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非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困境与思考——基于10个非英语国家SCI收录期刊的实证研究

2020-06-27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作 者】刘雪立:新乡医学院期刊社;郭佳、申蓝: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

  【摘 要】[目的] 探讨非英语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与英文期刊学术影响力差异程度及非英文期刊影响因子的结构特征。[方法] 以10个非英语国家SCI收录的英文期刊和非英文期刊为研究对象,以WoS数据库和JCR为数据来源,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影响因子百分位和期刊PR8指数为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统计分析英文期刊和非英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差异。[结果] 非英文期刊(荷兰语期刊除外)学术影响力指标明显低于英文期刊;10个非英语国家中,有9个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明显低于英文期刊,而且本民族语言期刊影响因子很大程度上由国内学者贡献(中文期刊尤其明显)。[结论] 非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十分有限,因此,中文科技期刊不宜提倡国际化;我国优秀科技期刊可以考虑英文版和中文版同步出版。

  【关键词】科技期刊;英文期刊;非英文期刊;期刊影响力;期刊国际化

  1994年南京大学图书馆的曹明[1]和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放射科医生Elster等[2]几乎同时意识到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问题。前者对国外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后者通过对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1980—1982年和1990—1992年发表的3398篇论文来源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认为该刊的国际化程度在迅速提高。他们探讨的科技期刊国际化主要是指国外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任胜利等[3]于1998年最早提出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问题,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4,5,6]。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7,8,9,10],使其迅速成为21世纪国内期刊研究的热点。

  中国科协自2012年起组织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11],目的是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支持创办一批代表我国前沿学科、优势学科,或能填补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学科空白的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目前来看,该计划的实施初见成效[12,13]。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提出的科技期刊国际化、国际影响力等,多数是针对英文科技期刊,较少涉及中文科技期刊。但随着《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年版)》的发布[14],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每年公布“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均包括中文科技期刊),把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问题突显出来,点燃了中文科技期刊办刊人的“国际化”热情,得到部分学者[15,16]的积极响应。2018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随后有学者[17]提出建设世界一流中文科技期刊的宏伟目标。

  多数学者[10,18-19]认为,出版语言的国际化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基础和重要特征,非英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究竟如何?或者说这些期刊能否成为国际一流科技期刊?中文科技期刊可否实现国际化?这些问题想必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本研究以10个非英语国家出版的SCI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维度揭示非英文期刊与英文科技期刊的差距。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版JCR收录的期刊中具有期刊PR8指数(JIPR8)的期刊共8969种[20],其中,期刊数量较多的10种非英语语言为:德语(78种期刊)、西班牙语(69种)、法语(48种)、葡萄牙语(主要来自巴西,47种)、中文(18种)、土耳其语(18种)、波兰语(17种)、荷兰语(14种)、日语(11种)和意大利语(11种),对应的10个国家为德国(英文期刊411种)、西班牙(20种)、法国(63种)、巴西(41种)、中国(173种)、土耳其(27种)、波兰(98种)、荷兰(619种)、日本(200种)和意大利(79种)。SCI收录的上述10种非英语语言出版的期刊共331种,对应10个国家的SCI收录的1731种英文期刊即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期刊影响力指标的确定

  选择4个定量指标和1个定性分级指标。定量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影响因子百分位(Average 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aJIFP)和JIPR8,定性分级指标为JCR期刊分区。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aJIFP和期刊分区均来自2017年版JCR,JIPR8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见文献[20]。指标的选择既有绝对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又有相对量指标(影响因子),还有经过学科标准化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aJIFP和JIPR8)。在不区分学科的情况下,比较不同国家、不同出版语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更有价值。

  1.2.2 期刊出版语言和所属国家/地区

  登录InCites数据平台,选择JCR数据库,“自定义指标”(Customize Indicators)选择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aJIFP等指标,并将其导出为Excel文件。分别导出Q1、Q2、Q3和Q4区期刊,将期刊分区信息与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aJIFP等指标进行合并。在JCR数据库中逐一打开每种期刊,获取每种期刊出版语言和所属国家/地区信息,添加到Excel文件。

