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期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策略得失,以期为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以上海中医药杂志社的工作实践为例,对照中国知网新冠肺炎发文量排名前10的中医药期刊,从选题组稿、知识传播、社会效益与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总结中医药期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策略。[结果] 中医药期刊在本次疫情期间对新冠肺炎论文策划组稿及时,重视出版时效,不同期刊选题各有侧重,总体发文量较大,论文传播平台主要包括传统数据库、期刊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海中医药杂志社聚焦抗疫一线临床科研,对论文发表后的传播注重多平台联动、媒体融合及科普、学术相辅相成的策略,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期刊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结论] 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中医药期刊特别是地方性中医药期刊,只有抓住发展机遇,对选题组稿、知识传播策略及时调整与创新实践,敏锐合理地借助相关学科发展的东风,才能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医药学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医药学;科技期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选题组稿;传播策略;媒体融合
己亥岁末,庚子之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来势汹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世卫组织称其为COVID-19[1])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截至2020年3月14日24时,我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0844例[2]。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20年2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余艳红提出,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中医药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有效的,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重要方法[3]。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6万例[4]。
面对如此重大而又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期刊界尤其是医学科技期刊界如何及时采取合理而有成效的工作策略,既立足期刊自身的发展机遇,又可助力疫情阻击战,值得期刊界同仁思考与摸索。目前,已有医学期刊界同行在中国知网OA首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英文医学期刊工作策略及编辑角色探讨的论文[5,6],但中医药科技期刊领域内尚无相关研究发表。
近年来,作为祖国传统瑰宝的中医、中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在此次疫情期间,中医药防治措施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作为中医药学知识传播、临床经验交流重要载体的中医药期刊,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中医药期刊只有在积极且及时地参与到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也应该总结并思考自身在此类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的策略得失,才能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
上海中医药杂志社(以下简称“上中医杂志社”)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直属机构,出版《上海中医药杂志》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两种学术期刊,并自建有“上海中医药”公众号。在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上中医杂志社及时发表中医药干预新冠肺炎的诊治经验、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为中医药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传播平台;同时,上中医杂志社优化传播策略,传递科学理念,助力社会防疫;活用编辑专业背景,直接参与抗疫,开展中医诊疗咨询服务和科学研究。
