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疫情防控主题出版服务快速响应观察

2020-12-13 来源:《中国出版》
  【作 者】刘华坤;张志林;陈丹:北京印刷学院

  【摘 要】要疫情防控快速响应如同战时大考,对出版社是一次重要的“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检验。抗疫斗争中全国有290家出版社积极投入战斗。通过快速响应定义和阶段划分,观察出版社在疫情防控主题出版中的整体表现,发现出版服务的五个鲜明特点,归纳快速响应行动的六点启示,提出采用“平战结合”方式考核评价出版社社会效益的建议。

  【关键词】抗击疫情;应急响应;出版服务;社会效益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出版单位“加强出版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1]将抗击疫情类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纳入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选题范畴,优先印制发行疫情防控图书、挂图。

  疫情防控快速响应如同参加大考,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为检验试剂,能起到对出版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底线坚守的试金石作用。刘兵、隅人对570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图书选题进行的全面分析,[2-3]与本文新推出版物分析相互映衬。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抗击疫情各阶段部署为依据,以出版社疫情防控主题出版为线索,进行信息采集整理,重点分析出版社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的快速响应,坚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中的表现。

  一、快速响应定义与阶段划分

  本文所指的快速响应行动包括两类,一是新推出版物,快速组织选题策划、生产各种类型的出版物,向公众赠阅及海外传播;二是开放平台,快速开放自有知识服务平台,以及各种类型聚合的数字内容资源,限期供用户免费使用。本文讨论第一类快速响应。

  本团队考察了558家出版社的快速响应情况,所采用的信源来源于国家新闻出版署通知公告信息,中央主流媒体、行业新闻媒体、地方政府及出版社官网、两微一端等相关报道和信息发布,并对这些信息进行逐一浏览、采集清洗。军队系统出版社不在观察之列。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抗击疫情的历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部署,是本文观察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划分出版社快速响应阶段的依据。采用这种划分,既表明我们与党中央指挥疫情防控阶段部署对标,又从快速响应这个观测点上,更加客观公正地描述出版服务行动。其中,第一阶段在2020年1月25日前。第二阶段从农历正月初一(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抗击疫情开始,到3月3日止。第三阶段从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至3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召开止。第四阶段从3月28日开始,至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完善常态化抗击疫情举措为止。

  按照党中央的总体要求和阶段重点部署,全国出版社疫情防控主题出版的快速响应,显示出紧密围绕党中央重大部署的阶段特点和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鲜明特征。

  二、出版社疫情防控快速响应整体表现

  出版单位的职责使命是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做好做强思想政治引领,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抗击疫情的重要时刻,出版人用知识服务大众、服务疫情防控的重大需求。

  1.超过四成出版社新推出版物

  在观察期内,558家出版社中有244家有新推出版物快速响应(43.7%),其中中央级96家;推出抗击疫情主题的出版物为560种,其中中央级出版社出版279种。数据表明中央级出版社及时组织生产、发布权威专题性出版物的能力比较强,在疫情防控“战时”状态下发挥出色。

  2.快速响应行动集中在二、三阶段

  在抗疫大考第一阶段,广东科技出版社交出助力疫情防控出版服务的第一份答卷,创造了两天推出新出版物的奇迹;第二、第三阶段是疫情防控主题出版物出版信息发布最密集的阶段,第二阶段39天推出339种出版物(占比60.5%),第三阶段24天推出136种(占比24.3%);第四阶段33天推出84种(占比15.0%)。从图1可知,整个观察期内,新推560种出版物的发布时间主要集中在1月29至3月20日,进入第四阶段出版速度明显放缓。这和整个疫情防控的阶段性特点有密切关系,出版社将精力调整到正常的年度出版计划落实上,促进复工复产恢复经济。



图1 新推出版物发布时间

  3.出版物内容覆盖广泛,满足疫情防护阅读需求

  观察期出版的560种疫情防控主题出版物,涵盖了急救治疗、防控指导、心理辅导、防疫科普、法律护航、宣传教育等内容,选题面较广。本文将新推出版物分为抗疫指导、防疫科普以及宣传读物等三大板块,再细分若干小类,以概览疫情防控主题出版物的内容(见图2)。



