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态势

2020-08-30 来源:《全球化》
  【作 者】李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全球化》编辑部

  【摘 要】“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业已经步入成长期,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走出去”步伐日益稳健,成为新闻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呈现出政府加强产业引导及监管、数字技术支撑结构升级、生活方式改变催生新的需求、媒体融合发展迈向更深层次的态势。“十四五”时期,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还需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构建数字版权保护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国际化进程、吸引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数字出版;数字转型;融合发展;版权保护

  信息技术的快速创新带动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经济结构、影响了生活方式。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数字内容产业欣欣向荣,数字出版已是新闻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已经步入成长期,开启了升级换代之路。目前国内对数字出版尚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和界定,并且对其的认识随着技术和产业发展也在不断变化着。21世纪初,谢新洲、徐丽芳等学者提出,数字出版是指在整个出版过程中,从编辑、制作到发行,所有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磁、电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必须借助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来进行的一种出版形式。[1]《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将数字出版概括为,“用数字化(二进制)的技术手段从事的出版活动#数字出版的核心是数字化技术手段。[2]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出台《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数字化”“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罗秉雪随后又提出,数字出版可定义为以“全媒体出版”为特点,数字技术为支撑,立足于内容层面的复合出版活动。[3]

  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支柱产业2011-2018年,我国数字出版收入规模从1377.88亿元增长到8330.78亿元(见图1),增长了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29.3%。[4]可以看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步入高速成长阶段,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7%;而进入“十三五”时期后,产业发展趋向成熟,2016-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0.7%,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符合《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的“数字出版总营收保持年均17%的增长速度”目标。



图1 2011-2018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年度《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据整理而得。

  数字出版收入在新闻出版业收入中的占比,2011年为9.5%,次于印刷复制(63.9%)、出版物发行(14.9%),位居第三;[5]2014年数字出版收入占比为17.0%,超过出版物发行,跃居第二,收入增速与增长贡献率(60.2%)均居首位;[6]2018年数字出版收入占比再次提升至30.8%,[7]对新闻出版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超过2/3,是该行业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发展方向。

  (二)新媒体飞速发展,传统书报刊数字化转型缓慢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主要包含互联网期刊、电子书(含网络原创出版物)、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博客、在线音乐、网络动漫、移动出版(含手机彩铃、铃音、手机游戏等)、网络游戏、在线教育、互联网广告等九大产业类别(见表1)。从产业结构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表1 2011-2018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九大类别营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产业类别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互联网期刊 9.34 10.83 12.15 14.30 15.85 17.50 20.10 21.38
电子书(含网络原创出版物) 16.5(电子图书+电子阅读器) 31.00 38.00 45.00 49.00 52.00 54.00 56.00
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 12.00 15.90 11.60 10.50 9.60 9.00 8.60 8.30
博客 24.00 40.00 15.00 33.20 11.80 45.00 77.13 115.30
在线音乐 3.80 18.20 43.60 52.40 55.00 61.00 85.00 103.50
网络动漫 3.50 10.36 22.00 38.00 44.20 155.00 178.90 180.80
移动出版(含手机彩铃、铃音、手机游戏等) 367.34 486.50 579.60 784.90 1055.90 1399.00 1796.30 2007.40
网络游戏 428.50 569.60 718.40 869.40 888.80 827.00 884.90 791.10
在线教育 180.00 251.00 1010.00 1330.00
互联网广告 512.90 753.10 1100.00 1540.00 2093.70 2902.00 2957.00 3717.00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年度《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据整理而得。
  注:2011-2014年在线教育数据缺失。

  1.新媒体蓬勃发展

  移动出版与互联网广告作为数字出版产业的两大“巨头”,营业收入分别从2011年的367.34亿元、512.0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007.40亿元、3717.00亿元,分别增长了4.5倍、6.2倍。2011-2016年二者在全行业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17-2018年略有波动,现已占全行业收入的近70%(见图2),是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龙头”行业。



图2 2011-2018年移动出版与互联网广告收入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年度《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据整理而得。

  在线教育2015年首次纳入统计,营业收入为180.00亿元,在全行业收入占比居第四;2017年收入出现爆发式增长达到1010.00亿元,超过网络游戏居第三;2018年达1330.00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7.4倍,占全行业收入的15.96%,成为数字出版的新增长极。在线教育作为数字教育出版最具成长性的板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资源趋向集中逐渐形成了在线教育集团。

  网络游戏2018年营业收入791.10亿元,占全行业收入的9.49%,也是数字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其他类别相比增速较慢,从2011年到2018年仅增长了84.62%,占比也被移动出版和在线教育超越,从第二位降至第四位。

