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期刊评审人危机的化解机制:认证、认定与激励

2020-06-27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作 者】王凤产: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摘 要】[目的] 探索期刊评审人危机的化解方法。[方法] 分析引起评审人危机的原因,并对认证、认定和激励评审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执行方案。[结果] 科技期刊可从以下方面化解评审人危机:提高评审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将评审报告标注DOI号,使其变成可被引用的文献,并与评审人的ORCID关联;借鉴新的社交媒体平台的认证、认定和激励机制,构建期刊同行评审工作认证平台,对评审工作进行认证和记录关联;对评审人工作的量和质进行评价和奖惩激励。[结论] 结合上述认证、认定和激励措施,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同行评审的弊端,避免学术欺诈和虚假评审问题;另一方面将允许有更多合格的研究人员自愿参与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再者,通过激励可以使评审人更快、更高效、更富信誉和建设性地进行评审,从而促进期刊和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虚假评审;评审人危机;认证;认定;激励;贡献关联

  同行评审是全球学术体系自我控制的重要方式,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在保证期刊学术水平,提高科学发现的可信度、真实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全球科学共同体产生深远影响。

  同行评审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其作为学术出版质量把控的重要环节,一直支撑着期刊事业的健康发展。研究人员对于被认可,文章引用和职业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使得整个同行评议制度在近年来出现许多缺陷和违规行为,轻则是糊弄随便的审查,再到任人唯亲,重则是明目张胆的欺诈[1],已经影响到整个学术出版生态的健康发展。因涉嫌研究数据造假,2015年,国际著名刊物《美国医学会杂志》 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先后对心脏病学家 Anna Ahimastos 的稿件进行撤稿;2015年8月,Springer宣布撤回一批“审稿人邮件地址造假”的稿件,共涉及10种期刊中的64篇论文,论文的作者大多数来自中国的某些大学;2017年6月14日,科技部通报了107篇中国论文被国际著名期刊 《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在过去几年,BioMed Central因为虚假的同行评审共有 170 篇论文被撤稿[1]。数次撤稿事件给现有的同行评审模式敲响了警钟。

  在同行评审中,评审人为维持学术期刊的高质量而担当“守门人”,然而在工作中发现,评审人不愿意审稿、拖延审稿的现象越来越多,期刊在邀请合格而又自愿的评审人,并激励他们进行高质量的评审等方面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了期刊和科学的发展,这种现象背后的评审人危机已引起全球学术期刊界人士的关注[2,3,4]。评审人危机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期刊评审人危机是一件系统的工程,而对期刊评审人进行认证、认定和激励或许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向。然而,我国学者对评审人认证和激励方面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国外经验的介绍[5,6],缺乏相关的实践。本文首先分析了引起评审人危机的原因,并对认证和激励评审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执行方案,为国内期刊同行评审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

  1 评审人危机形成的原因

  1.1 来稿量激增,评审任务重

  据统计,全球科学论文产出每9年翻一番[7],其中中国学者发表论文的增长速度最快,根据Scopus数据库的统计数据,中国学者发表的科技文献占比已从2000年的4% 快速跃升至2016年的18.6%[8];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时间2018年8月22日电: Scopus数据库中中国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15年内增长了7.5倍。学术论文产出的激增导致审稿量迅速增加,编辑和评审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发掘愿意参与评审的合格评审人越来越难,拒绝评审现象越来越普遍,为完成一篇论文的评审工作发出10——15封邀请函变得越来越常见[9]。

  1.2 科研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参与评审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部分研究人员承担着巨大的科研压力,高校教师还必须花大量时间完成教学、指导学生、管理实验室及参加学术会议以展示他们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年轻的科学家,为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不得不参与到激烈的基金项目申请竞争中,更不用说作为潜在优秀评审人的高水平科学家了。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他们持之以恒地做好评审工作变得不那么容易。Tite等[10]通过对5种生物医学期刊的评审人进行调查,发现拒绝评审的主要原因是评审人因忙于其他工作而没有时间进行稿件评议。

