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轻巧便携,注重发掘传统文化。资料图片
年近九旬的老教师针对疑难问题反复查阅典籍,一家几口齐上阵查找资料直至深夜……不久前结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由中华书局主办的《月读》杂志,收到了全国各地22.6万读者寄来的答题卡。
6.8元、32开,一本轻巧便携的小册子,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创刊5年多来已经成为数万党员干部的案头读物。中华书局主办的《月读》杂志,以自己的解读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月读》的文章注解详细而不做繁琐考据、设计秉承素雅大方风格、价格从创办时起一直低廉,是很多读者的感受。《月读》杂志社主任刘彤介绍说,作为面向党员干部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月刊,《月读》在内容设置上秉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宗旨,选取经典篇章,从文、史、哲等多方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充分考虑党员干部“学用结合”的需求,注意结合当前时事热点、大事大势等进行评述。在编辑《经典名篇》《名家论史》这类文史栏目时,编辑会选择用于提升文化素养、扩大历史视野的文章,篇幅上长短适中,繁难处加上注解,方便“无障碍”阅读;而《热词》等栏目,则专注于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时政热点等,使读者更全面地领会中央精神,了解当代与历史的联系;《茶余饭后》《随感札记》等栏目的文章相对轻松休闲,注重“有趣”“有用”“有互动”。
互动,激发了读者的热情。辽宁读者白云来信说,愿意无偿帮《月读》选摘美文:“在《月读》里,我读到了许多让我眼睛一亮的东西。我想出一点力,为《月读》提供一些较好的文章,特别是那些平时大家难以看到的好文章,与大家共享。”江苏读者詹长东表示:“《〈资治通鉴〉讲座》栏目让我爱不释手,我将该栏目中刊出的文章一一抄写下来,以增强记忆和理解,并找来了原版《资治通鉴》学习拓展,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月读》编辑彭玉珊介绍说,考虑到有些读者愿意分享自己阅读经典的感悟,以及在从政、治学、处世中积累的心得体会,《月读》因此开辟了《随感札记》栏目,很多读者通过邮件、信件等形式积极投稿。作为一本学用结合的期刊,《月读》还设立了诸如《咬文嚼字》《学会用典》等小栏目,纠正人们容易读错、用错的字词、成语,同样广受欢迎。
自2012年起,《月读》被选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的指定刊物,内容质量得到了参加活动人员的认可。《月读》编辑吴麒麟介绍说,《月读》依托自身内容积累和中华书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与中国文明网合作了几期“文明订阅号”专题内容,比如古代君臣,勤俭故事、古代诗文中的家国情怀等,并定期为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和共产党员网主办的《共产党员手机报》提供传统文化方面的小栏目。
刘彤说,《月读》从举办各类活动中收获的经验和思考是:要突出优势,最大化发挥自身在传统文化领域的特长,用多种形式增加与读者的互动;调整过去单一化出版的思路,加强主动服务意识,方能扩大《月读》的影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总的来说,《月读》采用传统纸质期刊和新媒体结合的方式,努力满足不同文化层次党员干部读者的阅读需求,力求有助于工作,有益于学习,为生活添彩。”
“当前,快餐文化流行,信息碎片化传播和网络舆论众声喧哗,建设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谈何容易。《月读》勇于担当,令人尊重。”山东读者厉彦林道出了广大党员干部读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