本研究主要对本次疫情期间国内中医药期刊所刊载的新冠肺炎相关论文进行分析,结合上中医杂志社的工作实践,从选题组稿、知识传播、社会效益与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总结并思考中医药期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策略,以期为中医药科技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以《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及“上海中医药”公众号和中国知网“新冠肺炎专题研究成果网络首发平台(OA)”中新冠肺炎论文发文量排名前10的中医药期刊为研究对象,并对样本期刊的发文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20年3月15日。
2 中医药期刊在此次疫情中的工作策略及成效
2.1 发文量及选题组稿策略
2.1.1 总体发文情况及发文选题
截至2020年3月15日,中国知网“新冠肺炎专题研究成果网络首发平台(OA)”的中医药期刊共首发新冠肺炎相关学术论文355篇,占全部期刊发文量的28.8%。发文量排名前10的中医药期刊及其发文量见表1。其中,有3种地方性期刊(地方性学会或单位主办的期刊)入围前10,其余均为全国性期刊(全国性学会主办的期刊)。
表1 排名前10的中医药期刊发文情况
期刊名称 | 级别 | 发文量 /篇 |
世界中医药 | 全国性 | 36 |
中医杂志 | 全国性 | 34 |
中草药 | 全国性 | 31 |
中医学报 | 全国性 | 28 |
天津中医药 | 地方性 | 23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地方性 | 22 |
北京中医药 | 地方性 | 20 |
中国中药杂志 | 全国性 | 17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全国性 | 13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全国性 | 12 |
中医药期刊中最早首发的新冠肺炎相关学术论文为《中医杂志》在2020年1月29日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治疗初探》一文。
中医药期刊所发表论文的选题可主要归纳为八大类;发文量排名前10的中医药期刊的发文选题情况见表2。
表2 发文量排名前10的中医药期刊选题情况
注:①类选题为专家共识、建议及述评;②类选题为中医经典及病因病机治法认识;③类选题为中医辨证论治与预防;④类选题为中药及方剂药理或网络药理研究;⑤类选题为中医临床循证研究与病例分析;⑥类选题为证候与方药数据挖掘;⑦类选题为诊疗方案及解读;⑧类选题为其他研究。期刊名称 | 发文量占比 /% | |||||||
①类选题 | ②类选题 | ③类选题 | ④类选题 | ⑤类选题 | ⑥类选题 | ⑦类选题 | ⑧类选题 | |
世界中医药 | 16.7 | 22.2 | 11.1 | 11.1 | 5.6 | 11.1 | 5.6 | 16.7 |
中医杂志 | 11.8 | 20.6 | 14.7 | 2.9 | 20.6 | 8.8 | 11.8 | 8.8 |
中草药 | 19.4 | 0.0 | 0.0 | 38.7 | 3.2 | 16.1 | 12.9 | 9.7 |
中医学报 | 14.3 | 32.1 | 28.6 | 0.0 | 0.0 | 3.6 | 7.1 | 14.3 |
天津中医药 | 13.0 | 34.8 | 0.0 | 0.0 | 21.7 | 4.3 | 13.0 | 13.0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8.2 | 18.2 | 13.6 | 4.5 | 27.3 | 9.1 | 4.5 | 4.5 |
北京中医药 | 25.0 | 15.0 | 20.0 | 0.0 | 5.0 | 15.0 | 10.0 | 10.0 |
中国中药杂志 | 23.5 | 5.9 | 0.0 | 47.1 | 0.0 | 17.6 | 0.0 | 5.9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7.7 | 15.4 | 0.0 | 15.4 | 23.1 | 38.5 | 0.0 | 0.0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16.7 | 8.3 | 16.7 | 0.0 | 16.7 | 25.0 | 8.3 | 8.3 |
由表2可知,发文量排名前10的中医药期刊发文选题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其中,中药类期刊偏重于中药及方剂药理或网络药理研究、证候与方药数据挖掘以及专家共识、建议及述评;中医综合类期刊偏重于中医经典及病因病机治法认识、中医临床循证研究与病例分析、中医辨证论治与预防。
从表2还可以看出,入围的3种地方性期刊发文选题各有侧重。《上海中医药杂志》刊载的中医临床循证研究与病例分析论文最多,这可能与该刊历来重视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及聚焦临床一线抗疫成果的约稿组稿策略相关。《天津中医药》刊载的中医经典及病因病机治法认识论文最多,其次为临床循证研究,这可能与该刊的选题组稿策略及主编、编委团队有关。《北京中医药》刊载的专家共识、建议及述评论文最多,可能与该刊的地域优势及编委团队有关。
2.1.2 上中医杂志社的策略与成效