  此外,网络动漫、在线音乐和博客同样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虽然2018年三者收入占全行业收入仅为4.80%,比2011年增长2.53个百分点,但2018年三者收入比2011年分别增长50.7、26.2、3.8倍。尤其网络动漫和在线音乐是数字出版产业增速最快的两个类别,发展潜力巨大。

  2.传统书报刊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

  互联网期刊、电子书和数字报纸三项收入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从2011年的2.75%下降至2018年的1.03%,传统书报刊数字化业务步履缓慢。书报刊是传统新闻出版的主营业务,近年来,传统出版机构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媒体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其他类别相比,增长缓慢且全行业占比持续下降。

  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增长相对平稳,“十二五”时期以来,除2018年(6.37%)外,年增速均在10%以上;电子书收入增速则逐年下降,从2013年[8]的22.58%大幅收窄至2018年的3.70%;而数字报纸是九大类别中唯一一个收入下降的类别,2013年增速从2012年的32.50%断崖式下跌至-27.04%,之后一直处于负增长但降幅逐年收窄,2018年同比下降3.49%(见图3)。



图3 2012-2018年互联网期刊、电子书和数字报纸收入增长率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年度《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据整理而得。

  (三)用户规模相对稳定,数字阅读平稳增长

  根据相关年度《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据,“十二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累积用户规模有比较明显的增长,增幅超过70%。2015-2018年,累积用户规模(包含了重复注册和历年尘封的用户)分别为17.24亿、16.73亿、18.25亿、17.32亿人(家/个),保持在相对比较稳定的水平。

  另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1-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从2.03亿人增至4.32亿人(见图4),年复合增长率为11.39%,呈现平稳增长态势。[9]同时,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增长3.2个百分点。[10]



图4 2011-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数量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年度《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据整理而得。

  (四)出口规模波动性增长,国际竞争力提升

  2012-2018年,全国累计出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见图5),由26.15万盒(张)降至5.30万盒(张);出口金额则整体呈现增长趋势,[11]由2191.50万美元波动性增长至2897.90万美元,且增速波动幅度较大。同时,出口数量在全国出版业出口总量中占比呈下降趋势,由1.25%降至0.31%;出口金额在出口总金额中占比呈上升趋势,由23.13%提升至28.71%(见图6)。可见,数字出版“走出去”已成为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且正朝着精品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图5 2012-2018年全国累计出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数量、金额、金额增长率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年度《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数据整理而得。


图6 2012-2018国累计音像制品、物与数字出版物金额占比与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年度《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数据整理而得。

  随着数字出版“走出去”步伐加快,其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例如,中图公司搭建“易阅通"平台,实施“海外中国电子书店”项目,走进了美国GooglePlay、西班牙24Symbols、德国Tolino等平台;中文在线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等共同推出“引得”数字人文资源平台,为国际专业学术研究与文化知识普及提供技术支持;阅文集团2019年上线起点国际,覆盖英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泰语等十余种语言,面向海外用户提供文学阅读服务,2019年底访问量已超过5000万人次;据艾瑞咨询(Research)调研,我国网络文学传播范围覆盖40多个国家,上线十几种语种版本,海外读者每年新增28.4%,网络文学出海潜在规模预计达300亿元以上,市场潜力巨大。

  二、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态势

  (一)政府加强产业引导及监管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出台了许多支持和引导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数字出版纳入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新兴文化产业;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中国实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任务。2013年,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设立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内设数字出版司,产业管理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分别于2014年4月和2015年4月联合出台《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2014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先后推出了《关于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行业政策文件,加强引导与管理。2016年,数字出版作为现代文化产业首次列入国家五年规划纲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将政策支持重点转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数字技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出版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传播技术等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传统出版内容而进行的。一是改变了传统出版内容,由文字、图片等拓展为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互相融合的多元形态,出版载体也随之数字化。二是改变了传统发行模式,数字介质存储的“虚拟化”将经营模式由“先复制后发行”改变为“先销售后复制”。同时,在加强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商用不断扩大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入应用,将持续拓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新模式、新载体、新渠道,对出版业选题策划、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都产生深远影响。

  (三)生活方式改变催生新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持续创新,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这也不断催生出新的需求。数字化内容传播的时效性,以及通过移动终端获取数字化内容的便捷高效,使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利用移动终端阅读电子书、聆听有声书、学习知识付费内容、获取教辅材料的配套音频和视频讲解,对大众来说已不新鲜。特别是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对大众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期间,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当当云阅读、阅文集团、掌阅科技等几十家数字出版机构联合出版社和资源提供商推出限时免费专题栏目,知网、得到App、喜马拉雅、学而思网校、作业帮、凯叔讲故事等各个知识付费、在线教育平台更是发挥线上教育培训的优势,助力“停课不停学”这些数字化出版内容通过各类阅读和知识服务平台,以免费形式向公共提供,得到良好反馈,甚至创造了更多的消费需求。

