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2019-2020年中国图书出版业报告

2020-07-12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作 者】周蔚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程丽: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

  【摘 要】2019年中国图书出版业把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加强和改进了对选题备案、出版流程的管理,另一方面细化了对社会效益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在主题出版、大型图书出版工程、教育出版、专业与学术出版以及大众出版等方面都有很多亮点和突出表现。与此同时,图书出版业还存在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出版融合程度较低、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适应融合发展需要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出版改革和发展中加以完善和改进。本文还对2020年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和研判。

  【关键词】图书出版;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冠肺炎疫情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前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图书出版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提质增效,推动图书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中国图书走出去,提升中国图书的国际影响力,总体上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也会对图书出版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在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图书出版业的积极作用,一手抓抗击疫情,一手抓恢复图书生产,争取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将成为摆在图书出版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2019年图书出版业的基本情况

  2019年,国家加大了对图书出版业的管理力度,细化了相关管理制度,在导向管理、内容管理和流程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明确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具体要求。图书出版业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发展,图书出版物的五大板块都有许多亮点,力图体现高质量发展和融合转型的发展方向,并加大图书走出去实施力度,扩大中国图书在世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加大管理力度,促进图书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出版正确导向把控机制,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实现两个效益的高度统一,推动图书出版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出版业态转型,不断提高出版物质量,促进图书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管理部门持续不断紧抓不放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上述目标,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导向管理:加强和改进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工作

  2019年10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新《办法》明确规定了重大选题具体种类、申报流程、审批时间、有限期限、违反处罚办法等。

  新《办法》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文化安全等12个方面的重大选题备案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将此办法1997年版(以下简称旧《办法》)废止。新《办法》在内容上对旧《办法》进行了删减和扩充,由旧《办法》的9条内容变为新《办法》的17条内容。其中,重大选题种类由旧《办法》中的15种变为12种,删除了4种选题,增加了外交方面重要工作选题。个别选题在顺序上有所变动,词语在表述上更为准确。还规定了地方出版单位、中央出版单位、军队出版单位的不同申请流程。此外,新《办法》还重申了按照专业分工制定选题计划,严格履行出版物内容把关主体责任,坚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严格执行选题论证、“三审三校”制度,确保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正确等。同时,新《办法》还明确了将对重大选题备案执行情况开展年度检查和考核评估。[1]

  旧《办法》自1997年10月10日颁布以来,对我国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也存在一些需要调整的方面。这次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颁发的新《办法》,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念,也表明了国家加强出版业导向管理和内容管理、确保文化安全的坚定意志。

  2.考核机制:强化了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的可操作性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一度出现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如果图书出版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出版一些思想导向或政治导向上有严重问题、格调不高、粗制滥造、内容不健康的出版物,将给全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更谈不上社会效益的实现。由于图书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考核长期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有效实施。从2019年1月1日起,由中宣部颁布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开始施行,这意味着图书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评价进入可量化、可核查阶段,使该问题获得实质性突破。《办法》指出,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是指图书出版单位通过以图书为主的出版物和与出版相关的活动,对社会产生的价值和影响。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主要考核出版质量、文化和社会影响、产品结构和专业特色、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图书出版单位绩效考核为综合性考核,需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占比权重在50%以上。《办法》提出,图书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出现严重政治导向错误、社会影响恶劣的,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年度考核结果定为不合格。连续三年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依法依规对出版单位予以处罚直至退出。

  此次《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的实施,使得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更加明确具体和具备可操作性。《办法》规定的对社会效益不合格图书出版单位的相关处罚措施,对图书出版单位具有很强的威慑性和约束力,促使图书出版单位更加注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聚焦内容生产,提高出版质量,推出更多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服务大众、推动社会发展的优质图书。

  3.流程管理:开展“三审三校”制度落实专项检查

  针对出版单位内部存在管理失范,“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流于形式等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19年11月下发通知,明确出版单位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的基本要求,并开展出版单位“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要求各出版单位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抽查督查,重点检查制度落实、人员资质、职责落实、新媒体内容把关等方面。

  “三审三校”制度落实专项检查可以督促出版单位完善制度建设和确保制度落实,帮助出版单位排查出版流程上存在的风险隐患,以保证出版内容的导向正确和高质量发展。

  (二)五大出版板块的基本情况

  1.主题图书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选题是2019年主题出版的重中之重。[2]此外,还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相关的主题出版物,以及部分文学类、少儿类主题出版物。这些主题出版物既有高站位宏大叙事的,也有从小角度切入的,内容丰富多样,共同唱响了主旋律,积聚了正能量,展示了时代新成就,体现了时代新风貌,成为出版工作的一个亮点。

