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坚守与创新:论新时代教育期刊编辑的多元角色

2020-08-16 来源:《传播与版权》
  【作 者】郑琼良:福建教育杂志社《福建教育》编辑部

  【摘 要】一直以来,编辑常常被称为"杂家"。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杂家"的内涵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延展,既有传统的坚守,又有时代的创新。作为新时代教育期刊的编辑,不仅要有传统编辑那种扎实的文字加工功底,教育改革发展的前瞻视野,更要积极拥抱新时代,在自己的专业上深耕,在坚守与创新中成为真正的复合型、融合型的新时代"杂家"。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期刊编辑集文字工作、教育引导、专业研究、媒体融合等于一身,角色越来越多元。因此,教育期刊编辑应"多专多能",在坚守中不断创新,才能在时代潮流中站稳脚跟,成为合格的教育期刊编辑。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期刊;编辑;角色

  学术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主要落在编辑身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研究期刊编辑的角色转型自然很有必要。在信息化时代,出版形态、传播方式、阅读方式、产业界限等方面的颠覆性变革,编辑的角色转型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笔者认为,编辑的角色转型既要有坚守又要有创新。

  一直以来,编辑习惯性地被称为“杂家”,主要是针对编辑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广泛的涉猎面而言。在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这种“杂家”的内涵更是得到了延展。可以说,编辑既要具有扎实的编辑理论修养、过硬的语言文字修养、一定的科学人文素养,又要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1]。这是编辑的核心素养,同时也催生了编辑的多元角色。编辑的含义和教育期刊编辑工作的性质注定了教育期刊编辑的角色需要坚守;时代潮流的发展,注定了编辑的角色需要在坚守中创新。不仅如此,时代的发展又推动着编辑朝着更加多元的角色发展方向迈进。

  在多年教育期刊的编辑实践中,笔者以为,新时代教育期刊编辑的角色至少应包含文字工作者、教育引导者、专业研究者、媒体融合者等角色。这么多角色当中,首要坚守的角色应该是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文字工作者、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坚守两个角色的前提下创新发展,融多元角色于一身,“多专多能”。可以说,新时代下教育期刊编辑的工作是全方位的,需要编辑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时学、处处学,不断地吸收新时代的营养来充实自己。

  一、坚守文化性:做一名合格的文字工作者

  编辑工作是一种语言文字工作,也是一项社会文化工作,文化性是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因而,文化性是编辑需要长期坚守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坚守文化性,做一名合格的文字工作者呢?

  懂得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和标准是编辑工作的基础。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编辑承担着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国民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等重任。编辑需要在编辑工作中规范字词句、规范文字表达、标点符号使用等,通过这样的规范,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据不完全了解,多数教育期刊编辑不是出版专业出身,各种专业的人都有。因此,编辑要从基础学起,认真学习相应的出版专业基础与实务的书籍,并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通用规范汉字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等有关的语言文字规范的行业标准。只有编辑熟练掌握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和标准,才有可能进一步打造合格甚至优秀的出版物,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播。因此,编辑需要一双“火眼金睛”,查找并纠正稿件中的语言文字差错,对语言文字进行润色加工,严格按照国家出版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文字处理,使文稿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

  以教师为特定读者对象的教育期刊,在传播中华语言文字方面,教育期刊编辑要重视期刊出版物对一线教师读者的影响,充分利用语言文化的传承功能和主流媒体的传播功能,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播的现代转型,让教师读者接受规范文字的熏陶,打造能够吸引一线教师和广大读者阅读的好作品,并让期刊成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文字的新渠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新载体[2]。

  当然,除了常规的规范能力、加工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语言文字功力外,编辑还应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强化编辑出版理论学习,对出版实践、出版规律进行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广泛涉猎科学人文,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凸显教育期刊的教育性,传播正确的教育观等,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坚守教育性: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引导者

  教育期刊编辑一定要具备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学素养,才能让教育期刊有“教育味”,不“外行”,甚至能引领、预测教育改革的动向和教育发展的趋势[3]。因此,教育期刊编辑不仅是一个文字工作者,还是一个教育引导者,应该坚守教育人的教育性。笔者以为,一名合格的教育期刊编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其一,教育期刊编辑对教育事业的政治性要有清醒的认识。教育性蕴含着政治性。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党领导下的教育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我们的学校是党领导下的学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系统回答了教育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该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4]作为教育期刊编辑,如果没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很难把准教育的政治方向,做到正确引导。因此,新时代的教育期刊编辑,一定要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懂、学深、学透,才能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上引导一线教师,提高教育的政治站位。

  其二,教育期刊编辑要具备基本的教育学素养。前面提到,当下的教育期刊编辑很多不是专业出身,有些既不是出版专业也不是正规师范教育专业。因此,教育期刊编辑要充分了解教育,掌握必需的教育学知识。如作为以审读教育教学实践稿件为主要职责的教育期刊编辑来说,熟悉并懂得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知识等,则是其应该具备的基本教育素养。教育期刊编辑还要经常到学校,深入课堂了解教育的客观情况,增进自身对教育的感知,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对课堂有一个最起码的认知。如此,编辑在面对作者的稿件时,就可以看得懂稿件中存在的教育学问题,准确判定稿件的优劣,甚至指出问题并指导作者修改。

