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国内外开放存取期刊研究进展综述与发展动态分析

2015-04-28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王应宽
 
  摘要:随着开放存取( Open Access,OA) 运动的蓬勃发展,全球开放存取期刊发展迅猛,数量和质量均稳步上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和效益。文章综述了近年国内外开放存取期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最新发展动态。对国外开放存取期刊的研究进展与动态的综述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 期刊危机与开放存取的缘起,开放存取宣言、概念与实现途径,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与商业模式,开放存取期刊的影响,支持开放存取的国家战略和机构政策等。由于国内开放存取期刊的研究和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从文献、学术会议及活动、OA 期刊和OA 仓储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提出支持中国开放存取发展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1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文献信息的使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已经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和使用文献,而开放存取正好满足了科研工作者的文献信息行为,适应了这种转变。同时科研工作者希望通过更快的途径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和最大的范围向世界各地的同行传播和交流,而开放存取就提供了满足这种需求的机制。另一方面,自1986 年后,期刊订阅价格的上升四倍于同期通胀水平,就在期刊价格飙升无法承受的时候,互联网的出现,为电子文献的传播和使用提供了新的选择。传统印刷期刊价格飞涨,出版物的数量也呈指数增长,而且总比图书馆的预算上升得更快,导致即使再富有的研究机构也已无法承担所需要科研文献的费用。即使如今期刊价格较低,并保证维持较低价格,付费访问科技文献模式也无法适应知识持续的爆炸式增长。而开放存取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适应与知识快速增长同步的新形势。
 
  价格危机只是开放存取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即使不采用开放存取,为了规避价格危机,研究人员也会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采取其他模式以低成本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和分享知识。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开放存取是适应科研人员在网络信息时代学术文献发表、传播和使用需求的必然选择。开放存取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自由获取和再利用学术作品的全新学术传播机制。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开放存取。一种是免费的开放存取( Gratis OA) ,即学术作品可以免费获取。另一种是自由开放存取( Libre OA) ,即学术作品不仅可以免费获取,还消除了对其再利用的部分或全部限制。前者只是说明可以免费获取,着重指消除了价格壁垒,但未必可以自由使用,而后者既消除了价格壁垒,又部分或全部消除了许可壁垒,解决了免费获取和自由使用的问题。
 
  从实现开放存取的途径和场所,分为绿色开放存取和金色开放存取。免费/自由开放存取与绿色/金色开放存取这两组概念不是同义词,前者的区别在于用户的权利和自由,后者的区别在于实现的场所。到目前为止,开放存取主要关注的还是学术期刊论文。然而,对数字图书、电子报告和学位论文以及研究数据开放的研究和关注也正与日俱增。随着大规模数字化项目发展,特别是谷歌图书项目的实施,人们对数字图书越来越感兴趣。对开放存取期刊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进行综述,有利于同行了解最新进展,可以指导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同时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2 国内外开放存取期刊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
 
  开放存取( OA) 自产生以来,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视野和层面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已经发表的研究论文、综述、报告等已近万篇,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或模型,解决了许多问题,有的文献也提出了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但都为研究OA 出版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献信息,也为推动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内对OA 的研究也不少,但大都处于关注或起步阶段,所发表的上百篇文章也大都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情况,或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鲜有针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实际进行OA 期刊出版模式或OA 文献共享使用效果方面的系统深入研究。本文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
 
  2. 1 国外开放存取期刊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分析
 
  2. 1. 1 文献的搜集与开放存取概述
 
  美国休斯敦大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规划与发展处副主任Charles W. Bailey,Jr. 2005 年出版的专著《开放存取书目: 采用电子出版物和开放存取期刊来解放学术文献》,以印刷版和网络版PDF 格式出版。该书搜集了从1999 年至2004年8 月31 日之间在各种媒体上发表的英文文献1300 多篇,包括书籍、会议文献、争论、社论、电子印刷品、学报与杂志文章、新闻文章、技术报告以及其他印刷与电子出版物[1]。该书也收录1999 年以前的几篇关键性的资料。该书分11 章,包括OA 声明、自己存档与使用的版权协议、开放存取期刊、电子出版物( Eprints) 、学科仓储、机构仓储、开放存档先导协议及标准OAI - PMH、传统出版商的视野、政府调研与立法、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存取进展等方面的文献目录。后来又相继出版了关于OA 期刊的书目文献信息( 210 篇) [2]、学术电子出版物书目文献信息- 2008( 3350 篇) [3]和学术电子出版书目信息- 2010( 3800 篇) [4]和通过开放存取变革学术出版- 书目文献信息( 1100 篇) [5]。这几本书目文献信息书籍搜集的在线可获取的关于开放存取研究的英文文献近10000篇,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此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专著还有: John Willinsky 的专著[6]对开放存取的概念、历史、版权、经济模式、政治、权利、阅读、检索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Jennifer DeBeer[7]的硕士论文就南非的科技信息政策与开放存取进行了调查研究。除了专著提供的文献外,开放社会研究所( OSI) 、开放存取出版商、研究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及其联盟的网站、开放存取倡导者如StevanHarnad[8]、Peter Suber[9]、Charles W Bailey[10]等维护的网页和个人博客,共计数百个网站,其中Charles W Bailey 的主页就提供关于学术电子出版资源SEPR 的270 个网址目录,这些网站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开放存取文献,文献收集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由于此前的文献已经对期刊危机、开放存取的缘起、开放存取宣言、开放存取的概念与内涵等[11 - 17]进行了综述,本文不再赘述。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发展出许多不同的模型,包括纯OA 期刊,如PLoS 和BioMed Central 出版的OA 期刊,传统期刊出版者提供OA 选择属混合型OA 期刊,如Springer 的‘Open Choice’[18],牛津大学出版社的OUP's ‘OxfordOpen’[19],其他主要的出版者也采取这种模式,如Blackwell,Elsevier,剑桥大学出版社CUP 等。Willinsky 总结了9 种开放存取出版模式[20]: ( 1 ) 开放存取电子印本文库模式( OAEprint archive) ; ( 2) 受资助的开放存取( Subsidized OA) ; ( 3)双重模式开放存取( Dual-mode OA) ; ( 4 ) 延迟开放存取( Delayed OA) ; ( 5 ) 基于作者付费的开放存取( Author feeOA) ; ( 6) 部分开放存取( Partial OA) ; ( 7) 人均开放存取( Percapita OA) ; ( 8) 开放存取索引( OA indexing) ; ( 9) 开放存取合作模式( OA cooperative) 。Willinsky 后来在其专著中又增加了个人主页开放存取( Homepage OA) 模式,共有十种途径实现开放存取[21]。Bjo¨rk B-C( 2010) [22]等学者研究发现,三大类OA 期刊中,直接完全开放存取的期刊是主流,占62%,延迟开放存取的期刊占14%,采用混合模式的OA 期刊占总数的24%。
 
