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有一条明确的主线,即以“四个全面”为统领,聚焦发展“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中国经济正从高度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切换,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换,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新常态”。可以说,这将是一段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的历史新征程。
综观两会报道,新闻传播的“新常态”也已经到来。意识形态主管部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新媒体的作用,传统媒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融媒体的传播,网络传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快速、立体、多样的技术手段和多平台传播能力。
被报道对象和新闻传播两个“新常态”叠加,构成了本次两会报道的新特点,比历年两会报道更聚焦主题,效果也好得多。但新闻界一些不适应两个“新常态”的“老皇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引发的负面效应应该引起重视。
一是粉丝心态仍然作怪,并且有从地方媒体向央媒、新媒体蔓延的苗头。某社新闻客户端发表的《傅莹偶遇记》中,记者直接称呼傅莹为“女神”,并且自感他们是“当天最幸运的记者”。该社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记者手记:陈道明席地而坐,为我亲手改稿》,发布不到一天,阅读量就超过10万,在朋友圈被刷屏,并且通过记者的辩解、质疑者与支持者持续创造内容,被网民、微媒体热议,几乎完全冲淡了两会同时段的主要报道议题。
粉丝心态的背后,是较为年轻化的记者队伍的职业素养出现问题,和记者与采访者之间普遍缺乏对稿件核实的日常互信机制造成的“一惊一乍”。
二是娱乐化倾向渐行渐乱,集体卖萌成为“老皇历”的新翻版。手机、PC深度融合,Html5技术普遍运用,以个人经历为表达观点的代入感以及解构报道对象的短语、漫画正成为两会报道表达的“新常态”。这一方面说明新闻界在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上正在做不懈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重形式而轻内涵、重传播力而轻引导力的问题,顾此失彼。
三是碎片化评论重喷轻责,一些导向性问题背后是观点提供者的政治素养堪忧。两会开幕之时,有某央媒大报官方微博、微信同发力,用九宫格图片进行情绪化评论,直称政府工作报告是供批评质询的。这背后,是对中国政治制度、协商民主不清楚,拿西方民主制度的党派之争套两会,就会南辕北辙。
四是“标题党”乱象虽有好转但仍不时作乱,网络“标题党”和报纸“标题党”并存,新闻人强加的雷人雷语令被采访对象“躺枪”。某报采访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他的一句与采访主题完全无关的自嘲自谦,以及对代表“职务+级别”材料的小反讽,被做成标题《南开校长:校长后面加副部级是丢人的事》,引发网民激烈评论。某商业网站《山东济宁市长:县委书记月薪三千,还不如打工》,完全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而该市长的本意是“决不能把工资偏低当成腐败借口”。
五是妄议猜忌体例大行其道,背离全面依法治国大方向。从两微一端到传统网站,对庆亲王是谁的猜忌、刨坟以及谁是铁帽子王的借古喻今等,实际上是政治类段子的扩容变种,以这种无中生有的大竞猜吊公众反腐期待的胃口,伤害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民普及。
六是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评判标准有可能造成方向错位。今年不少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新媒体宣传主管部门所办的刊物推出两会报道传播力排行榜,给商业网站和新闻网站即时排名。这些排名都无一例外引入微博、微信端的转发量、点赞量为依据,但这恰恰是很危险的一种评判标准。两会报道是政治性很强的时政类题材,但在两微一端,一些极端言论往往能迎合民粹获得高转发量和点赞量。前文提到的九宫格评论,在开幕当天即获得微信阅读量100000以上,点赞近4000次。微博转发量8000以上,点赞5000多次,但导向错了,传播越广危害越大。如何制定更加科学的传播力评判标准值得深入研究。
当“老皇历”遇上“新常态”,老皇历必须改,怎么改,任重道远。
(作者为大众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