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家庭教育类图书出版分析

2020-08-28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作 者】师佳:花山文艺出版社

  【摘 要】家庭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家庭教育类图书作为图书的一个门类,发展如火如荼,人们购买家庭教育类图书的动机也逐步理性化、科学化,出版社要想做好此类图书的出版,须了解读者购买动机,精准受众定位,利用网络平台,双线做好图书出版。

  【关键词】家庭教育;图书出版;图书市场

  一、出版背景

  (一)人们对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视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原生家庭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何摆脱原生家庭消极的影响?如何为下一代建立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这是当下无数年轻父母迫切解决的问题。网络中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很多,但是碎片化的信息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据了解,很多人愿意花费上百甚至上千元去买所谓的“读书团团长”的线上课,由此可见人们对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视。

  图书是作家个人或作家团队集体的智慧结晶,经过编辑加工后呈现给读者的作品相较于网络片段式的文章,逻辑清晰、布局合理、语言得体,具有天然的优势,且相较于上千元的课程,图书在价格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

  (二)图书市场发展的多元化

  我国图书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品种越来越多,种类划分越来越细,多元化发展是图书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图书市场发展的不竭动力。家庭教育类图书作为一个类别,被出版者关注,是家庭教育发展的表现,也是出版市场细分的必然动作。出版社要想在多元化市场中搏得一席之地,需细分市场,精准定位。此外,家庭教育类图书并不是非常专业的心理学或教育类的图书,可以以散文、问答等多种体裁面世,对出版社的资质要求较低,且家庭教育类图书面向广大父母,尤其是广大年轻父母,这类群体购买力较强,可以保证图书销量。

  二、发展历程

  (一)求购功利化——以《哈佛女孩刘亦婷》为例

  1999年,中国女孩儿刘亦婷同时被美国四所名牌大学录取,其中包括哈佛大学,这一事件经过媒体的报道,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这位“别人家的女孩儿”是如何培养的?相信这是无数家长、老师的疑问。恰巧,1999年也是素质教育在中国正式推广的年份,“素质教育”经过从1985年至1993年长达8年的自由讨论,再经过1994年到1998年长达5年的实验推广,到1999年由党和国家发正式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2000年作家出版社应景策划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一书,社会各界对“哈佛女孩热”的持续议论和此书罕见的畅销态势,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家庭教育类图书的出版热潮,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图书门类。

  家长选购此书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好奇甚至是想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图书出版也是以此为目的展开的。

  (二)求购理性化——以《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为例

  家庭教育经过发展,逐步理性化,人们逐渐意识到每个孩子的天赋、秉性是不同的,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而不再是盲目地让孩子“成才”,相比之前功利化的家庭教育,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更加理性化,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此书200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她对家庭教育颇有研究,她将自己的教子手记整理成书,此书内容具有真实、专业的特点,获得了20多项图书大奖,靠口碑狂销500万册,被译介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反响很大。

  这代表着家庭教育正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人们开始理性地面对孩子,注重家庭教育。

  (三)求购专业化——以《为何家会伤人》为例

  在家庭教育方面,具有心理学、哲学甚至犯罪学学科背景的作家逐渐被人们关注,可以说这是家庭教育的进步。如武志红,心理咨询师,又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知识网红”,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他通过通俗易懂的小散文和应景的题目打造了一批畅销书,如《为何家会伤人》销量超过百万。

  “家为何会伤人”可以说是多少年来困扰我们的一大问题,因为这一问题是有悖传统观念的,“以孝为顺”的文化背景下,孩子是不可以质疑、指责家长的,但是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确实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此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人们最在乎却又最不敢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展开讨论,既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也是对家庭教育观念刷新与重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更新了家庭教育的理念。

  再如李玫瑾老师,她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著名犯罪心理学家,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看似具有与家庭教育相差甚远的专业背景的她,其图书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关注与认可。和之前功利化的购买不同,购买此书的动机更加专业化,即用专业的视角预防、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三、发展前景与应对策略

  (一)术业专攻——家庭教育图书必将深度发展

  家庭教育类图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分类更加精细,如男女之分:《养育男孩》《养育女孩》;年龄之分:《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解码青春期》。

  总之,家庭教育类图书的品种越来越多,分类也越来越齐全。出版社要想在家庭教育市场分得一杯羹,必须细化受众定位,且有独特的切入角度,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二)线下出书,线上互动——双线发展

  在家庭教育这一块儿,网上互动形式很多,如前文提到的读书会,家庭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书本知识有时并不足以应对实际问题,为此,应增加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内容,如樊登通过线上专题讲解,解决家长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线上直接问的,而是多种形式积累的),进而增加图书销量。除此之外,抖音、快手等直播软件也为家庭教育类图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这其中也有很好的资源。如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妈妈知道怎么办》的作者本身就活跃于抖音等新媒体,对抖音这一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有很好的把握,进而能通过抖音有效传递产品信息。

  由此可见,图书出版须借力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力量,不仅可以带动图书销售,亦可以组织选题,整合有效资源,进行图书出版。

  参考文献

  [1]曾莉.心理自助类图书的变迁与升级[J].新闻前哨,2019(9):15.

  [2]柳斌.新时代,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8(35):4-6.

  [3]李玫瑾著.幽微的人性[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