  2. 1. 2 OA 期刊的发展与商业模式
 
  决策者经常问到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今开放存取有多普及? 文献的开放共享有多快? 有多少比例的期刊论文提供了开放存取? 随着开放存取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作为实现开放存取的主要途径———金色开放存取的开放存取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为促进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Laakso ( 2011) 等系统的研究了OA 兴起的20 世纪90 年代到2009 年期间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情况[23],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统计研究了收录在DOAJ平台的OA 期刊,研究表明,自2000 年以来,期刊的数量每年增长18%,论文数量年增长30%,与整个期刊产业每年增长3. 5%的增长率相比,OA 期刊数量的增长率是其5 倍,可谓增长迅猛; 据统计,2009 年总计在4769 种OA 期刊发表了19. 1 万篇论文,占当年同行评审的期刊论文总量的7. 7%。研究把OA 期刊的发展分成三个独特的阶段: 创始发展期 ( 1993 ~ 1999) 、创新发展期( 2000 ~ 2004) 和巩固发展期( 2005 ~ 2009) 。
 
  早期的开放存取期刊规模都比较小,主要由一群或个体科学家单独运行,与开放资源软件早期的发展一样。自2000年后,开放存取期刊在数量上随着开放存取运动蓬勃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涌现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专业开放存取期刊出版商。有些出版商自创建之时就采用开放存取模式,如PLoS[24],目前出版7 种高质量的OA 期刊,其中2 种旗舰期刊PLoS Biology 与PLoS Medicine 堪与世界顶级知名期刊媲美, 2006 年创办的OA 期刊PLoS One 更是突破传统期刊的范围限定,接收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全部论文,引发OA 期刊革命; BioMed Central[25],目前出版230 多种OA 期刊,等等。当传统出版商理解性的关注到开放存取对其商业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商业出版者开始转变模式,为作者提供某些开放存取的选择,如Springer[26]在其SpringerOpen 出版70 多种OA 期刊,另有1500 多种传统期刊采用混合型OA 模式;BioMed Central 加盟Springer 集团后成为重要的OA 期刊推动力量。牛津大学出版社( OUP) [27]出版8 种OA 期刊, 90 多种选择性OA 期刊; Elsevier,Wiley 等也都在尝试不同模式的OA 期刊。有的传统出版者彻底转变成全部开放存取的商业模式,如辛德维( Hindawi) 出版公司,目前出版300 多种OA期刊[28];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29]是科学、技术和医学( STM) 领域的出版商,目前出版116 种在线和印刷期刊,同时在Bentham Open 项目中出版230 种同行评审的OA 期刊。OMICS Publishing Group[30]是一个主要依靠主办学术会议和
 
  出版OA 期刊的出版商,目前出版OA 期刊200 多种。一些传统出版商还制定实施特殊的政策为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提供开放存取。这些出版者转变了售卖内容而向读者收费的经营模式,主要通过向发表论文的作者收取发表费来维持运行。经营方式转变后,作者被当作客户而不再把读者当客户,出版者的角色也从内容销售者转变成传播服务提供者。
 
  关于开放存取期刊的比例,可以通过比较收录在DOAJ中的OA 期刊的总数与收录在乌里希期刊目录中的期刊总数获得。截至2012 年2 月25 日,DOAJ 中共有OA 期刊7522种( 是2008 年OA 期刊总量的2. 37 倍) ,其中3641 种( 是2008 年的3. 57 倍) 提供全文开放访问,可开放存取的全文论文约76 万篇[31]。与2008 年的数据相比,OA 期刊总数增加了1. 37 倍,全文开放的期刊增长了2. 57 倍,可见近4 年OA期刊数量增长很快。由于专业学会、协会、大学和商业出版者出版的传统印刷期刊采取OA 模式,混合模式的OA 期刊获得大发展,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DOAJ 已经开始为此类OA 期刊建立单独列表。由印度信息公司2006 年创建的全球开放存取期刊的电子门户Open J-Gate,截至2012 年2 月16 日已收录8300 多种开放存取期刊,其中4000 多种是同行评审期刊,可以浏览200 多万篇期刊论文的全文,每年以30万篇论文的速度更新[32]。
 
  OA 期刊在各学科的发展不平衡,有的学科发展很快,而有的学科发展相对缓慢,但OA 期刊的发展明显高于整个期刊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开放存取期刊提供了解决限制访问受公共资金支持产出的研究成果的途径。由作者或其所在机构在不同类型网站上张贴的免费文章是对占主导地位的订阅文献的补充。Hajjem C 等( 2005 ) [33]、Odlyzko A( 2006) [34]、Harnad S 等( 2009) [35]、Gargouri Y 等( 2010) [36]研究表明,每年全球的科研人员在25000 种期刊上发表大约250 万篇文章,其中大约15% ~ 20% 的文章是可以开放获取的,而大多是通过作者自我存档实现的。Bjrk B-C( 2010) 等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37],开放存取学术文献占到总量的20. 4%,其中在出版者网站免费可获取的占8. 5%,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获取的占11. 9%。化学领域的开放存取文献最低,仅为13%; 地球科学领域开放存取论文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3%; 在医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学科领域,在OA 期刊发表论文较为普遍,而其他学科领域,主要通过作者存储电子印本提供开放存取。该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存取在科技文献可获取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不同学科领域差距很大,如物理学和经济学,开放存档被广泛采用。由于物理学以外领域的科学家对开放存取出版的认知度低,该研究结果对学者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研究结果对出版者考虑调整其出版策略和版权政策,适时采用开放存取及对基金机构,如NIH 考虑制定强制开放存取政策,要求受其资助产出的研究成果必须提供开放访问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此外,除了完全开放存取的期刊外,其他订阅模式的期刊通常在正式出版一段时间以后也提供电子版的开放获取,有的订阅期刊在论文发表的时候,只要作者原意额外付费,也选择性的提供部分文章的开放存取。例如,传统出版商Elsevier、Springer、Wiley-Blackwell、OUP 等都提供选择性开放存取,但要求作者额外支付的开放存取费用都比较高。
 
  虽然开放存取著作可以免费获取,但是不能免费生产,提供免费获取服务也需要成本。因此,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谁为开放存取付费”,如何支付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成本。有些开放存取出版者向发表论文的作者收取发表费,但如果作者不能支付也可以免除。有的出版者依靠赞助机构的资助弥补成本,如大学、基金机构等。开放存取出版引入了一种传统期刊出版模式的替代模型。传统模式中信息以论文形式在作者、出版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该过程通过消费者和出版者之间以订阅或付费阅读方式的财务交易回收成本,OA 倡导者认为这种模式在信息及其潜在消费者之间产生了不可接受的壁垒,而在开放存取出版模型中,产生同样的信息流,但成本发生在作者( 及其机构) 和出版者之间,消除了消费者( 读者) 与信息之间的壁垒。因此,研究和解决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经济可持续性问题是发展的关键。BioMed Central 的研究人员以其所主办的期刊BMJ 为对象开展了系列研究和实践,包括开放存取出版、作者付费商业模型、同行评审的质量及其评价工具、作者与审者的调查研究、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等[38]。OA 期刊出版者都在探索和实践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如作者付费模式、第三方资助模式、综合模式等,其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目前已有8000 多种OA 期刊,约占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总数的30%以上。这些OA 期刊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型,主要有社团主办模型、广告支持模型、基金辅助或赞助模型、论文处理费模型、机构会员模型等[39]。人们仍在继续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型来支持OA 期刊的出版。
 