  2.大型出版工程

  2019年,部分大型出版工程经过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历经多年的编撰,终于得以出版发行,引人瞩目。这些书籍在中华文化传承、知识积累、规范确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5月,《马藏》第1部第1—5卷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马藏》是目前国内外最为完备、权威、最具思想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文献典籍。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曾亲自询问“马藏工程”进展情况,称赞这项工程非常有意义。[3]

  《中华大典》是国务院批准并列入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重点出版工程项目,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共二十四典。2019年5月,《中华大典·数学典》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首发,它是一部系统、严谨和权威的中国古代数学原始资料汇编;2019年10月,《中华大典·理化典》在合肥发布,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古代物质科学文化研究再上新高度。

  2019年11月,历时12年整理、五辑总计96册的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由中华书局全部出版。《龙泉司法档案选编》收入了浙江龙泉地区所藏晚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是目前所知民国时期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大的地方司法档案。[4]

  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历经14年,不断有阶段性成果出版。该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它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还原中国古代绘画神韵的高精度、大开本图像文献集成,为厘清中国古代绘画真伪和流传提供了最清晰、最权威的传世图像。2019年7月,其中的《先秦汉唐画全集》“传世作品”卷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并通过验收。[5]

  3.教育出版

  2019年,全国中小学的教材出版工作主要围绕着统编三科教材展开。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高中阶段的统编三科教材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6个省(市)率先使用。各大教育出版社全力投入到统编三科教材的征订、印制、发行工作中,以确保统编三科教材高质高效供应。同时基础教育出版机构还致力于建立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服务体系,包括教学研究、课程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师培训等方面。教育出版社逐步实现由教材产品提供商转型为全方位教材服务提供商,由传统纸质教材升级为立体教材开发。此外,基础教育出版行业还主动适应5G时代信息化发展需要,建立教育资源线上平台,推动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

  2019年,各高校出版社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教材的出版与使用。从2005年“马工程”实施以来,15年间“马工程”重点教材共立项139种,基本覆盖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此外,2018年,教育部启动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教材的编写,也纳入了“马工程”重点教材体系。作为马工程教材建设的主力军,高等教育出版社承担了多数“马工程”教材的出版工作。除了保证出版“马工程”教材的高质量出版以外,高教社还为“马工程”教材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举办教材培训班,帮助教师用好书、上好课;主动适应当下大学生特点,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提升教材育人效果。[6]

  2019年,高校出版社立足于自身特色,打造出版品牌,推动融合创新发展,致力于打造以教材为核心的知识服务在线生态,探索新兴技术在教材出版发行中的应用,将教育出版的各个环节打通融合。清华大学出版社建立的个性化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库——文泉学堂于2019年正式启动推广工作,受到高校图书馆欢迎。

  4.专业与学术出版

  2019年,学术出版单位致力于追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主动适应科技创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依托大学多学科综合平台优势,整合学术产业链,推进融合创新发展。学术出版单位还积极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2017年成立的“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目前已经涵盖来自五大洲56个国家和地区的310多家学术、专业出版商。2019年,该出版联盟更名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该出版合作体于2019年4月在伊朗召开了“‘一带一路’与民心相通”论坛,产生了很大影响。[7]201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输出版权171项,输出语种达18种,特别是输出到越南、阿拉伯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图书,近年来都产生了持续的销售版税,说明北大社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上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8]

  5.大众出版

  2019年,大众出版紧跟社会热点,满足大众需求,推出了一批价值较高、可读性较强的精品图书。少儿类图书的主题出版表现亮眼,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现实题材、抗战题材等时代主题,策划了“共和国勋章”系列、“共和国大科学家故事丛书”、“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丛书”、《天使的眼镜》、《环形城堡》、《童哨声声》等优秀作品。还尝试使用新技术创新表现形式,如浙少社推出的《领风者》是首部以马克思为题材的漫画,并且推出了首个讲述马克思故事的全媒体系列产品,包括动画片、主题歌、舞台剧等全产业链产品。[9]但少儿出版行业的发展还存在问题:部分少儿类图书在价值观上存在错误引导,少儿科普图书原创力仍然不足。总体来看,少儿出版仍然竞争激烈,市场火热,但已往控量提质方向发展。