  1.3 对评审人工作贡献的激励机制缺失

  盲审是现行科学论文同行评审的主要方式,其智力贡献不能被学术界所看到,不会因评审而获得学术认可,也没有办法为自己的智力贡献赢得学术声誉和尊敬。缺乏奖励的匿名评审制度,使评审人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作出最佳决定[11],最终导致很多低质量论文发表。面对日益增加的来稿数量和寻找合适审稿人的困窘,期刊编辑只能让作者在投稿时推荐自愿的合适审稿人,有些期刊将其作为投稿时的必需步骤,推荐数量从2个到10个不等,于是作者就推荐自己的朋友或周围的同事作为审稿人,以便产生有利于稿件录用的评论。更有甚者,被推荐人的名字是某著名学者,留的电子邮件地址却是作者本人或其他合作作者的电子邮件,于是出现了作者评论自己稿件的情况,即虚假评审。面对越来越多的虚假评审问题,根本的解决方案是为评审人的工作提供额外的认证、奖励及激励,使评审人自愿进行评审。

  2 评审人的认证、认定和激励机制

  2.1 增加评审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开放性和透明性是同行评审改革的总体趋势。传统的评审模式多采用封闭式管理,评审的过程及结果只有编辑和主编才能看到,隐蔽的评审过程给不遵守出版伦理道德与不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术质量控制通常被誉为同行评审的核心功能,但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使科学论文的质量有时难以衡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同行评审的开放性和透明性提供了机会,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不遵守出版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

  评审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可以通过公开作者与评议者的身份、公开评审报告、公开作者的原始论文与最终修改论文、公开审稿流程、公开互动、公开出版平台等方法[11]来实现,PLoS ONE、The Semantic Web Journal、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国外期刊已经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开放性同行评审模式探索与实践[12,13]。王凤产[14]曾提出通过扩展多学科预印本仓储的功能,构建多学科期刊群在线开放评议、快速多维度评论及评分、读者对评审人的评审进行评议及打分、修改论文、录用及在线出版,实现开放数据、开放评审、开放获取相结合的科学评议出版模式。通过增加评审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可以更容易识别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和虚假的同行评审;通过公开作者与评议者的身份、公开评审报告,可以促使作者、评审人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更为负责,并为富有建设性建议的评审人赢得学术信誉和尊敬,从而激励评审人在评审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写出更好的评审报告,提高刊发学术论文的质量。

  2.2 将评审报告标注DOI号,变成可引用的文献,与评审人的ORCID关联

  在现行评审过程中,除了少数情况,文章一旦发布,出版前的评审报告就会被丢弃,这是一种学术资源的浪费。评审报告是评审人在特定文章背景下的智力成果,包含评审人的评价、修改建议等创造性的观念和想法,是研究人员的科研付出,也是人类重要的学术资源。将评审报告标注DOI号,变成可引用的文献,与评审人的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ORCID)关联,可以起到如下作用:(1)使评审报告成为科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互链互通,使评审报告可用、可看、可信;(2)将问责制与接收到的信誉联系起来,促使评审人更认真负责地评审;(3)实现了对评审人的认证,使他们获得应有的信誉;(4)将评审报告转化为可衡量的研究成果,提高评审人贡献的可见度,激励更多的研究人员自愿参与同行评审,有助于解决日益增加的评审人危机问题。

  2.3 认证、认定及激励机制可以借鉴新的社交媒体平台的技术和方法

  目前,认证、认定及激励评审人所需要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一些新的社交媒体平台,如Reddit、Amazon、Stack Exchange、Netflix等[16],可为认证、认定及激励评审人提供借鉴。另外,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也可为认证、认定及激励评审人提供帮助。这些技术可提供认证、认定及激励评审人所需要的功能:(1)使评论过程公开透明;(2)提供个性化绩效指标;(3)激励参与,并将参与成效转化为声望;(4)实现评审人认证;(5)提供强大的声誉激励系统。这些功能正是认证、认定及激励评审人所需要的。