图2 疫情防控主题出版物分类

  其中,防控指导类出版物占比最高。数量达到136种,且大多采用手册、指南、指引等名称,是应对突发重大疫情最急需的出版物。当疫情阻击取得阶段性成效时,我国又及时向遭遇疫情袭击的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出版界快速输出版权或者翻译出版其他语种的出版物,也以此类型为主。文史纪实类出版物占比第二,有79种。文史纪实类出版物用具体生动的案例,真实记录抗疫英雄集体和个人在危难时刻展现出来的职业精神、责任担当和人性光辉。还有从历史角度的回顾纪实,如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抗疫简史》,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用直接、权威的事实展现了人类几千年来同各种传染病的不断抗争,不断取得医学史上重大突破的史实。第三至第五类依次为防疫知识(66种)、心理辅导(63种)、少儿科普(56种)等。

  三、疫情防控主题出版物快速响应特点

  在抗击疫情中表现出的出版快速响应,是出版人长期肩负历史赋予文化使命的反映,体现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底线坚守。

  1.分类板块的运动轨迹与阶段部署重点相适配

  不同出版类型出版物在不同阶段相继快速响应的轨迹,与党中央工作重点部署相适配,出版社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大事,助力抗击疫情的主动作为效果明显。图3展示了第一至第四阶段560种出版物内容分类情况。



图3 新推出版物内容的阶段响应特点

  第一阶段广东科技社率先推出抗疫指导出版物。在抗击疫情的第一阶段,广东科技出版社1月21日上午接受任务,于1月23日出版发行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担任主编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是最早快速推出抗疫指导类出版物的出版社,也是第一阶段唯一一家响应的出版社。

  第二阶段防控指导、心理辅导与防疫知识品种过半。抗击疫情第二阶段是全国一盘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关键期间。防控指导、防疫知识、心理辅导、少儿科普、居家健康、抗疫宣传等板块出版物密集发布,数量达到339种,紧急向大众提供防控指导,宣传防疫知识,起到消弭恐慌情绪、引导正确防护的作用。防控指导、心理辅导与防疫知识类出版物,占据了新推出版物的半壁江山。同时,也密集推出面向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特殊人群需求的抗击疫情出版物。各出版社快速出版藏、维、壮、蒙、哈、彝、朝、傣、景、缅等多种少民文字的双语指导及科普用书,盲文出版社防控指导有声书2月6日上线。

  第三阶段法律法规指导、复工复产指导类品种增加。这一阶段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重点是保持我国抗击疫情总体持续向好,加快恢复生产。这个期间,与抗击疫情、防疫知识等相关的出版物为136种,数量递减;法律法规指导、复工复产复学指导类出版物品种增加,及时契合了加快恢复生产稳定社会发展的指导需求。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携手守望相助,我国出版界通过多种形式助力全球抗疫,与国外同行联手,快速推出英、法、意、俄、日、韩、阿、西、尼、葡、波斯语等多种语种的疫情防护手册,与各国分享抗疫经验。

  第四阶段文史纪实、诗曲美术类出版物呈增加趋势。这一阶段工作重点转移到常态化抗击疫情下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出版快速响应也转入常态化防控、恢复正常生产活动阶段,新推出版物84种,防控指导、心理辅导板块品种下降明显,文史纪实、诗曲美术类出版物延续前两阶段呈增加趋势,这也符合出版社专业分工的规律。科技、社科与大学类专业出版社直面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快速提供防控指导、心理辅导等出版服务,显示了专业出版社的担当。

  2.出版社内功扎实,抗疫中厚积薄发从容应对

  出版社本色突出、内功扎实,在突发灾难事件时能够厚积薄发,爆发出强大的出版生命力。突发灾难时的快速响应,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应对,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深厚资源沉淀。分析发现,超过半数的出版社围绕抗疫主题出版了两本及以上的出版物,其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数量最多,达到16种。

  具体表现为:①高烈度集中发力。在关键期阶段,同一天有多种题材的防疫抗疫类出版物面世。②高韧度持续发力。在抗击疫情第二至第四阶段持续推出出版物,如人卫社、人民社、北大医学社、外文社、五洲社、青岛社等从1月到4月保持每月出版多种抗击疫情出版物的态势,表现出高韧度的内在功力。③强互补联合发力。有7家中央社和地方社优势互补、联手合作,推出蒙汉版、中英文等指导手册以及多媒体绘本科普读物。④抵近一线服务发力。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武汉,在封城最艰难的日子,在汉出版社力克时艰、竭尽全力通过网络进行出版服务,先后有湖北科技出版社、长江少儿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和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0种疫情防控主题的出版物,将出版服务拉近到救治一线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和确诊康复病人。⑤秉承理念共享发力。进入3月,国外疫情爆发流行,出版社继续战斗,将中国经验翻译传播到海外,支援全球抗击疫情。如人民出版社《大国战“疫”——2020中国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中》是目前国内外第一本跟进式介绍中国疫情防控阶段性工作的多文版图书,用英、法、西、俄、阿等5种语言文字版本陆续对外出版发行。