  2019年的文学类图书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注重打造原创精品,还进行了融合发展的探索。长篇小说聚焦现实,围绕国家建设、家风建设、国家科技战略等时代主题进行创作,体现了较强的责任意识。因为2019年是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年,所以有大批原创作品涌现。报告文学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的主题,反映时代变迁,唱响主旋律。诗歌、散文创作活跃,品种丰富,套系化组合成为特点。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注重基础文献的整理和对经典的二次开发。文学类出版进行了融合发展的探索,文学产品的形态更为多样,有声读物将成为文学作品传播的一种重要形态。“文学+VR”“文学+AR”等让文学作品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文学出版还主动寻求与科技、影视、动漫、游戏、教育等相关企业的合作,以延伸文学出版的产业链。[10]

  此外,大众出版中的金融理财类书籍受到读者喜爱。在艾瑞咨询公布的《2019年中国图书市场报告》中,经典金融理财类书籍占据了2019年电子书畅销榜Top10中的绝大多数。大众出版中科技生活类图书因为AI、5G、区块链、VR、大数据等新兴科技领域的流行而备受关注。[11]

  二、2019年图书出版业发展亮点

  2019年,中国图书出版业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融合发展、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呈现了很多值得总结的亮点。

  1.弘扬主旋律的主题出版表现出色

  2019年的主题出版坚持价值引领、突出主旋律、思想鲜明、表现出色。图书出版界聚焦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题,精心推出了一系列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出版精品图书。这些图书从不同角度展现出70年来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经历的历史阶段和收获的宝贵经验。《新中国发展面对面》《新中国极简史:1949—2019的年度故事》《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等图书从宏观视角展示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变迁。此外,还有不少从微观视角切入的主题出版图书,以小见大,生动有趣,如《70年邮票看中国》通过70年来邮票的变迁来记录中国的发展历经的阶段;又如《账本里的中国》通过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账本的变迁来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19年出版界推出了一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图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讲故事》《之江新语》《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等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图书不仅畅销国内,有的还远销海外。根据京东图书和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图书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纸书榜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名列第一,由此可见其受欢迎程度。[12]《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书,中文版已发行超过300万册,并输出12个语种的版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文件及辅导读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发行量已超过550余万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图书销售量更是突破了3400万册,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的同名有声读物播放量达到1.8亿次。这些无不体现了主题出版的巨大市场潜力。[13]

  2.新技术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机遇

  5G、人工智能、物联网、AR、VR、MR、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新技术为图书出版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驱动图书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图书出版在内容生产、内容呈现、产品形态、用户建设等方面都因新技术都有了新的可能,推动图书出版产业融合发展。

  新技术使得图书的内容呈现形式丰富多样。5G背景下信息传输的高速率,为VR、AR、MR技术融入图书产品中带来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这将颠覆纸书形态,为读者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大大提升阅读体验。2019年8月,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暨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节上,设立了“5G新阅读展区”,读者可以在此亲身体验5G+VR虚拟沉浸式阅读、5G+AR增强现实阅读、5G+MR混合现实阅读、5G高速率阅读、5G全息交互分享,充分展示了5G时代“万书互联、人书互动、纸电融合”的未来新阅读应用场景。[14]

  3.有声读物拓展传统出版发展空间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6%的成年人有听书习惯。有声读物市场已连续5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有声读物市场的蓬勃发展,让传统图书出版机构看到了新的商机,图书出版机构利用自身拥有的优质作者和版权资源,将纸书转化为有声书,延伸传统图书出版的产业链,实现利润增长。同时,有声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纸质书做“宣传推广”,带动纸质书的销量。虽然目前有声读物的赢利能力还有限,但随着国民知识付费习惯的逐步形成,其前景可观。

  接力出版社根据纸质书开发了500多种有声书,《小天鹅睡前故事》《故事中的经济学》等有声书产品广受读者好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纸质书、有声书、电子书在各渠道同步上市,纸质书首印30万册迅速售罄,已加印4次,有声书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纸、声、电三种不同形态的内容产品联动发力,更大化发挥IP价值。

  中国出版集团整合旗下人民文学出版社等丰富出版资源,在喜马拉雅已上线300多种有声书产品,覆盖《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名著,收获了40多万粉丝。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搭建“人文读书声”有声小站,融合了看书、听书、看视频等多种阅读方式。

  学习出版社以图书为蓝本,制作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有声读物。除在图书封底印制了听书平台的二维码以外,还在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多个平台提供听书服务。自上线以来,在喜马拉雅平台的播放量达到了1.81亿次,订阅数量超过6.5万,图书销售突破3400万册。在实现纸质图书和数字出版资源深度融合的同时,也再次说明,有声读物市场空间巨大。

