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媒缩减的大环境下,经历了60多年风雨的著名杂志《大众电影》却逆市上扬。
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最辉煌时期的940多万销量,也遭遇过去年报摊难寻踪迹的尴尬,《大众电影》经历了很多传统名牌纸媒的曲折道路。上周,《大众电影》在京宣布改版。
经历了四个月的筹备,《大众电影》从今年开始重新回到报刊亭,并开始进行品牌推广。新版本不仅比传统的样式更加时尚、更符合当今大众的阅读习惯,还开发了多媒体阅读渠道。如今,改版后的第6期杂志已上市,发行量达76万份,在同类电影期刊中位列第一。
在纸媒普遍衰败的今天,如何救活一本萎靡的老牌杂志?《大众电影》的改版是否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近日,《法制晚报》记者专访了《大众电影》背后的运营团队,以及谙熟杂志运营之道的资深专家和媒体人,分析出《大众电影》的转型之道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众电影》创立于1950年6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影杂志之一。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的生存状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受大环境的影响,电影杂志也在日益萎缩。
据《法制晚报》记者统计,目前专业类电影杂志有《中国银幕》、《世界电影》、《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十余种,而市面上最常见到的有四本:《大众电影》、《看电影》、《电影世界》、《环球银幕》,其余的要么是学术期刊,要么没有进行市场化运作。
市场仅存的这四份杂志,近几年的销量都在下滑。去年,有着60余年历史的老牌杂志《大众电影》销量下滑至2万份,与其最辉煌时创下的940多万销量的纪录形成天壤之别。
“这2万份的销量还基本都是靠老用户订阅。”《大众电影》运营总监任国源告诉《法制晚报》记者,“老订户都是对杂志很有感情的那种,年龄普遍很大,五六十岁。而用户每年都在萎缩,这种情况下,杂志的影响力必然是一年不如一年。”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去年万达集团介入,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共同合办《大众电影》。今年伊始,《大众电影》改版上线,短短几个月重回读者视线,销量上迅速跻身行业第一。
“年轻人是电影的最大消费群体,要让他们也能接受这个传统品牌,必须在内容上进行改革。”谈及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重回大众视野,北京万达电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大众电影》运营总经理廖敏告诉《法制晚报》记者,内容的改革是第一位的。
廖敏认为,原来的版式和文字太过传统,早已跟不上时代潮流,而改版后的杂志在排版和文字上更加时尚和年轻化,更符合现代大众的阅读习惯。
如今,市面上的几本杂志定位都不同。《看电影》主要针对资深影迷,《电影世界》以观点取胜,《环球银幕》主打趣味性,而《大众电影》的选题更侧重于大众化。
“我们首先锁定的是观影人群,就是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这群人。随着电影市场的日益走俏,《大众电影》比其他三本杂志面对的群体更加广泛。”任国源说。
除此之外,要符合网络和新媒体多样化的阅读习惯。据任国源介绍,为了符合现在的PC端、移动端还有交互媒体的需求,《大众电影》在内容上要保证多样性,制作出符合不同平台特点的内容。
“我们马上要上线的可能是Pad版的,其中有一部分内容与杂志是一样的,但是另外一部分是单独做的,比如说有交互,包括视频、音乐、互动等。现在媒体环境改变了,必须做出符合不同媒体平台特点的内容。”任国源表示。
在现有的市场情况下,做一本有关电影的杂志,盈利空间很小。之前《时尚芭莎》也尝试过每季度出一本《芭莎电影》,随正刊附赠,并尝试做成一本独立的出版物,但最终搁浅。
《法制晚报》记者通过印厂了解到,《大众电影》定价15元,,以铜版纸印刷,每本120多页,印刷成本约4元,而由于涉及到退货、物流、推广费等方面,杂志的印刷成本再加上运营成本,其实赚不到多少钱。
如果只在内容上有区分,《大众电影》不会这么快领先于其他同类品牌,因为《环球银幕》、《电影世界》等同类杂志同样可以做出好看而适合多媒体渠道的内容。最关键的是《大众电影》背后强大的资本,以及独特的品牌运营方式。
北京万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宁表示,这本杂志依托万达的资源,形成了其他同类刊物无法比拟的优势。
“万达有终端的院线,有前端的制作,未来还有发行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上是完整的。《大众电影》借助这个平台,将前后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影响力是巨大的。”任国源进一步解释说。
传统杂志的渠道只有报摊销售和订阅两种,报摊又细分为商超、地铁和一些特殊渠道,但进入商超、地铁等渠道的费用都不小,无形当中为电影杂志的生存带来了负担,而《大众电影》在万达的基础上,可以打通影院、KTV等渠道,甚至可以和片方、发行公司合作推广,在发行渠道和资源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任国源介绍说,《大众电影》只是用媒体这个身份把万达的资源和其他媒体资源整合在一起,此外“万达有1200万的会员,而电影家协会也有6000多会员,这些都是巨大的资源”。
廖敏指出:“很多人认为《大众电影》只是一本杂志,实际上小看了它。它是一个媒体的品牌。虽然从发行量上来讲我们在电影杂志里已经是第一,但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尝试。终极一点的目标当然是希望构建一个全新的热爱电影文化的读者群,打造这样一个媒体社群。”
未来 利用杂志聚拢资源整合营销
“现在以小作坊的方式做杂志的时代真的过去了。”任国源回忆说,原来《电影世界》可能就是几个人有个点子就能做出来,但现在光是推广费就会把人压垮。
资深文化评论人韩浩月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传统杂志的做法是从电影片方那里拿到素材再给读者,其实是一个特别单向的东西。而现在的媒体不同,需要打通不同的环节,然后把它们构建在一块。”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传统的广告经营已经不能满足杂志的需求,品牌经营逐渐成为杂志未来的趋势。
精通出版行业的资深媒体人李鲆对《法制晚报》记者表示,如果只是把杂志当成杂志——连续出版的纸质印刷读物来办的话,路一定会越走越窄。依靠杂志整合一个行业、开发新的盈利模式,才是未来的趋势。
李鲆进一步解释说:“你可以把杂志看成一张名片、一个载体、一个平台,利用它聚拢各种资源,整合营销,对内容资源可以进行二次、三次的销售,比如将相关内容整合出书,做数据库,提供相关的培训、咨询服务,你不应该是简单的资讯发布,而应该是引领、指导整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