  1.2.3 影响因子构成特征及数据获取

  影响因子的构成主要包括计算影响因子的被引频次、自引频次、引证文献数和引证文献来源国家/地区。JCR数据库中以期刊ISSN或期刊名称进行检索,打开该期刊后台数据即显示该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数据,如图1所示。其中,“528”即为某期刊影响因子构成中的被引频次。点击带有超链接的数字“528”即可查询该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中的自引量(图2),大多数期刊的自引量排在第一位。国家/地区自引的查询相对比较复杂,必须在Web of Science中打开(点击图2中的View in Web of Science)引证文献,通过“分析检索结果”获得。



图1   JCR中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


图2   构成期刊影响因子的被引频次中的自引来源

  1.2.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工具选择SPSS 18软件,不同国家/地区英文期刊和非英文期刊、同一国家/地区的英文期刊和非英文期刊各指标的比较统一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出版语言期刊影响力指标比较

  SCI收录的英文期刊和不同国家10种非英文期刊的主要影响力指标见表1。2017年版JCR中具有JIPR8的英文期刊共7863种,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aJIFP和JIPR8的均值分别为6990、2.751、51.394和15.999,Q1和Q2区期刊共4287种,占英文期刊总数的54.5%。10种非英语出版语言中,只有荷兰语期刊表现异常突出,各项指标均值都优于英文期刊。除了英语和荷兰语期刊外,表现较好的是中文和西班牙语期刊,但与英语和荷兰语期刊相比,差距均异常明显,其他非英语语言期刊与英文期刊差距更加明显。除了荷兰语期刊外,其余9种非英语语言期刊共317种,但Q1和Q2区期刊只有14种,占4.4%。土耳其语和日语期刊的各项指标均最低,这两种语言期刊共29种,只有1种期刊(日语)进入Q2区。波兰语、葡萄牙语和土耳其语这3种语言期刊共82种,没有1种期刊进入Q1区或Q2区。


表1   英文期刊与非英文期刊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统计特征值
出版语言 英语 中文 波兰语 德语 法语 荷兰语 葡萄牙语 日语 土耳其语 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
期刊数量 /种 7863 18 17 78 48 14 47 11 18 69 11
总被引频次 均值 6990 2133 553 600 648 8942 1240 510 320 486 404
中位数 1960 1834 569 273.5 401 8954 851 269 243 307 243
秩均值 4195.51 3804.05 1505.09 1255.26 1598.90 5991.36 2670.12 1171.73 791.89 1186.33 1065.95
影响因子 均值 2.751 0.915 0.841 0.689 0.624 3.570 0.695 0.406 0.484 0.809 0.724
中位数 2.014 0.704 0.817 0.526 0.611 3.559 0.550 0.317 0.347 0.526 0.600
秩均值 4211.43 1713.52 1576.41 1158.19 1081.99 5682.82 1189.22 503.45 703.86 1395.12 1281.05
aJIFP 均值 51.394 21.942 13.525 14.779 15.135 64.121 16.193 9.378 9.962 18.534 18.659
中位数 51.953 16.667 9.398 10.054 8.402 74.510 14.516 4.094 6.073 11.786 11.250
秩均值 4212.01 1768.90 1069.97 1175.14 1206.86 5282.89 1288.21 724.14 781.56 1486.20 1497.59
JIPR8 均值 15.999 8.557 8.487 7.503 7.406 17.867 8.180 6.568 5.899 7.655 7.164
中位数 15.263 8.020 8.585 6.919 7.423 20.045 8.026 5.943 5.490 7.000 5.539
秩均值 4220.64 1280.95 1215.88 1061.79 1071.04 5526.36 1117.21 753.55 532.11 1038.67 1036.09
JCR分区期刊数量 Q1+Q2 4287 1 0 3 2 12 0 1 0 6 1
占比 /% 54.5 5.6 0.0 3.8 4.2 85.7 0.0 9.1 0.0 8.7 9.1