截至2020年3月15日,《上海中医药杂志》累计在中国知网首发新冠肺炎相关论文22篇[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发文量在全国148种中医药学术期刊中排名第6,在上海地区90种医学期刊中排名第1;《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首发新冠肺炎相关论文2篇[29,30];上中医杂志社主办的期刊首发新冠肺炎论文数量占全国中医药期刊首发新冠肺炎论文总量的6.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上中医杂志社主办期刊聚焦抗疫一线,及时策划组稿,重视出版时效。杂志社编辑放弃春节假期休息及赴外地省亲的安排,在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期间,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相关抗疫的临床和科研走向,第一时间与一线临床专家进行交流沟通,并及时约稿组稿。同时,上中医杂志社及时与中国知网沟通首发合作事宜,开通了《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两刊的新冠肺炎专题研究成果网络首发OA平台,为后续论文的第一时间发布创造了条件。2020年2月10日、11日两刊先后首发新冠肺炎相关论文;同时《上海中医药杂志》启动新冠肺炎专栏,在杂志社官网及“上海中医药”公众号公布该专栏、专题的征稿启事、约稿函,策划“新冠肺炎与中医药诊疗”专题,将目标聚焦于抗疫一线的临床、科研成果。
中医药疗法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独特优势,得到国家和各省的一致认同。中医药学术期刊作为中医药临床与科研专业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此次公共应急事件中,更应该注重相关研究成果出版的时效性,将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中医药科学发现与临床经验以最快速、最广泛、最便捷的方式传播给民众和一线医护人员。因此,上中医杂志社利用既往积累的专家学者资源以及最新收集到的临床科研信息,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在48小时内完成了针对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地区及防治工作成效突出地区的约稿、组稿工作,约稿地区包括上海、湖北、广东、湖南、浙江、辽宁、甘肃等代表性地域。疫情暴发一个月来,上中医杂志社在保证同行评议、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的同时,保持平均每2天编辑出版1篇新冠肺炎题材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工作节奏,相关编辑人员主动请战,不计报酬,每天工作时间经常超过12小时,常常挑灯编稿或电话交流稿件处理事宜至深夜。
为了在兼顾出版时效性的同时,保证对研究成果学术质量的更严格把控,上中医杂志社主办期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编辑对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科研动态进行深度研究,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展能做到了然于心;然后,加大约稿力度,如《上海中医药杂志》OA首发的22篇相关论文中(截至2020年3月15日的数据),约稿为16篇,约稿率达到72.7%;最后,在原有同行评议、三审三校制度的基础上,新增了“每篇首发稿件均经社长审查”的环节,进一步保证了相关稿件的学术质量。
截至2020年3月15日,《上海中医药杂志》已收到全国各地的新冠肺炎相关稿件114篇,目前已录用32篇,中国知网首发22篇,退稿62篇,稿件录用率约为28.1%。其中新冠肺炎专栏刊载的首篇稿件为约稿稿件《<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解读》,目前在中国知网的下载量达2254次,被引频次为9次,在同步的相关公众号推文中点击量达8265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上海中医药杂志》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新冠肺炎专栏稿件涉及用内经、伤寒、温病等中医经典理论指导新冠肺炎防治的名家思考,新冠肺炎临床诊疗方案解读,临床关键、热点问题的权威述评以及来自一线的临床证治规律总结、典型案例报道,中医药临床试验的动态报告等,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2.2 知识传播策略与成效
2.2.1 中医药期刊传播平台整体情况
中国知网发文量排名前10的中医药期刊全都建设有官方网站,但仅有5种期刊在官方网站发布了新冠肺炎专题征稿启事或更新了新冠肺炎相关论文的摘要信息。7种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3种期刊没有开通微信公众号。有微信公众号的期刊中,所有公众号都推送了自己刊物网络首发的新冠肺炎相关学术论文;推送新冠肺炎相关科普文章的公众号数量占57.1%,无科普文章的占42.9%,见图1。另外,仅有《上海中医药杂志》加入了开放科学(Open Science Identity,OSID)计划媒体融合平台及其公众号,并在新冠肺炎论文中配备OSID媒体融合二维码。

图1 中医药期刊公众号科普推文情况
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及其相关微信公众号也从2020年3月开始,设立了中医药期刊新冠肺炎论文专栏,收录该学会下属或非下属(3月中旬开始)中医药期刊新冠肺炎相关研究论文并进行集中推送宣传。