  2. 1. 3 开放存取期刊的影响
 
  随着OA 期刊的数量增多和发表论文数量的增加,以及期刊被SCI 等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和论文篇均下载和引用次数的增加,OA 期刊的影响日益扩大。OA 不仅仅是信息公共获取权利,或一般性的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OA 扩大了科学研究的影响,促进了科技进步[40]。研究工作的影响体现在通过其他科学家和学者实现对进一步研究的贡献,也就是被使用、应用或建立起了多少[41]。这也是为什么在科研资助和绩效评价时要看重、度量和奖励科研成果所产生的影响[42]。
 
  The Open Citation Project[43]汇聚许多学者开展了开放存取期刊及其论文的影响评价研究的数百篇文献,研究主题包括开放访问与影响的关系、开放与引用的关系、下载与引用的关系,网络评价工具、引用次数、影响因子、下载次数等,研究的方法问卷调查、网络评价、数据库统计评价、比较研究等。研究的基本结论都一样,开放存取期刊有利于增加论文的显示度、引用次数和扩大影响。Open Citation Project 的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开放存取可以加速研究与发现的进程;可以增加研究信息,减少重复研究工作,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 增加跨机构、跨部门和交叉学科之间的合作; 在更广阔的背景研究,增加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机会;改善教育资源,培养更有能力的研究者和研究用户,增加教育产出。开放存取可以增加研发资金的投资回报。JohnHoughton & Peter Sheehan 建立了模型,以获取和利用效率为参数来估算投资回报,研究表明,提高对成果的获取比率和使用效率可以产生显著的投资回报。研究者对部分OECD国家按OECD2006 年统计发布的各国2005 年的科技研发投资数据,通过模型计算表明, 2005 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的研发经费总支出( Gross Expenditure on R&D) 分别为3125、1127、587、337 亿美元,假定研发资金社会回报率均为50%,如果开放存取和利用效率各增加5%,各自所产生的研发资金的年投资回报价值分别为160、58、30、17 亿美元[44]。
 
  基于2002 JCR 中被收录的192 种OA 期刊,McVeigh,M. E 首次系统研究了OA 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45]。研究表明,虽然少数期刊的影响因子名列同学科期刊前茅,但大多数OA 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同类被收录的期刊中位于中下水平( 有14 种OA 期刊位于同类期刊的前10%,平均位于39. 8%,而2 /3 的OA 期刊位于50% 之后) ,但是在同类期刊中即年指标的排名比影响因子高( 平均位于46%,20 种OA期刊的即年指标位居同类期刊的前10%, 50% 的OA 期刊的即年指标低于同类期刊排序的50%) ,表明OA 期刊快速传  播和快速引用的优势。基于JCR 2008 数据研究表明[46],OA期刊的影响因子位于前50%的比例为38. 62%。与基于JCR2002 OA 期刊的影响因子相比,已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再次证实了OA 期刊可以扩大显示度、引用率和影响的优势。
 
  OA 仓储库的发展增加了OA 文献的显示度。据统计,被Web of Science 收录的OA 期刊数量逐年增多。2004 年被SCI 收录的OA 期刊已达到239 种,占被收录期刊总数9000种的2. 6%。JCR 2005 中收录OA 期刊295 种; JCR 2008 中收录OA 期刊385 种。截至2009 年11 月,有494 种OA 期刊被SCI 收录,占被收录期刊总数( 11000 种) 的4. 5%[47]。根据最新数据,被SCI 收录的OA 期刊超过600 种,占被收录总数的5%[48]; 截至2011 年,确切的数据显示被SCI 收录的OA期刊达到619 种[49]。数据表明,OA 期刊的数量在快速增长,质量也在逐年提升。SCI 的收录也为OA 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很多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提高对科研成果的获取途径具有潜在的效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开放存取的文章被下载、引用和再利用的更多( Lawrence[50]2001; Odlyzko[51]2002; HCSTC[52] 2004; Prosser[53] 2004; Kurtz[54] 2004;Walker[55] 2004; McVeigh[56] 2004; Harnad et al.[57] 2004;Brody et al.[58] 2005; Hajjem et al.[59] 2005; Davis and Fromerth[60]2006。Stevens-Rayburn[61] 2003) 研究表明,同时发布在预印本服务器上的天体物理学期刊论文的引用频次是不在预印本服务器的同一期刊论文的2 倍。Antelman[62]( 2004) 的研究表明,与不能免费在线获取的论文相比,各学科开放存取的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有显著差异,哲学OA 论文被引次数增加45%,电子与电气OA 论文增加51%,政治学OA 论文增加86%,数学OA 论文增加91%。Harnad and Brody[63]( 2004) 的研究表明,发表在1992 ~ 2001年间的物理学论文,开放存取论文的年均被引次数是不开放论文的2. 5 ~ 5. 8倍。还有Chan 等[64]( 2005) 的研究揭示,开放存取对文献获取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效益更大。Rowlands & Nicholas[65]( 2005) 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对开放存取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比西欧和北美高,对机构仓储访问的统计表明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真正在使用这些OA 资源。Getz[66]( 2005) 指出开放存取会产生三方面的显著效益: 更广阔的产业、政府和社会影响,深远的教育影响和整合其他出版物和数字产品增加研究产出的潜力; 研究还指出Medline Index 实行开放存取后使用率增加了7 倍,而30% 是非专业人员在使用,表明开放存取超越传统订阅用户,具有显著的效益,这可能就是学术交流的“长尾理论”( Anderson 2004) [67]。
 
  知识长尾理论也适用于学术交流。在数字时代,长尾理论是理解关注度动态的关键概念。长尾理论与二八定理相反,强调的是非主流用户的累积效应。开放存取期刊突破了传统期刊的各种限制,可以更广泛永久的提供开放访问,为有限兴趣的作品提供无限的生命,提供更多浏览、点击、下载、阅读、引用或使用,更好的服务于知识传播与共享的长尾[68]。开放存取也加速了科研的进程、增加了合作的机会和成果转化利用的机会。
 
  毫无疑问,开放存取期刊对科研人员和公众、对教学、研究与科学都是非常有益的。但关于OA 期刊出版经济性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而如何使开放存取出版系统长期可持续发展一直受到关注和质疑。如何建立高效的、可持续的OA 期刊出版系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大学、科研机构和基金机构应制定支持OA 期刊出版的经济政策。
 
