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期刊业“重生”须先“祛疾”

2014-02-13 来源:光明日报 

  面对数字化冲击,“纸刊等死”一度甚嚣尘上,期刊业似乎哀鸿一片。但在不久前落幕的首届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上,却传来期刊业“好声音”。业界普遍认为,纸质期刊永远不会消失,未来几十年期刊依然是值得信赖的文化载体,只要抓住机遇,加快调整与改革,必将“浴火重生”,再度迎来期刊黄金期。

  近年来,中国的期刊业确实有所消沉,除了网络冲击之外,整个社会的文化多样性、社交方式变化、生活节奏加快、阅读方式改变等等,都是影响期刊阅读和期刊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知道,如今这个时代,早已不是文化生活单调的时代。所以,中国期刊业要想“浴火重生”,恐非易事。

  在我看来,期刊业要想“浴火重生”,首先要治一治以下三种“病”。

  “学术病”。由于高校、科研单位对人才评价高度倚重论文发表情况,一些文学期刊不再“文艺”,一些心灵鸡汤类期刊不再“纯情”,一些大众类期刊不再“大众”,纷纷转型为所谓的学术期刊,无非是看中了“钱景”远大的学术论文市场,可以大收版面费。于是我们看到,一些打着文学旗号的期刊,发表的却几乎全是与文学没多大关系的学术论文,有的期刊甚至利用同一出版号出版不同版本,分解为“上旬、中旬、下旬”三刊的“鸳鸯刊”,沦为纯粹靠卖版面求生存,以学术之名行敛财之实,更助长了学术腐败。

  “快餐病”。一些人创办期刊只为急功近利,不思搞原创,乐当“伸手派”,凭着“剪刀+糨糊”,就搞起了省人省力省稿费的转载,以小成本追逐大利润。是以文摘类期刊风行中国,似有泛滥之势。有的期刊在选载文章时,根本不与原发刊物和作者打招呼,连稿费都不给,非常不尊重知识产权,发行量甚至比原创期刊还大,这是对原创期刊的打击。还有一些期刊为吸引读者,刊登一些内容低俗、质量低劣,甚至含有凶杀、暴力、色情等的东西,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快餐化的办刊方式,不利于期刊业的长远发展。

  “高端病”。期刊应坚持高格调,但一些期刊却是过分“高端化”,日益向高端市场集中,为社会精英、富豪阶层、引领消费新潮流的白领一族“量身定制”,传递流行前卫的时尚事物与信息资讯。虽然“高端大气上档次”,却因价位的高端而露出嫌贫爱富的天性。而且多数高端期刊只是打肿脸充胖子,几乎处于发行亏损状态,其编辑制作团队也是“假装高端”。一些少儿读物也受此风污染,走起高端路线,成为“贵族刊物”,让广大家长望而却步。

  总而言之,期刊业当下需要抓紧做的,是让现有期刊不为功利所惑,是让现有期刊从精英走向大众,是实现现有期刊的有序发展,适应读者与社会的实际需要。从根本上做起,把基础打牢了,才有可能谈“浴火重生”。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