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2020-08-16 来源:《传播与版权》
  【作 者】张丹阳:人民邮电出版社

  【摘 要】伴随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面对这样的需求变化,作为传统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内容优化和形式创新依然是图书策划编辑的核心工作,本文立足于思考新媒体环境下图书的创新形式,如何顺应潮流,促进图书出版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出版;创新;图书内容和形式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通过阅读纸书、报刊等来获取知识。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为介质的新媒体应运而生,人们通过电子书、网络出版物、网络电视、微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介来了解各种资讯,学习各种知识,新媒体已经渗透人们的生活中,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面对这种变化和挑战,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迫在眉睫。在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探索性尝试,传统出版业要抓住机会,发挥品牌和资源优势,才能达到共赢的目标。

  一、传统出版的优劣性与出版融合的必要性

  (一)传统出版的优势

  传统出版的优势包括:内容优势,内容具有严谨性和权威性;人员优势,传统出版业拥有一批素质过硬的编辑力量,对于内容质量及敏感性问题进行严格把关;品牌优势,传统出版有多年的积淀,很多出版社具有广泛的读者认知度,在读者心中具有相当大的品牌影响力。

  (二)传统出版的劣势

  第一,传统出版时间周期长,信息更新慢,生产管理成本高;第二,传统出版的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提供更多的服务,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第三,互联网上的很多学习内容都是免费提供的,而受到成本影响并依靠版权内容收费的传统出版物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三)出版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传统出版和新媒体的融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作为传统图书编辑也感觉到融合的必要性。

  首先是内容的融合,新媒体环境改变的只是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内容和技术的融合,内容为主,技术为用,依然要基于对优质内容的开发。阅读方式从纸质图书变成电子书、音频、视频,只是内容传播方式的改变。我们依然要立足传统出版,发挥内容优势,同时运用先进的技术,使内容得到充分的运用。

  其次是出版融合需要编辑理念的融合。既要保持传统出版的严谨性,也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了解用户需求的变化,开发新的产品形式和新的营销方式,从而运用各自的优势,促进传统出版和新媒体的共同发展。

  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探索

  科技在飞速发展,近几年来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在融合发展的探索中,我们也尝试了很多新的形式,如云存储、二维码等技术,以及微信、微课、自媒体平台等渠道。融合出版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根据图书的专业度、作者的背景情况、可运营的推广资源等,可以为不同的图书尝试不同的出版合作方式。

  (一)基于内容本身的创新作

  为传统科技类大社,在自己的图书领域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在舒适区时间久了容易让人麻木,而作为策划编辑,必须要有对内容的敏感性和创新意识。

  1.抓热点,根据需求进行内容创新

  以图形图像软件类图书为例,对于从业者和使用者来说具有刚性学习需求,而此类图书因为软件版本迭代升级较快,很多升级都是基于旧版本的案例进行更新,时间久了容易脱离行业。新媒体的发展,学习渠道增加,如各种在线教育、专业平台,基于内容的创新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来了解当下人们的学习热点,抓住行业需求,基于行业本身来开发选题、创新内容,让新媒体为读者提供更多学习渠道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更多新的思路。例如,抖音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渠道,也出现了很多与Photoshop学习相关的抖音号,很多案例十分受欢迎,于是我们根据案例的受欢迎程度收集和整合案例,应用到Photoshop软件的教程图书中,让图书内容更加实用,更加贴合当下的学习需求。

  2.多样化,根据读者喜好进行风格创新

  以古籍《山海经》为例,近年来国风盛行,以山海经为主题的图书受到大家的喜爱,只是白话译文形式的图书未免枯燥,于是作者杉泽的《观山海》上市,并得到了众多读者的一致好评。传说《山海经》是先有图再有文字,图画是它的灵魂。可惜市面上关于山海经的主题鲜有优秀作品,而杉泽用数百幅绝美插图弥补了这一缺憾,用绘本形式展现上古神秘世界,画工精美,符合当下人的审美需求,直击《山海经》的灵魂。杉泽的《观山海》是以古风插画风格表现山海经,而另外一本《山精海怪——萌系山海经完全图谱》则是以萌系风格打造的山海经,作者罗元擅长卡通版萌物绘制,更有大量读者喜爱这种风格,于是上千只萌系小怪集结,又是另一番趣味。这种根据不同风格进行的多样化创新,给读者的感受也是耳目一新,反响很好。

  (二)基于读者学习方式的转变

  1.用云服务延展纸书容量——云存储与二维码

  在云存储和二维码技术没有成熟之前,图书多采用配套光盘的形式来给读者提供案例的素材文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配备光驱逐渐减少,我们首先采用了将资源放到云平台,再以二维码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扫码下载资源和扫码看教学视频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媒介不再局限于纸书。读者可使用手机随时进行学习,通过微课直观地学习到案例的制作方法,增加了图书的“可视性”。同时,针对教材需求的图书,我们还提供了扫码看PPT课件;针对单色图书无法展示彩色效果案例,增加了扫码看四色效果图等。运用二维码技术,让读者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2.在移动端支持碎片化阅读——微信公众号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更多人会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我们在提供云存储服务的同时,要求读者绑定微信公众号,在得到本书配套资源的同时,后续还可以得到更多的推送文章,这种方式也是我们对于自媒体建设的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新书推荐、教程分享等,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加强互动和黏性。

  3.通过纸书引流深入学习——付费课程

  无论是教学视频,还是公众号推文,这些都是免费的资源。新媒体环境下,知识付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了,而以图书为契机,为读者提供学习资料,同时开发和服务于付费课程的学习,也是我们探索的一种方式。