  2.3.1 Reddit平台

  Reddit(reddit.com)是一个流行的社交新闻网站,该网站允许用户对上传的原始材料和其他用户的评论进行评价和投票,然后以各种方式对原始材料和评论进行分类(例如:最高分、新颖性、争议数量等),实现对材料和评论的质量的快速评定。Reddit系统是强大的信誉系统,如果用户分享的链接和撰写的评论受到其他用户的好评,系统将奖励积分。在Reddit平台上,用户不仅可以对上传的原始材料进行评论和评级,还可以对其他人的评论进行再评论,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纠正机制,这种方法为构建科技科学论文同行评审的新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期刊的同行评审系统也可以为评审人提供获得学术界认可、并能代表自己学术声望的积分,积分可根据其他人的评价和投票自动增减。

  2.3.2 Amazon平台

  Amazon(amazon.com/)是最早允许客户对产品质量进行公开评论的网站之一,为客户提供五星级的评价系统,客户可以用真名也可以用假名,过程完全公开,任何购买产品的人都可以评价与投票。星级评价系统也经常被用于学术界,如ScienceOpen提供五星级的出版后评审系统,评审人可以从一篇文章重要性、有效性、真实性和可理解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评审报告可以被记录、引用,对评审人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PLoS也为读者提供文章出版后的评级系统,运作方式与ScienceOpen类似。

  2.3.3 Stack Exchange平台

  Stack Exchange (stackexchange.com)是一系列问答网站平台,共有133个子网站,涵盖数学、物理学、密码学、园艺学、天文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问答,每一个网站包含不同领域的问题,这些网站使用声望奖励系统,用户对问题和答案进行投票,用户可以获得影响用户声望的积分[16],声望系统使这些网站可以自我管理。用户通过声誉积分获得特权,包括投票和评论问题的特权,以获得对网站许多方面管理的能力。除了发布问题和答案,用户还可以为发布的问题和答案添加评论,并对他人撰写的文档进行编辑。因为自我管理的问答系统可能引发重大争议,每个Stack Exchange网站都有一个“Meta”部分,用户可以在类似于 “MetaTalk” 类型的论坛中平息争议,同时也为学术界提供了可以协同创造、交换知识的平台。

  2.3.4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一项革命性技术,可在以下方面应用于科技论文的同行评审。(1)区块链可以创造出无法篡改的数据轨迹,用于跟踪同行评审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并且能够安全地记录论文出版过程中的一系列节点,使用时间戳和校验,有助于认证科学论文,打击欺诈性同行评审。(2)区域链可以认证评审人的付出,不仅能为评审人提供奖励,还能为编辑、论坛参与者、员工等科学出版的贡献者提供声誉或数字货币的奖励,并使大家信任同行评审的过程,同样可以对不遵守标准的成员进行处罚。(3)区块链支持的同行评审期刊允许作者通过支付科学硬币作出贡献,如果文章获得读者赞许,可获得奖励。(4)通过区块链可以提供支持论文结果的基础数据,为研究结果的验证和可重复性提供支持,也有助于评审人顺利的完成评审。(5)通过区块链的加密技术,即使在评审人和作者保持匿名的情况下,仍可为评审人和作者的身份提供有效证明,同时赋予奖励机制,并且所有信息可以永久保存。

  2015年创办的期刊Ledger,是第一种使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签名和时间戳系统的学术期刊(ledgerjournal.org),目的是为特定文章生成在出版之日即存在的不可撤销证明[15]。

  Digital Science和Katalysis, 联合Springer Nature和ORCID平台于2017年3月联合启动Peer Review Blockchain项目, 旨在利用分布式注册表和区块链技术, 重点关注研究可重复性低、评审过程缺乏完整可靠数据的验证、审稿人贡献难以获得认可和日益增加的投稿数量给同行评审带来负担等问题。Peer Review Blockchain通过将关于同行评审过程的关键数据存储和发布在一个共享平台上, 从而提高同行评审过程的透明度、认可度和效率, 同时又能保证隐私需求[17]。

