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杭州:阅读学习成城市生活风尚

2015-04-0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本报见习记者 黄琳
 
  人间三月芳菲时,满城书香添风华。3月31日,西子湖畔宝石山上的纯真年代书吧,迎来了“会饮读书”的首场沙龙,吴亮、徐岱等众多专家学者与文学爱好者们齐聚一堂,手捧《小于一》,致敬布罗茨基。
 
  书香花香相融,鸟声书声相谐。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前提是要建设学习型城市,抓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提升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更能让‘最美’走进每一个人心里,走向整个社会。”3月30日,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西湖读书节、杭州学习节的相继开展下,杭州市民学习风尚逐步形成,学习氛围日趋浓厚,学习设施逐步完善,学习体系日益健全,越来越多的市民要参加、爱参加学习节活动。由此可见,今日的杭州形成了“处处可学、人人皆学、时时能学”的浓厚氛围,学习、阅读已然成了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满城书香 处处可学
 
  着眼于搭建“处处可学”多载体,让书香飘满杭城,杭州将培育特色学习品牌作为工作重点,以此推进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立体化、城乡覆盖、全民共享的学习服务体系。
 
  杭州至今已经建成包括悦学体验点、水上流动书吧、漂流书亭、农家书屋、爱心图书接力站等在内的实用性学习平台3000多个。以运河沿线为重点,联合有关高校,结合辖区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杭州推出了国学港、戏曲港、科普港、大学港等十大“学习港”,由点到线构成了“一线十港”的学习风景线,与“运河学习长廊”遥相呼应。在悦学体验点和爱心图书接力站中,既有通过博物馆、咖啡吧、茶馆、健身馆等资源形成的一批精品特色学习场所,也有利用社区图书室、新华书店、在杭高校等单位或场所形成的捐书、换书、借书、存书公益平台,成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利用运河漕舫船和水上巴士的特性,杭州开通了水上流动书吧,打造流动的读书学习和文化交流阵地,免费为市民、游客提供书籍阅读,让每一位游览运河的旅客在欣赏运河两岸风光的同时,感受运河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在运河沿岸开辟了16个河畔书屋,各个书屋点位布置错落有致,路线科学顺便,书籍突出经典特色,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此外,依托有关品牌房地产企业在新住宅小区和改造后的小区开展“学习书屋”试运行工作,推进“学习书屋”进社区(农村),免费向小区居民开放,满足了新入住居民的基本需求。
 
  2013年,杭州梳理整合市级和13个区、县(市)的各类学习资源,集纳具有鲜明特色且有较大影响的学习场所、学习平台和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学习活动,通过互联网全媒体方式,使之在地图上进行呈现,形成“杭州市民学习地图”,并持续发布、更新学习地图上有关学习地标的资讯信息,服务广大市民。
 
  百花齐放 人人皆学
 
  从营造“人人皆学”的好氛围,让学习融入生活入手,杭州注重创新和运用新的载体,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学习教育活动,以此增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吸引力和群众性。
 
  至今连续推出的八届西湖读书节、四届杭州学习节,将引导市民正确的阅读理念摆在工作首位。如“阅读·圆梦”“杭州,因悦读而美丽”“‘中国梦·我的梦’——学习成就梦想”“信息时代的学习革命——智慧点亮生活”等主题,持续倡导和弘扬全民阅读的价值理念,通过“书香杭州”微博大赛、“诵读经典,成就梦想”全城诵读一小时活动、“赶书集、城乡阅读交响曲”、“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图书漂流等系列读书活动的传递,通过媒体的传播,推动广大群众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市民踊跃参与、社会反响热烈的局面,营造了“满城书香”的浓厚氛围,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免费开放的杭州图书馆也成了市民业余时间休闲养生的好去处。据了解,截至2014年年底,杭州图书馆藏书485万册,2014年日均到馆量近万人,较2013年增加5.6%。杭州图书馆每月都会举办近百场公共文化活动,今年1月至3月,市民、读者参与活动最多时一场达400人,参观展览最多有7200人。
 
  作为市民的购书天堂,每一届西湖书市都会开展参观、销售、文化、公益等活动。借助名家签售、讲座、读者见面会、新书首发等系列文化活动,推出精品出版物,吸引广大市民热情参与。据悉,除日常促销活动外,杭州市新华书店在西湖书市期间聚集各分店将近30万种图书进行打折促销,还安排买就送、满就减等各类让利活动,并联合各大出版社、民营书店推出“书友大赶集”“流动书市”等惠民活动。西湖书市还通过弘扬国学经典,广泛开展宣讲,开办“广场学习超市”,开展“真人图书借阅”“同城同书”“阅读疗愈”活动,以及“书香人家”“书迷”评选活动等,评选学习典型,培养市民学习热情,在全市形成“人人爱阅读,人人读好书”的良好社会风气。
 