2.2.2 上中医杂志社主办期刊的策略与成效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学术期刊如何与微信、微博、学习强国等新型媒体融合,如何使学术期刊的论文传播效果最大化,这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学术期刊希望发挥其最大社会价值和学术公信力时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而要想使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有受众、有影响,同样离不开精心的选题策划和发表后传播策略的优化。上中医杂志社在本次疫情期间,优化传播策略,重视发表后传播,取得显著成效。
上中医杂志社历来重视学术论文的发表后传播。《上海中医药杂志》于2019年下半年加入并启动了的学术出版OSID计划,可以提供与传统纸媒不同的全新阅读和交互体验,一方面使读者不仅可以“看”“读”论文,还可以“听”“谈”论文,直观、立体、深入地探讨感兴趣的科研内容;另一方面,作者可以通过上传相关的语音、视频、图片、PPT等多媒体素材,使科研成果与科学知识立体化展现,提升论文的阅读量及引用率,扩大论文的影响力,同时使科研过程可追溯,有助于增强科研诚信。
在此次疫情中,上中医杂志社依托自建微信公众号“上海中医药”及OSID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速度快、影响广的优势,在新冠肺炎专栏启动之初,《上海中医药杂志》就定下论文首发后的传播策略,即在中国知网OA首发的基础上,增加移动端微信公众号与OSID平台双重宣传。一方面,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将期刊首发的“新冠肺炎”系列学术论文在专业化提炼、科普化赋形的基础上向大众发布,让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公众号推送《上海中医药杂志》首发论文时,在内容上与OSID二维码有机融合、互为补充,为读者带来全新阅读体验,在时间上与OSID平台推送形成滚动效应,实现了两种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协同,使影响力效果翻倍。
在此次新冠肺炎相关学术论文的传播中,OSID配码论文成效显著,得到作者与读者的一致好评,还获得显著的社会效应。截至2020年3月15日,《上海中医药杂志》共策划、制作并发布了新冠肺炎主题的OSID配码论文9篇,其OSID平台来源的读者浏览量由2020年1月的1800余次,增长至5383次,增加了接近2倍。 2020年2月18日首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功能恢复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指导建议》,为全国首篇针对新冠肺炎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方案的研究,该方案首发前已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确诊病例集中收治点)病房中推广实施。医护人员、患者可通过移动端扫描该论文配置的OSID码,直接观看该方案中的康复训练功法介绍及训练方案视频,并可与该课题组进行在线交流。此种全新直观的专业临床知识传播模式在论文上线后很快被武汉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医护人员知道,并通过我社与该课题组建立联系,现已将相关康复方案广泛推广应用至武汉的病患治疗中。又如,上中医杂志社编辑通过活用OSID平台的多媒体融合技术,在2020年2月18日推出全国首份《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循证研究注册动态分析报告》,并已在2月25日、3月3日、3月10日进行报告更新,引起学界广泛关注,该成果已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官方公众号及官网进行宣传。
2.3 社会效益与品牌影响
2.3.1 传递科学理念,助力社会防疫
在此次疫情中,上中医杂志社始终坚持传递正能量与科学的防疫知识,对于存在误导或者不专业内容的推文或信息予以批评,并揭露了疫情期间社会上鱼龙混杂的自媒体文章中的伪科学。基于专业中医药学术期刊编辑的判别眼光,以中医药特色为抓手,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传播理念,以中西医并举为策略,上中医杂志社公众号积极组约科学可信的医学类科普文章和转载疫情相关社会新闻。2020年1月30日,我社公众号最早发布了《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得到各方极大关注,当日阅读量即超过2.5万次。其后,我社适时向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教授约稿,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角度出发谈新冠肺炎的防和养,相关文章《养护精气神、筑牢防疫堤坝》在“上海中医药”公众号上线48小时后,阅读量达到1万多次,并被学习强国App、“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公众号等27家微信公众号转发,让中医专业学术领域读者和普通大众读者都对中医药在疫情中的作用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让传播达到“多点开花”的效果。
上中医杂志社还邀请屡获国家级科研奖项的推拿康复团队、著名饮食营养专家,跨界邀请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从多个角度向公众传递如何在居家防疫期间正确调整生活起居、调畅心情,从而助力社会防疫工作。
