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古今诗词汇编类图书编辑工作方法——以《广西诗词选》为例

2020-08-09 来源:《出版广角》
  【作 者】韦兰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宁分社

  【摘 要】古今诗词汇编类图书同其他汇编类图书一样,在编辑工作中既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把握,也要根据其特殊性确定不同的编辑工作方法,即古代诗词编辑工作要严谨细致,当代诗词编辑工作要“管大放小”。

  【关键词】诗词;汇编;工作方法

  古今诗词汇编类图书通常围绕某一主题、某一地域对古代至当代古体诗词作品进行选编,其中不乏覆盖地域广、内容体量大的项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宁分社编辑的《广西诗词选》收录了清代至2018年广西籍诗人和非广西籍诗人所作的有关广西的诗词作品,按14个设区市来分册,每册又按清代、民国、当代来分卷,每分册3卷(清代、民国、当代各一卷,部分分册作品数量少的合为一卷或两卷),共计24卷近2万首诗词,是一部大型的古今诗词汇编类图书。

  同其他汇编类图书一样,古今诗词汇编类图书也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把握整个项目的编辑工作,确保劳动成果最终转化为优质出版物。对宏观层面的把控,可称为“大工作”;对微观层面的编校,可称为“小工作”。

  一、宏观层面的“大工作”

  宏观层面的“大工作”主要包括作品选录标准核对、内容导向审读和全书编排体例统一等。

  1.作品选录标准和内容核对

  古今诗词汇编类图书的选录标准一般由编纂者确定,包括时间、地域、主题和价值等,通常反映编纂者个人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也反映时代审美情趣、社会文化精神面貌与主流价值。编纂者确定选录标准后,编辑就要根据选录标准对所选录的诗词进行一一核对,看诗人所属时代、作品体裁和主题等是否符合选录标准。

  以《广西诗词选》为例,《广西诗词选》的作品选录标准原则上确定为收录清代至2018年,广西籍诗人和非广西籍诗人所作的有关广西的,内容健康向上、艺术水平较高且具有保存流传价值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或充满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清代爱国将领苏元春驻守镇南关、建大小连城表达保卫国家之志的《新辟连城玉洞,为屯兵计》,抗日战争时期何香凝、柳亚子、茅盾、夏衍等文化名人旅居桂林时写下的抗日诗篇;或表达坚贞不渝的革命精神,如广西籍革命先烈高孤雁的《客中杂感寄稼琴》等;或赞美广西奇丽的自然风光,如张大千的《题自画〈兴坪山水图〉》等;或讴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人民的新生活和取得的新成就,如郭沫若的《南宁见闻》《武鸣纪闻》等。但编辑也发现,部分分册选录了元明时期的诗词作品,或收录了“赋”这一非诗词文体的作品,以及描写炼丹修仙等作品,与选录标准要求有偏差,因此做了删减处理。

  2.内容导向审读

  出版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编辑要把好出版物的政治导向关、价值取向关等,以社会效益为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同时,古今诗词汇编类图书的选录标准也在深层次上反映了时代的审美情趣、社会文化精神面貌与主流价值观,这就要求编辑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对所收录的诗词作品做好内容导向审读,保证作品导向正确、内容健康、格调高雅。

  3.全书编排体例统一

  任何著述都要根据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编排,形成自己的体例。诗歌总集编排体例自《诗经》始,后人不断继承创新,形成了多种编排体例和编纂方法。但无论使用哪种编排体例都必须统一,一书体例不一,有如锦衣华而经纬乱。

  《广西诗词选》各分册由各设区市级诗词学会进行选编,体例不一。如诗人排序有的按姓氏笔画排,有的按生年先后排,有的在姓氏笔画中按生年先后排;诗人时代归属标准也不一,同一作者,某市分册按作品写作时间归入民国卷,另一市分册则按作者卒年归入当代卷,作者简介在各分册的写法也不一样。在呈现形式上,除了作者简介、诗词内容,有的分册还对每一首诗词都做了详细的诗注,有的分册则基本不作注,等等。各分册如果独立出版没有问题,但作为一套丛书,分册“各自为政”就大大消减了该书作为大型广西古今诗词总集的整体性,也影响其文化意义和出版价值。

  根据书稿的实际情况,编辑认为该丛书卷帙浩繁,体量庞大,出版时间又紧迫,体例应该删繁就简,以保证作者排序、作者归属标准和呈现结构形式统一。

  首先,在作者排序上按通行原则确定以姓氏笔画排序。在作者时代归属上,根据作者主要生活年代分别归入清代、民国、当代三个时期,跨时期且已去世的作者按卒年归属相关时期。这样就避免了以作品写作时间归属而造成作者在不同时代分卷重复出现的问题,也避免了部分作品特别是生活时代跨越两个时期甚至三个时期的诗人作品因写作时间不明需要考据,甚至无法考据而难以归属的问题。

  其次,在呈现形式上分为作者简介、诗词内容和注释三个部分。各分册出现的同一作者需统一其简介,注释部分视其语义分为作者原注与编者注两种,有作者原注的均予以保留,编者注是否保留则视需要而定。这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该诗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无关紧要的注解如介绍风景、解读成语等则删除。