  2.2 各国家英文期刊和本民族语言期刊影响力比较

  同一国家英文期刊与本民族语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比较更能体现非英文期刊与英文期刊的差距。表2列出了10个SCI收录期刊数量较多的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与英文期刊的主要影响力指标。可以看出,德语期刊与英文期刊影响力指标异常悬殊,尤其是影响因子、aJIFP和JIPR8。荷兰语期刊表现异常特殊,其各项指标均略大于荷兰出版的英文期刊,但其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除了荷兰外,其余9个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的影响因子、aJIFP和JIPR8均明显低于本国出版的英文期刊,而且多数国家的这两种语言期刊差异极为显著。由于总被引频次受发文量影响较为明显,且提高发文量相对容易,所以,各个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和英文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差异相对较小,甚至没有差异,如法国、荷兰、巴西、西班牙和中国5个国家这两种语言期刊被引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10个国家英文期刊和本民族语言期刊影响力指标比较
国家 期刊类型 期刊数量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aJIFP JIPR8
波兰 英文期刊 98 818±701.4 1.117±0.643 29.678±18.632 29.678±18.632
民族语言期刊 17 553.3±333.9 0.841±0.374 13.525±10.967 13.525±10.967
t   2.460 2.473 4.958 4.958
P   0.018 0.018 <0.001 <0.001
德国 英文期刊 411 5967.8±19289.3 2.621±2.596 55.147±24.405 16.65±5.782
民族语言期刊 71 607.4±1137.5 0.693±0.707 14.6±17.199 7.486±4.387
t   5.578 12.595 17.111 15.438
P   <0.001 <0.001 <0.001 <0.001
法国 英文期刊 63 4075.9±15177.8 1.992±1.095 46.811±23.964 14.589±5.382
民族语言期刊 47 653.4±605 0.627±0.431 15.241±16.597 7.432±3.829
t   1.788 9.002 8.158 8.148
P   0.079 <0.001 <0.001 <0.001
荷兰 英文期刊 619 7450.1±12500.6 2.743±2.421 57.789±24.616 17.769±5.336
民族语言期刊 14 8942.4±5019.7 3.57±2.153 64.121±29.369 17.867±7.19
t   1.042 1.418 0.800 0.051
P   0.312 0.179 0.437 0.960
巴西 英文期刊 41 1510.2±1451.3 1.236±0.667 33.845±19.704 10.968±3.062
民族语言期刊 43 1318.4±1135.3 0.668±0.396 16.305±11.745 8.161±2.73
t   0.672 4.716 4.926 4.428
P   0.503 <0.001 <0.001 <0.001
日本 英文期刊 200 2482.9±3491.4 1.607±1.471 34.13±22.474 12.63±3.805
民族语言期刊 11 509.6±583.3 0.406±0.255 9.378±10.587 6.568±3.183
t   6.510 9.285 6.941 6.081
P   <0.001 <0.001 <0.001 <0.001
土耳其 英文期刊 27 801.6±590.2 0.888±0.523 21.266±17.612 9.649±3.353
民族语言期刊 18 319.7±215.5 0.484±0.383 9.962±10.41 5.899±2.453
t   3.874 2.988 2.702 4.328
P   <0.001 0.005 0.010 <0.001
西班牙 英文期刊 20 1210±1250.8 1.371±0.785 42.298±25.105 13.656±4.086
民族语言期刊 32 672.9±658.1 1.183±1.036 24.311±22.185 9.024±3.274
t   1.773 0.740 2.627 4.283
P   0.088 0.463 0.013 <0.001
意大利 英文期刊 79 3021.1±9383 2.104±3.476 36.692±24.931 12.89±4.967
民族语言期刊 11 404.0±304.5 0.724±0.518 18.66±21.777 7.164±4.282
t   2.470 3.277 2.526 4.070
P   0.016 0.002 0.024 0.001
中国 英文期刊 170 1798.5±2105.5 2.418±2.421 48.895±27.121 13.459±5.265
民族语言期刊 18 2353.4±1810.6 0.936±0.620 22.652±17.607 8.678±3.252
t   1.217 6.308 5.663 5.529
P   0.236 <0.001 <0.001 <0.001