  教育期刊编辑只有把握好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教学规律、课堂教学现实,对教育发展趋势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时获取教育最新发展动态,才能更好地开展选题策划、组稿选稿工作[5]。唯有如此,编辑策划的选题和组稿选稿才能与国家大政方针相统一,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课堂教学实际。

  三、提升学习力:做一名合格的专业研究者

  作为有特定读者的教育期刊,只有细化、专业化,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组织稿件,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潮流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这里的专业,指的是教育期刊编辑所负责的学科专业。

  当下,很多教育期刊的编辑分工都比较明确,如理科编辑、文科编辑。有的甚至分得更细,如语文编辑、数学编辑、英语编辑等。这样的分工,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编辑自身的专业背景来划分的,为的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此,编辑需要在自己的专业背景上多下功夫,在自己所负责的领域上多下功夫,选题策划才能更深入,才能在与作者交流中引导作者、指导作者,才能在选稿上把准方向,从而提高稿件质量、刊物质量,保证刊物的主流权威,真正促进作者和读者的发展。

  以数学学科教学为例,如果负责该学科的教育期刊编辑对数学教育缺乏研究,就很难编辑处理好该类稿件。如果不知道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如果不知道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数学教与学的特点,不知道小学阶段各个学段数学教与学的特点,不知道数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等,编辑在选稿中就很难选出符合学科发展方向、符合学科本质、符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稿件。编辑还应该积极参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讨论、深入课堂和学校,从而提高自身对现实学科教育的认识。如果编辑没有沉到课堂教学一线,了解并熟悉课堂教学现状,那么在编辑处理稿件中就容易犯思维惯性的错误,自以为是地认为,选用的稿件缺乏可行性,在教学实践中难免“水土不服”。如果编辑没有与一线教师,特别是骨干作者进行深入交流,那么策划的选题、组约的稿件就容易缺乏新意,停留于“炒冷饭”,没有深度。还有一种情况,如果编辑对自己所负责学科专业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策划的选题就容易泛化,难以具体深入地提出组稿要求,那么,作者写出来的东西也就容易流于形式,泛泛而谈,缺乏新意。因此,教育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可以自己阅读相关专业书籍,也可以在与作者、读者有了交流沟通中学习成长,特别是与骨干作者甚至教学名师的交流沟通,能快速提升自身对学科专业教育的认知层次。

  综上所述,文字功底好、懂得教育的编辑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期刊编辑。教育期刊编辑还应该提升学习力,不断学习,站在自己所负责学科教育改革的发展前沿,对自己所负责的学科领域深入研究、钻研。这样才能捕捉学科焦点、聚焦学科新知,对相关方面的学科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引领作者写作,让读者走在学科教育发展的前沿轨道上,不至于偏离学科教育的重点与本质。

  四、增强传播力:做一名合格的媒体融合者

  编辑、作者、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作者撰写的文稿,经由编辑加工,形成了满足读者需要的作品。三者的关系影响编辑工作进程和质量。因此,编辑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非常关键且重要。而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途径、特点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以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介,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使得对外传播与交流获得了更大的空间。新媒介的发展,为期刊文化性、教育性的传播,编辑学习力的提升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编辑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提供极大便利。在此背景下,教育期刊编辑如何增强传播力,利用融媒体做好读者和作者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为期刊编辑,我们也要充分重视传播手段创新。信息化时代,自媒体的使用最广泛,也成为编辑与作者、读者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因此,新时代编辑应利用好自媒体平台,提升自媒体的传播力。

  当下,各种期刊质量参差不齐,良莠难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编辑工作最终的成果,刊物如果没有人阅读,缺乏受众,即使编辑得再好,其意义也会大打折扣,其社会效益也不高。因此,编辑个人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利用自媒体平台以分享刊物优秀文章进行裂变式传播,扩大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引导读者关注。在期刊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的当下,优秀作者的争夺也很激烈。编辑可以利用自媒体以分享组稿信息进行撒网组稿,从而提升组稿信息的传播力,增加来稿的数量;也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聚集骨干作者进行选题征集与讨论,或定向组约稿件,以此来提升来稿的质量。这些举措都可以大大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和效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编辑要经常或者定期与作者、读者进行互动,组织研讨,回答作者和读者的疑问等,提升作者、读者对刊物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读者变成作者,不断扩大读者圈和作者圈。

  作为教育期刊编辑,其应坚守的角色不仅是一个编辑,还要对教育有充分的认识与感知。无论什么时候,这两个角色都是不会改变的。但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纸质出版面临严重的挑战。而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规律。因此,编辑的角色应该在此基础上继承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多元发展,练好自身本领,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学会发展创新。

  因此,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不断提升学习力,提升自身素质,运用融媒体手段增强传播力,向多元化的角色方向发展,将成为新时代教育期刊编辑发展的必然趋势。谁能顺应这个趋势,谁将成为教育期刊界的领军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期刊编辑的角色一定会在坚守中创新,不断更替。

  参考文献

  [1]刘晓晶,曹阳.新型编辑的角色定位与多元发展[J].编辑之友,2009(12):82-84.

  [2]潘玥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9-21(002).

  [3]余孟孟.新时代教育期刊编辑的核心素养[J].采写编,2019(05):128-129.

  [4]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许丽艳.教育期刊编辑专业自信的建立[J].中国编辑,2019(12):51-53+7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