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非遗之美》 非遗的美在于跨越时空

2020-10-13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吴江楠

《非遗之美》王传东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年1月版/96.00元

  关键词  非遗 民间工艺美术  传承

  在当下多元文化交织、各种新媒体艺术盛行的时代,我们的视觉会不停地寻找新鲜的元素,进行时下最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以满足社会生活对艺术和文化产品不断更新的需要。然而,当我们实现了对当下生活品种繁多的消费诉求,继续探索未来新型产业方向时,会有一种声音由远及近,是那些原始的、本源性的艺术与生活的、零星的喃喃私语——非遗。

  历史上,对于多数工艺美术创作者来说,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工匠的身份参与制作,而随同时光的流逝,一些行走在长期以来农耕时代的品位与时尚正不断遗失在现代文明的多姿多彩中。而那些遗落于时空中的各种先辈的智慧与性情也就悄悄地隐匿,而至毁灭。幸运的是,另有一些能够在当代文化融合的缝隙中如涓涓细流,传播和延续民间工艺对生活的滋养。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非遗之美》一书,全面而翔实地记录了山东省内录入国家非遗名录的多种民间工艺美术传承项目。书内分段详细记叙了在实践上、在时间上有据可查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以及一些主要制作过程。这是对非遗产品和从业主体的尊重,更是对一些重要环节继承和发展必须的研究性态度。

  关于该书介绍的30多项非遗项目,编者在前言中有关论述是这样写的:“多数为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齐鲁大地的民风民俗。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图片中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代表作品,也有优秀学员的佳作,是读者了解齐鲁文化,了解山东传统美术、传统手工艺的良好工具书”。同时,该书不只是传播者,更有对非遗传承在新时代的期待,例如淄博雨点釉传承人不断积累的经验与对未来创作的预见。

  正如该书中记载的一样,如今非遗的传承正在跨越城市和乡村的界限,突破从业群体的界限,从家庭单元到城市空间,开始显现一种对文脉的尊重,对传续的热情。这是由国家层面的引导和民间的互动开始的,对于民族文化的新形式保护与发展,一切举措在于让民族文化的根植元素在新时代,展现对新生活的涵养。可以明确的是,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意义不是进入博物馆,而在于进入博物馆之前可以发展为当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编织、木雕、年画、陶瓷等等都可以进入到生活的各种层面,只是需要在继承其基本材料和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转换形式和结构以适应当下的审美习惯和生活方式。

  我们知道,书的意义更多在于启迪,因为知识的积累和阐释是对过去事实的记录与思考,而生活于当下的研究者和参与者已然开始更多的探索。这样的解读需要的是真正理解和态度,该书已经给了我们许多范例,类似领域和相关的研究者也已经在论证更多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或许,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在目前的经济与文化背景下,如何探讨一种方法,对具体的非遗产品以新材料、新思维、新水准来进行发展式的保护与衍生。

  这是对非遗本身跨越时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特征进行的适应性探索,需要研究者和参与者准确把握民族文化与世界各地域文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找到我们当下审美体验与认知体系的存在感,从而实现非遗在当下的重生。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