  我国中文期刊与英文期刊的影响因子、aJIFP和JIPR8差距也非常明显(均为P<0.001),而中文期刊被引频次总体水平略高于英文期刊,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6,P=0.393),这主要是由期刊发文量决定的。2017年版JCR中,18种中文期刊的可被引文献量为5477篇,刊均发文量为304.3篇,而173种英文期刊的可被引文献量为20883篇,刊均发文量为120.7篇。由此看来,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稿源更加充足。

  2.3 国家自引对非英文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

  许多国内中文期刊在SCI数据库能够检索到被引用,但这些引用多为国内学者的自引[21]。还有一种情况是国家自引,即同一国家作者之间相互引用[22]。可想而知,许多非英文期刊在SCI数据库的被引频次是由国内学者自引贡献的,程度如何不得而知。为此,本研究对中文期刊(表3)、日语期刊(表4)、意大利语期刊(表5)、德语期刊(表6)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本国文献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率。


表3   中文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构成
期刊名称 来源文献(2015—2016年)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构成 JCR分区
可被引文献数 中文文献数 中文文献占比 /% 被引频次 期刊自引频次 引证文献数 中国文献数 中国作者贡献率
Acta Chim Sinica 257 247 96.1 2.735 703 138 502 479 0.954 Q2
Acta Metall Sin 362 362 100.0 0.704 255 65 215 203 0.944 Q3
Acta Petrol Sin 520 520 100.0 1.238 644 186 403 400 0.993 Q3
Acta Phys Sin-Ch Ed 2280 2280 100.0 0.669 1525 506 1126 1067 0.948 Q4
Acta Phys-Chim Sin 625 466 74.6 0.846 528 152 443 399 0.901 Q4
Acta Polym Sin 398 398 100.0 0.656 261 76 227 214 0.943 Q4
Chem J Chinese U 701 688 98.1 0.695 487 292 360 343 0.953 Q4
Chinese J Anal Chem 581 402 69.2 0.824 479 194 375 304 0.811 Q4
Chinese J Geophys-Ch 811 811 100.0 0.880 714 375 457 441 0.965 Q4
Chinese J Inorg Chem 604 432 71.5 0.654 395 181 292 279 0.955 Q4
Chinese J Org Chem 641 637 99.4 1.392 892 437 586 543 0.927 Q3
J Infrared Millim W 243 161 66.3 0.387 94 33 81 74 0.914 Q4
J Inorg Mater 431 376 87.2 0.490 211 60 172 154 0.895 Q4
New Carbon Mater 158 90 57.0 1.171 185 30 158 105 0.665 Q4
Prog Biochem Biophys 243 215 88.5 0.288 70 17 51 44 0.863 Q4
Prog Chem 322 322 100.0 0.820 264 34 244 190 0.779 Q4
Rare Metal Mat Eng 1573 1120 71.2 0.290 456 116 391 312 0.798 Q4
Spectrosc Spect Anal 1434 1284 89.5 0.326 468 205 414 375 0.906 Q4

  注:可被引文献是指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论文(Review);被引频次是指参与影响因子计算的被引量;期刊自引是指参与影响因子计算的被引量中的自引量;引证文献数是指对期刊影响因子有贡献的文献数量。

表4   日语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构成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构成 JCR分区
被引频次 期刊自引频次 引证文献数 日本文献数 日本作者贡献率
J Jpn Petrol Inst 0.631 53 5 52 23 0.442 Q3
J Agric Meteorol 1.037 56 8 42 22 0.524 Q2
Jpn J Appl Entomol Z 0.317 13 10 11 10 0.909 Q4
Sci Technol Energ Ma 0.558 29 8 22 14 0.636 Q4
Nihon Reoroji Gakk 0.377 23 10 23 15 0.652 Q4
Tetsu To Hagane 0.284 52 18 40 34 0.850 Q4
Kagaku Kogaku Ronbun 0.247 24 15 18 17 0.944 Q4
Food Hyg Safe Sci 0.373 31 4 29 16 0.552 Q4
Yakugaku Zasshi 0.293 109 28 92 40 0.435 Q4
Kobunshi Ronbunshu 0.239 39 18 36 30 0.833 Q4
Sen-I Gakkaishi 0.109 15 7 15 13 0.867 Q4