  4.“一带一路”助力中国图书走出去

  图书出版单位根据“一带一路”建设,加速了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步伐,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图书版权,不断提升中国图书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影响力。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9年10月发布的《“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已与83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图书、电子出版物、网络文学等方面的版权贸易,占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国家总量的近2/3。

  2019年9月,“中国书架”肯尼亚合作签约仪式暨湖北出版文化成果展在肯尼亚举行,“中国书架”首次落地非洲,同时也签约了“荆楚书架”合作协议。此次活动还将几百种反映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图书带给了非洲读者。湖北出版界大胆走出去,在非洲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探索“一带一路”发展。

  10月,第3届东南亚中国图书巡回展召开,中国80多家出版机构携1万多种、3万多册图书赴泰国、菲律宾、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巡回展出。少儿、艺术、文学和医学等类图书在东南亚各国非常受欢迎。同期举办的版权论坛和版权一对一交流会等活动受到海外书业欢迎,在图书销售、版权交易等多方面达成合作,还得到泰国、柬埔寨等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三、图书出版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尽管出版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有些长期以来一直制约出版业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

  (一)图书出版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部分出版社把关不够严格,图书出版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任重道远

  长期以来,出版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数量的增长和扩张,一些出版单位忽视质量问题,这种情况已经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了图书“质量管理2019”专项工作,重点围绕文艺、少儿、教材、教辅、科普类图书进行了编校质量检查,共组织抽查100家图书出版单位的300种图书,经专家审核,于11月公布认定35种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涉及29家图书出版单位,总体不合格率为11.7%。

  近年来,在部分图书出版单位里,国家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对图书导向和内容把关不严,对出版流程管理失范,造成了图书出版数量不断扩充,质量却跟不上的问题。一些图书出版机构严重超范围出书,出版了一堆可出可不出、没有什么价值的作品。出版选题把关不严,重复出版严重,炒冷饭,编校质量不高,追求“三俗”,图书“标题党”等现象,引起了读者的强烈不满。在一些少儿图书里,甚至还夹杂着一些惊悚的、暴力的、色情的、粗口的内容,给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2.融合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编辑出版队伍难适应新形势

  近年来,图书出版业也在探讨融合发展的各种路径,但由于总体上行业增长情况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而言较好,融合发展和转型的紧迫性不强,在技术研发、技术应用、新媒体平台运营等方面的动力和能力显得不足。图书出版机构在推动图书出版与新兴技术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可能面临着收益转化慢甚至收不抵支的困境。但如果图书出版业不及时地吸纳和应用新兴技术,就会在日趋激烈的阅读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地受到新媒体的冲击。

  图书出版业在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另一问题是人才问题。编辑人才是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基石。图书出版业态正在发生巨变,迫使编辑出版队伍也面临转型升级。新型编辑,不仅要会把关导向和处理字符,还要会整合碎片化的内容,建立海量内容资源库,同时要树立全渠道传播理念,设计和生产多元化的内容产品,提高内容的点击率、浏览量和转化率。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这类新型的编辑人才在传统的图书出版单位是稀缺的。

  3.新冠肺炎疫情使电子书需求量增加,但电子书商业价值转换不足

  2020年1月,在全国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减少外出的居家生活让广大民众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看书。另外,教育部2月7日提出“未经学校批准不准返校”的要求,全国中小学和大学都开始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众对图书的需求量。而在疫情期间,图书零售实体店闭店和图书网店发货物流不畅通导致民众难以及时获取纸质书,因此转而寻求电子书,这使得电子书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电子书可以直接线上制作、发布和获取,跳过了传统图书需要的线下印刷、物流运输、书店上架等依托人力的环节。在此次疫情期间,电子书相比纸书更具有优势。各出版社和内容服务提供商相继将自有的优质资源免费开放给广大民众。中信出版社提供超过3000本电子书和超过600本有声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首批开放了300多本电子书资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免费开放了“人大芸窗数字教材平台”……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方便了广大师生开展线上教学。

  免费模式可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体现出图书出版机构的社会责任担当。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免费模式对电子书赢利模式的冲击。图书出版机构在电子书内容生产时,也需要承担包括组稿、编辑、排版等在内的成本。免费模式虽然可以通过自有平台或第三方平台的流量变现,但一味的免费模式,一方面容易让用户变成“伸手党”,不利于付费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让电子书商业价值转换更加困难,纸质图书的销量受到影响,图书出版机构内容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图书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而图书出版机构如何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实现多方共赢,成为图书出版行业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此外,目前的出版业组织结构多采取金字塔式的科层结构,决策层次过多,效率低下,也不适应新型媒体及时、快速、碎片化、扁平化等要求,需要进行变革。

