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时代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四个面向

2020-10-12 来源:《科技与出版》
  【作 者】石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

  【摘 要】当今社会不断发展,信息交流愈加频密。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事物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可以从“势”“道”“术”“行”四个面向来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顺应事物发展之“势”,深刻认识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形势背景;立足事物发展之“道”,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把握事物发展之“术”,统揽规划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布局;丰富事物发展之“行”,着力做实当前媒体融合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面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立足形势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当今社会不断发展,信息在各种场景中无处不在,信息交流愈加频密,新兴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人都可在移动互联网上发声,都有可能成为信息发布源。“四全媒体”的出现,直接导致媒体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事物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可以从“势”“道”“术”“行”四个面向来认识和把握。势,是形势背景,为事物发展提供了外在氛围和条件基础;道,是理念道理,为事物发展提供了旗帜方向;术,是方略布局,为事物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的格局安排;行,是行动举措,为事物发展提供了具体路径。基于此,新时代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可以从事物发展的“势”“道”“术”“行”四个面向来把握:一是顺应事物发展之“势”,深刻认识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形势背景;二是立足事物发展之“道”,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三是把握事物发展之“术”,统揽规划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方略布局;四是丰富事物发展之“行”,着力做实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措施。

  1 顺应事物发展之“势”,深刻认识当前媒体融合的形势背景

  事物不是孤立发展的,需要外界的条件基础的配合。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也要充分考虑我们所处的世情、党情、国情、政情、社情,顺应事物发展之“势”,深刻认识外界的形势背景。

  从国内外大势上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着眼世界,“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1]世界正在经历近百年来前所未有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大变局,发生着一系列深刻影响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和进程的世界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大转折。[2]另一方面,着眼国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正在行进,巨大的历史机遇和考验摆在我们面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包括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在内的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助推。特别是近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既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又要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国内。

  可以从互联网发展的新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两个方面看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形势。在互联网发展的新变化方面,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另外,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流状态。截至2020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较2018年底增长7992万,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较2018年底提升0.7个百分点。我国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8.96亿,占网民整体的99.2%。同时,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31亿,占网民整体的80.9%;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26亿,占手机网民的81.0%。[3]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信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重塑,显著地改变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使人类社会正在逼近新一轮变革的临界点。特别是,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互联网前沿技术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媒体变革态势愈发突出。以区块链为例,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技术受到政府、企业以及各类组织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将区块链技术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进行提前布局,不少地方政府也在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以5G为例,2019年我国正式开启5G商用,其中增强技术研发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商业化应用进入实践阶段。以人工智能为例,过去的一年中一系列相关核心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对产业的推动效应不断显现。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正是在国内外大势和媒体融合发展具体形势的综合作用之下,移动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领域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渠道,媒体技术迭代升级更快。这是一场不容回避的媒体发展革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大考验。在这场变革中,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参与。可以说,谁反应快、行动快、适应快,谁就能占据主动;谁犹豫不决、麻木不仁,谁就会被边缘化甚至愈发落后于时代。因此,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顺应事物发展之“势”,深刻认识当前媒体融合的形势背景。

  2 立足事物发展之“道”,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

  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理论的最大价值。真正先进的思想理论可以带动实践发展,进一步激发实践活力,这是一条重要规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党史和新中国史上的许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结合中国实际的过程中,党的指导思想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带动了中国事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无可比拟的中国奇迹。

  从当前的形势看,我国不同媒体之间相互交融的势头很强,迭代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实践越是火热,就越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媒体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媒体发展的关键时刻、关键节点,亲自谋篇布局、着力推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和第三十二次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都谈到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更以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为学习主题,习近平总书记还作了专门讲话并提出工作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包括:“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道”的战略高度,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当前新时代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遵循和理论依据。除此之外,中央还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指导文件,从政策层面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总的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十分完整、体系性强,论述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互联网更有效助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主流媒体的作用,法治化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做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资金、人才等配套工作等内容。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必将有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作。

  3 把握事物发展之“术”,统揽规划当前媒体融合的方略布局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要统揽规划当前媒体融合的方略布局,从政治立场、阶段把控、关系处理、机制构造等方面重点打造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要搭建新样态的传播平台,加强主流价值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切实提高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水平。