  例如,笔者近期出版的一本图书《一条线建模——Rhino产品造型进阶教程》,利用云存储技术提供书中案例的工程文件供读者学习使用,图书内容本身是针对进阶读者的,如果是零基础学习者,随书提供了基础内容的在线教学视频,学习视频之后可以再来学习本书内容。作者本身开发了在线付费课程,同时也开办了线下课程,而图书销售的同时也可以将读者引流到在线学习平台,进一步为读者提供高层次的付费学习服务。

  4.售后提供延展服务——社群运营

  前面提到图书的一个劣势就是无法提供更多的服务,而目前我们正在尝试为每本图书建立QQ群,将有同样学习需求的读者聚集到一起,大家相互学习、互相解决问题,同时群里有老师维护,老师和作者给予有限服务,定期在群里分享一些延伸学习的案例。一方面可以让读者得到服务,满足互动的需求;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其可以作为我们推广和销售的新渠道。

  (三)推广和销售渠道的创新

  1.媒体平台推广和曝光

  互联网还没有发展之前,图书销售是通过线下书店,有了互联网,图书销售从线下到线上,如当当、京东、天猫店等。新媒体的发展,大家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媒体平台成为我们营销推广图书的一个发力点。2016年我们开始尝试和媒体平台进行图书合作推广,当时笔者策划出版了图书《术与道移动应用UI设计必修课》,作者本身在几个行业平台活动,拥有一定的粉丝量,如站酷网、UI中国、优设网等,以此为契机,我们和几大媒体平台沟通了对于图书的合作推广意向,达成了共识,在行业媒体平台进行曝光,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效果,也为后续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2.自媒体大号合作销售

  随着微信的火热,一批自媒体大号进入大家的眼帘,和自媒体大号合作销售图书也是我们在创新合作中的一次探索性尝试。设计类公众号“庞门正道”,拥有精准的用户群和超高的人气,偶尔会在公众号中推荐图书并进行销售,且销量可观。2018年和2019年,我们分别选择两本图书尝试和“庞门正道”进行首发独家销售的合作,在选择图书、价格定位、销售周期等细节上进行了特殊的考虑。尝试合作很成功,《UI动效大爆炸——AfterEffects移动UI动效制作学习手册》一书一周时间销售了5800册;《品牌设计法则》一书销售持续一个月时间,共销售了8800册。并且自媒体限时销售之后,全网正常上市,口碑传播还会继续带动后续的销售。

  3.抖音推广销售

  随着短视频的火爆,抖音进入每个人的视线,不仅带火了一批网络红人,同时也引爆了短视频营销。在此方面出版社也进行了探索性尝试,通过短视频分享图书内容,同时通过抖音橱窗进行图书销售,或者通过与其他抖音号合作进行图书推广,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些内容优质但作者本身引流效果较弱的图书,随着抖音短视频的推广,带动了新一批的销售热潮。由于抖音的垂直性,可以精准定位用户,带动图书销售的同时还扩大了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

  三、融合出版的展望

  传统出版模式正在被颠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讲话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融合发展”。融合出版,是全方位的开发内容,是一种内容的多种呈现,也是一个创意的多种形式,是技术的融合、内容的融合、渠道的融合。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数艺社”在线学习平台,目的是根据艺术设计教育需求提供图书产品的同时,提供多媒体书和在线视频课程。艺术设计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线上与线下教育课程丰富多彩,我们希望发挥多年在艺术设计垂直领域中深耕的作者资源优势、图书流量优势、垂直媒体资源优势,融合互联网技术,进行新的产品形式开发,通过传统图书和自媒体引流,形成流量池,最终产生销售。

  (一)产品体系

  现阶段平台正在建设和运作初期,产品内容主要围绕纸质图书展开,承接纸质图书流量的读者需求,提供电子书和图书内容配套视频,并提供与图书互补的录播课、录播课+直播答疑课、直播课等,让用户根据学习需求产生图书以外的消费行为,同时促进纸质图书及多媒体书的关联图书消费。

  (二)流量运营

  流量是每个平台的根本,“数艺社”平台的流量引入主要从已购图书用户、自媒体构建社群、已有用户裂变式传播三个维度覆盖线上、线下流量。其中,已购图书用户引导至平台,形成第一批用户群,该部分用户已经是“数艺社”用户,有较好的品牌认知,可快速引入;自媒体平台中有大量的意向用户,通过运营自媒体平台和合作自媒体平台获取精准意向用户;各渠道的流量沉淀在数艺社搭建的社群中,通过运营激发用户活跃度,并通过活动运营引发裂变式的传播,不断将流量导入平台,进而引导用户进行二次消费。

  (三)希望能达到的目标

  通过此种形式的尝试,我们希望与读者建立连接,通过社区让作者与读者、编辑与读者、读者与读者有机会产生交流互动,用交流与内容留住用户。同时,充分利用作者资源、渠道资源,通过纸质图书产品以外的多媒体产品和课程产品实现再盈利。当然,尝试就存在风险,对于互联网社区和产品的运营我们是缺乏经验的,还需要不断探索和进步。

  四、结语

  伴随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领域还将继续发展变化。面对这种变化和挑战,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也将进入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出版融合既是适应国家战略、推动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出版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不断进行探索,通过时间和实践的验证,希望能够看到行业发展崭新的气象。

  参考文献

  [1]毛旭林.图书产品内容和形式优化的难点与对策[J].科技与出版,2018(12):123-127.

  [2]包卉.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图书编辑理念创新发展[J].传媒论坛,2019,2(14):133-134.

  [3]郑俊熙.浅谈新时期图书出版的内容创新[J].传播力研究,2019,3(19):144.

  [4]李昕.做书:感悟与理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