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基于互联网逻辑的媒体发展趋势

2015-04-20 来源:人民日报 喻国明
 
  当前,无论是探讨传媒业发展,还是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关键词。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互联网的理解还比较有限,由此也导致我们对互联网的管理有时候显得力不从心,还处在“必然王国”状态,远未进入“自由王国”境地。今天,很多人还只是简单地把互联网作为一种普通媒体、一种传播渠道,把互联网作为延伸自己价值和影响力的一个宣传平台、一个锦上添花的补充工具。事实上,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媒体,从长远发展趋势看,它更可能是一种重新构造世界的力量。
 
  互联网是一种激活个人元素的“高维媒体”
 
  现在有一种“超弦理论”,讲的是关于人类所面对的空间的概念。这一理论认为我们目前能够感受到的是四维空间,但实际上在这四维空间之外还有七维空间,一共有十一维空间。借用这一理论,我们也可以认为互联网是“高维媒体”。换言之,互联网比我们过去所面对的那些传统媒体都多出一个维度,因此能生长出一个新的社会空间、运作空间、价值空间。既然是“高维媒体”,我们就不可能用传统媒体的运作和管理方式去运作和管理它。
 
  我们传统的媒体是什么样的媒介形式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始终是一种以机构为元素构造起来的传播系统。从书刊到报纸、广播、电视,虽然形式上有很大变化,但它们都是以机构为基本单位来加以运行的。而机构的运行必然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所以我们有能力把传统媒体作为传播工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互联网恰恰激活了比机构更为基本的社会元素——个人,它使每个个人都成为这个传播系统中的一个元素、一个基本单位。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平台来表达、交流,并进行各种各样基于连接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所创造的所有价值、机会其实都是建立在对个人这个社会基本元素的激活上——蕴含于个人身上的种种资源、价值和能力在互联网的连接之下被检索、被发现、被利用、被整合,这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上最盛行的一个字就是“微”——微内容、微传播、微价值、微创新等,一系列的“微”就是激活个人这个社会基本元素后呈现的现象。
 
  目前互联网管理的难度之所以很大,主要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媒体管理模式和办法主要是针对传播机构的而不是针对个人的,在个人成为基本传播元素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办法就很难奏效。此外,互联网是一个无限性的平台,在这样无限性的传播平台上,我们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方式去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即用有限市场的逻辑和有限空间的概念去搏无限的互联网,必定难以奏效。现实的各种情况都充分说明,互联网不是一种传统媒体,而是一种比传统媒体多出一个维度的“高维媒体”。
 
  “平台型媒体”可能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要模式
 
  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维媒体”,它给我们创造了很多令人炫目甚至不可思议的奇迹。比如,在知识生产领域,过去的知识生产像《不列颠百科全书》,其实是一种精英文化的生产模式,由少数具有聪慧大脑的人来主导。但这样一种生产模式在今天被维基百科这样的互联网生产模式打破了,甚至超越了。维基百科最大的秘密就在于它充分利用了每一个人贡献知识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用这样一种高效率、低成本和全激活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百科全书生产模式的超越。
 
  在媒体领域,精英文化的生产模式也是我们一贯的传统,并且我们今天对这种生产模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还是坚信不疑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媒体的这种内容生产模式也已经显现出衰败迹象。以纽约时报为例,纽约时报在西方新闻界和社会的眼中就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楷模,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影响力日渐衰退,经济收益迅速下滑。其实,纽约时报不是没有做互联网,也不是它生产的内容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它坚持精英文化生产模式带来的封闭性,说到底它还只是一种少数人为大多数人定义世界、展示世界和诠释世界的传统方式,它主要是以一种“告知”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而今天的人们不但需要信息,而且需要表达和交换信息;不但要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而且要参与和分享这个世界;不但把传播作为一种加强自身修炼的“教科书”,而且把传播作为一种自身融入这个世界的方式。这些需求,是传统的精英文化生产模式难以满足的。
 
  互联网是在互联互通中创造价值并形成新的社会功能,互联互通给我们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开放性。对于媒体来说,开放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内容生产与要求无限丰富、层次无限复杂的世界相匹配。从开放性出发,未来媒体发展的重要模式可能是与互联网逻辑相一致的“平台型媒体”。何谓“平台型媒体”?这里不妨以苹果公司的发展为例作一说明。苹果公司这些年来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平台以满足社会需求上。苹果公司依靠自己的力量打造APP(应用程序),而是通过苹果“应用商店”以开放的方式,让所有能够提供APP且符合APP规则的大小公司乃至个人都可以进入苹果“应用商店”,为用户提供极为丰富的选择。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苹果公司用自己的团队来打造APP,一定能够打造出一些极为精致和高水平的APP,但数量必定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无限丰富的需求。但苹果公司以苹果“应用商店”这种开放的方式,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这对未来媒体的发展是有借鉴意义的。所谓“平台型媒体”,就是不单靠自己的力量做内容和传播,而是打造一个良性的平台,平台上有各种规则、服务和平衡的力量,并且向所有的内容提供者、服务提供者开放,无论是大机构还是个人。当然,“平台型媒体”绝不是纯粹的自媒体,绝不是不要管理,而是一个有“把关人”、有管理的媒体,内容除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还必须符合平台的标准,取得准入资格。“平台型媒体”要致力于平衡、多元、健康的规则设定,以营造一个具有某种自清功能的传播“生态圈”。有人认为,“平台型媒体”是指既拥有媒体的专业编辑权威性、又拥有面向用户的平台所特有的开放性的数字内容实体。这样的定义是比较准确的。在此基础上,“平台型媒体”的本质是一个开放性、社会性的服务平台。
 
  “平台型媒体”可以让所有个体在上面找到自己的通道,找到能够激发自己活力的资源,这是平台的基本特征。这个平台可大可小,可以在不同领域以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关联作为半径来构造传播的生态型平台,媒体的运作和管理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的结果,而不是封闭起来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平台型媒体”构建的关键词是开放、激活、整合和服务。从这一逻辑出发,未来我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及对互联网的管理,都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路。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