会计、教师等行业已经实施职业禁入制度,职业禁入对于从事该职业的工作者具有较大的警示意义,有利于树立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四、结论

  可以看到,目前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对于学术期刊论文的治理。一方面,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旨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学术期刊;[8]另一方面,学术评价不再唯影响因子论,更多地看重论文的实际贡献、学术影响,[9]为学术期刊论文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出版界大力提升学术出版质量的影响下,学术期刊论文失范问题将逐步得到根本性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的通知[EB/OL].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74416.s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EB/OL].http://www.gov.cn/foot/2014-06/06/content_2695611.htm、

  [3]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R].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

  [4]汪亚美,王宇昕.长江经济带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评价——基于三阶段DEA的实证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

  [5]彭文萍,陈旭.明代播州茶叶经济发展原因及其影响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2)

  [6]李永鹏,何洁.南大涉抄袭教授梁莹获七项处分?校方人员:处理结果近期公布[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720998838507352&wfr=spider&for=pc

  [7]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EB/OL].http://www.people.com.cn/item/sj/sdldr/mzd/c108.html

  [8]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学术期刊七部门联合实施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卓越行动计划[EB/OL].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9-09/21/c_138410117.htm

  [9]辛雨.科研评价:破“五唯”,立什么?[N].中国科学报,2018-12-1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