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扎实基本功

2020-11-1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聂震宁

  近几年来全国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工匠精神,出版业同样需要提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什么?一般来说是练好基本功,可实际上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人生态度。只有态度认真,才能修行良好,才可能为做出高质量出版物提供保证。

  出版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要出版精品,不仅是政治方向正确,出版导向正确,价值取向正确,还要求内容质量精致、精细、精准。中央关于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办法的要求,就是全面质量管理。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全面的质量意识,其包括重视基本功对质量的影响。

  正确认识基本功

  出版业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选题的开发、书稿的组织、市场的营销等都很重要,但是不能缺少质量的堤坝来保护和支撑。市场竞争最终还是全面的质量竞争。我们经常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指在一个传播学、传媒业不发达的时代。而在传媒业非常发达的现在,得失可以很快用算法算出来,不仅是全面质量的竞争,更是得失天下知。要成为一个好编辑,还得注意夯实基本功。

  安徽出版集团的一位青年编辑,硕士毕业后进入出版社,被领导安排较多的校对任务,从暗暗叫苦到耐心去做,几个月后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虽然后来不在校对部工作了,却习惯用校对的方法编辑图书,促使她在此后集团的多次图书编校质量抽查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直至在韬奋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还有一位获得青年编校大赛一等奖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青年编辑,毕业于北京大学。她说大学7年的学习经历让她学会了如何欣赏好书,而编辑工作的实践则练就了她编校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让她完成了从读者视角到编校视角的转换,现在读一部书稿,既要关注书的内容,又要咬文嚼字,同时还要关注全书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她的一番感想道出了编辑与专业学者的同与不同之处,值得青年编辑们记取。

  掌握好基本功,这几乎是所有行业、所有岗位优秀从业者的普遍经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商业售货员的基本功,就是一把准、一抓准、一刀准。出版业中各个岗位自然都有各自需要掌握的基本功。编辑、校对、装帧、印制、管理等,无一不需要良好的专业水准,而良好的专业水准无一不需要练好基本功。因此,做编辑要随时准备做作者的“一字师”。“一字师”在出版界、学术界、写作界有不少美谈佳话。一个编辑可以不善于捕捉图书信息,不善于提出新的选择,不善于通过把握社会和专业的格局来设计选题,因为可以有别人做,你可以不善于去做,可是,只有一条,那就是必须善于取舍,必须善于提出书稿中的问题,必须善于写作审读报告,必须善于编辑加工。这是编辑主要的基本功。

  如何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首先要有认真的态度。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同时是一位对编辑工作一丝不苟的大编辑家。他创办和编辑过许多刊物,如1924年11月创办《语丝》周刊;1925年4月创办《莽原》半月刊,同年秋出版《未名》半月刊及编辑《未名丛刊》兼编北京《国民新报》副刊;1931年3月主编左联的机关杂志《前哨》等。通过这些刊物可以看出鲁迅是一流的编辑。在编辑《铁流》曹靖华译本时, 鲁迅对照德译本和日译本进行校订,使中译本完全胜过了德译本,而序跋、注解、地图和插图,又为日译本所不及。鲁迅曾经对《嵇康集》做过四次校勘,把10多万字的《嵇康集》抄写过三遍。专家评价,到目前为止,在所有的《嵇康集》中,经鲁迅反复认真校勘的版本最好。

  作为革命出版第一人,韬奋先生是伟大爱国者、著名出版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主要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他主编《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等名满天下。抗战时期他领导的生活书店出版了大量抗战书籍和进步文化书籍。韬奋先生在出版工作中有两件“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一个是刊物脱期,一个是刊物有错字。为此当年他常常在印刷厂加班校改付印样,一熬就是一个通宵。这两件事与编辑出版的基本功紧密相关。