  2. 1. 4 开放存取战略与政策开放存取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实践证明,开放存取发展好的国家或机构都有较为积极有力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基金机构宣布政策支持开放存取出版,愿意受其资助的研究者用研究经费支付在开放存取期刊发表研究成果的费用。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国最大的私立生物医学基金机构霍华德修斯医学研究所、英国最大的私立基金机构惠康信托基金、德国的麦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BioMed Central[69]在2005 年开始调查统计了主要基金机构或部分研究机构的开放存取政策: 79 个支持开放存取的机构中有35 个制定有明确的开放存取政策,其中38 个明确支持OA 期刊的论文处理费, 16 个签署了支持开放存取的主要国际宣言( 布达佩斯、柏林和百斯达宣言之一) ,34 个基金机构有支持开放存取的正式政策, 31 个基金机构的政策中规定受其资助的成果论文要求开放存档。中国的两个机构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已经签署了柏林宣言,但尚没有明确的政策出台。
 
  尽管开放存取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人们对开放存取的未来仍心存疑虑,也的确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70]: 第一,开放存取商业模式仍未得到有力的证明,许多作者及其机构仍不愿意为选择开放存取额外付费,OA 出版者也因此为回收成本挣扎奋斗。第二,研究者为其出版物的自我存档率仍令人失望。研究显示,如果强制要求存档,自我存档率可达95%以上,但基于自愿存档,则存档率要低得多。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2005 年引入了自愿的自我存档政策,但第一年的存档率仅为4%。第三,尽管大多数出版者允许某种形式的自我存档,但许多作者仍不知道此政策,也不能有效利用罗密欧( RoMEO) 数据库查询。
 
  实践似乎表明,只有研究者的雇主或基金资助者强制要求存档,论文的自我存档才能广泛推行。2006 年,各机构在强制存档方面开展了许多有价值的实践,取得重要进展,因此2006 年被称为“强制存档年”[71]。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比利时、奥地利等国的30 多个研究基金机构都制定实施了强制性开放存取政策( 可以通过朱丽叶JULIET 项目查询) [72],有力地推动了开放存档的发展。其中, 2007 年12 月19 日,国会通过并于26 日由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一项综合开销议案,其中包括美国卫生研究院强制推行受其资助项目成果的开放存取条款。这项预算案的签署意义非凡,它是美国主要公共基金资助机构的第一个强制OA 条款,且经过长期努力来之不易,打破坚冰首开先例可供美国其他机构效仿。NIH 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机密科研资助机构,每年资助金额巨大, 2007 年达到280 亿美元,超过142个国家的GDP 总额,是英国7 个研究机构经费总额的6 倍,每年产出6. 5 万篇经同行评审的期刊论文或者每天产出178篇[73]。该强制存档政策很强硬,可保证100% 的履行,将解禁空前数量的高质量医学研究成果,同时还将在研究者、基金资助者、政府机构和参众两院的投票者中培育新的期望,在推进“受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应开放存取”的征程中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2008 年,因为关注开放存取的效益,由来自46 个国家的800 所大学组成的欧洲大学协会( EUA) 委员会倡议[74],所有欧洲大学都应建立机构仓储库并要求其员工在研究成果发表后就立即存档。EUA 进一步建议这种强制自我存档政策应该延伸到所有受欧盟资助的研究项目产出的研究成果。英国7 个研究委员会中的6 个已经实施了强制存档政策,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正在商讨是否实施强制存档。
 
  自2006 年始,美国联邦研究公共存取法案( FRPAA) 就开始提交国会讨论,但因为法律程序问题,一直没有全面实施。FRPAA[75]规定受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资助的研究成果将可以提供免费、及时、在线的获取。FRPAA 对教育和科研有益,有利于促进交流、合作与创新; 对美国公众也有益,可以促进更广泛更民主的获取知识。2010 年5 月,美国27 个私立与公立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校长和院长联名发表“致高等教育的公开信”[76],公开支持FRPAA 法案。如今FRPAA 法案显得尤为重要, 2011 年又被两党重新引入参众两院审议[77],如果获得通过,则受美国联邦政府机构( 主要包括NIH,NSFC等11 个基金资助机构) 资助的研究成果将全部可以在出版之日起6 个月之后提供开放获取。
 
  不论是否有强制存档条款,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已经致力于推行开放存取受公共资金资助产出的数据[78]: 挪威强制开放存取地震记录数据,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非强制开放存取受公共资金资助的数字地图数据,美国、英国、瑞士、法国、中国等也采纳类似政策。2007 年在考古学、天文学、化学、环境( 包括气候变化) 、地理( 含数字地图) 和医学( 特别是普通和临床药物试验) 领域的通过开放存取实现数据共享进展巨大。
 
  开放存取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一直很缓慢,但2006年人文学科的开放存取得到快速发展[79]: 美国人文学科基金会采纳了开放存取政策; 美国学术学会理事会对受资助者和大学采取强制性开放存取政策; 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委员会重申其支持开放存取政策,尽管还没有实施强制性OA; 英国的几个研究机构将其e-Science 项目拓展到艺术与人文社科领域; 英国科学院撰写报告阐释了英国的版权法如何阻碍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发展。
 
  总之,开放存取期刊及其影响的研究更全面深入,涉及宏观战略与政策、运行机制、商业模式、优势与效益、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等各个方面,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仓储的发展势头也年胜一年,正在把科技文献变成全人类共享的公共资源的理想变为现实,全人类均从中受益。
 
  2. 2 国内开放存取期刊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分析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对开放存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据检索,近年发表的有关开放存取的论文约150 篇,大多数文章主要是对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或借鉴[80 - 82],案例研究[83],调查统计[84 - 86],也有少数探索出版模式的[87, 88]。以开放存取为题的学位论文也不多,经检索不足10 篇,大多为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仅王应宽和李武2 篇,其中研究开放仓储的较多,李武的硕士论文对开放存取出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较为全面深入[89]。王应宽的博士论文针对中国的期刊出版实际,在问卷调查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90]。王应宽对PLoS[91]和BioMed Central主办的OA 期刊出版模式进行了案例研究[92]; 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王应宽探索提出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实现开放存取出版的3 大类模式共计11 种具体模型[93]: 第一类为传统印刷期刊+ 后印本存档模式,具体包括个人主页开放存取、个人博客开放存取、网络集成代理开放存取和电子印本开放存取仓储4 种模型; 第二类为混合型OA 期刊模式,包括双重模式开放存取、延迟开放存取、部分开放存取、开放存取索引4 种模型; 第三类为创建型OA 期刊模式,具体包括基于作者付费的开放存取、受资助的开放存取和多元融资模式的开放存取期刊3 种模型。王应宽还开展了中国科技界对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仓储的调查分析[94, 95],促进中国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制度研究[96],以及网络传播权保护对开放存取的影响及版权策略[97],等等。王应宽研究提出了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实现开放存取出版的4 种经济模型: 订户付费模型、作者付费模型、双重付费模型和资助模型,针对中国4 种典型出版机构所主办的开放存取期刊,包括学会/协会主办的期刊、大学学报、研究院所主办的期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期刊,分别提出了适宜的经济模型[90]。研究了开放仓储库经济模型,提出了4 种低成本策略,提出主要依靠外部赞助和自主经营回收成本。世界各国都在探索OA 期刊的商业模式,也有很多学者研究开放存取的经济模型,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商业模式被证实适合在全球推广。因此,研究探索开放存取期刊的可持续策略,特别是探索适合各国国情的OA 期刊的经济模型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除王应宽的相关研究和零散的几篇文献,中国在OA 期刊可持续发展策略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因而更有研究的必要。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开放存取期刊及其影响等颇具借鉴意义。
 