  作品的选录标准、内容的价值导向和全书的编纂体例,是决定古今诗词汇编类图书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虽然一般由作者来完成,但也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编辑从出版角度进行宏观把控,是编辑必须做好的“大工作”。

  二、微观层面的“小工作”

  相对“大工作”而言,“小工作”就是微观层面上针对书稿细节的编校工作。由于古代诗词作品和当代诗词作品各有其特殊性,因此编校原则和工作重点也有所不同。

  1.古代诗词作品的编校原则和工作重点

  古代诗词作品的编校原则是严谨细致。古代诗词作品来源多为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如果时间资源充裕,运用古籍整理的方法对作品、作者、注释等进行严谨细致的校录、比勘、考订无疑是最佳途径,但如果时间资源有限,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核校原文。这里的原文指辑录者选录诗词所采用的文献,编辑根据辑录者所提供的相关文献对诗词原文进行核对。核对原文不仅可以排查辑录者在录入时造成的讹误,也可以了解辑录者所用文献的可靠程度。其实,当代所做的一般性质的古今诗词汇编大多有本可依,其中不乏前人已做得较为完备的诗词校注或辑本。如果辑录者所选的本子质量较好,就可以为编辑节省大量精力。但对于一些来自转引性文献的诗词作品,要注意其是否可靠。除了核校辑录者提供的文献,编辑还要利用可以找到的一切文献对诗词进行比勘,如果有出入,在无法确定正误的情况下可以作注说明。

  二是核对作者。古人生平比较复杂,涉及姓名、生卒年、字号、籍贯、官职、主要事迹、著述等,要逐一核对,订正错误。特别要注意的是年号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古今地名、古代官职名等知识点。三是规范汉字。由于底本来源的多样性和古文的特殊性,古代诗词中不免存在大量繁体字、异体字和生僻字,编辑要根据现行的语言文字相关规定,将其处理为规范字。

  做好以上工作,就可以在时间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有效地保证古代诗词作品的准确度和规范性。以《广西诗词选》为例,该书清代卷、民国卷大多选自已出版的相关诗词选集、广西各市县的地方志、作者个人文集等文献,以及摩崖石刻抄录。编辑对辑录者提供的文献,要运用多种检索方式、途径进行原文比对,除核对原文外,还要重点核对作者简介,即姓名、字、号、生卒年、籍贯、主要事迹等。在诗词内容上,要重点对繁体字、异体字按照现行规定修正为规范字(作者姓名除外),生僻字则要注音释义(放在注释部分)。对于辑录者从摩崖石刻抄录的作品,由于年代久远而字迹漫漶,非常容易造成讹误,编辑需要视其价值而定:具有较高价值的,要进行实地勘访或其他考证后予以收录;价值不高的,则不予收录。

  2.当代诗词作品的编校原则和工作重点

  当代诗词作品的编校原则是“管大放小”。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诗词的格律、用韵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产生了“新古体”“新声韵”“自律诗”等。总的来说,当代诗词作品创作已经有了很大自由度,作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审美取向进行创作。因此,面对当代诗词作品时,编辑要尊重作者,不要干涉作者用韵、格律是否合乎标准,而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内容的把关上,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核对题文是否相符。如诗题写的是此物,内容却是彼物;或题目写的是七律,体裁却是七绝;等等。二是核对内容是否缺失、错位。如七律七字八句却出现七字六句或八字八句等,要注意与作者核对是否有衍字或漏字;注意双调词的上下阕是否错位,如上阕末句跑到下阕首句、下阕首句跑到上阕末句;等等。三是核对注释是否准确。部分作者在做注释时会引经据典,引用部分古文或历史典故,这就要求编辑核对引文典故是否准确。四是检查作品中是否有不合适的简称和不规范的表达。

  对书稿进行宏观层面的把控与微观层面的编校,是出版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的“大工作”与“小工作”是相对的,但都与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密切相关,只有将两种工作做得扎实、细致、到位,保证一流的编辑质量,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出版物。

  三、关于古今诗词汇编类图书编辑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强化导向把关意识。诗词作品内容广泛,经常涉及政治、宗教、民族等内容,因此编辑要强化政治意识,提高防范导向风险的能力,保障出版安全。

  二是要提升专业文化素养。格律诗词的写作十分讲究,被人形象地称为“戴着镣铐舞蹈”。编辑不一定要成为诗人、音韵学家,但必须具备基本的诗词专业知识,如平仄、对仗、诗体、词牌等知识,这样才能在编校诗词作品时不犯低级错误。如古人编纂词集时,前一首已标明词牌名,后一首使用相同词牌时就不再标明,而是用“前调”来代替。如果当代诗词辑录者误将“前调”作为标题,而编辑又不能辨别,就会贻笑大方。

  三是要加强沟通协调能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编辑以上所有工作所涉修改,都要获得作者和辑录者的理解与支持,取得他们的配合与帮助。因此,编辑的沟通协调能力至关重要。首先,编辑要尊重作者和辑录者,运用专业知识诚恳地提出意见,进行协商,切不可自作主张,越俎代庖。其次,编辑要与作者和辑录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才既能保证图书顺利出版,也能更好地保证图书质量。此外,如果有条件,编辑要尽早介入图书的编纂工作,熟悉体例,以避免走弯路。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