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浅谈美育教材出版的创新升级

2020-08-28 来源:《广东科技》
  【作者】刘茵:广东教育出版社

  0 引言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AI)将改变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人类在某些方面与机器人将越来越接近。而人对美在道德观念、审美情趣、艺术感知上的能力,将可能成为证明自己是人类的唯一方式。这些能力,就是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1 美育的重要性

  1.1 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文件

  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于2019年发布的《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介绍》中指出: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份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填补了学校美育评价制度的空白,对学校美育质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评价。

  2017年,教育部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破解了现阶段学校体育美育教师紧缺的难题。

  2018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公布次日,教育部党组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对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出安排。

  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学校美育政策体系构建了“四梁八柱”,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1.2 广东省层面相关政策文件

  自2017年起,教育部陆续与国内31个省份分三批签订《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广东是第二批签订的省份。

  2020年,广东省委下发的《关于推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亦提到,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增强美育熏陶,配齐配足美育教师,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帮助学生学会1-2项技能。

  以上种种信息,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即美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部分。审美活动不是用来装点生活的,它是未来生活的重要部分,这就是现在开启美育最重要的意义。

  2 美育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曾表示,人只有在审美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他认为,美育是人文教育,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

  因此,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不止是知识理论上的,虽然这五个方面的学习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但这不是美育的根本目的。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人性的完满,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体验有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爱恋和喜悦,进而产生创造力。

  3 校园美育

  按照我国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书法、戏曲、影视等。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书法、戏曲等地方课程。同时要求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

  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将学生参与社区和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和表现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

  目前,我国建立的美育工作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主要以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作为对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

  4 美育教材的创新升级方法

  按照《意见》要求,目前我国校园美育工作发展主要体现在艺术类学科开足课时。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教材和广东省编教材中美育类学科有美术、音乐、书法3科,下面将以广东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教育社”)的书法教材为例子,具体论述如何进行美育教材出版的创新升级。

  书法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是汉字文化的根和魂之所在。在中小学课堂逐步开展书法教育,是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方向。虽然中小学书法教育普及是大趋势,但当前书法教育仍面临专业师资少、课堂落实难、区域不平衡等普遍问题。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也决定了推动教育社书法学科教材出版的快速建设与发展有较大困难,同时亦有很大机遇。

  教育社拥有贯穿小学至高中完整的书法课程教材体系,通过审定的教材有4个系列,共计24册,在广东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学科竞争力。其中《硬笔书法练习指导》全套12册,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于201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审定通过,广东全省有一半以上地市、省内外有600多万学生在使用;《书法练习指导》全套8册,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该教材于2014年年底通过教育部审定,2015年正式发行使用,是广东省唯一通过国家审定的书法教材,目前使用范围覆盖全国十多个省份,累计全国总发行量约1500万册;《走进岭南书法》全套3册,适用于七年级至九年级,于201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审定通过,全省累计发行数百万册;《中国书画》全一册适用于高中学段,目前已通过复审。

  除教材外,教育社在书法学科还针对教师及学生配套有丰富的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教学教研活动,力争打造线上线下全媒体课程服务体系。其中在纸质资源方面,有针对中小学生或初学者技法提升的图书品牌“墨豆”,针对大众素质拓展和学术研究的图书品牌“纸曰书院”及配套活动科室,目前已出版相关品牌图书上百册;在教学理论及实践研究方面,有专注于汉字及书法文化教育研究的机构——南方书法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每年针对一线校长、教师及教研员举办学科创新发展主题研讨论坛“悦教书法教育论坛”;数字资源方面,有提供线上免费学习的公众号“墨豆社区”,有为学校书法教学提供“无培训一键上课”和涵盖毛笔、硬笔、语文写字等课程的智慧教学系统“悦教书法教学系统”,以及配套硬件“悦教插件式书法智慧教室”……

  教育社在书法学科已初步构建教育体系化雏形,但在全国各学科教育快速智能化发展的当下,还需要更加系统地对未来学科发展及教育走向进行调研分析、研究预判,梳理归纳、创新开拓思路,设置更加完备、精准、智能的学科发展建设实施方案,并结合实际开展和推动实践工作,切实打造粤教学科课程专业化、品牌化、智能化新业态。

  根据教育社在书法学科的发展情况及我国书法教育现状,教育社研究团队拟出了如下的学科教材创新升级建设方向:把学科调研方案、学科研究计划及学科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结合起来进行教材创新升级。

  4.1 学科调研方案

  一是深入中小学教学一线,打通课程资源与学校课堂的壁垒。从2020年开始,与省内各地市教育局合作,开展学科编辑深入教学课堂的调研活动,分级选择书法教学开展优秀(书法课程化、信息化的书法教育特色学校)、良好(书法教学常态化的学校)、一般的学校(使用教育社教材但无有序开展书法教学),组织实施实时课堂观摩、课后座谈交流、换位教学体验、产品服务升级等项目,实地掌握书法教材在各地市的使用情况及当前书法教育切实需求,根据深度交流反馈进行自我业务分析和服务改进,调整产品线规划。此方案拟计划每年实施1-2次,每次5个地市,每个地市3个学校,初步拟定持续3年,2022年年底根据实施效果决定是否继续开展或调整调研方式内容。

