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疫情期间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实践路径

2020-09-02 来源:《中国出版》
  【作 者】裴燕: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王佳家: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

  【摘 要】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各出版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带来了严峻挑战。基于对疫情期间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提供垂直领域全方位知识服务的出版实践的考察,研究认为,疫情的常态化趋势对专业出版社的转型升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出版社应该充分利用优势,正视短板,深度思考,提出解决方案,推动转型升级工作更好地为传播专业学术知识、促进学术交流、加速专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专业出版社;转型升级;知识服务;新冠疫情

  2020年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各出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带来了前所未有之挑战。国家新闻出版署2月初发布《加强出版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通知,要求各出版单位要精心策划安排战“疫”选题,加强网上出版传播,加大优质出版内容的供给和传播力度。[1]知识服务是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出版社凭借垂直领域积累的优质专业内容和丰富行业资源,在转型知识服务、布局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上的潜力和优势得以凸显,通过技术改造、资源库和运营平台建设等搭建的阶梯,也为更好地提供专业知识服务提供了可实现条件。[2]本文基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以下简称“音像社”)疫情期间利用自有知识服务平台传播防控知识和开展优质专业知识服务的出版实践,分析、讨论专业出版社转型升级的可行性路径,及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可能。

  一、疫情对出版业的影响

  疫情给全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不可预期。对于出版业来说,不仅在短期内打乱了企业正常出版秩序和经营规划,也给行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影响。

  疫情带来的停工、停产导致各出版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和工作流程被打断,甚至停滞。对于专业出版社来说,除了实体书店、电商等销售渠道,专业学术会议现场促销、行业面授培训班教材用书等也是重要的营销方式,其业务领域还涉及本专业的学术交流、资格考试考前辅导、业务培训等。疫情期间,实体书店长时间停业,电商物流运行不畅,大型会议场所关闭,人员禁止聚集,各类学术会议、培训班停止举办,各类考试延期举行,这导致专业出版社线下销售市场全线萎缩,给出版社带来了经济损失。

  停工、停学、居家等一系列抗疫措施使疫情期间线上教育需求激增。及时调整出版、生产形式,出版适应互联网、电子终端阅读和学习的产品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对传统出版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疫情导致全球191个国家的15.8亿学生停课,占全球在校学生总数的91.3%,[3]居家办公也成为许多企业维持运营的一种方式。这使得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行业发生改变,居家在线学习成为主流,远程平台和数字教育平台使用率明显上升。线上教育、线上培训、线上会议作为新的产业形态迅速被大众接受和使用,为专业出版社将线下学术会议和面授培训班调整为线上举办提供了可能性,尤其对于以往已经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教育和培训的专业出版社来说,这种调整更具优势。

  二、专业出版机构内容服务的支撑条件

  专业出版社的知识服务内容在学科的完整性、学术的规范性、体系的健全性以及知识的精准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背后的行业管理机构给予的政策等支持亦为实现垂直领域的全方位内容服务提供了资质保障,转型升级业务更为专业出版社开展全方位知识服务搭建了平台。

  1.多元化的业务范围为开展全方位内容服务提供资质保障

  专业出版机构的业务范围除了出版,大多还涉及行业继续教育、学术交流、行业培训等领域。成立于1987年的音像社,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医学专业出版机构。目前已成为集电子音像、电子期刊、图书(盘配书)、互联网出版资质于一体的全媒体专业出版社。除了传统的出版经营业务,依托于中华医学会,音像社的主营业务范围还包括举办医学学术交流活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含远程培训)等。每年举办数十场各种规模的学术会议,实施多项国家级、中华医学会会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优质的学术内容资源为开展全方位内容服务提供核心竞争力

  专业出版社在学术内容资源方面的积累和专家、作者优势是综合类出版社及其他新兴互联网企业望尘莫及的。音像社依托中华医学会91个专科分会的专家资源,所出版的各类出版物均由医学专业的院士、主任委员、学科带头人、专业领军人物等担任主编,所主办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教育培训活动也由业内专家作为大会主席或项目负责人,负责学术内容的策划和质量审核。在医学学术、医学教育、医学科普领域积累的优质资源为其开展全方位内容服务提供了核心竞争力。

  3.知识服务平台为开展全方位内容服务保驾护航

  近年来,国内专业出版机构针对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的目标,结合自身企业特点,陆续推出了不同形式的线上平台和多元服务。音像社在融媒体出版、网络平台建设、线下线上联合营销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支撑传统出版业务数字化转型的网络平台——中华医学教育在线,融媒体出版平台——中华医学出版小程序,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期刊网络发布平台和投审稿平台,电商平台——中华医学书屋微店、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等。同时,由于音像社自身业务结构的特殊性,将远程继续教育培训、线上会议录播和转播等业务进行了梳理和整合。这些基础条件为其在疫情期间开展的全方位知识服务提供了根本保障,亦为疫情结束后新兴业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三、知识内容服务实施路径

