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开设24小时书店要支出各种成本,还要考虑众多影响因素。书店从业者在开设24小时书店时要谨慎,考虑成熟再做决定。
三联海淀新店:点亮阅读之灯。本报记者 孙海悦 摄
自从去年4月北京的三联韬奋书店开始24小时营业之后,广州、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24小时营业的书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重庆、海口、常州这类二、三线城市也陆续有24小时书店开张。
但是书店终究是书店,是经营场所,是要卖书的,是要追求利润的。一个书店是否需要24小时营业,要根据其市场定位、周边环境、软硬件条件、运营情况而定。24小时营业不是万灵仙药,不是书店不打烊了,经营状况、生存环境就会改变。三联韬奋书店的24小时营业有其自身的诸多特点和优势条件,可以算是特例,其24小时营业的运营模式并非是一般书店可以复制的。
算一笔24小时营业的经济账
书店的成本支出主要是房租、人力成本、水电物业费、税金等方面。其中的房租成本最高,一般可以占到书店成本支出的30%~50%,甚至更多。其次是人力成本,一般占20%~30%。再扣除其他费用,一个书店的利润占营业额不过百分之几。当然这还是经营良好的书店,大部分书店如果严格按市场规则算的话,都是严重亏损(新华书店及三联韬奋书店等国有书店,其房产是国家的,不用支付房租成本,或支付额度相对市场价格低得多。而一部分民营书店,其房产是所属集团公司或者老板私有的,其房租成本也比市场价格低)。
24小时营业,虽然是在房租不增加的情况下延长营业时间,增加收入。但是新增加的营业时间,其间的人工费用、水电费用就需要重新核算。要确保新增加营业额、利润可以支付新增成本。目前一般的书店,其营业时间是12个小时(以朝九晚九计算),需要营业员两班倒。而要延长营业时间到24小时,就需要营业员三班四班倒。虽然采购、办公室、行政等环节的人力成本基本不变,但是营业员、保安、保洁及店面管理人员就需要增加30%~50%的成本。因是夜间营业,其照明用电,以及北方地区冬季的取暖用电就会大幅度增加。这些都是刚性成本。
开设24小时书店影响因素众多
除了经济账之外,书店要考虑的方方面面的因素还有许多,比如交通、安全、周边环境,以及夜间特殊时段造成的员工排班、补贴、宿舍、工作餐等问题。
首先要看书店所处的位置,如果书店处在闹市区、商业区、大学区还尚可。如果书店的位置较偏,夜间读者前来书店和从书店返程都会是问题。如果说所在城市里没有足够多的公共交通工具、出租车的话,读者因为打黑车,或者其他因素,在来往书店的路上出现意外,就算书店不负直接责任,但从道义上讲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其次看书店的周边环境,如果周边没有居民区尚可。假设书店周边有居民区、医院、养老院、宾馆等,书店24小时营业,所产生的人员流动、噪音等是否会影响到周边的住户,是否会得到左邻右舍的支持,这也是个问题。还比如周边有没有24小时营业的饭馆、便利店等,如果书店没有足够的店面及能力提供配套服务,那么就需要书店附近几百米内有这些设施,以满足夜间读者的需求。
最后是内部的管理问题。书店24小时营业,需要自己的营业员、保安、保洁员、管理人员3~4班倒班。员工是否有能力或者愿意上夜班?如家中有老人孩子的员工、身体不好的员工、交通和住宿不便的员工。诸多因素都会造成人员招聘和使用上的麻烦。如果上夜班的员工下班后没有交通工具回家,书店是否为员工提供宿舍?提供宿舍又会增加成本开支。且上夜班是否给员工相应的补贴?长期上夜班造成的身体损伤,是否有补偿等,这些也是棘手的问题。还有上夜班的员工的工作餐问题。
三联韬奋书店的成功很难复制
三联韬奋书店就是三联韬奋书店,它的成功很难复制。它的成功在于其自身诸多特有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其他书店所不具备的,也是无法拥有的。
首先,三联韬奋书店是北京第一家中型24小时书店,其标志性影响力是其他书店不可比拟的。假设夜间有少量的读者有购书需求,那么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必然会集聚人气。之后再开的书店,未必可以集聚这么多的人气。
其次,三联韬奋书店老店的房产是自己的,房租成本几乎不用考虑。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居民区少,不存在夜间扰民问题。三联书店又是中国出版集团的下属企业,三联韬奋书店的国有背景也使其获得了政府更多的支持。假设一个书店开在商场里,书店方想单方面决定24小时营业,商场也不一定会同意。假设书店有独立门店,但是周边会有如此便利的交通和大环境吗?
再次,三联韬奋书店几十年所积累的品牌效益,是其他书店无法比拟的。三联韬奋书店以文史、社科、学术类图书出版见长,其读者层次高,消费力尚可。假设书店定位是大众,那么24小时书店会有人光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