  信息时代 时时能学
 
  为了推广“时时能学”新平台,让书本装进口袋,杭州市开通了“学在杭州”移动客户端,这是全国第一个上线的综合性城市文化服务客户端。此外,2014年5月,杭州市文广集团等发起了年度公益活动“我们读诗”,采用“杭州之声+诗人原声”模式,打造了一个全民读诗的公共平台。
 
  “学在杭州”设置“图·说”“今日推荐”“掌上图书馆”“随身学堂”“同城活动”“城市动态”“文化地图”“阅读排名”八大板块,每天更新内容,向手机用户进行消息推送,提供详尽的学习活动服务信息,为市民量身定做贴身学习秘书。
 
  “与以名人读诗为主的平台不同,我们想用最杭州的声音,唤醒最中国的记忆,无论你是什么职业,只要喜欢诗,这里就是诗歌的卡拉OK。”“我们读诗”发起人之一、《杭州日报》资深记者张海龙告诉记者,“我们读诗”微信平台每天有几十人报名或推荐参加读诗,其中不乏海外名校校长、学者、华人等,每晚9点推送诗歌,最高阅读数有3万。“群众对诗歌的需求远比大家想象中的大,‘我们读诗’带动了大家的热情,也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张海龙说。
 
  “学在杭州”是围绕建设学习型城市全媒体网络学习主平台这一工作目标正式上线的。它在内容建设上注重宣教结合,开设《新闻聚焦》《学习动态》等栏目,宣传杭州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工作动态和经验成果;通过《网络学堂》《经典论述》《历史视野》《学习方法》等栏目,整合专家学者资源,为广大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学习内容;结合杭州市当前正在开展的“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发现最美杭州人、争做最美杭州人”主题宣传活动,开设《我们的价值观》《最美现象》等栏目,传播网络正能量,力求在滋养民众心灵、净化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2014年,杭州相继开展了“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最佳‘思·享’者榜单”“市民最爱网络学习平台榜单”等调查,组织了“‘MOOC来了’——信息时代的学习革命思辨”活动,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理论研讨、群众活动等,推动人们学习理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变革,进一步丰富学习型城市的内涵,为构建生存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杭州”提供有力支撑。
 
  “天堂”最美是书香
  □本报评论员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一直以来都是众人心目中的“人间天堂”。“天堂”景色美:西湖美景让人流连,桂花飘香使人心醉,品茗龙井惹人向往……然而,读了本报今天刊载的通讯《杭州:阅读学习成城市生活风尚》,我们又会发现,不仅仅是景美,“天堂”最美是书香!
 
  记得前一阵子有一条微信被许多人点赞转发,内容是:“最像天堂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书店。”如果把它和当下的杭州联系起来,可谓再确切不过了。条件一流的杭州图书馆是杭州市民的阅读圣地,它曾因允许乞丐进入而引发一场社会讨论并赢得社会尊重;民营书业的杭州晓风书屋一直以来是实体书店的楷模,它曾因李克强总理光顾并购书而声名远扬。当阅读学习已然成为城市生活风尚时,“天堂”杭州的书香不仅仅弥漫在图书馆和书店里,包括水上流动书吧、漂流书亭、农家书屋、爱心图书接力站等在内的3000多个阅读学习平台,让杭州满城书香,使“天堂”书香怡人。而读书节、学习节上,“阅读·圆梦”“杭州,因悦读而美丽”“‘中国梦·我的梦’——学习成就梦想”“信息时代的学习革命——智慧点亮生活”等主题阅读,以及“书香杭州”微博大赛、“诵读经典,成就梦想”全城诵读一小时活动、“赶书集、城乡阅读交响曲”、“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图书漂流等系列读书活动,更是让“天堂”杭州因阅读而灵动,因书香而美丽。
 
  城市由人生成,人为城市主体。因此,市民阅读便与城市紧紧连在一起,往往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它塑造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更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活力和未来。生活在“天堂”里的杭州市民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既拥有美的家园,更拥有美的精神家园。“人人爱阅读,人人读好书”,在杭州赏美景,在“天堂”闻书香,这其实正是“天堂”杭州最迷人的魅力所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