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毕凤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摘 要】我国当前图书零售市场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一方面是受欢迎的图书被读者抢购,另一方面是好多图书被堆积在库房。差异化极大的两种境况,促使编辑进行选题策划时就要充分考虑终端的销售市场,从图书出版的全生命周期综合考虑去做书。本文以BIM丛书为例,旨在说明全生命周期策划对于出版社长远发展和图书生命力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图书出版;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出版物质量
随着出版行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和文化消费升级,各大出版社都在加紧策划出版更适合读者需求、更符合市场定位的图书,图书出版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19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首次超过了1000亿元,标志着图书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地位。
一本图书,从选题策划开始,经过作者遴选、组稿写作、编辑加工、印装完成、图书销售、重印再版,直到最终库存图书报废这一系列过程,构成了图书出版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满足读者阅读发展的新趋势和群众多种多样的阅读个性化需求,如何在一大批同质书中脱颖而出,打造双效益较好的图书,这就要求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图书全生命周期策划,从销售终端反过来思考选题策划,在图书出版的每一个步骤都考虑其他关联环节工作的开展,做到图书为群众的阅读需求服务,为阅读市场服务。
一、站在行业需求角度策划选题
选题策划是图书后期一系列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对图书后期的内容和营销影响最大、最致命的要素。只有选题紧跟国家政策、专业上引领未来发展方向、内容符合行业发展大趋势的图书才有更持久的生命力。策划编辑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并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站在理论实践的前沿进行选题策划。
经过认真调研和市场分析,笔者发现自BIM技术引入国内建筑工程领域后,被视为建筑行业“甩图板”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短短的时间内被应用于大量的工程项目技术实践中,应用阶段涵盖了设计、施工和运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十三五”纲要《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以BIM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达到基于“互联网+”的建筑业信息化水平升级的目标。建筑信息技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被认为是建筑业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能。
经选题评审小组评估,这个选题方向符合双效益好的选题评价标准,应该立即立项并着手作者的遴选,以便在市场上还没有类似图书的时候抢占市场,补充BIM技术应用类图书缺失的空白。
二、从产、学、研三方面进行作者遴选
为了让本套丛书成为现代建筑人在日常工作中较为系统、深入、贴近实践的工具型丛书,考虑将来图书推广培训上的需要,笔者开始寻找在BIM技术推广上有影响力的培训机构和BIM技术方面的知名专家。经过严格的遴选,笔者选择了工业和信息化部BIM培训指定机构——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依托联盟的培训资源并由其邀请国内BIM专家,组织编写了“BIM工程师专业技能培训用书”。
为使图书达到满足入门级读者学习并可实际指导BIM从业人员工作的目的,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召集的专家均为BIM技术研究、教学、开发、应用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了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丛书编写委员会。编委会针对BIM技术应用领域的读者需求,组织编写BIM工程师专业技能培训与用书,旨在促进建筑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BIM技术中心的实操建模人员、战略规划和项目管理人员以及参加BIM工程师专业技能考评认证人员等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丛书组稿注意理论结合实践
作者队伍建立之后,编委会迅速召开了第一次图书编写会议。在第一次编写会议上,明确了丛书内容的适合人群、内容深浅程度、图书中理论与实操内容的分配比例等关键问题,确定了丛书下设《BIM技术概论》《BIM应用与项目管理》《BIM建模应用技术》和《BIM应用案例分析》四本图书,从理论、实操和案例几个方面全面介绍BIM技术及其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和使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丛书在设计分册内容的时候进行了分工,在第一次图书编写会议上,各分册主编还拉出了各分册的大纲,初步确定各分册的重点内容。比如,《BIM技术概论》是BIM入门级科普图书,对BIM技术各方面做系统的介绍。《BIM建模应用技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BIM建模技术做系统的介绍。《BIM应用案例分析》用十几个国内外BIM应用方面的成功案例,总结应用的经验教训,让读者在实际应用时少走弯路。
四、在图书出版各阶段对质量严格控制
丛书的编写专家队伍来自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百高教育科技集团、北京橄榄山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鸿业科技等单位,云集了国内从理论到实践的知名BIM专家,为本书的写作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一次图书编写会上,出版社给参编的各位专家讲解了图书写作中的各种要求,从体例到图表的标注,再到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等都做了详细的讲解,为分册主编后期统稿解决了大部分问题。编辑和专家们还建立分册图书的编委会微信群和通讯录,每周定期召开微信会议,沟通写作进度和图书写作中的问题。最终实现了三个月完成图书写作的任务,分册主编再用半个月的时间统稿,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整套丛书的写作。
编校质量是保证图书质量的中心环节和重点环节,由责任编辑、校对人员和审稿人员共同完成。与单本图书相比,丛书的编校质量控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虑各分册之间的关联,丛书的专有名词在各分册中必须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在“三审三校”的过程中,各分册编校人员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互相沟通,避免出现相同的内容在各分册中表达不一致的现象。