经笔者跟踪统计,从2020年1月21日(上海确诊第1例新冠肺炎患者之日)至3月15日,“上海中医药”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中医药学术论文22篇、医学科普文章55篇,目前累计阅读量在上海地区医药卫生类报刊出版单位(包括医药科普媒体和学术期刊)主办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已上升至第1位,达到24万余次。
2.3.2 活用专业背景,直接参与抗疫
上中医杂志社编辑大多数具有中医学、中药学专业背景及硕士、博士学位。坚持临床、科研与编辑工作相结合,打造学者型编辑团队是我社努力的方向。上中医杂志社的4名编辑拥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他们平素一直坚持定期开展临床医疗工作。受到本次疫情的影响,许多患者选择不到医院就医,等待择期诊治,也是无奈之举,但患者居家期间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健康困扰。因此,我社几位编辑在日常编辑出版工作之余,积极开展医疗网络咨询服务工作,为患者答疑解惑,现已提供线上义务医学咨询服务近百人次。在武汉医疗资源紧张、无法满足所有患者住院需求的疫情早期阶段,上中医杂志社编辑通过网络成功治愈了当地1例确诊的普通型新冠肺炎老年患者,并通过食疗和服用中药相结合的办法,帮助与患者长期密切接触的亲属成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上中医杂志社还拥有数位具有中药研究背景的编辑。在疫情暴发后,他们基于文献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第一时间积极主动地与其他研究单位开展合作,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开展计算机筛选抗新型冠状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此外,上中医杂志社编辑在约稿时与武汉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结缘,在了解到一线医护人员的巨大身心压力后,利用传统中医防疫手段,手工缝制抗毒防疫中药香囊300多件,将其捐赠给武汉一线的抗疫医护人员,该事迹于2020年3月6日被湖北卫视宣传报道。
2.3.3 扩大期刊品牌影响,实现发展良性循环
上中医杂志社在本次疫情早期推出几篇影响较大的文章后,陆续吸引到了上海市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团队、甘肃省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团队、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委会委员团队等在疫情一线发回的临床及科研学术论文。此外,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新冠肺炎应急攻关团队、上海市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团队等也将抗击新冠肺炎相关最新科研成果第一时间投向了我社所属期刊。我社期刊刊载及推广的新冠肺炎相关论文,为抗击疫情的临床一线救治工作提供了专业参考和可借鉴的临床经验,对于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次疫情期间上中医杂志社丰富而有效的论文发表后传播策略,吸引到更多中医药科研团队第一时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增强了我社期刊在学术圈的品牌影响力。
根据《上海中医药杂志》网上采编系统的统计数据,自2020年2月7日该刊发布新冠肺炎专栏征稿启事后的1个多月内,网上采编系统中收到的新冠肺炎自由来稿数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见图2。

图2 《上海中医药杂志》新冠肺炎自由来稿数量的变化趋势(2020年2月7日至3月15日)
上中医杂志社主办期刊刊载的新冠肺炎相关学术论文在经专业化提炼、科普化赋形后,其微信推文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截至2020年3月15日,相关推文的累计浏览量已达57655次,篇均浏览量达2620次。其中《疫病临床与伤寒六经——兼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中的六经辨证》和《唐宋时期疫病治疗遣药组方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两文[14,24]的微信推文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中医”二次转载并宣传,点击量均已过万次。
3 总结与反思
3.1 对论文发表后传播策略及新媒体融合应用的思考
重视发表后传播,以及新媒体尤其多个新媒体平台的联合应用策略,有利于学术期刊将专业、正确、优质的学术知识传播给大众,同时也密切了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为学术期刊的后续组稿、约稿工作提供了便利和渠道。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对学术期刊而言,可起到双向调节的积极作用。与社会机构或个人科普公众号相比,学术期刊的公众号在专家资源及社会公信力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故而应重视学术与科普相辅相成,最终才能够实现期刊品牌影响力及作者、读者知识获取体验的全面提升。
