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从问题中寻找传统文化教材出版新路径

2020-12-04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刘 帅(广东教育出版社)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特质,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论断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大。如何提升中小学生的人格修养,增强其家国情怀和社会关爱意识,成为当前推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及分析

  目前看来,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教育内容比较单一。许多学校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缺乏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其次,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很多地方和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设计。传统文化教育仅限于语文课程中古诗文的理解。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清楚。二是没有对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做充分的界定。三是没有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厚古薄今,而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四是没有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文化关系认识清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写与编辑思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写与编辑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系统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让受教育者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化地认识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对中华文化热爱之情,提高人文素养。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省编教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广东版)(一——六年级)共12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育人、立志、明德等文化导向和立德树人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培养学生“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等品德,致力于青少年“良好行为规范、正确哲学思想、质朴道德操守和高雅审美情趣”等人格品质养成。

  一是坚持科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对待传统文化,要“去伪存真,批判继承”;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国际视野,善于利用多元共存、共同发展的时代环境,有效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广东版),结合时代的特点,把《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放在蒙学模块课程设置里面,培养小学生行为规范,启蒙伦理道德,培养韵律语感。另外,适当补充其他古圣先哲相关先进思想,结合西方当代人格教育理论,以学生合作型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

  二是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实践经验进行改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写与编辑需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满足社会实践需要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广东版)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在研究儒学经典的现代化转译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比如,在解释“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时,引申为人的内在和外表的同等重要性,在“拓展”模块里结合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继续突出这一观点。在教师教法指导方面,倡导现代教育和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把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等方法引入教学之中,提倡国学教育时代创新。

  三是坚持抓核心、贴近生活、思想创新及德育美育化的原则。第一,注重经典的核心化。以点带面,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让受教育者自主完成举一反三的学习提升,更有效地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第二,注重传承的生活化。将新时代的德育体系构建要求与中华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将“感知—运用”统一起来,将传统文化内容所传达的精神品质在生活实践中寻求对接,实现古为今用。一是激活经典,让传统德育回归生活,将传统经典文本“活起来”,变成日常生活的指导内容。二是多学科渗透,润物无声,实现“大文化”教育,在课程建构上有机地将多学科渗透于传统文化内容当中。第三,注重思想创新,以人为本。以中华传统美德涵养现代公民意识,确保中华民族精神代代传。第四,注重德育美育化。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创新传统文化学习方式,如以经典诵读和诗词歌赋创作活动等系列活动,构建“善—美”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广东版),从《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到《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再配合《孙子兵法》《道德经》《古文观止新编》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等内容,并将中国京剧脸谱、传统书法、传统绘画、二十四节气、玉文化、瓷文化等传统文化模块精简,配在每册书的每一页,以渗透式教育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形成体系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教程体系,抓住核心、贴近生活、做到思想创新和德育美育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写与编辑还需要与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从身边可以感知到的传统文化元素,生动地展示中华文明的繁荣。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广东版)为例,以岭南特有的动植物、粤菜、广东建筑、广东历史人物、广东曲艺、传统手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地域文化特色为切入点让受教育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其文化内涵,培育其民族认同感。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