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清澈家风润泽单纯童心

2020-08-1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刘蓓蓓
  家风里,藏着孩子的未来。良好的家风就如同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良好的种子,孩子又把这颗种子带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以不可见的轨迹和速度,朝着正确的方向探索迈进。在少儿图书中,也有一些以家风为主题的书,以儿童文学、图画书等多种形式,向孩子们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家风之美。

  童年的天空从家开始

  文学评论家梁鸿鹰曾说:“文学的潜移默化作用决定其对家风养成有积极影响,而家风通过文学作品获得有效传承,化为一代代人的精神遗产。”对孩子们而言,阅读与自己同年龄段小伙伴的家风故事,更有代入感,更能产生共鸣。

  寄居在城里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唐一诺,为了交乒乓球特训班费用和贴补家用,和同学来到青青酒店想打一份小工,没想到突遇检查组,同学们四散逃窜,而他误入冷藏间,后被区教育局副局长发现……随着情节的展开,唐一诺和家人的故事被一层一层揭开,才知道他的善良、纯朴、热情、勤奋、通达等诸多美好品质都源于他的家庭教育,源于良好的家风。这是儿童文学《一诺的家风》(希望出版社)讲述的家风养成的故事。

  都说家和万事兴,“家和”离不开家风,家风不单是“家和”的条件,同样是对社会和谐的呼应。在梁鸿鹰看来,主人公一诺的家庭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少家庭的缩影,一家人由乡村到城市,生活经历了不少风雨磨难,孩子之所以在风雨中健康顺利成长,是因为有良好家风一路相伴。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秀娟则认为,《一诺的家风》清晰地传递了一种价值观和道德感,在当下的儿童小说中表现出一种“新质”。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樊发稼也提到,“过去我们批儿童文学的教育性有些过头,但儿童文学一点不讲教育性也是不可取的,给孩子洗澡不能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一诺的家风》正是一部教育孩子怎样做有良知、懂得爱人助人、有博大胸怀的人的优秀作品”。

  “忆童年·小时候的故事”丛书(江西高校出版社)则是以图画书的形式向孩子们讲述家风故事。责编张燕介绍,这套书的取材与绘画充满了深厚的中国乡村生活的气息,作家徐鲁配写的清新简洁的文字中隐藏着感恩、励志的情怀。

  徐鲁这一代小时候生活在乡村的人,亲身经历过诸多古老而朴素的生活习俗,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了无限的温暖、甜蜜与快乐。在徐鲁心中,一本好书,一个美丽的故事,父母和长辈们的一些勤劳、简朴的生活习惯,一些帮贫扶弱、乐善好施的做人美德,还有尽忠报国、孝敬父母、知恩感恩等清白家风,都是他心中最好的“家传”。

  童年的天空从哪里开始呢?徐鲁通过这套书告诉小读者们,也许并非是从一个多么远大的理想或虚无缥缈的梦想开始,而是从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很近的地方,从我们每个人家的饭桌上,从父母长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从一双乐于助人的手,从一颗宽宏大度的心开始的。他愿清正和清澈的家风,吹拂和润泽单纯的童心。

  文脉在代际间传承

  在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焦虑是很多家长都存在的一种状态,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期待中,家长不仅给孩子施压,自己心里也非常辛苦。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什么?家长究竟应该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

  对于这些问题,“文学家风”丛书(新世纪出版社)另辟蹊径,从“文学”与“成长”的角度切入,邀请4对父女基于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家庭创作了4本“家书”。这4对父女都是作家,其中父辈皆为名家,分别是董宏猷、常新港、孙建江、孙云晓,子女辈皆为“80后”“90后”青年作家。

  家风故事的“主角”自然是4对作家父女,但他们又是“故事”的作者。“文学家风”丛书中的每一册都由“成长印象”“文学微剧场”“成长故事”“文学作品”四部分构成。在“文学微剧场”中,父女们回答读者关心的“成长”“创作”“亲子相处”等问题。而“成长故事”则是两位作者所写的关于自身成长与家庭生活的散文。

  在新世纪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部主任、该丛书责编李碧梅看来,这些不同视角的文字,虽未直接回答“家风”是什么,但它们以回归当代家庭现场的温情方式,为读者解读了作家为何能培养出作家的问题,展现了文脉是怎样借助良好家风在代际传承的。由此,“文学家风”丛书为当代社会的家风建设提供了独具文学气息的、富有情怀的真实样本。这些“样本”虽然不能为所有家庭提供实操性的有关家庭教育、家风建设的指导,但是,它们从文学这个能滋养人成长、触碰心灵与灵魂的角度,展示了一种创新的、讲好家风故事的可能性,从而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家风建设与精神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