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最多语种团队 译文社助力中外文化交流

2020-10-13 来源:出版商务网 孙竹
  《编舟记》中将词典编辑形容为“笨拙的人们”,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简称“译文社”)词典教育编辑室里,也有这样一群“笨拙的人”,他们不厌倦繁琐的作业,专注于词汇的世界又不至于迷失其中。他们用广阔的视野,日复一日地编纂词典,诠释着出版业的匠人精神。

  福州路的小“联合国”里 这群人怎么编词典

  译文社词典教育编辑室成立于1978年1月。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编辑室,有哪些“神秘”的人和事呢?

  词典教育编辑室主任徐玲2004年从同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译文社工作,至今已经16年了。“读研期间,我曾经协助老师做过一些与出版相关的工作,比如翻译外国学术著作、审读稿件等,很苦很累,也没什么收入,但乐在其中,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当时词典教育编辑室正在招聘英语编辑,徐玲毕业后便顺利地进入编辑室,参与工具书的审读工作。

  词典教育编辑室共有编辑13人,平均年龄34岁,硕士学历11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7人,中共党员10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0人。这是一支精通英、日、法、德、西、韩、俄等多语种的高素质编辑团队,用日语、德语编辑解扬的话说,词典教育编辑室是“福州路上的小‘联合国’”,“用拟人手法来形容我们编辑室,大概是一个典型的优等生和学霸。编辑室共有8个语种的编辑,每个人负责各自语种书籍的选题策划、编辑,甚至销售、宣传,大家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每个人从职场“小白”到独当一面的外语编辑,都经历了“传帮带”的过程。入社跟着老编辑学习、熟悉出版流程后,才逐渐开始独立接触出版项目。

  德语编辑庄雯回忆说,入社后初结识的作者是位极其严谨负责的主编,带她入门的编辑“师父”也耐心细致。“喧嚣的夏,清冷的冬,一年光阴悄无声息地消融进1676页词典的每个字词里,我发觉我变得‘笨拙’极了,无法自拔地纠结于细枝末节,呆呆地坚持着做实事的初心,在主编和师父的潜移默化下,我增长了见识、强化了技能、丰富了思维,不经意间变得成熟稳重了。”“待到春满时努力自然会开花”,庄雯编辑审校的《新德汉词典(第3版)》平装本荣获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首届世纪图书奖。面对工作中接踵而至的各类挑战,庄雯很庆幸,“很幸运我身处在一个‘笨拙’的编辑团队里,内心柔软且积极进取,外在坚强而百折不挠。”

  坚持社会效益为先 传承词典“老字号”

  译文社副总编辑朱亚军说:“词典教育编辑室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为先的原则,注重大型图书和系列图书的编纂和出版,不计较经济上的一时得失。先后组织出版了国家重点规划项目6个(17种图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5个(24种图书)、国家发展改革项目1个(3个语种)、上海市出版基金资助项目9个(9种图书)。”

  与此同时,事业和思想的开放让词典教育编辑室善于捕捉新事物,能先人一步地探索数字出版工作。推出的“新法汉App”数字业务移动终端平台,于2016年上线运营并实现收益,成为国内第一个多媒体小语种工具书App;以词典教育编辑室出版的德、西、法教材资源为依托,打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媒体教学服务平台,初步探索小语种在线教育模式,得到了沪、湘、渝等地高职院校教师的认可,并入选2018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改革发展项目库。

  而在原创双语工具书深受引进版工具书冲击的背景下,词典教育编辑室坚守民族品牌优先的发展理念,出版百余种原创工具书,填补国内多项市场空白。其中的《汉英大词典》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汉外工具书,曾获“上海图书奖”一等奖。而《新英汉词典》与《新华字典》一同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具影响力的工具书”。 继《新英汉词典》之后,词典教育编辑室陆续开发和出版了“新外汉词典”, “新法汉”“新西汉”“新德汉”成为各自领域的权威词典,畅销海内外。

  此外,还有《新英汉小词典》《晚清民初沪粤语外汉词典》《汉英实用医学翻译词典》等多部重量词典。词典教育编辑室硕果累累,2018年挂牌成为“原创双语工具书研发中心”。

  目前,词典教育编辑室出版的双语工具书多达上百种,在国内读者中拥有较高的权威性,奠定了译文社在双语工具书出版领域的地位。而在出版工具书的过程中,词典教育编辑室注重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为进一步挖掘工具书的价值提供了基础,这也成为译文社的一块金字招牌。

  匠心著书撰典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工具书是译文社的品牌图书,但因其规模大、出版周期长,愿意主持编写的作者少之又少。虽然投入大,盈利空间小,出版难,但词典教育编辑室深知其出版价值,因此静下心来,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编撰,不因繁重而忽略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系列”(英文版)由词典教育编辑室策划出版,由国内资深英文媒体人张慈贇所著,共分为《中国神话故事与三十六计》《中国历史著述》《中国成语故事》《中国历代著名绘画作品鉴赏》《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古建筑及其故事》6册。作为国内首套用英文系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读本,该系列精选浩瀚文化题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徐玲说,“印象最深刻就是这套丛书的装帧设计过程,期间碰到的各种问题,都是参与项目的编辑第一次碰到,我们群策群力,最后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这套书的内容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流畅,用词准确地道,文章一气呵成。词典教育编辑室在选题立项后,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海选插画师。最终选定了两位文化底蕴深厚的插画师,他们的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天马行空的想象融合在一起,与编辑们想要表达的宗旨非常契合。为了完整地呈现书中的长卷图,词典教育编辑室特意邀请了有大型画册设计经验的设计师操刀,将成书设计为24开,并采用双栏图文混排形式。

  封面设计也几经波折,在否定了多个方案之后,“最终我们采用了镂空设计,融入了窗花元素。一方面将内文中美轮美奂的插画直观地呈现给读者,另一方面也蕴含了一个寓意,即打开窗户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文化。”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词典教育编辑室不遗余力,大力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除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传承”系列,出版的“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系列(105种),首次将《论语》《孟子》《道德经》等纳入世界学术经典;出版由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担纲注释的《英国诗歌选集》,并将其作为国礼送给各国政要;与著名沪语专家钱乃荣合作策划推出“1850-1950上海方言英法日三语实录”系列,展示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等等。

  译文社的出版项目往往规模较大,通过大型项目出版过程中的各方面工作,编辑们培养了敏锐的编辑思想和技能,拓宽了视野,加深了文化功底,得到了快速成长。随着新的市场要求涌现,编辑们也树立起创新思维,不仅具有优秀的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市场营销能力,还能时刻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

  解扬说:“我时刻记得自己的使命,对工作永远保持敬畏、初心和热望。语言的海洋,广袤又凶险,只有那些勇敢又‘痴心’的智者们才能渡过。能在译文社这艘大船上邂逅一个个无名英雄,对我的整个人生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

  未来,译文社词典教育编辑室将根据更高的定位和追求,发挥自身优势和行业优势,在中华文化输出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