  王应宽连续参加程维红主持的中国科协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建设项目2007、2008、2010 和2011 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一章的研究和报告的撰写工作。项目组取得丰富成果,发表论文12 篇,参编出版著作4 部———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 2008,2010, 2011, 2012[98 - 101]) ,出版调研报告1 部[102]。与开放存取有关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国科协OA 期刊出版现状[103],期刊网络平台调查[104]、国外OA 期刊网络平台[105]、OA 期刊发展现状与趋势[106]、核心期刊网站建设现状[107]、期刊数字化出版策略[108]等。
 
  中国的OA 期刊大都采用双重复合模式,即传统印刷期刊的网络版提供开放访问。国内OA 期刊的发展速度也较快。据统计,中国科协所属科技期刊全文开放存取的期刊2007 年为140 种,2009 年为206 种,2010 年为241 种,2011年为308 种,逐年增加。与2007 年相比, 2010 年OA 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的5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高于非OA 期刊7. 3%、6. 2%和59%,说明实现OA 可切实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109]。另据程维红等的研究[110],2010 年统计的1868 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有461 种在自建网站实现开放存取,占1868 种期刊的24. 7%,占1105 种自建网站期刊的41. 7%。该统计不包括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首席医学网( 300 多种OA 期刊) 和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平台( 172种OA 期刊) 实现OA 出版的期刊。以2008 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 扩刊版) ( CJCR) 中所载的6082 种期刊为调查对象,调查统计表明[111],OA 期刊总量为757 种,包括中文版OA期刊730 种,英文版OA 期刊24 种,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据保守估计,中国OA 期刊的总数近1000 种,约占中国期刊总数的10%。
 
  中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开始关注和支持开放存取。2004年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签署了《柏林宣言》[112],表明中国科学界和科研资助机构支持开放存取的原则立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指出,维持学术成果特别是公共资金支持的学术研究论文的开放获取,是科技界、科学家的政治责任,也是中国科学院的社会责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瑞平指出,公平开放的信息交流是实现科技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愿意积极参与和推动学术信息开放存取。
 
  中国已成为开放存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与项目实践。2003 年以来,中国科学院采取系列及时有力的措施,继续引领和推动开放存取,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包括主办开放获取国际研讨会,开通开放获取宣传网站,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大规模建设机构知识库,据ROAR统计中国已有注册机构知识库7 个[113]; 2009 年中国科学院率先资助机构成员在OA 期刊发表论文; 2010 年,设计开发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 CAS-OAJ,www. oaj.cas. cn) 。截至2010 年底,中国科学院共有140 种期刊实现了开放存取。2010 年底,国家科学图书馆作为国际上首个机构与BioMed Central 签署关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协议,将正式在国家科技图书馆建立BioMed Central 出版的全部OA 期刊资源长期保存的中国站点。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晓林及其所领导的团队一直积极倡导和推动开放存取在中国的发展,他除了申请到一项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科学信息开放获取的运行模式与政策机制研究”[114],还积极倡导和宣传推动开放存取,分别于2005 年和2010 年在北京举办了“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115]和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同时,中国科学院在OA 期刊平台和OA 知识库建设等方面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王应宽继2006 年在北京大学完成OA 期刊出版的博士论文之后,理论联系实际,于2008 年率先创办了完全意义上的英文OA 期刊IJABE( www. ijabe. org) ,已连续出版4 年多,刊登了来自20 多个国家的150 多篇论文,吸引了来自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读者阅读和使用,已经被近20 个国际知名的检索系统收录,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效益。王应宽还倡导并推动了“百种杰出中国学术期刊”《农业工程学报》成为复合模式的OA 期刊。
 
  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已成为国家资源有效利用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2004 年,科技部启动了科学数据共享工程[116]。2006 年,科技部宣布实施了强制开放存取受公共资金资助研究产出的科学数据,其中80%的科学数据均可提供开放共享[117]。这是政府在开放存取方面具有非凡意义的重大举措。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增加涉农领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数量。2012 年国务院4 号文件发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 - 2015) 》,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共享化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和网络化信息服务支持系统。这些都表明,国家已经高度重视科技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和开放使用。
 
  2005 年7 月,在武汉大学发表的《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118]是中国图书馆界“民间”发布的代表“民意”的方向性行业宣言。《宣言》声张图书馆权利,声明图书馆立场,声言信息资源共享。《宣言》阐述了中国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和实施方法,是中国图书馆界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关键是在宣言指导下付诸行动和实践。
 
  3 结语与建议
 
  开放存取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变革了学术交流体系,促进了信息共享,有利于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从本文的综述可知,世界各国的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都证明,开放存取在法律、技术、经济和商业模式上都切实可行。开放存取在国外发展很快,尽管传统出版商对学术成果信息的控制仍占主导地位,但越来越多的学术文献通过开放存取可以免费的获取与使用。开放存取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不平衡,探索适合各国特色的开放存取战略政策与发展模式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同时,开放存取的巨大优势和可行性已经得到充分证实,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发展开放存取,使之服务于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因此,研究探索开放存取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适合各国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环境的开放存取期刊发展模式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基于中国的国情,发展开放存取的重点在于转变模式,将传统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采用双重复合模式实现开放存取,以这种方式作为过渡,探索期刊的成本回收模式,逐步实现完全的开放存取。另一个发展的重点是学科仓储库和机构仓储库的建设,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强制存档,推动开放存取的发展,实现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广泛共享和高效利用。
 
  开放存取的发展,需要相关各方的配合与支持。基于对国外发展经验的了解,通过学习借鉴,引进创新,结合中国科研管理和期刊出版实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 1)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广大科研工作者对开放存取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
 
  ( 2) 从国家层面,制定实施类似于美国和欧盟支持开放存取的战略与政策。
 
  ( 3) 从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层面,制定政策,将科研经费的一部分用于支持开放存取期刊和论文的出版。
 
  ( 4) 制定基金机构政策,规定凡是受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必须提供开放存取,以促进知识共享和支持开放存取发展。
 
  ( 5) 制定科研机构支持开放存取的政策,包括提供经费支持在开放存取期刊发表论文,建立机构仓储库,鼓励并制定实施强制存档政策。
 
  ( 6) 修改完善科研评价机制,把成果的开放存取纳入考核,并通过开放存取开发出基于单篇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克服过去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足,使开放存取与科研评价相辅相成,互动发展,实现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更加公正透明、科学合理的科研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Charles W. Bailey, Jr. Open Access Bibliography: Liberating Scholarly Literature with E-Prints and Open Access Journals. 2005. http: / /www. escholarlypub. com/oab /oab. htm
 
  2 Charles W. Bailey, Jr. Open Access Journals Bibliography. Houston: Digital Scholarship,2010[2012-03-01]. http: / /www.digital-scholarship. org /oajb /oajb. html
 
