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讀書日”,這一天也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自1995年“世界讀書日”設立以來,每年的這一天,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政府支持下,出版機構、學校、圖書館、社區等都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日活動。去年“世界讀書日”前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給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全體員工回信,肯定其創建24小時不打烊書店的舉措。
閱讀的外延是廣闊的,內涵是豐富的。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閱讀形式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在傳統的紙質閱讀外,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等新的閱讀形式、閱讀工具涌現,並迅速被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所接受。多種閱讀形式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共同撐起了全民閱讀的天空。
詩詞美讀 書法賞讀
古典詩詞和書法在中華文化中佔據著重要地位,說到閱讀,當然少不了它們。不同於以往抱著一本《唐詩三百首》搖頭晃腦地吟讀,如今借助電子閱讀古詩詞同樣精彩。小孫是一名學理工的大學生,但有別於人們印象中的“理工男”,他對於文學、歷史頗有興趣和心得。他說:“習大大在講話中常引用古典詩詞,有的我知道,有的不知道,不知道的我就上網查。登陸相關網站,選取要讀的古詩詞,在唯美的水墨畫卷映襯下,在民族絲竹的背景中,配合著頗有韻味的誦讀,再加上屏幕邊的文字講解,視頻、音頻疊加,視覺、聽覺全方位展現,一下子就把我帶入詩詞所表現的意境當中。”這種網上閱讀古典詩詞的形式,免去了查生冷字、查典故含義的麻煩,避免了讀錯字音的尷尬,很合年輕人的口味。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習慣並接受這種形式。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周倩說,我到現在也不太接受電子閱讀,總覺得電子閱讀讓人沒有安全感,用電子閱讀看不進去,往往會飛快地翻過頁面,印象很淺,最后竟不知道讀了什麼。我喜歡手捧詩詞、輕吟靜思的那種感覺,這樣會看得很認真,而且印象深刻。
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學系教授雲國強認為,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之間不是零和關系。以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一代越來越適應電子閱讀,隨著內容的配套升級,電子出版也會越來越完善。另一方面,我們幾千年以來一直習慣紙質閱讀模式,它能給予人們一種傳統讀書過程中的溫暖情感,紙質閱讀門檻也比較低。總之,二者各有千秋。
標題快讀 刷屏跳讀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忙碌的現代人面對海量信息,要想不被淹沒,就必須學會取舍。因此,不少人針對不同的閱讀內容,採取不同的閱讀形式。
比如,為了第一時間獲取新聞,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快讀新聞標題,有空時再對感興趣的文章內容細讀。現在不少人在微博、微信上查看朋友的長文或轉發的文章,一般先看標題,感興趣,再點開看正文。但一般來說,這些轉發的文章在朋友那裡,大多止步於標題。由此催生出以標題博眼球的“標題黨”,也就不奇怪了。有人笑言,標題黨能把《水滸傳》做成《3個女人和105個男人的故事》。正因為標題黨的動機“不純”,所以,往往打開正文一看,或文不對題,或小題大做,更有甚者是生拉硬扯,給人以上當受騙的感覺。
現代閱讀的一個特點就是碎片化。這和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有關。利用零碎時間進行標題快讀、刷屏跳讀等碎片化閱讀,雖難以盡如人意,卻也能達到快速、及時、交互等閱讀效果。只是專家提示,碎片化閱讀易使人形成一種惰性依賴,習慣於通過搜索、提問或者交互來獲得知識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統的知識體系。它對人們的知識體系、思維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都構成挑戰,這需要廣大年輕讀者重視。
小品趣讀 好書深讀
在網上看聽古典詩詞、現場閱讀欣賞書法、快速閱讀新聞標題、刷屏跳讀感興趣內容的同時,仍有精致、嚴肅的內容需要從紙質閱讀物上尋找。
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學生何子章說,由於專業的緣故,自己對一些名家的雜文和小品文比較感興趣,這些或深邃、或幽默、或辛辣的小文能夠拓展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所以一般會買來紙質的書籍閱讀,因為覺得可以反復看、不斷領悟和吸收。
“80后”碩士小王每周都在網絡上收看高曉鬆的網絡視頻節目《曉說》,對於談古論今、縱橫中西的高曉鬆很是佩服。當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將視頻節目的文稿匯編成四冊的《曉說》出版時,小王毫不猶豫地在當當網上買了一套。我問他,已經在網上看了相關內容,還有必要再買這幾本書嗎?小王說,網上的節目看完就過,若想細細琢磨,則必須一書在手。可見,電子閱讀和傳統紙質閱讀是互補而非對立關系。
對於人文社科類的中外名著,更多人寧願選擇紙質圖書。而對於充滿精美圖片的時尚、自然地理等期刊,大多數年輕人也會選擇紙質雜志。
開卷有益。隻要是閱讀,不論紙質閱讀還是電子閱讀,不論潛心精讀還是標題跳讀,都是以獲取知識、掌握信息為目的,不可能要求採取統一的閱讀形式,也不必太糾結於各種閱讀形式的特點和優劣。近年來,我國國民的閱讀量呈現出穩步上升態勢,但與世界上的“閱讀大國”如以色列、匈牙利、韓國、日本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今年,“全民閱讀”第二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大力投入支持全民閱讀。從上海的數字閱讀自助機到北京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於開展“北京閱讀季”活動,無不顯示著全民閱讀工程在加快實施。
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對個人成長影響巨大,全民閱讀則對全體國民素質提高影響深遠。當每個中國人都養成閱讀習慣、打下厚重的文化基礎,中華民族才能實現持續發展、永葆蓬勃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