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图书出版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学西渐”过程中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最早也是始于传教士对经典典籍的翻译出版。研究通过对亚马逊网站中与儒家思想相关英文书籍的图书信息进行统计、整理,结合排行榜、推荐者及读者评价,分析总结出目前相关英文书籍的出版及传播现状,为我国进一步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出版提供参照。
【关键词】儒家思想;英文书籍;出版;传播;亚马逊网站
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其思想理念不仅是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的动力所在,更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体现。其价值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落伍,反而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具有了更多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曾指出: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1]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应该对孔子的学说以及整个儒家思想重新做出整理和审视……我们应该在通观世界走势的宏观视野中,思考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2]
“中学西渐”发端于耶稣会士利玛窦,传教士对《论语》的翻译开启了儒家思想以图书的形式在西方的传播,之后从林乐知到马礼逊,从西方汉学家到孔子学院,儒家思想从东方走到西方已有400多年。经典典籍的翻译版及相关图书出版已成为西方受众认知和习得儒家思想的重要途径。这项研究以境外最大的图书售卖网站——亚马逊网站作为图书数据资源,以英语版的儒家思想相关书籍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儒家思想畅销书榜单,梳理、呈现此类书籍的特点、作者或译者概况以及读者的阅后评价等,通过这些信息客观地反映在国际图书市场中主流儒家思想类的图书情况,为我国的儒家经典书籍的外译和推介提供客观参照。
一、儒家思想英文书籍的概况及特点呈现
亚马逊网站的图书书目较为齐全,还有专题性的图书排行榜。研究方法是以英文“Confucian”(孔子)和“Confucianism”(儒家思想)等作为关键词在该网站上进行搜索,搜索结果为978本,主要从属于儒家哲学、孔子学说、宗教与精神生活、亚洲哲学、中国史、伦理学等类目,图书形式包含纸质图书、电子书及音频类等;同时结合排行榜进行筛选(榜单时间为2019年11月21日),剔除相关性不高和个别重复的书籍,最终对其中排名较高的100本图书进行重点分析。[3]经过对这些书目信息进行翻译、整理、归纳,总结出如下特点。
1.经典典籍的翻译版占儒家思想相关书籍的比例最高
儒家思想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相关著述汗牛充栋,代表性的典籍是“四书”“五经”,其中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论语》更是成为了解儒家思想的必读书籍。样本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论语》(The Analects)译本在样本书籍中有24本,占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其中既有早期传教士的翻译版,也有现当代汉学家的翻译阐释版。从表1可知,《大学》《中庸》及其他典籍的翻译版在排行榜中也占有较高的位次,读者点评率和星级也相对较高。
表1 部分图书的排名及等级情况
位次 | 书名 | 译者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年份 | 评论数量 | 评级数量 | 平均星级 | 五星占比 |
1 | 论语 | 刘殿爵(D. C. Lau) | Penguin Classics | 1998 | 93 | 115 | 4.4 | 68% |
3 | 孔子全集 :论语、中庸、大学 | 尼古拉斯·坦布林(Nicholas Tamblyn) | Independently published | 2016 | 40 | 60 | 4.3 | 70% |
6 | 论语(牛津世界经典版) | 雷蒙·道森(Raymond Daws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8 | 47 | 48 | 4.3 | 63% |
8 | 论语(哈科特经典版) | 森舸澜(Edward Slingerland) |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 2003 | 26 | 31 | 4.6 | 74% |
19 | 论语 | 理雅各(James Legge)翻译、翟林奈(Lionel Giles )阐释 | Digireads.com Publishing | 2017 | 6 | 8 | 3.7 | 56% |
21 | 孔子论语、大学及中庸 | 理雅各(James Legge) |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 2016 | 13 | 13 | 4.3 | 49% |
22 | 孟子 | 刘殿爵( D. C. Lau) | Penguin Classics | 2005 | 42 | 44 | 3.6 | 44% |
31 | 论语 | 苏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 | Dover Publications | 1995 | 94 | 116 | 4.4 | 69% |
32 | 四书(Kindle 电子版) | 丹尼尔·K·加德纳(Daniel K. Gardner) |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 2007 | 8 | 10 | 4 | 69% |
