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挑战与建议

2020-09-2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朱瑞: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杂志编辑部

  目前,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能够意识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能够积极拓展传播空间,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学术期刊带来大量的用户关注和优质稿源,大大提高了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力,社会效益随之得以提升,社会效益的提升也会为期刊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媒体融合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目前,许多学术期刊顺应时代要求,创新实践,开创了杂志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崭新路径。比如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社会治理》杂志,于2018年6月对期刊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把原来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多媒体部”更名为“新媒体部”,同时建立了一体化的内容发布平台,形成了“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三位一体的新媒体内容发布机制;媒体合作传播机制,主要通过与数据库和主流网站合作、支持相关活动等形式,聚合不同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资源共享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内容融合推送机制,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知识生产优势,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中,形成了“一次生产+多文体呈现+多渠道发布”的内容推送机制,等等。通过这样的媒体融合发展建设,为纸质杂志内容拓宽了发布渠道,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时期,最新思想观点、党和国家最新近发布的政策能够及时向大众传播,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欢迎,订阅用户数量因此急速增加,社会影响力加速提升。但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中也常常遇到一些挑战。

  一是从“专业学术”到“大众阅读”的挑战。学术期刊因其专业性主要在学术共同体内部进行传播,因此是典型的小众传播。学术期刊中的许多学术论文理论艰深,推论复杂,需要反复阅读,是一种典型的“深阅读”。然而新媒体大背景下,大众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内容,这是一种快餐时代的“浅阅读”。如何把小众变为大众、把深阅读变为浅阅读,如何按照大众移动阅读习惯对艰涩难懂的学术文章进行改造或改编,是媒体融合发展中期刊编辑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是从“出版周期慢”到“传播速度快”的挑战。通过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学术期刊打破了传统纸质期刊传播途径的限制,扩大了传播的范围和效率。但是学术期刊通常以月刊、双月刊、季刊等周期出版,稿件从约稿或投稿到刊发一般至少两个月,甚至长达半年或一年之久,这样的出版速度与新媒体传播的及时迅速性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何变“慢”为“快”对学术期刊提出了挑战。

  三是从“线性思维”到“互联网思维”的挑战。传统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常常具有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即按照自己期刊的栏目设置和对稿件的要求,对所投稿件进行三审三校等各个环节精雕细琢的精心处理与打磨编修后,组织确定一期的刊发稿件,进行排版校对后印刷出版发行,完成该期出版任务。再依次进行后续刊期稿件的各项处理工作和出版,如此循环,周而复始。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流程化的、单向度的、缺乏互动性的。新媒体融合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互联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就是碎片化、粉丝思维、聚焦性以及快速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长期使用线性思维方式,固化的思维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

  四是从“社会效益”到“经济效益”的挑战。目前,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能够意识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能够积极拓展传播空间,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学术期刊带来大量的用户关注和优质稿源,大大提高了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力,社会效益随之得以提升,社会效益的提升也会为期刊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比如,期刊的发行量逐渐扩大、课题合作项目逐渐增多、学科咨询服务增多等。但是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经营模式目前尚无范式可循,盈利模式还不清晰。

  为进一步推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学术期刊还需要不断优化路径,寻找可行的策略。

  一是主动融合发展,选择适合的模式是前提。遵循融合发展规律和办刊实际,自觉选择融合发展模式是建立现代传播体系的前提。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有三种发展模式,一是新媒体主导型。自2018年以来,国内很多纸媒休刊转型,整体向新媒体领域进军。如2019年1月1日《法制晚报》宣布休刊,集中精力打造北京青年报社融媒体平台——“北京头条”客户端。二是纸媒主导型,新媒体辅助办刊。新媒体信息发布主要功能是纸媒内容的宣传推广,主要目的是借助新媒体优势,拓宽传播途径,提升传播效率,增强纸媒社会影响力。《社会治理》杂志目前属于这个类型。三是全面融合。纸媒与新媒体同步发展,在多方力量支持下,集中资源,充分发挥各媒体优势,融合发展整体态势较好。选择何种融合模式,关键在于科学研判期刊发展需要,判定自身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综合考量发展条件,不急于求成,也不固守不前,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才是最好的。

  二是坚守内容为王,提高学术质量是根本。学术期刊刊载的主要是学术内容,它为科学与人文的传播提供了有效平台,为理论成果向实践探索的转化提供了桥梁与纽带,为专业作者提供了用武之地,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学术积淀。在媒体融合的当前阶段,学术期刊的角色定位主要是内容提供商,离开了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内容,媒体融合的技术手段和盈利模式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学术期刊必须自觉主动地进行内容生产方式的创新,通过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质量,在内容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吸收聚合其他出版、应用平台,拓展媒体形式,确保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和主动地位。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是关键。学术期刊资源共建共享主要是指内容资源、读者资源、作者资源、审稿专家资源、品牌资源等编辑出版资源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出版单位,而是以协议为基础进入开放型的出版传播平台,在自愿的基础上由合作双方进行再分配,从而达到有取有舍、互促互进、快速传播、整体提高的目的,实现整个学术期刊界的共生发展。因此,学术期刊可以建立自己的传播平台,如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与此同时,还可以与相关杂志、相关论坛合作,与数据库、各大主流媒体、主流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合作,拓宽传播渠道和空间,借助主流媒介力量推动学术期刊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发展。但融合不是简单的平台“相加”,而是通过组织协调和制度重构、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开发,凭借先进数字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将纸媒原创内容和新媒体数字化传播技术相结合,重塑传媒体系的营销模式,达到纸媒与新媒体在信息来源、平台终端、人才队伍方面的共享融通,实现“1+1>2”的目的。

  四是社会效益为先,提升市场生存能力是保障。传播科学知识、引领社会风气是学术期刊发展过程中应着力注重的问题,这些都是与社会效益紧密相关而无法单纯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的。无论媒体融合如何发展,学术期刊坚守社会效益这一原则不能改变,只有坚持了这个原则,学术期刊才能不受外界干扰,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术期刊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难以完全走入市场。化解市场经济体制与学术期刊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就要求学术期刊自觉主动地面对新媒体市场,在纸刊或新媒体平台上适当刊载广告,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知识付费功能,开发手机端发行订阅等,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市场生存能力,实现增加收益的目的。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