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写欢乐双节 抒家国情怀

2020-10-1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齐雅文
  一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个是庆祝新中国成立的节日,2020年恰逢中秋、国庆“喜相逢”,意义非凡。黄金周假期长达8天,疫情之后,民众被压抑许久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出游、购物、休闲娱乐等重新成为国民假期的“标配”。在这样难得的中秋、国庆双节同贺的日子,各家媒体纷纷从多种角度、以不同形式聚焦这个特殊的长假,展现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的多样故事。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经受住疫情考验后逐渐恢复元气的中国,在这个黄金周再次展示了中国自信。无论是中央媒体报道的众多官方活动,还是各地方媒体聚焦的本地假日故事,都以不同形式报道了这个特别的双节,展现出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复苏的前景和发展的潜力。

  版面精彩纷呈 烘托喜庆气氛

  每到重要节假日,各大报纸媒体便会用心设计,在特色版面上下功夫,今年恰逢中秋、国庆同一天,不少媒体便抓住这个亮点,进行了着重体现。

  《人民日报》在此期间,从10月2日至10月8日,连续7天在6版、7版推出“假日生活”专版,聚焦全国人民的假日活动,提供假期好去处。《华夏博物之旅》《美丽中国》《假日观察》《工业旅游》《逐梦小康》等多个栏目都相应地刊发了不同角度的稿件,聚焦假日的不同侧面。《跟团游 选择更多样》从此次假期的跟团游出发,深度探究其背后的发展变化以及未来趋势,清晰的图表数据也为稿件提供了有力支撑,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跟团游背后的故事。10月7日的“假日生活”版面,更是重点关注了城市骑行这个新颖的旅游方式,不仅全面展示了北京、厦门、长沙等地的骑行现状,还提供了全国多个城市可骑行的地点小贴士。从虚拟的骑行人物,到多幅游客骑行照片,整个版面直观展示了多个城市的游客骑行场景,不断丰富着版面。

  “双节同庆 家国同心”是《深圳晚报》在10月1日当天推出的封面大标题以及专版标题。头版封面中,一轮圆月映照下的红色背景,圆形轮廓中手持国旗的儿童庆祝国庆节的照片,两种节日元素的相互融合,展现出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后面的4个专版,从各群体、各场合展示了深圳的节日气氛,从幼儿园300平方米的巨幅国旗,到养老院老人写书法,再到马路、公园各处的姹紫嫣红,《深圳晚报》用大量现场图片以及生动文字展示出了双节喜庆氛围下的活力深圳。

  《三湘都市报》推出的“家国情 祥和节”报道,用了4个版面进行双节报道的呈现,其中4版、5版组成的通版更是将假期的长沙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版面上丰富的内容合理编排,不但有长沙各地的旅行攻略,还附有假期大数据和健康提醒,十分贴心。烟花、灯笼等元素点缀在版面上,也为整个版面增添了更浓郁的节日气氛。

  大红做底色,月饼图案、金黄色五角星、华表和福字等元素点缀其间,这是《齐鲁晚报》10月1日的头版封面,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看过之后无不印象深刻。“我的国 我的家”6个字简单而有力地表达了中秋和国庆蕴含的家国情怀。此后4个版面的“双节”特别报道,《齐鲁晚报》也在版面上做足新意,以圆月、国旗、鸽子等元素进行版面点缀,再配以《千名农民工共享“团圆饭”》《22名学生承包了全校的月饼》等报道,让《齐鲁晚报》在此次双节报道中展现了内容和版面的相互配合。

  聚焦人物特写 “守护者”风貌突显

  一轮圆月,寄托思乡情怀;红旗飘扬,激发爱国热忱。在大多数人充分享受中秋、国庆双节的美好假期时,总有些人还默默坚守在岗位上,也有很多在这个假期发生的特别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双节期间,那些镜头和文字聚焦的感人故事往往最是特别,众多的特写故事表达出浓厚的时代强音。

  20岁的吴岸峰是南京消防特勤大队一站的消防员,今年是他入职第二年。中秋节前,他趁着轮休回了家一趟,提前和家人们过了个节。对于很多人来说,中秋节是团圆和甜蜜。然而对于消防员来说,中秋节更多的是一种守护。新华网推出的视频报道《中秋明月寄相思 火焰蓝守护万家灯火》将视角聚焦在了消防员群体,视频中显示,中秋节前夕,南京市某地发生火灾,南京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的消防员们立即赶往现场,其中就包括当天的被采访对象吴岸峰。这样的镜头编排方式更增添了现场的紧张感,体现出了消防员们日常的紧张工作,他们远离家人,坚守岗位,新华网的这则报道也诠释出了消防员们“舍小家为大家、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意义。