33 | 论语 :哲学译本 | 安乐哲(Roger T. Ames)、亨利·罗斯蒙特((Henry Rosemont) | Ballantine Books | 1999 | 30 | 33 | 4.4 | 76% |
2.经典典籍的译者多在“中学西渐”中做出贡献
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士开启了“中学西渐”,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翻译儒家经典向西方介绍中国思想及文化。此后,有着良好教育背景、深谙中西两域文化的来华传教士成为译介的主体,其中一部分也成为西方早期的汉学家,如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是近代英国著名汉学家,曾将四书、五经等中国主要典籍全部译出,他的《论语》《道德经》等译本至今仍在使用,在样本图书中有多本理雅各翻译版。现当代汉学家、香港著名翻译家、语言学家刘殿爵也是“中学西渐”的重要人物,他翻译的《论语》一直高居榜首,等等。这些译者都是“中学西渐”的重要推动者。
3.学者构成儒家思想类书籍的主要创作群体
除了经典典籍翻译的近现代传教士、汉学家以外,作者还有来自境外高校、研究机构等从事东西方哲学、禅宗佛教、对东方文化有着深厚研究的学者群体。如《论语:哲学译本》的作者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当代国际著名汉学大师安乐哲,《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的作者是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斯·韦伯,还有翻译《论语》并著有《真正的孔子:充满思想与政治的一生》的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安平,翻译《论语》、主编《中国的遗产》的英国汉学家、牛津大学教授雷蒙·道森,哈佛大学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等,他们的著作均在排行榜的前100名。
4.对孔子及其思想评价较高
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评价体现于译者、作者、编辑推介以及权威人士的荐语中,这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认知及评价情况。在《论语》的不同译本中都会有孔子的介绍。如译者苏慧廉认为,该书所包含的儒家教育的精髓,为任何对社会思想史、中国哲学或伦理行为理论感兴趣的人提供启发。翻译《孔子全集》的尼古拉斯·坦布林认为儒家思想是东方哲学与宗教的基石,对于理解古典哲学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
5.除经典典籍以外,国内学者著作的翻译版较少
结合榜单分析,目前国内学者仅有《于丹〈论语〉心得》英文版Confucius from the Heart:Ancient Wisdom for Today's World及熊十力所著的《新唯识论》英文版NewTreatiseontheUniquenessofConsciousness进入排行榜前100名。《于丹〈论语〉心得》以“简单的对话式散文最终使所有人能理解孔子的古老智慧”,这种通俗易懂的畅销读物赢得了海外读者的青睐和好评。熊十力的书被许多人认为是“二十世纪中国哲学最具独创性的著作”,该书从佛教和儒家哲学中汲取灵感,对本体论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批判性的探索,专业性较强。
6.榜单图书多出自国际知名出版社
出版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其图书的出版质量密切相关,图书质量好、读者评价高,出版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然上升,反之亦然。在样本图书的分析中发现,进入排行榜的图书多出自于国际知名出版社,如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诺顿出版公司(W.W.Norton & Company)、哈科特出版公司(Hackett Classics)、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等,其中企鹅出版集团、哈科特出版公司专门推出了“经典典籍翻译”系列,对古今中外的经典典籍进行翻译、出版及推介。
二、儒家思想英文书籍的读者评价
读者评价不仅仅展现了阅读者的个人体验,同时为其他读者的购书、阅读、分析提供参考,对作者反思创作提供借鉴,对出版社策划营销图书提供参照,是对图书传播效果考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在亚马逊图书网站读者可以对图书进行星级评价和反馈评价,由于反馈体系的监控和管理非常严格,所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权威性,能够较为客观地衡量一本书的内容价值与传播效果。[4]通过对样本图书进行读者反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经典翻译作品评级较高
在排行榜的样本图书中,比例最大的是典籍翻译,而译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读者的评价。根据读者对图书的星级评定来看,多数认可译者的翻译,如刘殿爵翻译的《论语》获得编辑、知名学者及读者的推崇,平均星级4.4,在115位评级者中有68%给予了五星,认为表述清晰、翻译流畅、易读易理解;安乐哲及亨利·罗斯蒙特撰写的《论语:哲学译本》也深获读者好评,认为该书提供了一个全新又深刻的视角,语言和深度“无与伦比”。
2.读者对儒家思想的习得和认识有了提升
在阅读之后读者会通过反馈评价发表自己对本书的态度、观点及理解程度,这也是客观反映图书传播效果的重要渠道。整体而言,多数读者认为通过阅读这些相关书籍,提升了对儒家思想的认知。如购买者对丹尼尔·K.加德纳(Daniel K.Gardner)编纂的《四书:儒家传统的基本教义》评价认为,学习儒学可以改变生活;理雅各翻译的《道德经》和《大学》也使读者加深了对自然、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3.中英双语版本喜爱度较高
在分析图书中有四本是中英双语版,包括理雅各翻译的《论语》《大学》《中庸》,对于双语版读者兴趣浓厚并给予较高评价。读者表示,对研究儒家文本的学者而言,双语版本非常有用,在Kindle中可以很容易地将文本从任何一种语言复制到其他文件中,以供进一步使用。而且双语版对于学习汉语的学生非常有帮助,还能进一步了解儒家思想;同时还有读者希望最好能再加上拼音,这样更易于学习。