  (四)媒体融合发展迈向更深层次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提出,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12]经过长期的磨合与探索,报刊书、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不断融合,无论是“策、采、编、发”的生产流程,还是“报、刊、网、端、微、屏”的分发过程,跨界融合都更加紧密、更加深入,涌现出更多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出更多新的增长点。出版机构在内容、产品、品牌、模式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部分出版机构已实现内容多元开发,形成了全媒体融合产品。同时,出版机构的服务能力也进一步提升,顺应全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满足数字出版用户在内容获取上多元化、细分化、多场景化的需求。

  三、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建议

  虽然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不断发展,已建成完善的从数字内容供应商到运营商、到客户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但仍存在产业扶持政策有待完善、数字产权保护体系尚不健全、传统书报刊数字化转型缓慢、国际竞争优势不明显、数字出版专门人才及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首先,从顶层设计完善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布局,加大财税、金融等方面的产业扶持力度。“十四五”时期应将数字出版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重点支持数字化转型和媒体深度融合,加强配套保障措施,符合条件的数字出版企业可参照高新技术企业标准享受优惠政策。其次,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并加强行业管理。我国数字出版已经形成了一些团体标准,但仍需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行业标准,创建多方参与的内容监管平台,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数字出版市场秩序。再次,构建科学完善的数字出版统计指标体系。应进一步明确数字出版的定义与范畴,健全数字出版行业细分类别,发布更详细的相关产业数据。

  (二)构建数字版权保护体系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条例,国家版权局、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启动了“剑网”专项行动,对网络转载、短视频等领域的盗版侵权问题予以重拳整治。但我国的数字版权法律体系尚不成熟,应出台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将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最新信息领域技术加入数字版权保护中,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营造良好的数字版权保护司法环境。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大众尊重知识产权,增强数字版权保护意识。

  (三)推动传统书报刊数字化转型升级

  《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要充分考虑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企业之间、新兴媒体企业与传统新闻出版企业之间的现实差异,分类推进,逐步缩小“数字鸿沟”和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但传统书报刊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相对较慢,收益增速远低于网络广告、移动出版、网络游戏。应鼓励传统出版机构与数字技术企业加强合作,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媒体融合发展,拓展新业务、研发新产品、采取新模式、提供新服务,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增强传统书报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加速数字出版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国家数字出版传播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新闻出版业重大工程为数字出版“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加速我国数字出版国际化进程,一要进一步细分海外市场,满足差异化阅读需求。应了解海外数字出版的市场规则,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政策、文化背景细分输出内容与输出策略,集中优势提升我国数字出版的国际影响力。二要重视产业链建设。积极拓展海外受众喜爱的数字出版作品类别的周边业务,实现游戏、图书、音像等类目的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三要丰富产品传播渠道。采取建立或借助国际网络平台、与国外出版商及运营商合作、参加国际书展等多种方式,努力进入国际主流渠道。四要加强版权输出。我国版权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需精选优质作品、建设专业化国际人才队伍、提高版权代理机构服务水平,增加版权输出的数量和种类。

  (五)着力培养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

  相较传统出版业,数字出版产业更需要熟悉数字技术及出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传统出版人才是按照传统的编印发职责分工,缺乏数字技术训练,无法很好地应对跨界竞争。目前,全国只有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等十几所高校设置了数字出版专业,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应鼓励高校增加数字出版专业设置,加大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吸引各类人才加入数字出版产业,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引进、评价、考核、激励机制;通过产学研合作与交流,企业、行业定期培训,充分利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优化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着力培养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注释:

  1.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人民政府网,2010年8月16日。

  2.新闻出版总署:《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国出版》2011年9月上。

  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2016年6月29日。

  4.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网,2019年3月16日。

  5.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研究报告》,艾瑞网,2019年6月21日。

  参考文献:

  [1]谢新洲:《数字出版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徐丽芳:《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7期。

  [2]郝振省:《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版。

  [3]罗秉雪:《数字出版:新语境下的概念演变与界定》,《出版发行研究》2016年第1期。

  [4]作者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相关年度《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5]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2012年7月12日。

  [6]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2015年7月15日。

  [7]作者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据计算而得。

  [8]2012年电子书收入数据统计口径有所调整,作者计算增速数据时未采用2011年数据。

  [9]佚名:《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市场规模达152亿,用户接近4亿》,https://www.so-hu.com/a/228207725_99957183;王坤宁、李嫡璇:《<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九成》,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51837。

  [10]刘彬:《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6.2%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http://culture,gmw.cn/2019-04/18/content_32755352.htm。

  [11]2016年全国累计出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金额及占比均达峰值,其中,数字出版物出口3055.3万美元,增长29.1%,占此类别出口金额的94.72%。可见此类别出口以数字出版为主,基本可反映数字出版物出口的整体趋势。

  [12]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网,2019年3月16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