  《边关最念是家国——印在帕米尔高原的记忆》,这是《解放军报》在10月1日推出的国庆、中秋特别策划:军人与祖国。在帕米尔高原上,一批又一批解放军默默驻守在这里,保卫祖国边疆。整版文章都是关于在帕米尔高原上驻守官兵们的一个个鲜活故事,文章开头并没有讲2020年的国庆、中秋双节,而是把思绪拉回到2001年,那一年也是国庆和中秋重叠的一年,文章中对于当地驻守官兵的一个个生动描写,仿佛让读者看到了每一位可爱的军人形象。“月亏月圆,年复一年。高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军人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传承了一代又一代。”整篇稿件文笔流畅,一个个驻守边关的军人形象跃然纸上,让人真切感受到家国一体的深厚情感。

  国庆节来临,天安门广场总是备受瞩目,典雅肃穆的华灯、五彩缤纷的花坛景观依次点亮,十里长街一派火树银花。为了这样的璀璨京城夜色,一群“守灯人”在长假里仍然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北京晚报》在10月2日推出的《天安门广场有群“守灯人”》报道,聚焦负责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上华灯的人,他们为了保障华灯的正常运行,假期也依旧忙碌在岗位上。“郭鑫琳说,白天的巡视,主要是看华灯的完好率,也就是先从外观上看灯罩、灯座等有没有破损或是明显的故障,比如灯罩发黑,那可能是里边的灯泡出了问题;走近灯座,如果闻到橡胶烧煳了的气味,可能是线路出了故障……这样一圈转下来,少说也得40分钟。”文中对于工作人员工作细节的具体描写展示了工作的不易,以华灯这一天安门广场的细节为中心进行报道,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总有一些人在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默默地守护着绝大多数人的舒适假期。

  报道形式多元 新媒体产品吸睛

  创意海报、慢直播、H5……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又逢中秋、国庆双节,媒体纷纷推出形式多样的报道,展现热闹的双节场景。

  新华社此次在双节报道中,多种多样的新媒体产品十分吸睛。10月1日当天便开启了“向共和国生日献礼”国庆升旗仪式慢直播,3个多小时的慢直播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革命圣地江西瑞金、脱贫战地四川凉山州等多地联动展开,让身处不同地方的人,共升一面旗,共思爱国情。鲜艳的五星红旗化身一个个喜庆的气球,点击之后变身月饼和月亮,化身团圆饭……由新华社“创意海报突击队”策划推出的“今天是个好日子”创意海报,将国庆、中秋巧妙结合,让网友在小小屏幕互动间感受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作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最长的一个假期,中秋、国庆长假成了国内经济、消费加快复苏的引擎。不少人说,今年国庆过出了春节的味道。人民网在长假结束时推出了图解新闻《大数据告诉你 今年“双节”过得像春节》,通过看出行、看院线、看旅游、看经济4个方面,展示双节的多项大数据。10月1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达6586.23万人次;截至10月8日,国庆档票房为39.48亿元;8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人民网的这则图解新闻,用数据直观地展示出国民经济实现消费日渐回暖、经济逐步“回血”的蓬勃生机。

  荆楚网为此专门推出了“欢度国庆”专题页面,融媒产品、图片视频、专题阅读等多种报道方式应有尽有。“从数九寒冬到金秋十月,我和我的国走过了251天21686400秒。”荆楚网推出的互动新媒体产品《时光飞逝21686400秒》,将疫情严重时的武汉和和现在活力满满的武汉进行对比排列,网友点击图片左右滑动,看到的是从月缺风寒到花好月圆,一个逐步恢复生机的武汉,《时光飞逝21686400秒》将武汉的严峻疫情与现在的国庆、中秋巧妙结合,让网友在小小互动间感受着家国情怀。

  中秋节遇上国庆节,上一次还是在19年前,《新京报》针对这个特别的现象,推出了科普向视频。视频中,形象生动的动画、简洁明了的解说和清晰的数据展示,都让人们了解到国庆、中秋相逢在同一天的具体原因,用科学的角度解释“国庆、中秋如何走到一起”。

  南方网则推出了短视频《我爱我的祖国——八代人唱响时代曲》,“50后”唱的《我的祖国》,唱出了当年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60后”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唱出了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志愿服务永不停歇的时代精神;“10后”稚嫩嗓音唱起的《我和我的祖国》,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精神面貌。视频中,从“40后”到“10后”、粤港澳台四地人共同唱响了属于他们的年代歌曲,用歌声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怀。

  今年难得的中秋、国庆双节,让大家感受到久违的团圆,媒体丰富多彩的报道,全景式展示出活力充沛、积极向上的中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