  二是开展学科专业座谈,让“悦教书法教育论坛”体系化与常态化。“悦教书法教育论坛”自2018年开始已举办两届,每年都召集多名专家、一线优秀教师与几十名教研员、教师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主题的研讨交流,这实际也是从某一个角度对书法教育现状的整合调研。此方式可以作为开展学科综合调研和维护专家资源库的重要方法,进行体系化与常态化的建设。2020年起争取在维持专业、权威、实用的标准上进行再发展与再创新,到2022年初步形成论坛品牌口碑,扩大受众面至省外,并尝试建立论坛盈利模式。

  三是整合书法学科社群资源,维护构建线上调研活性生态圈。对书法学科教师、专家以及相关营销商、中间商等微信社群资源进行统一梳理整合,采取分类分级管理和维护,例如:每个微信群每周至少进行两次的常规分享打卡和互动打卡,结合具体业务和规划,每个季初对社群维护和分享内容进行提前规划,季尾进行总结和分析调整。把增强社群活性列入年度宣传计划和指标中,到2022年形成长期长效的线上宣传可用资源及机制。

  4.2 学科相关研究计划

  (1)针对“教育+教学”开展书法教育理论研究

  以“教育理论”为核心关键词,通过专家论坛、调研、培训学习等形式,充分利用南方书法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库及《课程教育理论研究》杂志等资源平台,同时提升学科编辑、教师自身业务素养,快速培养一批有担当、有作为的专业研究型、培训推广型学科编辑,及实践性强、参与度高、可开展长期定向合作的一线教师,构建学科教育教研人才网络。研究内容可涉及非应试科目教育心理学及方法论、书法学科教育理论研究等,并尝试研发积累书法学科教育理论板块产品。

  (2)针对“书法+美育”开展学科融合创新研究

  从整体建设美育课程的角度加强书法学科建设。可尝试构建“书法+美术”“书法+艺术”“书法+音乐”“书法+美术+音乐”“书法+信息技术”等学科融合课程及相关产品开发,真正实现社内学科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机融合,研发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兼具美育特征和人文关怀的综合性产品。

  (3)针对“研发+市场”开展产品营销升级研究

  结合不同业务,深化与社内营销部、发行部的沟通合作,可邀请学科专家和教研员、民营书商、新华书店及相关新媒体平台业务负责人等,尝试通过每月、每季一期的联合研讨和内部分析,针对广东市场乃至全国市场,共同开展书法学科产品线营销升级研究。提升发行营销人员对书法学科研发情况的了解,增强编辑人员对学科产品使用情况、市场前景的认知;以纸质教材为中心,拓展配套教辅及学生、教师用的刚需市场图书、“悦教书法教学平台”等资源服务的知名度和使用率,丰富粤教教材的品牌丰厚性、权威性和全面性,提升其在学校和教师、学生、家长心目中的信任度。

  4.3 学科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方案

  (1)深挖教材主业,构建完善书法教育课程化资源信息库

  依托《书法练习指导》《硬笔书法练习指导》《走进岭南书法》3套国标、省编教材,整合教育社维护优质专家作者、高效编辑力及团队沟通合作默契等核心竞争力,持续聚拢南方乃至全国优秀的一线教师教研员、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等资源,以南方书法教育研究中心、悦教书法教育论坛和悦教书法教学平台等重点品牌产品、活动为依托点,整合、建设、升级中小学书法教育专家库、中小学书法教育碑帖库、中小学书法教育图片库、中小学汉字书写视频库(含汉字字源动画及故事、常用字硬笔软笔书写视频等)。

  (2)坚持学科信息化服务,创新升级悦教书法教育平台

  以学科已有重点融媒创新平台——悦教书法教育平台2.0为基础,开发书法教育理论高级讲堂、最美书法教学课堂、汉字字源游戏等子模块,2020年完成悦教书法教学平台3.0升级;结合2019年融媒资源建设,进行资源整合重组拓展,完善书体筑基精进课、经典诵读写课程、三笔字精品课程,使其变为可分离可聚合的产品课程。通过与教育信息化事业群的共同努力,力争到2022年扩充为包含汉字文化-书写教育重点板块在内的粤教YUE美·美育融媒服务平台。

  (3)以汉字为源,围绕美育发力,研发推广重磅双效项目

  形式上交互融合,内容上包容跨越。围绕汉字和美育,融通品牌图书,以点生线,以线带面,以面扩容,拓展与汉字文化相关的系列图书、系列活动、系列大赛、系列平台等。做好相关资源归类梳理和资源库建设,充实汉字和美育板块的产品。

  2020年,继续与广东省语言文字协会合作,以古诗词、临写诵读为出发点,依托东莞诗词大会、规范字书法大赛等活动,重点带动《中华诗词大会晋级宝典》《小学生(初中生)必背古诗词(文)》等图书营销,做成每年重印的长销图书项目。

  要充分立足美育大板块,重点融合“书法+美育课程”“书写+诵读文化”等,在未来3-5年尝试研发推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的千万元级重磅项目“粤学YUE美:课后美育一小时融合课程项目”。

  5 结语

  综上,新时代美育教材的出版已经不是停留在纸质书上了,借助书法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方案为标杆,实现美育教材的创新升级才是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