  第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要站稳政治立场,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深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坚定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要在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创新上下功夫,强化理论的穿透力和说服力,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进一步发挥媒体管理中的“政治家作用”,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第二,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融合发展关键在于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从我国媒体融合的现实情况看,整体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媒体融合发展存在“媒体融合简单化,媒体融合行政化,媒体融合极端化”等问题。[5]有鉴于此,要加强媒体融合的一体化发展力度,优化媒体融合流程,变简单相加为有效相融,实现各种媒介资源要素的深度整合、共融互通。各类媒体相互交织,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1+1>2”的作用。媒体融合发展要在采、编、审等各流程中深度融入,建立健全相应运行体制机制,形成“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工作格局。[6]

  第三,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特别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要坚持问题导向,发挥不同媒体的内在优势,优化相关结构,调整有关布局,“着力解决不同类型媒体之间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的问题”。传统媒体要善于向新兴媒体学习,推动“正能量”内容及时传播。新兴媒体要向传统媒体借鉴内容把控机制,提高内容编审质量。

  第四,要加快建立适应全媒体传播的高质量内容生产机制。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供给,信息交流方式愈发多元,重视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前提下,就要更加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提高内容质量。主流媒体更要建立高质量内容生产机制,顺应用户的需求侧特点,推动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最大可能发挥内容生产优势,“引导编辑记者补好‘脚板底下出新闻’这堂‘主课’,以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产品涵养人心、抓牢用户,推出更多有价值含量的爆款产品,占领传播制高点”。[7]

  4 丰富事物发展之“行”,着力做实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中,要着力做实各项具体措施。

  第一,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在信息交流的大环境中,互联网的作用已经成为大众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互联网深刻影响了国家治理模式,深刻影响了国家治理参与者对国家、对社会、对未来的看法。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愈发强化了这一现象。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传播主渠道,要站在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确立移动优先战略,创新移动新闻产品,打造建设移动媒体,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要在移动互联网大势中,加快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牢牢占据话语传播制高点。

  第二,注重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互联网前沿技术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媒体变革态势愈发突出。与过去的信息技术相比,目前的技术创新更具备前沿性和革命性,要更加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把握技术发展规律,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实际发展效能。以新闻媒体为例,可以“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高新技术治网能力,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全媒体传播法治运行”。[8]

  第三,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对外传播是一个大文章,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了解国际传播领域的新动向,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接受习惯,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话语创新,突出内容载体的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媒体融合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更大,要利用先进技术支撑,有效设置议题,立体化地传播中国声音,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中,尽最大可能掌握符合中国国情和综合实力的话语权。

  第四,抓好媒体融合队伍建设。媒体融合发展,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人的融合是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着力培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媒体融合队伍。媒体融合工作者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新本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建立媒体融合发展人才机制,加大人才激励力度,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汇聚高素质的全媒体传播人才。

  第五,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基层堡垒。自从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性、广泛性展开。“县级媒体融合既没有固定模板,也没有标准答案,更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县级媒体的发展模式。”[9]在具体工作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立足自身实际,突出本地特色。201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为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注意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围绕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多着力。总体要求是:按照移动优先的原则,利用移动传播技术,形成渠道丰富、覆盖广泛、传播有效、可管可控的移动传播矩阵。要从单纯的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增强互动性,从单向传播向多元互动传播延伸,将媒体与政务、服务等业务相结合,提供多样化综合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开展“媒体+政务”“媒体+服务”等业务。开展综合服务业务,向用户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服务。

  参考文献

  [1]高祖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N].学习时报,2019-01-21(1).

  [2]罗建波.从全局高度理解和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N].学习时报,2019-06-07(2).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5-0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5]张文君.推进媒体从形式融合到实质融合[N].北京日报,2018-11-26(18).

  [6]本刊编辑部.媒体融合:用得好是真本事[J].求是,2019(6):1.

  [7]双传学.坚定不移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N].人民日报,2020-01-21(9).

  [8]殷陆君.切实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N].光明日报,2019-03-21(6).

  [9]黄楚新.2019县级融媒呈井喷式增长[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2-20(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