4.电子书渠道值得更多关注
电子书因其价格低廉、易于携带、操作便捷、功能强大等优势越来越受现代人的喜欢。排行榜中电子书的售价有0.99、2.99、9.99美元等不同价格,而纸质版图书均价在40美元左右,还有些图书售价在100美元以上。价格差异之大也是电子版图书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这些图书也有的评价星级较低,负面评价主要体现为:传教士时期的译本较为久远,已经过时,而且反映的是基督教徒对中国哲学的理解;译者存在对原文的曲解或偏离的现象;对于没有注解及上下文语境的译文,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有些解读过多,原文旨意较少;有些专业性过强,读起来晦涩难懂,等等。即使同一本书,读者们依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喜好、需求等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然而这些负面评价对于其他读者、作者以及出版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对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的启示和借鉴
图书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载体,在对外传播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功能。根据以上的特点呈现和现状分析,结合目前我国儒家思想的海外传播现状,在图书出版的海外传播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高水平的经典翻译并增加中英文双语版、拼音版
经典典籍的翻译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最直接的渠道和路径。事实上,在儒家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儒家经典翻译起到重大作用。从以上的研究看出,目前国际图书市场中儒家思想经典典籍多以传教士、汉学家的版本为主,书目种类较为单一,个别版本较为陈旧。所以,在儒家思想典籍翻译、出版以及相关著作的出版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整个海外市场仍需要翻译水准高、阐释精准的译本,同时加大经典典籍中英双语版、拼音版的出版。
2.丰富书籍类型适应多层次需求
鉴于读者对儒家思想的认知水平、专业背景和自身需求不一样,在相关书籍的出版方面应该考虑到多层面的需求和市场。目前看来,典籍的经典翻译版本占据了较大的图书市场份额,对原典的阐释和解释说明的书籍尚有不足。同时,多数书籍专业性较强,对读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背景也有一定要求,缺少大批海外受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化书籍和大众读物。搜索时发现虽然儒家思想相关书籍在类目上看起来较为丰富,但一些文化书籍与儒家思想毫无关联。整体而言,国际主流图书市场缺少这类通俗易懂的普及类读物。
3.培育跨越中西文化的译者及作者群体
从以上的研究看到大部分读者的评价都会涉及到翻译问题,有些读者是对作者翻译的褒奖,也有些评论则反映了翻译的问题,如翻译没有逻辑、美感,翻译不注重背景信息,翻译带有个人化色彩,充满西方行为主义,等等。跨骑中西两种文化、深谙中西哲学的翻译家和汉学家是儒家思想对外传播的先行者和桥梁,要挖掘、培育和资助这类知名学者。此外,要培育和重点资助符合海外读者需求的作者群体,除将国内研究儒家思想的学者著作外译出版外,还要充分挖潜海外知名学者、畅销书作者、海外华人的资源,拓展海外书籍的出版和发行。
4.增加相关书籍的电子版及有声读物产品
信息技术对于传统式纸质版的阅读也带来了挑战,许多人开始倾向于通过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等工具进行电子书阅读,电子书也因其容量大、体积小、易操作、性价比高等越来越受到国际图书市场的欢迎,此外有声读物产品也颇受读者青睐。有调研表明,34%的美国人在过去一年阅读电子书或听有声读物。无论是经典典籍译本还是阐释本、通俗易懂的大众读本等都建议出版相关的电子读本产品,利于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四、结语
通过对亚马逊网站上儒家思想相关英文图书的客观分析,可以看出孔子及儒家思想和文化在西方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评价,通过阅读图书能增加公众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认知,相关图书的特点呈现和读者评价为进一步做好儒家思想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依据和参照。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每年也有多语种的传统文化图书对外出版,走出国门,积极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但这距离进入国际主流图书领域尚有距离。我国图书出版在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下,应寻求与境外知名出版社合作、挖掘翻译家及作者群体、针对境外读者的需求,出版多类型、多形态的图书,多方位展开策划营销、市场推广,更有效地进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注释: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2]许嘉璐.弘扬儒学精华发展先进文化——在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探索与争鸣,2005(1)
[3]文中所引用的图书信息,包含出版社、作者或译者以及所涉及的星级评价、推荐人及读者评价等信息均来自亚马逊网站,恕不再一一注释。
[4]张岩,何珊,梁耀丹.中国主题图书海外销售状况分析——以亚马逊“中国书店”数据为基点[J]中国出版,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