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有一本杂志和一个网站 它们都想在中国换个角度看时尚

2015-04-16 来源:界面网
 
  当传统时尚杂志的读者变得更加有见解、更加有求知欲,《T》杂志和《BoF时装商业评论》的好时光也许就到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的时装设计师、买手店买手以及最普通的时尚爱好者现在都在阅读什么?答案肯定不止于VOGUE或者《时尚芭莎》。2015年,他们又多了两个选择。来自伦敦的Business of Fashion和来自纽约的T Magazine先后在去年底和今年4月推出了它们的中文版本《T风尚志杂志》和《BoF时装商业评论》。
 
  T Magazine成立于2004年,是一本代表着美国高级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的主流生活方式杂志;成立于2007年的BoF则是全球互联时代中诞生的新一代时尚媒体公司和资讯平台。它们的到来也许意味着它们同时发现了中国读者群里一个新兴的细分市场。
 
  “很多人说中国的平面媒体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我看,本土性新闻刊物的时代可能过去了,但是国际视野的文化、艺术、时尚、设计方面的杂志的时代还没有到来。”《T》中文版主编冯楚轩对界面新闻表示,他同时也是《精品购物指南》执行总编辑以及《OK! 精彩》、《Kinfolk 四季》的出版人。
 
 
左一为冯楚轩
 
  这里的关键词是“国际视野”,它同样也是《BoF时装商业评论》要呈现给中国读者的东西。“BoF想做的不仅仅是展现时尚表面具有的魅力,时尚产业的内部结构、包括整个工业化制作过程都是非常有趣的。我认为人们总是对具有国际视野的产业相关内容感兴趣,以及对中国本土设计师、市场、媒体等相关内容。”BoF创始人兼CEO Imran Amed对界面新闻说。
 
  2007年,曾经在麦肯锡工作过的Imran Amed最初只是在个人博客上,按照自己的兴趣从商业角度分析时尚,但这个博客很快引起了诸如Oscar de la Renta的CEO等读者,BoF开始变得知名,并发展成为现在这个拥有25人的团队。
 
BoF创始人兼CEO Imran Amed。
 
  读者在飞速进步。在中国,人们对时尚产品以及奢侈品的消费正在从炫耀转变为自我犒赏,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赋予了当下读者对于时尚、设计越来越强烈的个人主见,同时对于外部世界也更加具有好奇心和感受力。“我们这代人成长起来,不是做本厚杂志摆几个观点就能把我们忽悠了。”今年31岁的冯楚轩说。
 
  《T》杂志一年出版13期,每期围绕不同主题呈现,其中包括男女装时尚、设计、文化、美容、旅游、美食等等,目前70%的内容来自美国T Magazine的文章翻译,多以知识性的专题报道为主,鲜有传统时尚杂志的单品推荐类文章。《T》杂志男装时尚那一期在伦敦拍了38页的街头年轻人,大片没有实穿的可指导性,只是反映当下的年轻人状态,因为杂志“并不是想告诉别人怎么穿好一双牛津皮鞋”。
 
 
  这也显示了来自于报纸行业的《T》与目录型时尚杂志功能的不同,后者多是依靠编辑敏锐眼光和审美,去推荐产品,最终帮助读者完成购买,这个功能显然更易被新媒体取代。而大图片、摄影类的内容以及具有一定阅读难度的长篇文章,并不太适合在手机阅读。
 
  《T》杂志在中国同样把目标锁定在高级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外来文化的庞大需求,期待更加专业、冷静、严谨的内容,多语言的工作或求学背景让他们对于略带翻译腔的文字阅读没有障碍。
 
  冯楚轩认为《T》杂志的高知读者会占到45%,他们很清楚自己要获得什么知识,阅读不是为了去炫耀;年轻读者还没有大量的收入占30%,他们是中产家庭中那些从小接触国际文化教育和知识体系的年轻人;其余则是有钱有品又愿意消费的读者。
 
  这些读者对这些产品有一定欣赏能力,并且理性消费,“这些人对品牌的理解能帮助它们去建立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冯楚轩表示,“能连续阅读这样杂志的人品位一定是不差的,否则你不会关注这些东西。”
 
  在中国,这部分读者从比例来说是小的,从体量来说是大的。尤其当一本杂志有了流行度,当一拨人觉得一本杂志好看,会有十倍二十倍的人来看这本杂志。所以第一批读者是冯楚轩想要抓住的,见面当日,他的办公桌上有一份近300人的赠阅名单,其中包括艺术家、导演、教授、作家,他在那几页纸之间挨个考量,确定《T》杂志最需要的珍贵读者。
 
  冯楚轩是通过《Kinfolk四季》发现这一点的,这本文艺气息浓郁的生活方式季刊2014年3月进入中国,最开始是厨师、艺术家去买,后来“所有小清新风格的淘宝店主都在买,为的是放在店里做陈列”。没有广告,仅靠发行,每本售价100元的《Kinfolk四季》据称已实现盈利。
 
  不过,和1年只出4期的《Kinfolk四季》不同,《T》的售价为每本20元。由于不写软文,也很少推荐产品,在部分时尚品牌看来目前《T》还不是特别适合的广告投放平台。据一位接近某欧洲高端化妆品牌的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该品牌曾经和《T》接触过,不过因为上述原因而搁置。
 

 
 
  《BoF时装商业评论》则以另外一种角度把读者分为三个群体。主要的群体依然是业内人士,从CEO到实习生。他们需要的是业内新闻、分析报告、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深度解读,他们没有时间去阅读三四十篇文章,他们一天就只有5-10分种时间去浏览文章。
 
  第二个群体被描述为“有野心的人”,他们大多年纪小于30岁,刚刚进入时尚行业想大干一番事业的人。BoF通过展示着各国的时尚产业,帮助这个群体了解时尚产业是如何运作的。
 
  第三种群体Imran Amed称之为Pro-sumer(Professional Consumer),指的是那些不在时尚领域工作却对这个领域很专业的顾客,他们事业有成,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想了解经常购买的时尚品牌背后的运作程序。这群人大多是富有的女性。
 
  伴随着读者日臻成熟的是中国时尚产业人才的发展,时装造型师刘璐、男装设计师周翔宇就分别在《T》杂志担任执行副主编兼时装总监、客座男装总监。
 
  2008年Imran Amed来到中国的时候看到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设计师邱昊,那时他才刚刚开始成名,现在更多的中国设计师在赢得关注和市场,比如入选LVMH青年设计师大奖或者入驻国际大型买手店。Imran Amed曾询问连卡佛主席Andrew Keith、邱昊以及其他市场上脱颖而出的设计师,中国市场上是否有类似BoF的媒体?答案是“不,我们想要一份能够不仅包括国际时尚资讯,还能聚焦中国本土时尚的出版物”。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BoF开通了中文版,这也是其第一个英文以外的其他语言分站。
 
  “中国时尚产业近几年的表现非常抢眼,尤其是本土设计师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这种情况还会变得更好,在过去的18-24个月里,人们对中国年轻设计师赋予了更多关注,”Imran Amed对界面新闻表示,“成为中国第一家时尚跨国出版公司是一件很有前景的事情,我们比其他国外媒体提早很多做了这件事,也早早地开始重视中国市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