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入我国不久,传统媒体就开始创办网站。从最早的PDF版,到报网互动、全媒体平台,再到目前的媒体融合,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但整体来说,成效不大,关键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理念上,仅仅把互联网当成工具和手段。
2、体制机制方面,非市场化、非企业化。
首先,媒体网站作为国有事业单位或企业,多采取行政导向而不是市场导向;缺乏激励约束机制;重采编轻经营管理倾向严重;难以引入风险投资或战略投资者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其次,媒体网站常常采取把新业务纳入既有业务体系的做法,在资源配置、人员选拔、考核体系等方面还是采取既有办法,没有考虑到互联网业务作为破坏性业务和传统业务存在本质的不同。
第三,现在不少传统媒体希望能够实现整体化转型,并制定了宏伟的规划、投入了很多的资源,但是常常以失败而告终,根本原因在于尚未认清转型作为重大的利益调整,其遭遇的阻力必然巨大。
第四,“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现有资源来发展新媒体”等看似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观点在传统媒体很流行,但是在实践中却四处碰壁,其原因还是在于互联网作为破坏性业务,传统业务的核心资源对于互联网业务已经不再最重要。
第五,在投入机制方面,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媒体网站难以正常发展。
第六,不少媒体网站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实际运作中,主要还是依靠母体来养。
3、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传统模式的复制过度依赖新闻;在业务模式方面,用办传统媒体的方式去办媒体网站。
4、融合新问题:把互联网重新拉进传统体制内。
不少传统媒体在实施融合战略时,又把相对于传统媒体更为市场化的媒体网站拉回到旧体制内,美其名曰为媒体融合服务。没有认清媒体融合的主体应该是互联网媒体,不仅不能更好地促进融合,反而是一种倒退。
那么,媒体网站未来该如何发展?
1、观念:要树立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的本质是“用户体验为王”,要通过更好的互联网技术来与用户交朋友,使用户有更好、更多的参与感。传统媒体“以自我为中心”,重点是读者和受众提供好的内容,而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重点在于为用户提供更为及时、便捷、互动的精准化的信息。
这就要求媒体网站从“内容为王”彻底转变为“信息服务为王”,变之前的商业开环为商业闭环,唯有这样才能获取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从“事业单位思维”转变为“公司思维”和“商业思维”,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从“文人”或者“官员”转变为“企业家”;从“内容基因”转变为“技术基因”。
2、前提: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建立起股权等长期激励约束制度;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四是使用专业性的人才。
与之相适应,要进行“体制外”制度安排:首先,树立起“增量稀释存量、增量倒逼存量”的发展思路。其次,一把手高度重视。第三,完全市场化体制。第四,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第五,高度重视创新型的人才。第六,采取适合新业务的考核体系。
3、核心:重建用户连接
当前传统媒体最大问题是丧失了与用户的连接,导致入口价值丧失。这就要求重建用户连接,关键再与建立起基于大数据的信息资源平台,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精准化的信息。
4、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服务
传统媒体基于新闻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根本走不通,因此,媒体网站应在基于大数据的信息资源平台的基础上,重建基于场景的服务的商业模式,即通过免费的新闻内容来吸引用户,在对用户的偏好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场景化的服务。包括信息服务收费、精准广告、电子商务、舆情增值服务收入、网络行政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