表5   意大利语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构成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构成 JCR分区
被引频次 期刊自引频次 引证文献数 意大利文献数 意大利作者贡献率
Hystrix 1.862 108 8 100 32 0.320 Q1
Epidemiol Prev 1.289 165 20 128 90 0.703 Q3
Ann I Super Sanita 1.158 139 13 125 50 0.400 Q4
Acta Medica Mediterr 0.751 417 292 154 56 0.364 Q4
Ann Ital Chir 0.708 136 38 108 55 0.509 Q4
Riv Psichiatr 0.600 42 10 38 29 0.763 Q4
Metall Ital 0.432 54 4 49 13 0.265 Q4
Assist Inferm Ric 0.404 23 9 17 16 0.941 Q4
Prog Nutr 0.323 31 15 23 7 0.304 Q4
Large Anim Rev 0.260 19 3 18 12 0.667 Q4
Med Sport 0.172 16 5 14 4 0.286 Q4

表6   德语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构成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构成 JCR分区
被引频次 期刊自引频次 引证文献数 德国文献数 德国作者贡献率
Ultraschall Med 4.389 474 79 260 94 0.362 Q1
Phytomedicine 3.610 1296 56 1149 42 0.037 Q1
Z Med Phys 1.891 121 11 118 51 0.432 Q3
Rofo-Fortschr Rontg 1.636 247 31 219 96 0.438 Q3
Z Gastroenterol 1.612 237 38 198 131 0.662 Q4
Salamandra 1.460 73 11 70 14 0.200 Q2
Hamostaseologie 1.345 113 9 104 27 0.260 Q4
Geburtsh Frauenheilk 1.291 262 34 239 93 0.389 Q4
Verhaltenstherapie 1.239 57 23 43 37 0.860 Q4
Schmerz 1.215 147 37 107 61 0.570 Q4
Oper Orthop Traumato 1.188 101 15 69 41 0.594 Q3
  注:仅给出了德国影响因子Top10的德语期刊。

  由表3可知,SCI收录的中文期刊中,《石油学报》(Acta Petrol Sin)的影响因子国内学者贡献率最高,达到99.3%,《新型炭材料》(New Carbon Mater)影响因子国内学者贡献率最低,但也达到了66.5%。SCI收录的18种中文期刊中,国内学者对影响因子的平均贡献率为89.8%,贡献率超过80.0%者有15种。也就是说,中文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主要依靠国内学者的自引和互引。尽管在统计我国学者对中文期刊影响因子贡献时没有区分国家和机构的署名顺序(即论文中只要有中国作者署名,该文引用了中文期刊文献,就视为国家自引),但其他国家的作者极少引用中文文献。例如,Acta Petrol Sin 2015—2016年发表了520篇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 2017年的被引频次为644次,由403篇文献贡献,其中真正的国外文献仅3篇,分别来自韩国、俄罗斯和埃及。400篇中国文献中第一作者为国外(加拿大)学者仅有1篇,而且这1篇文献的通信作者还是中国学者。

  由表4可知,11种日语期刊中,日本国内学者对影响因子的平均贡献率为69.5%,贡献率超过80.0%者有5种,超过50.0%者9种。由表5可知,11种意大利语期刊中,意大利国内学者对影响因子的平均贡献率为50.2%,贡献率超过80.0%者有1种,超过50.0%者5种。由于SCI数据库收录德语期刊过多,本研究仅列出影响因子排名前10的德语期刊(表6)。10种德语期刊中,德国学者对影响因子的平均贡献率为48.0%(影响因子居中的10种德语期刊,该数值为59.8%),贡献率超过50.0%者4种(影响因子居中的10种德语期刊,该数值为7)。

  中文、日语和意大利语期刊的影响因子构成中无一例外均为本国学者贡献最大。10种德语期刊中,只有Phytomedicine和Salamandra例外。

  3 结论与讨论

  3.1 非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十分有限

  本研究纳入的10种非英语语言SCI收录期刊中,只有荷兰语期刊各项指标略高于全部英文期刊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9种非英文期刊与全部英文期刊平均水平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影响因子、aJIFP和JIPR8,Q1和Q2区期刊数量仅占4.4%(平均值为50.0%)。各个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与本国英文期刊相比也呈现出同样规律。