  3 Charles W. Bailey, Jr. Scholarly Electronic Publishing Bibliography: 2008 Annual Edition. Houston: Digital Scholarship,2009[2012-03-01]. http: / /digital-scholarship. org /sepb /annual /sepb2008. htm
 
  4 Charles W. Bailey, Jr. Scholarly Electronic Publishing Bibliography 2010. Houston: Digital Scholarship,2011[2012-03-01]. http: / /digital-scholarship. com/sepb /annual /sepb2010. htm
 
  5 Charles W. Bailey,Jr. Transforming Scholarly Publishing through Open Access: A Bibliography. Houston: Digital Scholarship,2010. [ 2012-03-01 ]. http: / /digital-scholarship. org /tsp /transforming. htm
 
  6 John Willinsky. The Access Principle: The Case for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2006. [ 2012-03-01 ]. http: / /mitpress. mit.edu /0262232421
 
  7 De Beer, Jennifer A. ( 2005 ) Open Access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 South Africa: current status,significance,and the role for National Information Policy in the 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 Masters thesis,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Stellenbosch University,South Africa. [2012-03-01]. http: / /eprints. rclis. org /archive /00003922 /01 /DeBeerJenniferMThesis Final. pdf
 
  8 www. ecs. soton. ac. uk / ~ harnad /. [2012-03-02]
 
  9 Peter Suber. http: / /www. earlham. edu / ~ peters /hometoc. htm [2012-03-01]. www. earlham. edu / ~ peters /fos /overview. htm
 
  10 A. Selected Publications of Charles W Bailey. http: / /www.escholarlypub. com/cwb /; B. Digital Works by Charles W Bailey.http: / /www. digital-scholarship. com/; C. Open Access Works by Charles W. Bailey, Jr. [2012-03-01]. http: / /www. digitalscholarship.
 
  com/cwb /oaworks. htm
 
  11 Peter Morgan. Alive and kicking: a progress report on Open Access,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and health information. ( 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by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Press Limited in‘He@ lth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No. 58 [August 2007],pp. 6-8) . [2008-02-13]. https: / /www. dspace. cam. ac.uk /bitstream/1810 /195215 /1 /HIotI _ Morgan _ Alive% 20and%20Kicking. pdf
 
  12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EB/OL]. [2006-06-10].http: / /www. soros. org /openaccess /13 Bethesd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EB/OL]. [2012-02-10]. http: / /www. earlham. edu / ~ peters /fos /bethesda. htm
 
  14 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EB/OL]. 2003-10. [2009-06-12]. http: / /www. zim. mpg. de /openaccess-berlin /
 
  15 Peter Suber. Open Access Overview: Focusing on open access to peer-reviewed research articles and their preprints [EB/OL].2006. [2006-06-10]. http: / /www. earlham. edu / ~ peters /fos /overview. htm
 
  16 The SPARC Open Access Newsletter[EB/OL]. [2006-04-15].http: / /www. earlham. edu / ~ peters /fos /
 
  17 Bo-Christer Bjork. Open Access to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n analysis of the barriers to change? Information Research,Vol. 9,No. 2,January 2004. [2008-04-11]. http: / /informationr. net /ir /9-2 /paper170. html
 
  18 [2012-03-01]. http: / /www. springer. com/west /home /open + choice /
 
  19 [2012-03-01]http: / /www. oxfordjournals. org /oxfordopen /
 
  20 Willinsky John. The nine flavors of open access scholarly publishing. Journal of Postgraduate Medicine,2003,49: 263-267
 
  21 Willinsky John. The access principle: The case for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M/OL]. MIT Press,2005. [2006-05-10 ]. https: / /mitpress. mit. edu /books /willinsky /TheAccess Principle_TheMITPress_0262232421. pdf
 
  22 Bjo¨rk B-C,Welling P,Laakso M,Majlender P,Hedlund T,et al. ( 2010 ) Open Access to the Scientific Journal Literature:Situation 2009. PLoS ONE. doi: 10. 1371 /journal. pone. 0011273
 
  23 Laakso M,Welling P,Bukvova H,Nyman L,Bjo¨ rk B-C,et al.( 2011)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Access Journal Publishing from 1993 to 2009. PLoSONE 6 ( 6) : e20961. doi: 10. 1371 /journal. pone. 0020961
 
  24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2012-02-28]. http: / /www. plos. org /25 BioMed Central-An Open Access Publisher. [2012-02-28].http: / /www. biomedcentral. com/
 
  26 SpringerOpen. [2012-02-28 ]. http: / /www. springeropen. com/journals
 
  27 OUP. [ 2012-02-28 ]. http: / /www. oxfordjournals. org /oxfordopen /
 
  28 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2-02-28]. http: / /www.hindawi. com/journals /
 
  29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 [2012-02-28 ]. http: / /www.benthamscience. com/index. htm
 
  30 OMICS Publishing Group. [2012-02-28]. http: / /omicsonline.org /index. php
 
  31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2008-02-28 ],[2012-02-25]. http: / /www. doaj. org
 
  32 Open J-Gate. [2012-02-16]. http: / /www. openj-gate. com/AboutOpenJgate. asp
 
  33 Hajjem C, Harnad S, Gingras Y ( 2005 ) Ten-Year Cross-Disciplinary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of Open Access and How it Increases Research Citation Impact. IEEE Data EngineeringBulletin 28( 4) : 39-47. Available: http: / /eprints. ecs. soton. ac. uk /11688 /. [2012-03-01]
 
  34 Odlyzko A. ( 2006 ) The economic costs of toll access. Jacobs,Neil,Eds. Open Access: Key Strategic,Techn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Chandos Publishing ( Oxford) Limited
 
  35 Harnad S ( 2009 ) Open Access Scientometrics and the UK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Scientometrics 79( 1) . Available: .[2012-03-01] http: / /eprints. ecs. soton. ac. uk /17142 /
 
  36 Gargouri Y,Hajjem C,Larivière V,Gingras Y,Carr L,et al. ( 2010) Self-Selected or Mandated,Open Access Increases Citation Impact for Higher Quality Research. PLoS ONE 5( 10) : e13636.doi: 10. 1371 /journal. pone. 0013636
 
  37 Bjrk B-C,Welling P,Laakso M,Majlender P,Hedlund T,et al. ( 2010) Open Access to the Scientific Journal Literature: Situation 2009. PLoS ONE 5 ( 6 ) : e11273. doi: 10. 1371 /journal. pone. 0011273
 
  38 BMJ Research: In progress. [2012-03-01]. http: / /bmjresearch. com/research. htm
 
  39 Alma Swan. The progress of open access publishing models. SPARC /ARCL Forum,ALA Annual Meeting,Washington DC,June 2007. [2012-03-03]. http: / /www. arl. org /sparc /bm ~ doc /slides /swan_forum_jun2007. pdf
 
  40 Garfield E ( 1988 ) Can Researchers Bank on Citation Analysis? Current Comments 44: Available: . [2012-03-01]http: / /www.garfield. library. upenn. edu /essays /v11p354y1988. pdf
 
  41 Page L,Brin S,Motwani R,Winograd T ( 1999) The PageRank Citation Ranking: Bringing Order to the Web. Available: . [2012-03-01]http: / /dbpubs. stanford. edu: 8090 /pub /1999-66
 
  42 Harnad S ( 2009 ) Open Access Scientometrics and the UK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Scientometrics 79( 1) . Available: [2012-03-01]. http: / /eprints. ecs. soton. ac. uk /17142 /
 
  43 The Open Citation Project-Reference Linking and Citation Analysis for Open Archives. The effect of open access and downloads ( ‘hits’) on citation impact: a bibliography of studies. [2012-03-01]. http: / /opcit. eprints. org /oacitation-biblio. html.
 
