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第2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一场主题为“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的对话在深圳图书馆展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国务院参事,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深圳读书月组委会主任王京生,国务院参事、中国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樊希安,4位学者型嘉宾围绕“阅读的本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推动全民阅读”等问题展开探讨。
数据背后的全民阅读令人担忧
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引导、推动全民阅读,使之可持续发展并真正见实效?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只有4.56本,俄罗斯是55本,日本是40本。
作为一位出版人,也曾担任三联书店总经理的樊希安,2014年在北京创办了24小时书店。他表明,“24小时书店的创办,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及服务,将书店卖书职能扩展为服务阅读功能。”
“当整座城市沉入黑夜,有一盏灯始终为你点亮。”这是王京生在2006年深圳24小时书吧开业时在致辞中谈到的,如今书吧实现了7万多个小时不打烊。王京生强调,“书城也要有文化态度,除了卖书外,还应为这个城市点上文化之灯、文明之灯、阅读之灯。”
“我最担心把全民阅读搞成一场运动,单纯的轰轰烈烈的互动,应当像深圳这样成为市民的一种追求,成为每个家庭的希望之所在。”邬书林在谈话中对深圳寄予期望。
在阅读立法方面,聂震宁认为,这主要是对政府和相关团体提出的要求、责任,使各级政府在推动全民阅读时有法可依。
早日实现“全民阅读氛围无处不在”
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对此提出期望,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在推广全民阅读的道路上,作为“深圳读书月”的发起人之一,王京生曾以“死磕到底”来形容对深圳读书月的坚持与坚守,从2000年迄今15年,深圳读书月举办活动总数达到4729项,参与人次达到1.06亿。“从第一届读书月只有一个罗湖书城,到如今三大图书城建成,我们计划在每个区都建成一个以书城为核心的文化综合体。”
“现在700个城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政协委员的责任可能产生了一些作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聂震宁已连续8年建议设立“全民阅读日”,他表示今后仍会继续提出。
邬书林还特别提到,养成阅读习惯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有大量的城市家庭开始把读书作为习惯,相信经过一代一代努力,人们的阅读习惯会逐渐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