  快速响应也能体现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有40家出版社(其中中央社22家)推出4种及以上出版物,占快速响应244家出版社的16.4%,其出版物数量占560种抗击疫情出版物的四成以上(43.6%),表现十分抢眼。出版品种在8种以上的有12家(其中中央社10家)。尽管中央社响应家数总量少于地方社,但出版物整体数量与地方社仅相差2种,关键在于厚实的资源积累,使这些中央社在紧急情况下仍能从容应对,连续推出数种出版物,高效助力出版服务。

  3.融合出版创意引领,出版物表现形态丰富

  新推出版物表现形态丰富,“一个内容创意、多种产品形态”的出版物频频出现,集中展示了出版社实现融合发展拥抱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努力,基于云端“云上协同、网上互动、屏上阅读”的融媒体出版服务得到较好体现。按照纸质版、数字版和纸数融版3种类型划分,疫情防控主题的出版物中,纯数字内容或者纸质书链接数字内容的融合出版物占到70%以上。

  从出版情况来看,抗击疫情期间成规模、集中式推出数字化出版产品的特征显著,电子书、增强现实(AR)、移动技术已得到成熟应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数字出版物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符合应急处理需求,而出版社对新形态技术的应用使得快速出版成为可能。此次疫情防控也充分发挥有声书作为移动新媒体传播的广泛影响力,音频平台与出版单位积极开展版权合作,延伸数字阅读需求,助力抗击疫情。究其原因,一方面有正常的纸书印制生产需重启恢复,另一方面,表明出版社数字化策划生产能力以及用户数字化体验的接受程度都在普遍提升,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体现出出版融合的实效。

  4.联动打造多形态产品,全方位立体传播

  在数字出版转型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版社近些年一直在努力探索扩展传统发行渠道,延伸产业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内容传播体系。这次快速响应在传播速度、到达广度、影响深度和传媒机构关注度上,打造了出版界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的应用典范。出版物信息及数字内容传播的渠道已经网络化、立体化,链接传播网状节点路径复杂,扩展内容传播效果明显。主要渠道路径为:一是自有传播渠道。出版社普遍在PC端、移动端建有官网、应用程序(APP)、微信服务号、订阅号、小程序等新兴传播通道。二是出版物发行渠道。主要电商平台、发行平台、出版集团官网、各种发行联盟官网等渠道,合力推进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传播应用。三是进入主流新闻媒体矩阵传播渠道,通过主流新闻媒体强大的传播力辐射更多的人群,如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等。四是进入相关政府官网和专业领域官网、微信微博号传播渠道,如各部委网站、官微认证号、官博等。五是进入数字出版平台传播渠道,如掌阅科技、中文在线、可知等。六是进入新闻、音频、视频等自媒体传播渠道,如百家号、头条号、喜马拉雅、荔枝、腾讯、爱奇艺、抖音、快手等。七是进入“双微一抖”公众大号传播渠道。八是进入广告联盟平台渠道(一般是付费服务传播)。

  5.从出版功能延伸到相关领域服务

  在信息采集中还发现,抗击疫情出版服务不仅实现防护指导、防疫科普等功能,出版社还创新了与相关领域合作延伸出版服务的方式。表现在:①“互联网+出版+医疗”跨界融合创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1月29日上线兼具“科普+问诊”功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电子版,这本科普读物不仅普及防护知识,还用二维码关联“疫情在线免费问诊”入口,读者只需扫码便能进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义诊专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答疑解惑,成为基层疾控和医务人员的得力助手。②“图书+线上心理咨询”。四川科技出版社于1月31日深夜上线《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电子版,并与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四川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干预工作组”专家团队迅速建立起线上线下联动方式,推进防护知识宣传。该书来自防护实际需求,满足群众防护需求,虽然发布时间已是深夜,但阅读量很快就达到10万+,在疫情突发早期很好地起到心理干预治疗的作用。

