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追忆少年时光 《我小时候》

2020-08-2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祝苏霞

《我小时候》 孙卫卫 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0年6月出版

  《我小时候》是一本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集,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讲述了留在记忆深处的童年故事,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品味出一颗纯真的少年心,也能唤起自己对童年的留恋。

  梦想在作者心目中可能是一个高大上的名词,也可能是一个马上可以达成的目标,梦想真的很简单,也的确很真实。作者小时候希望有新衣服穿,有好玩好吃的。这样的少年是孩子王,同时也是那个害羞的小小孩。极端的两种性格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但是人们却不会那么疑惑。因为孩子本来就是这样简单又是这般复杂,他们的世界总是五彩缤纷的,他们的心情也是变化多端的,快乐都是极致的,但忧愁却是浅显的,所以每个人都会在成年后不断回忆自己的小时候,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其实是在找寻曾经那般简单的自己。

  从书中一些看似不起眼之处,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作者之所以能走上写作这条道路的原因——可能是他周边的环境熏陶。比如,爸爸为他订阅《中国少年报》,亲戚为他准备各种书籍阅读,他和同学经常结伴到镇上买书,他对书的喜爱程度超出同龄人。与此同时,语文老师经常给他们讲作家的故事,作者的作文也一直得到老师的好评……可以说,诸多种种都帮他从小就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特别是广泛的阅读,提升了他的高度。他也感慨,如果没有少年时代的阅读,他后来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写作者。

  作者小时候羞涩、不善言辞,这可能让他更倾向于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因为更喜欢沉浸于自己的空间,也就会产生更多的思考。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这本书,这样清晰的童年记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的,对于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遗忘的细碎童年往事,在作者的笔下却还是这般生动,这不能不让人佩服,这可能也是他之所以成为写作者的一个原因吧。

  书中的故事,展现的是“70后”最难忘怀,“90后”有所同感,“00后”难以复制的时光。给远在他方的亲人手写一封信;在村里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洗衣、淘菜;过年的时候,春联大都是手写的……这是只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对于现在的少年儿童而言,的确稍显陌生,仅仅只是在影视剧里看到过,或者是在家长嘴里听到过的。作者说,这本书首先是写给小孩子的,同时也是写给小孩子的父母。家长们可以在书中回顾自己曾经闪耀的童年时光,再跟孩子分享童年的美好。

  这终究是一本成年人写的回忆童年的文集。少年时光终究成为过去式,曾经的少年已然长大,也不再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曾经少年已识愁滋味”。这样的小情绪还是可以被清晰感知到的。但是,这样的轻愁绝非文章的主体基调,最动人的还是这中间抒发的真情实感。共情,是一位作家最难能可贵的品质。通情,亦是一本书最易被手不释卷的缘由。

  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调皮、害羞,也是这样的简单、复杂,那时的我想快快长大,现在的我不想长大。少年的你我,都曾过得那般闪耀、那么轰轰烈烈。曾经的那个少年已经长大,但是那颗热忱纯真的“少年心”依然在,不管长多大,愿我们始终拥有一颗“少年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