  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还得要勤学苦练。著名出版家王云五,是商务印书馆历史上除开创者张元济、夏瑞芳外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编辑方面的主要成就自己概括为“四百万”,即:“四”——创立四角号码检字法;“百”——编撰《百科全书》;“万”——主编《万有文库》。一个人要创立“四百万”这样的“家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王云五主要是靠自学成才、勤学苦练成长起来的。年轻时他曾在一家英文夜校当助教,晚上上班,白天则盘桓在上海同文馆读书,用3年时间读完了英文版《大英百科全书》,还把家中的存书“二十四史”阅览过一遍,可谓博览群书,具有杂家的知识储备,这样的基本功无疑为他日后从事出版事业、创造“四百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练就基本功的过程中,态度认真是第一位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人民出版社出版四卷本《毛泽东选集》,白以坦就是当时的主要校对。为此,他在人民出版社中被称为“百万无一失、万万无一失”的“校对王”。由他领衔主校的《毛泽东选集》至今未发现一个差错。有一位后来也成为著名校对专家的同事说,当年在校对《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时,白以坦带领校对小组下到印刷厂校订终校样。一天午休时间,他看见那时已有“校对王”之称的白以坦还在排字车间里低头看书,手里拿的是校对过多遍做成“假书”的定稿,一个年轻校对在他旁边对着原稿一个字一个标点地诵读,“校对王”则低着头一点一点跟着校。他感叹道,“百万无一失”听起来很轻松,其实每个字都是磨出来的,别以为“校对王”有多神奇,其实靠的都是认真。

  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奖者周振甫著作颇丰,他的《周振甫文集》(十卷)在学术界颇有声望,但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却用在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上。他甘之如饴,安之若素,从不拒绝编辑室委托他审读的书稿。30多岁时他编辑了钱钟书先生的书稿《谈艺录》,帮助作者订正书稿、编订目次。近70岁时,他又编辑了《管锥编》,前后写下两份审读报告,其中,在长达数万字的后一份报告中,指出了书稿中的1000多处错讹,并且绝大多数意见都为钱钟书先生所接受。

  岳麓书社首席编辑唐浩明也是编辑工作中态度认真的一位代表。他编有《曾国藩全集》等近代历史文献,自己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被评论界称为“晚清三部曲”,还写作了历史随笔集“评点曾国藩”系列。在担任《曾国藩全集》责任编辑时,他十年磨一剑,全身心投入其中:编审、分析曾国藩留下的文稿多达1500万字,同时还阅读了曾国藩同时代人的著述和大量有关曾国藩的正史、野史资料。经过11年的编纂、校正,最终出版1500万字、30卷的《曾国藩全集》。

  近几年来全国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工匠精神,出版业同样需要提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什么?一般来说是练好基本功,可实际上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人生态度。只有态度认真,才能修行良好,才可能为做出高质量出版物提供保证。

  不能轻视基本功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墨菲定律,定律指出:只要有这个可能性,事情往往会朝你所能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需要理性安排各种机制,利用“拆屋效应”,勇于挑战,杜绝犹豫和怯懦。对出版业来说,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只靠认真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理性安排各种机制来控制出错的可能性,二是要利用“拆屋效应”,面对困难要勇于挑战,要下定彻底推倒的决心来面对编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我做编辑工作几十年,每当看到文学作品中出人意表的精彩情节,或发现更胜一筹的精品选题,总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可是,做出版时间长了,遇事多了,发现创意固然重要,驰目骋怀固然让人得意,可一旦落到出版物上,还得要处处小心。我们的编辑出版工作,常常是一不小心、一个差错、一个细节,就可能毁掉一本内容上好的书、一期美文满载的杂志,甚至酿成大祸。“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穴”,在出版业中不是谚语,是真事。即使有的错漏没有酿成大祸,但也足以让一本好书佛头着粪,令作者生气,令读者疑惑,令做书人羞愧。

  古人讲“学然后知不足”,我们要讲“做然后知不敢做”,也就是不敢随随便便去做书。要成为一个杰出的编辑出版人,就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努力,千万不能轻视基本功。要成为一个优秀编辑,既要勤学苦练,更要态度认真,二者缺一不可,而核心还是态度认真。勤学苦练也必须来自于态度认真。当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出版业要提高出版物质量,还要用制度来管人,用机制来管事情。也就是说,用制度保障匠心,用匠心成就事业,出版业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