  (二)促进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由严格把关到创造精品,强化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本质是提高发展质量。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最核心要求。图书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做到对导向和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将“三审三校”制度落实到位。按照提质减量的要求,拒绝平庸选题、“三俗”选题;避免重复出版,跟风出版;杜绝胡拼乱凑,粗制滥造。同时出版社要构建自身完善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出版流程各个环节中的责任主体,完善图书质量的奖惩机制,保证每一本书的质量。图书出版业应该改变以大规模品种扩张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迈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新阶段。衡量编辑出版工作的质量已经不满足于差错率等简单的编校质量,而应上升到更高层面的精品出版,从价值维度、品牌维度、创新维度去打磨精品,创造一批具有思想性、可读性、原创性的图书精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提供融合发展相关支持,编辑出版队伍践行“四力”要求

  传统图书出版业要实现融合发展,需要在技术研发、内容生产、平台运营等多个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维持和运作。要解决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既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进行统筹规划,设立相关的奖励、鼓励措施和办法,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还需要图书出版机构创新思路,尽快将新技术的应用变为利润增长点。要解决转型升级融合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既需要图书出版机构提升在技术研发与应用、平台运营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图书出版机构加强与外部科技企业的合作,加快新技术在图书出版领域的转化和应用。

  解决图书出版业融合发展中能力不足的另一关键是编辑出版队伍的转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新型编辑出版人才,需要兼备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经营素质和技术素质,成为高水平、专业化、复合型、创新型适应融合发展的编辑出版人才。

  3.建立全版权运营机制,实现纸书到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延伸

  根据融合发展的需要,重塑图书生产出版流程。创新纸书形式,将其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使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完善读者服务,提升阅读体验。同时,还应实现图书内容的一次生产,纸书、电子书、有声书、短视频等多形态转化,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内容分发。重视探索电子书、有声书等数字出版物的商业价值转换模式,构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通过建立全版权运营机制,将传统纸书内容的价值延伸至数字出版全产业链,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内容变现。

  四、2020年图书出版业趋势展望

  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影响,2020年将是艰难曲折而极具挑战性的一年,图书出版业要同心协力、开拓前行,争取向建党100周年交出一份好的答卷。

  (一)主题出版继续发力,将聚焦六方面选题重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20年2月,中宣部下发通知,明确了2020年主题出版的六方面选题重点: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营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出版工作;宣传阐释党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提早谋划、提前启动,认真组织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选题编写出版工作。[15]

  2020年的主题出版将围绕这六方面的选题重点,继续发力。通过出版一批理论专著、权威读本、通俗读物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一线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和先进人物的故事讲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供坚定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出版一批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励志自强的读物,传播科学知识,加强健康安全和生态保护教育,培育公民文明习惯。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这些重点选题的主题图书来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

  (二)政府将在出版公共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对图书出版业态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比如,在疫情期间,电子书、有声书绕开了印刷、物流、实体书店等需要人工实现的环节,充分展现出了它们效率高、成本低、传递快等优势。广大人民在居家隔离的闲暇日子里,通过电子书和有声书丰富精神生活;在“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中,用电子书辅助教学。这一方面提升了电子读物的需求量,另一方面也利于培养读者的电子阅读习惯,为将来扩大电子书和有声书市场埋下伏笔。特别是以教材教辅为主的出版社,原先配套纸质教材建立的线上平台,在这次“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将为相关出版社将来更好地进军在线教育领域奠定基础。

  疫情期间的停工休业,使实体书店也只能闭店歇业。快递物流的不畅通,使图书的线上商城的销量也受到影响。对图书出版产业上游的编辑工作而言,疫情的突然出现打乱了原来的选题计划,读者的兴趣发生改变,必须重新做出调整。在新媒体盛行的背景下,对内容的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图书出版业为了抢时效,需要大大缩减编辑审稿流程上所花的时间,而这难免会影响图书的质量。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导致全球的图书出版业都因此受到影响。图书出版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受到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各类书展:巴黎书展取消,伦敦书展取消,莱比锡书展取消……参展商们不得不重新进行协商和洽谈,整个出版业的行程都被迫做出调整。疫情还广泛波及制造业,受中国工厂停工影响,大量在中国印刷的书籍出现延误。实体书店更是受到重创,3月初意大利的图书销量减少了25%,在疫情重灾区的北方地区更是锐减了50%。

