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科技期刊像酒店和餐馆那样能被使用它们的人很容易地在线比较和评论,情况又会如何?两年前,自然保护生物学家Neal Haddaway萌生了这种想法:在一家Haddaway不愿透露其名称的期刊上发表自己的成果时所经历的糟糕体验,使他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并由此决定创建一家可评论期刊的网站——Journalysis.org。Haddaway把该网站比作著名旅游评论网站——到到网(TripAdvisor),“我只是简单地想奖励那些表现出色的期刊,同时合乎情理地点名并批评那些做得不太好的期刊”。
目前,Haddaway在瑞典斯德哥尔摩Mistra Council公司担任基于证据的环境管理项目经理。他的上述观念并不是孤立的。Journalysis.org是过去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一些对比网站中的一员。这些工具的开发者表示,尽管在线评级期刊的做法一时半会还很难火起来,但这些网站能帮助作者在出版服务上变成有识别力的消费者,从而选择适合他们的期刊并且避开有问题的运营商。
期刊比对工具允许作者通过从声誉到发表速度等多个表现维度寻找或筛选期刊。很多工具是免费使用的,由通过为研究人员提供相关服务如英文编辑和关于论文发表的建议来赚钱的咨询公司创建。Journal Selector是其中一家网站,由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Cofactor公司创建,能对比几百种期刊。JournalGuide网站由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市的Research Square公司建立,覆盖4.6万余种期刊,而由日本福冈的Edanz Group公司设计的Edanz Journal Selector网站收集了约2.8万个主题。
这些比对网站可能看似不必要:研究人员往往通过查询他们所崇拜的研究已在哪里发表或向同事寻求意见来确定最好的目标期刊。不过,Research Square首席运营官Keith Collier表示,他的公司从可能对英文期刊不熟悉,尤其是那些身处美国和西欧之外的研究人员中发现了市场。
即使西方研究人员或许也对科技文献的快速增长感到不知所措,发现自己很难追踪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众多期刊。在线比对工具能帮助他们选择针对跨学科成果的最好期刊,或者让他们摆脱那些赚取研究人员钱财但提供很少回报的掠夺成性的出版商。
大多数网站会提供一个评价声誉的指标,比如表明一篇来自某种期刊的文章平均积累了多少引用数的得分。不过,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哲学家James Maclaurin认为,挑选期刊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一个维度。他开发出一个名为HelpMePublish、可对6000多种期刊进行检索的手机应用程序。
一些研究人员只想要开放获取期刊,而其他人更加关心接收几率、发表所需的费用和时间。对Maclaurin来说,一个“杀手级”的细节是HelpMePublish能显示一种期刊是否允许“双盲”同行评议,即为避免偏见,论文作者和同行评议者的身份相互隐瞒。
通常,网站只是简单地积累来自单个期刊网页的数据。不过,相关信息并不总是可用的:Maclaurin随机选取了其数据库中的300种期刊,发现几乎有一半期刊的网站没有提及同行评议政策,并且只有一家明确了期刊的接收几率。他调查了为其提供在网上无法得到的细节的期刊编辑,以便为自己的数据库获取信息。
Maclaurin的应用程序允许人们免费搜索,但对获取诸如某种期刊的接收几率等特定数据收费:个人订阅每年4.99美元,机构用户每年1250美元。他表示,该应用程序已被来自28个国家的上千人下载。而据JournalGuide产品管理总监Laura Stemmle介绍,JournalGuide表现出类似的成功,目前每月拥有13500名用户。
开放获取期刊PeerJ的共同创始人和出版商Peter Binfield认为,此类工具的出现反映出出版商和研究人员之间在动力学上的转变。只要论文发表的出口具备一定的质量,研究人员便会开始承认,他们文章的内容比从某种期刊声誉中获得的尊敬更加重要。“关键并不在于你在哪里发表,而是发表了什么内容。”正因如此,Binfield表示,对于发表论文,作者正转向一种更加交易型的、类似消费者的态度——他们在寻求关于发表费用和时间的最好交易,尽管很多还依然渴望声誉。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消费者导向的研究人员可能喜欢阅读评论并留下自己的评论。HelpMePublish将用户限制在从1~5的数值评分上,但有些网站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均为免费的Journalysis和SciRev提供无限制的评论空间。由荷兰内梅亨大学经济学家Jeroen Smits和来自内梅亨国际发展问题研究中心的Janine Huisman创建的SciRev,在其数据库中拥有约1.4万种期刊,并且在一年的运营中收到1000多条用户评论。
JournalGuide最初接受用户评论,但因反响率差而放弃了这一功能。Journalysis表现得稍微好些,但也很少有研究人员留下评价。“这是我们真正失败的地方,用户并未提交足够的数据。”
“我认为,很多人不愿意对一些随后可能需要回去并试着提交一些新东西的期刊说些什么。”Collier表示。即便如此,缺乏参与度并未动摇Haddaway认为这些工具会有需求的信念。“在我看来,可能需要更多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