中医药科技期刊应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积极适应发展大势,将新媒体、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挑战转变为发展的动力与机遇,大力推进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的一体化发展,不停留在传统的期刊社网站、微信、微博、OA出版的水平中,积极探索在知识服务中的着力点,从内容编辑到出版传播,追求医学知识呈现的立体化、内容的真实化、传播的多样化、影响的最大化,线上线下统一发展,顺应互联网传播的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特点,使期刊甚至单篇论文成为作者、读者交流互动的载体,打造优秀医学论文作者的品牌效应,从而最终实现有深度、有价值的刊媒融合[31]。
中医药期刊应当充分活用OSID平台的多媒体融合技术,实现期刊轻量化、低成本的媒体融合转型。同时,中医药期刊或可尝试利用类似Altmetrics的新计量学平台,增强刊载学术论文在社交网络中的深度报道、转载及评论,以对传统文献评价体系进行有益的补充[32]。
3.2 对地方性中医药期刊发展机遇的思考
面对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中医药期刊特别是地方性中医药期刊,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挑战。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在中医药获得我国政府、民众及国际社会越来越多重视与关注的大背景下,尽管地方性中医药期刊(包括《上海中医药杂志》)在地域优势、编委分布、学会资源等方面与全国性中医药期刊存在先天差距,但在本次疫情中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工作答卷,实现了一次对期刊品牌影响力的逆袭。喜人成果的获得,来自期刊编辑们的辛勤付出,更重要的是来自期刊编辑部对于选题组稿、知识传播策略的及时调整与创新实践。
中医药学科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之一,其发展前景被业内看好。在国内科技期刊界培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33]、破除“SCI至上”、恢复文化自信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当下,在国家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相关利好政策的背景下,中医药期刊应当借助相关学科发展的东风,积极面对各类挑战与机遇,锐意进取,创新思维,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医药学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展之路。
3.3 对抗疫期间学术伦理问题的反思
在本次疫情的征稿期间,全国各地作者投稿踊跃,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无奈、遗憾的学术不端事件。2020年2月9日《上海中医药杂志》编辑部收到1篇来自山西某医院中医科的新冠肺炎相关稿件,该稿件的作者在未撤稿的情况下将稿件同时投至另外一本中医药期刊,并在数日后通过中国知网网络首发,该首发论文与上中医杂志社编辑加工后的版本几乎完全相同。截至目前,我社仍未收到来自该文作者的任何撤稿说明。可以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一稿多投学术不端事件。疫情期间,我社编辑一直加班加点处理新冠肺炎相关稿件,相关审稿人多为临床一线抗疫专家,在百忙中依然支持期刊发展,拨冗加急审稿,但个别不诚信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浪费了编辑和审稿专家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疫情特殊时期,和很多期刊一样,上中医杂志社主办期刊在投稿时考虑作者隔离办公期间无法单位盖章、全体签名的实际困难,允许其投稿时版权协议暂缺,以后补齐,导致编辑部处于被动。在此,笔者郑重呼吁期刊界同仁一致抵制这类学术不端行为,共同营造纯净的学术与科研环境;也希望有关协会及管理部门对于此类学术论文的不诚信行为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同时,上中医杂志社期刊编辑部也在考虑实施移动端版权协议电子签名等具体措施,尽量预防类似学术不端事件的重演。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EB/OL].[2020-02-24].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index.html.
[2]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办公室.截至3月1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EB/OL]. ( 2020- 03- 14)[2020-03-17]. 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3/8331f126d3854413b6ea323009fbbcc5.shtml.
[3]中国中医药报.中医药参与广度深度不断提高[EB/OL].[ 2020- 02- 24]. http://paper.cntcm.com.cn/html/content/2020-02/21/content_621986.htm.
[4]新华网.中医药参与超6万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救治[EB/OL].[ 2020- 02- 24].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22/c_1125611738.htm.
