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山林笔记》 倾尽一生书写人与自然

2020-08-2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胡冬林

《山林笔记》 胡冬林 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20年8月出版

  在中国自然文学写作的传统中,已故作家胡冬林具有非常特殊的位置。作为一位独具特色的吉林作家,胡冬林对家乡长白山的热爱、对文学创作事业的执着,以及他在山林中的“冷板凳”上沉淀多年的“功夫”,让他笔下的文学作品兼具文学、历史、民俗、生态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成为反映吉林地区尤其是长白山生态文学作品的一张名片。

  胡冬林遗作《山林笔记》,以118万字的容量,囊括了作家一生的全部笔记,全面呈现了作者本人对长白山地区生态的观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他对故乡山水的热爱、珍惜,以及对生命的叩问与坚守。该书不仅是自然之书,更是文化和生态之书。

  施战军(《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胡冬林不仅是一个森林的博物学家,更是一个自然诗人。《山林笔记》及胡冬林其他作品中显现的文学特征、文学功绩,以及留存待解的文学问题,都值得学界认真关注和细致研究。《山林笔记》中的许多日常化的内容和作者的文学观念、文学态度都由此得以留存,是重要的学术资料。从中国的环保文学、环境文学、生态文学再到自然文学的转型中,胡冬林处在从生态文学到自然文学的转型阶段,因此他是有学术探究意义的范本。

  白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阅读《山林笔记》让我很震撼,其中随记、印象记、创作随感,包括素描、议论等等,可以说是百科全书式的一部大书。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一窥地球生态观。胡冬林曾说,生态作家必须站在野生动物的立场上来写作,他还认为通过对各种森林动物生态的描写,展示出它们与森林万物互利互惠、共生共融的进化奥秘,通过这样一些作品让读者通过阅读了解尊重呵护动物与森林,进而思考如何珍惜我们身边的环境。

  石一宁(《民族文学》杂志社主编):这本《山林笔记》是一部蕴含多元性的作品,洋洋118万的笔记,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或者说自然文学拓展了笔记体创作形式,丰富了中国当代生态文学或者自然文学的样态。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生态文学创作既是中国作家的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责任,而生态文学创作怎样产生具有高度艺术水准和丰富美学逸韵的作品,我觉得胡冬林的思想和情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启示。《山林笔记》在这方面提供了经验,揭示了生态文学中细节描写的重要性甚至是决定性。阅读《山林笔记》的确是一种涤荡内心杂质,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激动人心的体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