  3.2 非英文期刊的影响因子主要由本国学者贡献

  通过研究发现,与英文期刊相比,非英文期刊的各项指标值均处于较低水平,而且较低的指标值多数还是由本国学者自引和互引贡献的(西方语言期刊略优于东方语言期刊),中文期刊尤其明显。因此,从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来看,非英文期刊的国际化极其艰难。SCI收录的非英文期刊在各自国内都是佼佼者,其学术影响力尚且如此,未被SCI收录的其他非英文期刊就可想而知了。

  3.3 中文期刊不宜提倡国际化

  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必须要国际化[23],这已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识。况且,业界普遍认为出版语言国际化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没有英语语言的支撑,科技期刊想提高国际影响力、实现国际化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明确我国中文和英文科技期刊的功能定位,中文科技期刊必须坚守民族性,做好知识和信息服务工作,不宜过分强调国际影响力[24]。

  3.4 优秀科技期刊实现英文版和中文版同步出版

  为了在国际学术领域赢得话语权,必须创办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英文科技期刊,使我国一流科研成果尽快得到国际认可。同时,必须考虑我国一流科研成果本应为本民族服务,为我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建设等服务。因此建议,国内优秀科技期刊要兼顾国际化与民族性,实现英文版和中文版同步出版。

  参考文献

  [1]曹明 .国外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4,5(4):11-15.

  [2]Elster A D, Chen M 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1980-1992[J].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1994,162(3):519-522.

  [3]任胜利, 王宝庆, 郭志明 , 等.谈如何加快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J]. 编辑学报, 1998,10(3):152-154.

  [4]游苏宁 .期刊国际化应选择恰当的参照物[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5,16(4):545-546.

  [5]金碧辉 .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兼论期刊国际化与期刊面向世界的两种发展战略[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30(3):110-117.

  [6]刘建超 .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内涵与实现[J]. 编辑学报, 2001,13(4):216-217.

  [7]刘雪立, 周晶, 盖双双 .我国SCI来源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及其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26(10):1077-1083.

  [8]花芳, 冯玉林 .期刊国际化程度的量化指标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24(6):1104-1108.

  [9]朱大明 .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和方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26(3):325-329.

  [10]刘雪立, 徐刚珍, 方红玲 , 等.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十大特征及其实现[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6,17(4):536-540.

  [11]任胜利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专题序[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26(3):217.

  [12]王燕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效果的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29(10):1048-1053.

  [13]佘诗刚, 马峥, 许晓阳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实施效果与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29(4):313-320.

  [14]伍军红, 肖宏, 张艳 , 等.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指标研究[J]. 编辑学报, 2015,27(3):214-218.

  [15]李媛 .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现状与出路[J]. 出版广角, 2019(5):15-20.

  [16]王娟 .提升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经验与思考[J]. 编辑学报, 2019,31(4):442-444,448.

  [17]王婧, 张芳英, 刘志强 , 等.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展之路——盘点2018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J]. 科技与出版, 2019(2):36-43.

  [18]毛秀梅, 杨洋, 赵红颖 .基于期刊分类的学术期刊国际化实施策略研究[J]. 出版科学, 2017,25(6):57-60.

  [19]朱蓓, 孙景然, 赵会懂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冷思考[J]. 天津科技, 2017,44(9):93-96.

  [20]刘雪立, 申蓝, 王燕 , 等.学术期刊的跨学科评价指标JIPR8及其应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30(6):663-670.

  [21]鲍国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25(9):1186-1188.

  [22]陆泉芳 .“影响因子”的伪成分及其控制[J]. 科技与出版, 2008(7):73-74.

  [23]王晴, 王跃 .所有的中国科技期刊都要国际化吗[J]. 编辑学报, 2005,17(6):458-459.

  [24]刘雪立, 郭佳 .中文科技期刊评价:现状•问题•建议[J]. 编辑学报, 2020,32(1):5-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