[5]张敏, 陈璐, 熊婉 .英文医学期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策略探析[J/OL]. 科技与出版, 2020[2020-03-05]. https://doi.org/10.16510/j.cnki.kjycb.20200223.001.
[6]王晴, 杨惠 .浅析医学编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角色[J/OL]. 科技与出版, 2020[2020-03-05]. https://doi.org/10.16510/j.cnki.kjycb.20200222.001.
[7]张炜, 吴银根, 张惠勇 , 等.《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解读[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3):1-4.
[8]刘晓丹, 刘莉, 陆云飞 , 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功能恢复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指导建议[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3):9-13.
[9]刘成海, 王宇 .温病学理论指导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刍议[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3):5-8.
[10]邓宏勇, 赵咏芳, 许吉 , 等.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循证研究注册动态分析报告[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3):14-15.
[11]薛艳, 张炜, 徐贵华 , 等.湿瘟为病疏利透达——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证治探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3):16-20.
[12]雍文兴, 冯彩琴, 张利英 ,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甘肃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4则[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3):21-24.
[13]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若干热点问题的中西医结合建议[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4):6-9.
[14]张再良 .疫病临床与伤寒六经——兼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中的六经辨证[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4):10-14.
[15]唐凌, 李少滨, 袁敏 , 等.“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4):23-26,2.
[16]阮小风, 冯雨薇, 赵康 , 等.从湿温论治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1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4):36-39.
[17]金珏, 陈晓 .论《内经》“肺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启示[J/OL].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 2020- 03- 1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276.R.20200228.0832.003.html.
[18]元唯安, 胡义扬, 唐健元 , 等.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临床研究的若干思考[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4):1-5.
[19]施烜, 魏娟, 刘美云 , 等.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整体调控作用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4):46-52.
[20]刘万里, 李晓晨, 张杨 , 等.对辽沈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的思考[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4):27-29,35.
[21]霍金林, 温昊天, 胡静 , 等.宣白承气汤治疗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的Meta分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4):40-45.
[22]时佳, 杨宗国, 叶晨 ,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海地区49例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4):30-35.
[23]郭光昕, 曹奔, 朱清广 , 等.中医传统功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OL].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2020-03-15]. https://doi.org/10.16305/j.1007-1334.2020.05.099.
[24]徐琪玥, 高丽, 丁文捷 , 等.唐宋时期疫病治疗遣药组方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54(4):15-22.
[25]王忆勤, 郝一鸣 .从调节免疫力谈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OL].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2020-03-15]. https://doi.org/10.16305/j.1007-1334.2020.05.097.
[26]薛鸿浩, 张惠勇, 鹿振辉 , 等.66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分析[J/OL].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2020-03-15]. https://doi.org/10.16305/j.1007-1334.2020.05.096.
[27]罗丹, 张海明, 于兆民 , 等.中西医结合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几点思考[J/OL].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2020-03-15]. https://doi.org/10.16305/j.1007-1334.2020.04.005.
[28]方磊, 朱清广, 程伟 , 等.30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回顾性分析及抗疫强身功运动处方的临床应用方案[J/OL].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2020-03-15]. https://doi.org/10.16305/j.1007-1334.2020.05.095.
[29]陆云飞, 杨宗国, 王梅 , 等.5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分析[J/OL].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 2020- 02- 1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788.R.20200208.1112.002.html.
[30]邹璐, 喻晓, 吴雨沁 , 等.中医药防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分析和思考[J/OL].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020-02-18]. https://doi.org/10.16306/j.1008-861x. 2020. 02. 002.
[31]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期刊发展报告2019[M].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9: 224.
[32]苟莉, 陈一龙, 王雁 , 等.Altmetrics视角下临床医学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策略初探——基于ESI热点论文被引频次与Altmetrics相关性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30(11):1240-1244.
[33]王继红, 骆振福, 李金齐 , 等.培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内涵与措施[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3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