  44 John Houghton,Peter Sheeha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enhanced access to research findings. CSES Working Paper No. 23,July,2006. [2012-02-02]. http: / /www. cfses. com/projects /Easi-OA. htm
 
  45 McVeigh,M. E. ( 2004) . Open Access Journals in the ISI Citation Databases: Analysis of Impact Factors and Citation Patterns A citation study from Thomson Scientific,Thomson Scientific. [2012-03-01 ]. http: / /science. thomsonreuters. com/m/pdfs /openaccesscitations2. pdf
 
  46 Giglia,E. ( 2010) . The Impact Factor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ata and trends. ELPUB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Publishing,Helsinki ( Finland ) ,16-18 June 2010.[2012-03-01]. http: / /dhanken. shh. fi /dspace /bitstream/10227 /599 /72 /2giglia. pdf
 
  47 Almost 500 open access titles indexed in ISI Web of Science. [ 2012-02-27 ]. http: / /blog. lib. umn. edu /scholcom/accessdenied /206168. html
 
  48 Open access journals gain attention and impact. UIC Library News. Published on October 24,2011. http: / /rivendell. lib. uic. edu /news /2011 /10 /24 /open-access-journals-gain-attention-and-impact /
 
  49 The Impact Factor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Published on January 6,2011 in Open Access. [2012-02-28]. http: / /wowter. net /2011 /01 /06 /the-impact-factor-of-open-access-journals /
 
  50 Lawrence, S. ( 2001 ) Free online availability substantially increases a paper's impact. Nature,May,2001,411-521. [2012-01-20 ]. www. nature. com/nature /debates /eaccess /Articles /lawrence. html
 
  51 Odlyzko, A. ( 2002 ) The rapid evolution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Learned Publishing,15( 1) ,7-19. http: / /www.catchword. com/alpsp /09531513 /v15n1 /contp1-1. htm
 
  52 HCSTC ( House of Comm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 2004 )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Free for all? Tenth Report of Session 2003-04,The Stationery Office,London. [2012-02-02]. http: / /www. publications. parliament. uk /pa /cm/cmsctech. htm
 
  53 Prosser,D. ( 2004)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The big squeeze for small publishers. Learned Publishing,17( 1) ,17-22. Available. [2012-03-01]. http: / /www. alpsp. org /54 Kurtz,M. J. ( 2004) Restrictive access policies cut readership of electronic research journals articles by a factor of two. [2012-02-03]. Available http: / /opcit. eprints. org /feb19oa /kurtz. pdf
 
  55 Walker,T. J. ( 2004) Open Access by the article: An idea whose time has come? Nature,Web Focus: Access to the Literature. [2012-02-03]. www. nature. com/nature /focus /accessdebate
 
  56 McVeigh,M. E. ( 2004) Open Access Journals and the ISI Citation Database: Analysis of Impact Factors and Citation Patterns. Thomson Scientific Whitepaper. [2012-02-01]. Available www.thomsonisi. com/media /presentrep /essayspdf /openaccesscita tions2. pdf
 
  57 Harnad,S. ,Brody,T. ,Vallieres,F. ,Carr,L. ,Hitchcock,S. ,Yves,G. ,Charles,O. ,Stamerjohanns,H. and Hilf,E.( 2004) The Access /Impact Problem and the Green and Gold Roads to Open Access, Serials Review,30( 4) . [2012-02-10]. http: / /
 
  eprints. ecs. soton. ac. uk /10209 /
 
  58 Brody,T,Harnad,S. and Carr,L. ( 2005) Earlier Web Usage Statistics as Predictors of Later Citation Impac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SIST) . Available http: / /eprints. ecs. soton. ac. uk /10713 /
 
  59 Hajjem,C. ,Harnad,S. and Gingras,Y. ( 2005 ) Ten-Year Cross-Disciplinary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of Open Access and How it Increases Research Citation Impact. IEEE Data Engineering Bulletin,28( 4) : 39-47. Available http: / /eprints. ecs. soton. ac.
 
  uk /11688 /
 
  60 Davis,P. M. and Fromerth,M. J. ( 2006 ) Does arXiv lead to higher citations and reduced publisher downloads for mathematics articles? 14 March 2006. [2012-02-03]. http: / /arxiv. org /abs /cs. DL /0603056
 
  61 Stevens-Rayburn, S. ( 2003 ) ASTRO: report from the AAS Publications Board meeting,November 2003. [2012-02-02]. http: / /listserv. nd. edu /cgi-bin /wa? A2 = ind0311&L = pamnet&F= &S = &P = 1632
 
  62 Antelman,K. ( 2004 ) Do open-access articles have a greater research impact?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65 ( 5) : 372-382. http: / /eprints. rclis. org /archive /00002309 /
 
  63 Harnad,S. & Brody,T. ( 2004) Comparing the Impact of Open Access ( OA) vs. Non-OA Articles in the Same Journals,D-Lib Magazine 10 ( 6 ) June. http: / /www. dlib. org /dlib /june04 /harnad /06harnad. html
 
  64 Chan,L. ,Kirsop,B. and Arunachalam,S. ( 2005) Open Access Archiving: the fast track to building research capac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ciDevNet,November 2005. [2012-02-25]. http: / /www. scidev. net /ms /openaccess /
 
  65 Rowlands,I. And Nicholas,D. ( 2005) Publishing Models: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senior researchers,A CIBER report for the Publishers Associ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M Publishers. [2012-02-02]. http: / /www. slais. ucl. ac. uk /papers /
 
  dni-20050925. pdf
 
  66 Getz,M. ( 2005 ) Open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Universities,Vanderbilt University. Available http: / /ideas. repec. org /p /van /wpaper /0517. html accessed September 2005
 
  67 Anderson,C. ( 2004) “The Long Tail,”Wired Magazine 12( 10 ) ,October 2004. [2012-02-10]. http: / /www. wired. com/wired /archive /12. 10 /tail. html
 
  68 Scholarly Communications in the Long Tail of Knowledge. [2012-02-25]. http: / /www. academicevolution. com/2010 /02 /scholarlycommunications-must-transform-9. html
 
  69 BioMed Central. 2009. Funder policies. [2012-02-25]. http: / /www. biomedcentral. com/funding /funderpolicies
 
  70 Peter Morgan. Alive and kicking: a progress report on Open Access,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and health information. He@ lth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No. 58: 6-8. [2008-02-13]. https: / /www. dspace. cam. ac. uk /bitstream/1810 /195215 /1 /HIotI_Morgan
 
