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光·科学与应用》 努力思考科学期刊的角色与目的

2020-08-2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杜一娜
  《光·科学与应用》(《Light》)杂志2012年创办至今,因其立意高远,稳扎稳打,科学与应用论文兼收并蓄,赢得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齐声赞誉。短短8年时间,连续5年跃居国际光学期刊领域前三名,成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领军期刊之一。

  “作为拿到政府资助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的办刊人,努力思考科技期刊的角色与目的,真正把中国期刊办成科学共同体公认的世界卓越期刊。我认为,这个目标不仅需要时日的沉淀,更需要一批具有学术共同体价值观的期刊主编(总编),及编辑们前卫的意识引领、创新诚信的实践。”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Light学术出版中心主任、《光·科学与应用》常务主编白雨虹,在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刊协讲堂第十期上做主讲嘉宾时这样表示。

  如何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走出一条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如何在疫情危机中抓机遇实现数字化“快进”?白雨虹谈了自己的思考。

  试水新媒体 建立交互性

  后疫情时代,学术期刊的内容产业将加快向数字化转移、向线上聚集,这一趋势不可逆转。

  在白雨虹看来,“Light在线”试水的火爆告诉传统期刊一个事实,就是要抓住最后的机会,利用品牌、内容、人才优势,下定决心推进媒体转型。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做?白雨虹介绍,“Light在线”的设计理念是由《光·科学与应用》创建“学科内容型”互联网在线教育品牌活动,以直播为主要形式,以传播科学、共享科学、服务科学为宗旨,以先进技术与经验为主要内容,以新媒体+社群为主要服务模式。通过这种系统的、社交新媒体型的、体验式的全新互联网产品,有效整合期刊读者、期刊作者以及新媒体粉丝这三大人群资源,使彼此的联系更为紧密,交互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新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忠诚度。

  稿源国际化 增强国际性

  “向一流科技期刊努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劣势,首先要活下来然后再活出精彩。”白雨虹认为,疫情期间期刊业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多元化了。所有新媒体的表现形式,疫情期间期刊领域的办刊人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努力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8年来,中国高水平科研成果大幅度增加,但我个人对危机的认知是,作为中国主办的高水平国际英文期刊,如果做不到稿源充分国际化,将是最大的危机。”白雨虹介绍,《光·科学与应用》邀请时任科技部副部长、薄膜光学专家曹健林教授担任主编,邀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终身教授崔天宏、欧洲激光协会主席StefanKailer(司代凡)博士共同担任执行主编,还邀请了10个国家的32位一流专家做专题编委,组建了国际化的编委会;同时,瞄准国际一流专家约稿,2012年创刊当年发表论文22篇,包括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的院士文章10余篇。

  作为一本立足于光学的综合期刊,不仅要报道科学研究,还要报道工程与应用研究,给予光学研究者一个融会贯通、激励创新的视角。“对于作者,我们也希望他们本身的工作具有延续性,而不是单纯去追踪所谓的国际热点。”白雨虹介绍,《光·科学与应用》近年来特别关注的发文重点有四大方面:重要科学问题、国家重大需求、国计民生大事及国际首发首创。

  薪酬合理化 人才高端化

  传统科技期刊转型到以新媒体的运营为中心,需要围绕数字化的核心目标,设计一套具有吸引力的职业前景方案,才能吸引行业需要的高端人才。

  《光·科学与应用》从海内外遴选高水平科学家组建国际化编委会,引入“年度最佳编委”竞争机制,激励编委用心当好期刊主编。同时,重视作者队伍,热心培养科研一线优秀青年科学家。建立激励机制,提升综合素质,建立了一支热爱期刊事业、精于编辑业务、具有国际视野的编辑团队。

  白雨虹说:“过去我们的关注点更多在吸引优质的科学编辑,全媒体出版时代,我们更需要复合型出版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以在其他行业获得非常有吸引力的薪酬,所以为向一流科技期刊冲锋,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设计并实施科技期刊行业吸引优质人才的薪酬体系,我们要采取必要措施向国际一流期刊的人才队伍标准看齐。”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