  四、出版社抗疫主题快速响应的几点启示

  从全国出版社自觉主动响应党中央抗击疫情号令、勇于拼搏的战斗精神和高效务实的工作成果,给我们留下6点启示。

  1.抗疫斗争是党性锻炼考场,快速响应检验出版社政治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4]在2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之前,就有46家出版社出版了66种出版物,这种自觉的政治勇气和主动的担当行为,充分体现了出版社敏锐的政治品格。快速响应是重大突发事件下党性锻炼的考场,【5]出版界以史无前例的最快响应速度、最大响应规模、最广覆盖类型接受大考,集体交出了合格答卷,反映了出版社作风、能力和团队作战的优秀品质。

  2.抗疫斗争是履行职责考场,快速响应检验出版社社会效益坚守

  在产品层面,社会效益是出版物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效果和利益;在出版社层面,是出版社产品、服务树立起来的正向社会影响和社会形象。这次疫情防控主题出版的快速响应,其选题、出版覆盖了所有类别的出版社,是难得的对9类出版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底线坚守的检验。大战表现是考核出版社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评价点,应该统筹常态与战时考核评价要素,并分类考核不同类型出版社社会效益表现。

  3.抗疫斗争是资源调配考场,快速响应检验出版社专业聚合能力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是对出版社高质量聚合相关作者资源,以及协同快速完成编校发环节的能力考验。出版业渗透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出版人通过客户关系资源,触及各个领域的权威机构、知名专家、专业创作者,具有超强的作者资源聚合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寻找配置最合适的、专业资源丰厚的作者。快速响应在地域上覆盖了31个省(区、市),综合检验了出版社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协同作战、迅速发声的能力。这次防控指导类出版物几乎都是由中央、省(区、市)两级疾病防控中心及医疗科研单位专家编写,不但满足国内抗疫需求,而且翻译成多语种版供全球分享,体现了我国出版社的资源储备专业聚合优势。

  4.抗疫斗争是数字化生存考场,快速响应检验出版社融合发展能力

  抗疫快速响应显示出版社数字化生存能力,快速响应体现了出版融合发展的新成效。出版融合是一场由技术飞跃式进步带来的深刻变革,更是一场在党中央战略谋划下进行的创新发展。这次疫情全国紧急一级响应,人员物理隔离,常规的办公生产转移到网上,出版人通过云端协同作战,数字形态的出版物占总量的70%以上,呈现出“一个内容、多个选题、多种形态、多元渠道、多次发布、动态反馈”的融合出版业态。在抗击疫情大考中,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发展,考验了出版社快速策划生产融媒体出版物的能力、出版组织结构快速调适的张力、从供给侧生产端延伸到服务端的综合传播能力。这种基于云端的信息化、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使出版人才队伍经历实战锤炼,团队工作方式正在改变传统的编辑营销人员的成长方式。

  5.抗疫斗争是治理成效考场,快速响应检验出版治理体系构建能力

  面对各种突发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使我们认识到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极大不确定性,进行决策和行动具有极大风险性。出版人要化危为机、勠力同心,勇于承担出版社会责任,坚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底线。这对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出版融合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进出版行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都有着深刻的作用。出版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也有多次经验,有必要建立全行业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体系。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化改革为目标,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理念和实践,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从上而下进行统一规划,不断完善应对之策。[6]

  五、结语

  疫情防控快速响应观察画上了分号,在观察中也发现了不足,关系到进一步推动出版业深化融合发展、出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诉求。笔者认为,疫情防控快速响应最宝贵的财富是出版人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的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不畏艰辛的意志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开展出版服务的具体行动中。2020年是一个重要关键时代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要交出合格答卷。放眼全球,疫情仍在广泛流行,正在深刻影响整个世界体系格局,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出版社快速响应提出更多、更深、更前瞻的出版服务需求,期待出版社继续交出合格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加强出版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EB/OL].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contents/6588/412925.shtml

  [2]刘兵,隅人.570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图书选题分析(上)[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4-13

  [3]刘兵,隅人.570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图书选题分析(下)[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4-20

  [4]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N].人民日报,2020-03-11

  [5]徐文秀.抗击疫情:是战场,更是考场[N].学习时报,2020-02-04

  [6]方世南.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对国家治理提出哪些新任务[J].国家治理,2020(Z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