  _Alive%20and%20Kicking. pdf
 
  71 Peter Suber. Welcome to the SPARC Open Access Newsletter,issue # 105,January 2, 2007. [2008-02-13]. http: / /www.earlham. edu / ~ peters /fos /newsletter /01-02-07. htm
 
  72 SHERP JULIET. Research funders' open access policies. [2008-02-14]. http: / /www. sherpa. ac. uk /juliet /
 
  73 Peter Suber. Welcome to the SPARC Open Access Newsletter,issue # 117, January 2,2008. [2008-02-13]. http: / /www.earlham. edu / ~ peters /fos /newsletter /01-02-08. htm#2007
 
  74 Gargouri Y,Hajjem C,Larivière V,Gingras Y,Carr L,et al .( 2010) Self-Selected or Mandated,Open Access Increases Citation Impact for Higher Quality Research. PLoS ONE 5( 10) : e13636.doi: 10. 1371 /journal. pone. 0013636
 
  75 Federal Research Public Access Act ( FRPAA) . [2012-03-01].http: / /www. arl. org /sparc /advocacy /frpaa /
 
  76 MAJOR RESEARCH INSTITUTION LEADERS SUPPORT LEGISLATION TO ENSURE PUBLIC ACCESS TO PUBLICLY FUNDED RESEARCH. [ 2012-03-01 ]. http: / /www.taxpayeraccess. org /issues /access /access _ supporters /10-0503. shtml
 
  77 FRPAA Introduced in House and Senate: Bipartisan measure supports public access to research. Published Feb. 9,2012.[2012-03-01]. http: / /www. taxpayeraccess. org /issues /frpaa /FRPAAReintroduced2012. shtml
 
  78 Peter Suber. Welcome to the SPARC Open Access Newsletter,issue # 117, January 2,2008. [2008-02-13]. http: / /www.earlham. edu / ~ peters /fos /newsletter /01-02-08. htm#2007
 
  79 Peter Suber. Welcome to the SPARC Open Access Newsletter,issue # 105, January 2,2007. [2008-02-13]. http: / /www.earlham. edu / ~ peters /fos /newsletter /01-02-07. htm
 
  80 任胜利. 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 现状与展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5,16( 2) : 151 - 154
 
  81 王学勤. 开放存取的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情报科学,2006,24( 9) : 1425 - 1429
 
  82 杜海洲. 国际有关开放存取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现代情报, 2010,30( 8) : 113 - 118, 122
 
  83 胡德华,任磊,韩欢.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机制: PLoS 案例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 4) : 436 - 439
 
  84 高长伟. 对开放科学目录收录期刊可开放存取情况的调查.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0,( 12)
 
  85 耿波,黄建乡. 我国高校学报OA 出版现状调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 21( 1) : 41 - 44
 
  86 蒋静. 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存取现状调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 3) : 334 - 336
 
  87 邵晶,周琴,苏黎,周红,翟中会. 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模式及其“获取”途径.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 27( 4)
 
  88 易治宏. 基于OA 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研究. 情报科学,2006,24( 7) : 1030 - 1033,1094
 
  89 李武. 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5,690 应宽. 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研究[D: 博士论文].北京: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06,12. P240
 
  91 王应宽. 开放存取期刊出版: PLoS 案例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2006( 5) : 59 - 64
 
  92 王应宽,王锦贵. 基于赢利模式的开放存取期刊出版: BioMed Central 案例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 3) : 354 - 359
 
  93 王应宽. 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18( 5) : 755 - 760
 
  94 王应宽. 中国科技界对开放存取期刊认知度与认可度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 19( 5) : 753 - 762
 
  95 王应宽,王柳,彭明喜. 中国科技界对开放仓储认知度与认可度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20( 1) : 44 - 49
 
  96 王应宽. 促进中国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与制度研究.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6( 4) : 7 - 13
 
  97 王应宽.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对开放存取的影响及版权策略.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 6) : 67 - 71
 
  98 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方梅,路文如. 第三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出版. 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 2008) .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99 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严谨. 第四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 2010) .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100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严谨,王应宽,方梅. 第四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建设. 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 2011) .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101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严谨,王应宽,方梅. 第四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 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 2012 ) .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102 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方梅,陈烨,路文如.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络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7
 
  103 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方梅,路文如.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开放存取( OA) 出版现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 4) :554 - 560
 
  104 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方梅,路文如. 对建设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络平台的问卷调查. 编辑学报,2008,20 ( 5 ) :420 - 422
 
  105 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方梅,路文如. 国外科技期刊开放存取网络平台.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 1) : 36 - 43
 
  106 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严谨. 中国科协所属期刊开放存取( OA) 出版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科技导报,2010,28( 12) : 19- 25
 
  107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严谨,王应宽,方梅.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站建设现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 ( 5 ) :649 - 655
 
  108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严谨,王应宽,方梅.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策略分析. 编辑学报,2011,23( 5) : 443 - 446
 
  109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严谨,王应宽,方梅.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站建设现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 5) : 649 - 655
 
  110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严谨,王应宽,方梅.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 2011) .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111 秦小川,刘雪立. 我国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现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011,22( 4) : 485 - 491
 
  112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签署《柏林宣言》[EB /OL].[2006 - 05 - 18]. http: / /www. cas. cn /html /Dir /2004 /05 /24 /6527. htm
 
  113 ROARMAP: 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Mandatory Archiving Policies. [2012-02-01]. http: / /roarmap. eprints. org /
 
  114 孟连生. 国内外开放获取的发展现状概述[C /OL]/ /2005 年中国数字图书馆新技术应用研讨会,2005,1,27. [2006-05-20].http: / /www. shelib. edu. cn /ShelibCollege /files% 20for% 20meeting /% B9% FA% C4% DA% CD% E2% BF% AA% B7% C5%BB% F1% C8% A1% B5% C4% B7% A2% D5% B9% CF% D6%D7%B4%B8% C5% CA% F6_% C3% CF% C1% AC% C9% FA. ppt
 
  115 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EB/OL]. [2006-06-10]. http: / /libraries. csdl. ac. cn /Meeting /MeetingID. asp? MeetingID = 7
 
  116 陈建辉. 科技部科学数据不得私自占有封锁. 经济日报,2004-06-23. [2008-02-14]. http: / /www. sciencedata. cn /news /show.php? id = 3044&_sid =
 
  117 Peter Suber. Welcome to the SPARC Open Access Newsletter,issue #105,January 2,2007. [2008-02-13]. Read this issue online http: / /www. earlham. edu / ~ peters /fos /newsletter /01-02-07. htm
 
  118 萧德洪. 联合、开放、网络化———《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解读.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 ( 2) . http: / /scholar.ilib. cn /A-dxtsgxb200602005. html
 
  本文作者:王应 宽吴 卓晶 程维红丛宏斌 曾勰婷 武耘 朱明 第一作者: 王应宽,博士、副编审、博士后导师。
 
  通信作者: 朱明,研究员,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