本套丛书交稿后,第一步是由责任编辑进行内容的初审,阅读稿件全文,掌握书稿的基本内容,审查稿件内容是否符合出版物的宗旨,有无国家规定不允许出版的内容。第二步,用各分册主编互审的方式来保证各分册的体例、专有名词是一致的,两本理论占主要内容的分册主编和两本实践占主要内容的分册主编互相审阅对方的书稿,保证书稿内容不管是从事BIM理论研究还是从事BIM实践工作的专家都一致觉得读者理解起来没问题。专家互审之后返回的稿件,由责任编辑把关之后进行修改并开始编辑加工。第三步,责编将书稿和初审、加工意见送交副编审进行复审,副编审核对书稿的质量和责编意见,对稿件作全面审查,并签署能否发表的意见。第四步,复审后的稿件连同初审、加工意见和复审意见一起交给终审人员,由终审对书的整体情况进行把关,并签署终审意见。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和“专家互审”制度,保证了本套丛书书稿的内容质量。
丛书的封面设计考虑统一性和风格一致性,因此各分册封面都有部分相同底色和图案。编辑要请出版部将丛书分配在同一印刷厂,封面颜色在印刷时要注意追色,避免丛书封面相同部分的底色和图案出现深浅不一致的情况。此外,培训机构、学校和读者比较喜欢成套购买丛书,因此,图书入库的时候要入到同一个库房,避免将来发货的时候一个订单要分成几次去发货浪费人力物力。
五、让纸质书结合数字出版
由于丛书的选题策划得当,抓住当下的热点和行业发展大趋势,可以预见到后期的市场需求量会非常大,所以丛书在组稿阶段就考虑到版权保护和数字出版的相关问题。考虑到BIM技术专业性强,入门级的读者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小问题,因此,组稿阶段编辑提出在每个章的开篇部分增加二维码,二维码的内容是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北京中智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课贴)共同开发的一项增值服务,仅用三步就可体验到这项增值服务。第一步扫描书籍封面右侧的二维码,第二步刮开二维码左侧的防伪涂层,第三步输入图层中的ID编码和SN编码完成真伪验证后即可开始观看视频,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简便、用户交互体验方面也做得足够出色。创课贴提供的视频内容是完全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独立开发的学习视频,是基于Mooc理念打造的国内首个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人才培养为起点的垂直在线学习平台,累计视频课程超过200个。
验证通过后可以看到由主编讲解的本章重点和难点、关键环节的详细讲解和易错点提示,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提升读者的阅读感受。此外,书中二维码里面的内容有一部分会定期更新,使得读者与正版图书之间的黏性更大,极大地降低了盗版的可能性,还起到保护图书知识产权,维护作者和出版社合法权益的作用。
针对培训机构、本科院校的教学需要,丛书还推出了各分册的视频课,在纸质图书编写完成后,邀请主编讲解整本图书并录制成视频,结合纸质图书和视频课程,读者可以更容易地掌握书中的知识,更快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六、多角度进行图书市场营销
在当前同类图书产品数量增加、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市场营销已成为决定一个图书出版项目的关键。从本套丛书的选题策划和作者遴选阶段开始,编辑就在考虑后期营销推广的各种方式方法,做到从起始端到末端的通盘考虑。
(1)线上营销
图书编写的过程中,通过组织编写单位——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的网站不断进行宣传和预热,相关宣传文章由参编的各位专家转发到各自的微信朋友圈。由于参编人员均为业内较有影响力的BIM专家,专家朋友圈的宣传又引来了一大批人对丛书的关注。丛书即将出版的时候,在出版社官微进行各分册图书详细内容的介绍和图书预售,掀起一波预定高潮。
2020年春,受新冠疫情影响,多数院校无法按期开学,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院校纷纷开始网络授课教学,但师生无法及时获得教材。为配合各院校在疫情防控期间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共克时艰,中国建工社在疫情防控期间免费向各相关院校师生开放阅读中国建工社(通过中国建筑数字图书馆)已经上线的电子教材。由于本套BIM丛书被很多学校作为必修课教材使用,编辑特申请在疫情期间将本套图书的电子版放在数字图书馆,向广大师生免费开放阅读。
抗击疫情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推荐了50家职业技能培训免费学习线上平台,其中的建筑信息化管理技能培训服务平台www.jzr8.com,其教育资源就是选用本套BIM丛书制作,学习视频课程时建议参考该系列教材。
(2)线下营销
参编专家所在的单位、学校和培训机构都会采购该套丛书作为单位的成果、教学用书或培训用书。图书正式出版后,广泛邀请业内专家,召开大规模新书发布会,在相关专业的媒体上持续做图书宣传,保证较长时间内有一定的热度。
2018年7月8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多功能厅召开“BIM的力量——BIM技术岗位辅导教材系列丛书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并启动“BIM技术人才百校万人培养计划”仪式,为10000名大学生提供免费培训机会,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2019年5月18日,由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举办的“BIM的价值——2019年度BIM专家年会暨BIM技术人才培养教材新书出版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中新社、北京电视台和各大行业相关媒体对此次发布会进行了专门报道。
七、结语
在对这套丛书进行精心的全生命周期策划之后,所带来的必然是丰硕的成果。本套丛书2016年1月上市,第一版图书推出之后就在市场引起热销,不断重印,单本重印量最高的一本图书重印11次,单本最高销量达到38000多册,销售最少的一本分册也重印了8次,销量达到24000多册。随着BIM技术的更新,本书编委会启动了套书的再版,2018年5月推出了第二版套书,考虑到BIM结合各专业的技术需求量也很大,除了四本综合类的图书外,编委会还将套书内容细分了各专业分册,本套丛书品种达到17种。至今这套教材还在不断重印,第二版教材的版次到目前是2版14次,很受市场欢迎。
从选题策划开始,经过组稿写作、编辑审稿加工、排版校对、印装完成、图书销售、重印再版直到最终库存图书报废这一系列过程,构成了图书出版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图书全生命周期的策划,能让出版社从各个制度严格的环节去保证图书质量。每一本图书的出版如果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去考虑,紧跟时代潮流和行业热点、趋势,都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策划出版生命力强的常销书,将一本本精心写作、编辑、制作的图书送到更多有需要的读者手里,才是出版物价值体现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学军.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行业的应用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2]李书伟,柳青.基于图书出版的项目质量策划与控制[J].科技与出版,2007(7):44-45.
[3]宋秀全.提高图书质量的主要对策研究[J].中国编辑,2009(5):63-66.
[4]赵朋举.图书出版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研究[J].出版广角,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