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彤旭
利用手机媒体,扮演“中间地带”的角色
美国学者季家珍(Joan Judge)在其著作《印刷与政治》中把19世纪后期的中国媒体称为“中间地带”。她认为在那个时代,中国媒体扮演的并非“公共领域”的角色,而是在政府与民众之间起沟通作用的“中间地带”。当前,中国媒体的公众号承担的恰恰就是“中间地带”的角色。当代中国诸多社会矛盾源于沟通不畅,在政府与基层民众之间存在深深的隔阂。公众号致力于沟通,填补了高层与基层之间的隔阂。
手机是便携的信息平台,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阅读,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这种便利的通信工具在微信时代到来之后又增加了政治沟通的功能。保罗·莱文森在他的《手机》里展示了这种通信工具的诸多新意。但在其著作问世之时,还没有微信,今天微信和微博的发展已经超出了第一代手机研究者的想象。不过,保罗·莱文森也曾指出:“从长远来看,能够使一切信息信手拈来即手指头与运动的腿脚结合起来,也许是手机施惠于人的更加意义深刻的好处。这个好处比它给人提供的随时随地与任何人谈话的机会更加重要。”
“海运仓内参”与“政知局”的内容特色
《中国青年报》的公众号之一是“海运仓内参”。这份报纸的纸质版、网络版(可以免费看到报道全文)与微信公众号构成了全媒体传播的三维空间。《北京青年报》的公众号之一是“政知局”。“政知局”的简介是:“一份为时事知道分子量身定制,专注原创、专业的政治谈资读物。想在各种‘局’中多点谈资?现在就关注‘政知局’吧。”最近好文包括《谁是令计划的“伯乐”?》《杨卫泽的缠斗与攀附》等。要做好上下沟通的工作,难度是很大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作者扮演政治解读者的角色呢?《政知|如何免去中央纪委委员?》《解局|财政部国税总局有权调消费税率吗?》《重磅|反腐要踢下半场 2015用啥战术?》这三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桂田田。桂田田是《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她的日常工作就是从事时政新闻报道。
“政知”、“解局”、“时局”等栏目名十分契合“政知局”这个公众号的定位。“政知局”和“海运仓内参”的共同特点是解读、解密、解释。以“政知局”发表的解读习近平2015新年贺词的《时局|国家主席新年贺词,你读懂了吗?》为例,看似中规中矩的新年讲话,一经解读就不同寻常,突出的一个亮点是20年来新年贺词首提“反腐”。还有就是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到中央电视台,几十年来国家主席新年贺词的载体演变,反映了从对外到对内、从窄播到广播、从声音到图像的变革。
《中国青年报》“海运仓内参”和《北京青年报》“政知局”的传播定位和政治功能颇为相似,都是面向关心政治时局的大众,解读内幕,解释政情,沟通官民。同时相似的还有作者的身份,都是报社内部采编人员。因此,他们的解读是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的,不同于一些传播流言的纯粹搞笑的公众号。以“海运仓内参”为例,发表的都是典型的解密文章,虽然不都是重大题材,但是多涉及政治生活,算是政治花絮。“海运仓内参”刊发的《省部级高官退休去哪儿》是一篇典型的解密型文章,文中介绍了省部级正职官员到了65岁需要退休,普遍去了全国人大或政协任职。这是读者关心的话题,但是以往没有被系统梳理报道过。
“海运仓内参”与背后的《中国青年报》有关联,也有不同。这个公众号并不把保护、服务青少年作为主要宗旨。上线以来刊发的二十几篇文章,基本都与青少年无关。有一篇《和领导人在一起的小朋友》,揭秘的是外事活动场合列队欢迎和献花的儿童,主旨依然是政坛解密,而不在于保护儿童。
“学习大国”的传播特点
2014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公众号“学习大国”上线当天,发布《习奥瀛台夜话全纪录》与《12日习奥会细节独家揭秘》两篇文章。11月15日至11月19日,“学习大国”刊发《跟习大大出访》5篇系列文章。11月20日,发布了一篇题为《彭丽媛:第一夫人加分“软实力”》的文章,成为当天全国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新闻。2015年3月2日,发布《习近平将携何种思想载入中共史册》一文。
不是所有的公众号都能迅速获得受众的关注,《人民日报》“学习大国”能在百万公众号中异军突起,靠的是独家揭秘。“学习大国”发表的文章中,有些作者使用的是笔名,真实身份讳莫如深。其实,说穿了也不稀奇,《跟习大大出访》系列文章的作者很可能是随访记者,拥有独家的消息来源,因而在文章中披露了大量的细节。这样的稿件不但为自身的公众号赢得了关注,也成为其他媒体争相转载的“稀缺资源”。
与其他媒体相比,《人民日报》因其党中央机关报的地位,赢得了时政新闻报道的先机,拥有地方报纸无法企及的采访机会。尽管如此,我们在《人民日报》上难得看到揭秘类的报道。这种类型的报道不一定适合在《人民日报》这样的严肃大报上发表,倒是比较适合在微信平台上传播。因此,公众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民日报》的不足。公众号整合了报纸的采访资源,在手机平台上进一步发挥了报纸的优势,对受众来说呈现了报纸加微信复合传播的魅力。
可以说,“学习大国”是大报的气度、小报的角度,是“大报小报化”的一种尝试。比如《跟习大大出访》系列文章,对国家领导人的报道突破了传统的角度,改变了过去国家领导人报道模式化、刻板化的套路,而是定位于“八卦”习近平、彭丽媛的出访细节。这里的“八卦”不是娱乐新闻的“八卦”,而是将国家领导人光彩照人又平易亲和,充满个人魅力的一面呈现出来。
媒体公众号的优势与不足
“学习大国”和“海运仓内参”、“政知局”是同样类型的公众号。不过在着力点上有所不同,有的重在独家采访,有的突出独家评论,有的重视历史梳理,但都在努力拉近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中国著名大报的公众号是大报优势的延伸。在世界新闻史上,曾经出现“大报小报化”现象——英国《泰晤士报》从对开大报变为四开小报,这是“大报小报化”的典型。版面小报化,而内容依然保持大报的气度。公众号也保持了大报的气度。同时,公众号也是报网融合的表现,公众号的发展脱离不了报网融合这个大背景。公众号已经成为报纸向手机延伸的一种形态。
上述公众号背后的报纸,《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机关报,《北京青年报》是共青团北京市委机关报。尽管它们的级别不同,但是在报业市场上都很有影响,各自的公众号为它们带来了影响力的扩大。这些公众号以独到的宗旨、独辟蹊径的内容实现了向手机媒体的拓展。当然,真正的绝密信息依然是不可能报道的。公众号上的这些解密文章接近于逸闻趣事、花边新闻,但比网上流传的政坛八卦要正规些,也更可靠些。
媒体公众号的长处也是它的短处,在手机上传播固然方便,但也有不足:比如不利于深入思考,思维容易碎片化;另外,媒体公众号不能设置丰富的栏目,如果以办报类比,媒体公众号只能说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报纸。
(作者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