  针对疫情带来的行业冲击和行业发展提示,结合专业出版机构多元化的业务范围、优质的学术内容资源和专家资源,以及专业出版社在转型升级、知识服务方面的基础建设实际,在疫情期间,音像社充分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及时调整部分业务链条,推出了一系列全方位的知识服务方案。

  1.充分发挥垂直领域内容与资源优势,多维度满足用户需求

  权威内容组织与宣传推广。音像社储备了大量垂直领域的高端专家资源和相对分层且精准的用户群体,并积累了成熟的医学学术富媒体内容组织和制作经验。因此,疫情发生后,音像社仅用3天时间就将“同心聚力抗击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培训专线”在“中华医学教育在线”平台上线,免费向所有人员开放。该专线分设学术专区、科普专区和人文专区,内容资源包括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帮助的学术和科普视频、讲座、文献、问题解答等,4周内共上线优质疫情防控相关资源322种。自专线搭建以来,“中华医学教育在线”平台新增注册用户近万人,总注册用户达12万余人。同时通过平台微信公众号发布多篇专线推文,供各电子版系列期刊、专科学院、专科分会宣传和推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内容存量挖掘与整合。充分挖掘存量权威内容,通过数据结构化和碎片化,化整为零,化线为点,缩短路径,满足用户快速获取专业知识的多种需求。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对就诊方式和接诊人数等都进行了调整,部分科室的医务人员工作量较疫情前大为减少,自我提升和学习的时间有所增加。针对医务工作者专业学习的需求,音像社将既有传统资源中的同类内容组成专题在中华医学教育在线平台上定期推出,处于出版流程中的选题优先在“中华医学教育在线”平台在线出版,共推出放射、超声、临床技能操作、儿科、针灸、产科等专业专题讲座8个,含116部视频资源。其中有免费资源,亦有疫情期间特价付费资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多种选择。

  构建“小而精”自有平台的同时,音像社发挥行业优势,借力高黏度、高转化率公共移动平台,以权威内容带动品牌影响力,以单学科、全方位、多维度服务实现用户规模和经营效益的快速提升。例如,“专科学院”是为专科医师提供精准知识服务搭建的在线教育平台。疫情期间,已建成的各专科学院通过公众号推文和学习平台的视频录播、直播等向用户提供免费精准知识服务。其中,中华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举办的“阻击新疫、权威在线”系列直播节目共开展讲座20余场,受众人群达10多万人。为了分享并推广中国新冠肺炎防治经验,提高全世界疫情国家对新冠肺炎的防控能力,中华放射教育学院组织专家拍摄录制新冠肺炎防治英文版课件,供全球医务工作者免费学习。这些活动积累了大量精准服务用户,为下一步开展专业学术服务提供了用户基础。

  线上培训与学术交流。音像社与多家直播平台合作,开展多场线上学术交流活动,其中新冠肺炎类学术直播20余场,“共克疫情公益讲座”已连续直播4个月,疝和腹壁外科线上培训班连续举办10期等。各类直播和培训活动总观看人数近30万人次,受到广泛好评。疫情期间多场线上直播活动的开展也为疫情过后音像社开展学术交流的形式提供了更多的经验和选择。此外,疫情期间,音像社上线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85项,省级远程项目200多项,为医务人员疫情期间完成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需求提供了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截至目前,共有近2万人通过“中华医学教育在线”实施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完成了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任务。该项目在为“中华医学教育在线”带来用户流量的同时,也为后续与其他有远程培训需求的机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书刊互动,推动专业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

  疫情期间,依托期刊平台(尤其是疫情相关专业期刊),音像社面向所有医务工作者发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征稿通知”,截至5月30日,共在线优先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学术论文80余篇,包括述评、专家论坛、专家建议、诊治经验、调查研究、病例报告以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等文章。所有来稿经同行评议后在各网络平台优先发表,供读者免费阅读,单篇文献点击率最高超过2.5万次。音像社还组织调动了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和医疗机构的各类专家,积极策划和组织编写、制作疫情相关图书(盘配书)和数字出版物,并且在出版形式上进行调整,采用多形态出版形式,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有声读物,纸质图书+视频,视频+音频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另外,为了更好地为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药学服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药学服务指导手册》一书出版的第一时间,音像社免费向武汉市寄送600册,向全国其他地区防疫一线寄送400册。

  四、结语

  疫情在给出版业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也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疫情的常态化趋势对专业出版社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出版社应该充分利用优势,正视短板,深度思考,提出解决方案,推动转型升级工作更好地为传播专业学术知识、促进学术交流、加速专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加强出版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EB/OL].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contents/6588/412925.shtml

  [2]唐京春,张洪建.知识服务热潮背后的问题剖析与对策思考——以深化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为视角[J].中国出版,2018(10)

  [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课题组.战疫的需要,疫后的机遇[N].光明日报,2020-06-04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