  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政府管理部门通过公共政策弥补市场的不足以保证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显得格外重要。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多数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图书出版业渡过难关,同时保障图书出版业在非常时期发挥公共服务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北京市政府于2020年2月19日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包含“聚合力、促精品、育动能、强支持、优服务”5个部分共28条,故其又被称为“北京文化28条”。其中与图书出版业密切相关的包括:减免房租、税收及缓缴社保费用,实施财政补贴,鼓励网上办事、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引导和支持精品创作,鼓励出版单位在疫情期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优质内容资源,鼓励实体书店和印刷企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营业,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等等。[16]此外,还有陕西省政府2月13日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支持文化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政府于2月17日出台了《全力支持服务本市文化企业疫情防控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特殊时期,更需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需要发挥图书出版的公共服务功能,落实其公益性职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

  (三)5G普及将促进图书出版业态的转型升级

  2019年11月,三大运营商5G套餐的上线,标志着国内5G正式商用。2020年网络覆盖和5G手机都会基本上得到普及。2020年将会是5G全面爆发的一年,并将持续改变图书出版业态。

  在图书内容生产方面,5G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助力提升组稿和校稿的效率和准确率。目前虽然市面上也有一些组稿和校稿的软件,但其成熟度仍不够高。编辑审稿和校对仍需要依托纸质稿,以人工为主,这使得编辑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了这些机械的重复工作中,缩减了策划和创意的时间精力投入。借助5G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更多智能化的编辑软件,提升软件运行的流畅度,加快稿件传输的速率,提高审稿校对的准确率,逐步将编辑出版工作者从繁复的案头工作中解放出来,并使书稿的流转真正实现无纸化。

  在图书内容呈现方面,5G的普及助力图书的内容视频化呈现,将其与VR、AR、MR结合,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5G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特点,将很大程度地改善网络视频收看体验。5G普及将带领人们进入视频时代,图书除了现有的电子书、有声书等呈现形式外,将以更为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2019年3月,扬州“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其电视图书馆将海量图书视频化呈现,自上线以来,已突破600万次的点播量,受到市民欢迎。[17]这让我们看到了图书视频化呈现的巨大市场。

  在读者服务方面,5G技术能让出版社与读者的沟通更加实时和便捷。近年来出版单位借助二维码、微博、公众号等方式大大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互动。5G技术的普及将使出版社与读者的沟通进一步增强。在图书的营销方面,出版社将利用大数据精准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开辟读者对于内容偏好的反馈渠道。在传统出版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读者优先”原则将变得更为重要,通过对读者阅读形成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更加快速、精准地了解读者需求,从而定制化生产更多优质内容,并且实现精准化投放。

  参考文献

  [1]赵强.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助力出版高质量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1-07(003).

  [2]孙海悦.90种!今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确定[EB/OL].(2019-06-11).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9/epaper/d7010/d1b/201906/98233.html.

  [3]《马藏》第一部1至5卷出版[N].人民日报,2019-05-06.

  [4]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龙泉司法档案选编》出版[EB/OL].(2019-11-15).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19-11/15/c_1125237036.htm.

  [5]盛世修大典丹青耀古今——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纪事[N].浙江日报,2019-03-20.

  [6]马工程重点教材:推动理论创新体现中国特色[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8-08.

  [7]2019年度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R].中国出版协会,2020-01-19.

  [8]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黎明:以学术为本,立志冠清流[N].中华读书报,2020-01-08.

  [9]刘蓓蓓,孙海悦.7家专业少儿出版社编辑畅谈:做好少儿主题出版图书难点在哪儿[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2-25.

  [10]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文教书和童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EB/OL].(2019-12-27).https://www.sohu.com/a/363133522_100114501.

  [11][12]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文教书和童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2-26.

  [13]精品礼赞七十年行业发展亮点多[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2-23.

  [14]郭永超.5G时代下主题出版的融合发展新思考[J].出版广角,2020(1):22-24.

  [15]中宣部明确2020年主题出版六方面选题重点[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2-21.

  [16]王坤宁,李婧璇.北京打出28项政策组合拳为疫情下文化企业渡难关护航[EB/OL].(2020-02-19).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20/epaper/d7179/d1b/202002/104599.html.

  [17]厉害了!扬州“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荣膺“国家示范”[EB/OL].(2019-03-14).https://www.sohu.com/a/301309596_9998101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