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尚:形式的果核》周珩帮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版/79.80元
关键词 塞尚 艺术风格 作品谱系
从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的《名人传》到柯律格(Craig Clunas,1954-)的《雅债》,为艺术家立传成为我们了解美术史的重要途径。人们对艺术名人的倾慕,不仅仅是艺术家卓然的成就,还有他们不断求索自我与世界关系的经历。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的出现,是西方古典和现代美术的重要转折点,但对普通大众而言,这位“现代艺术之父”依然多少有些陌生。为此,《塞尚——形式的果核》一书把客观呈现塞尚艺术的心路历程,对这位划时代的艺术家做出富有新意的解读视为写作任务。
与一般偏重于经历、逸闻的艺术家传记不同,该书作者以大篇幅的作品案例分析来带动史的叙述,在展开塞尚生平的同时,侧重于其生平与作品风格之间的关联,以及作品与作品之间逻辑演进的分析。如何在不违背真实的历史基础上,把艺术家成长历程透析为艺术风格独立的过程,把握其中隐秘的转变,是好的传记的重点和难点。很显然作者巧妙地做到了这一点,准确把握了塞尚放弃古典主义的模仿再现,通过光与色、造型与形式,重构自然与绘画传统,并建立新的审美秩序的关键。作者认为,正是由于塞尚在绘画中的不妥协,甚至是彻头彻尾的反叛精神,使他的画面沉着冷静,不卑不亢。自他开始,艺术家们的视角从他者转向自我。而塞尚的独特性在于,他既保持着与再现艺术传统的关联,又致力于对这一传统的反叛,既有对物象本身真实性的追寻,也暗含对既有艺术规则的悖离,通过笔触、色彩、空间分割、形式构成等方式,更为彻底地表达主观的情绪与理念。通过作者的解读,我们得以领悟塞尚如何寻找结构、形式的逻辑关联,完成“特殊的现实主义”道路,并理解他的绘画成就。
对作品的解读下了鞭辟入里的功夫,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呈现塞尚在艺术之路上的羞涩、敏感、纯粹、隐忍与执着,以及塞尚绘画语言的修辞逻辑,是《塞尚——形式的果核》一书的亮点。作者基于研精究微的作品分析来讨论其创作的母题与主题,并令阅读变得心旷神怡,实乃少见的优秀读本。对塞尚艺术作品的分析,虽在此前已有不少作家所涉猎,但从未被如此彻底而又富有见地地探讨过。在书中,作者详尽地分析了塞尚式的绘画修辞语法,这或许因为作者与塞尚相近的气质,使他很容易读懂塞尚的作品。
尽管作者为了普及读本的要求,放弃了一些论题的深入,但该书仍拥有学术的深度。作者运用大量的史料文献与图像资料,以发现塞尚不同时期作品之间谱系关联,耙梳塞尚艺术风格形成的脉络。除了出版社提供的高清图,作者还从法国、俄罗斯等国外网站上搜集图像资料,又根据约翰·雷华德、阿德里安·沙皮伊编订的塞尚油画、素描、水彩全集,认真统计、校对塞尚各个时期的作品,根据年表排序,进而潜心研读十几种核心外文原版资料,力求做到“竭泽而渔”。如此事无巨细的准备工作和有力的材料支撑,使该书相对于其他读物内容更充实且真实精准,对相关论题的探讨也具有学术价值,相信能够成为艺术爱好者喜爱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