  2.4 构建同行评审认证平台,对评审人的绩效进行认证

  在传统的同行评审系统中,评审人在审稿工作中虽然花费了不少智力和时间,但没有相应的认证,在其工作业绩中无法得到体现。构建同行评审认证平台,首先能够将经过认证的评审报告记入个人学术履历,以便在晋升职称、申请基金项目、获得学术荣誉等方面得到认可;其次,能够帮助评审人展示其同行评审成果,彰显其精通的学术领域,巩固其在某一领域的学术地位;最后,可以将评审人参与评审的过程量化,对评审人的绩效进行认证,并与其个人声誉、学术履历(如ORCID)直接关联,以激励同行评审人更快、更高效、更有建设性地进行同行评审,从而促进期刊和科学的发展。

  目前较为成功的认证平台是Publons和Elsevier [5,6],可为国内期刊同行评审改革提供有益参考。Publons是世界知名的同行评审认证平台,主要功能有:(1)让研究人员的同行评审工作获得认同,即同行评审的认证功能;(2)记录和存档专家评审过的文章和所撰写的评审报告;(3)便于期刊主编和编委发现好的审稿人和专家;(4)为专家申请新的职位、课题甚至技术移民等提供专业证据;(5)培训科研人员了解和学习如何进行同行评审。Wiley、剑桥大学出版社等著名的学术出版商都与Publons平台合作,将Publons平台与他们的期刊进行整合,实现同行评审人的自动认证。Publons自成立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有21000多种期刊、11万多位评审人、超过60万份评审报告在Publons中获得认证[5]。在一个Wiley与Publons合作、为期6个月的试点项目中,Wiley观察到试点期刊的评审人接受评审邀请的比例有所提高,评审更快、更及时[18]。Publons于2017年6月被Clarivate Analytics收购,表明随着这个领域的迅速发展,评审人认证过程可能会被商业化[19]。

  Elsevier认证平台根据评审人的审稿数量给评审人颁发“已认证评审人”或“杰出评审人”的奖章、审稿历史报告、认证证书和Elsevier网店折扣等[20],评审人会因为参与同行评审而得到多种奖励。

  2.5 增加对评审人的激励机制

  对评审人的奖励,可以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同行评审,从而减轻因来稿量的激增而不断增加的评审人负担,如果评审人因做得好而获得奖励,评审人将会更认真地对待评审工作,有助于保持学术出版物的质量和真实性。世界各地的出版商为激励他们的最佳评论者,实施了各种资金和非资金奖励措施,表1总结了目前学术期刊评审人的主要奖励和激励措施。


表1   学术期刊评审人的主要奖励和激励措施
奖励和激励措施 解释
重复评审者邀请 评审同行的作品是一项荣誉,每次与专业相关的评审邀请都是对研究人员在所在领域成就的认可
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通过评审其他同行的论文,评审人可以得到学习的机会,并产生创造性的想法
通过提高评审论文的质量和真实性来对科学产生影响 评审工作是评审人对学术界应尽的义务,也是评审人自愿参与同行评审的原因之一。提出富有建设性的修改及更正建议是研究人员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的一种体现
资金报酬(如审稿费)、现金奖励 高利润出版商和专业协会可以实施有限的资金激励措施。对于审稿质量高、审稿数量多的评审人, Peerage of Science网站会给予现金奖励。资金报酬会影响出版商的利益,很难被出版商所接受,现金奖励有时被认为会影响同行评审的内在动机和自愿行为,通常不被接受
免费访问或订阅出版者的期刊 对于资源匮乏的国家的自由职业者和研究人员来说,这种激励措施更具吸引力
对数据库、研究平台和数字图书馆的访问特权 使评审人了解其相关领域的进展,帮助评审人判断稿件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给出合理的评审报告。 Elsevier授予其评审人一个月免费访问Scopus和ScienceDirect的权利;SAGE授予其评审人2个月免费访问其所有期刊的权利
将出版商的书籍和其他学术产品作为奖品或给予折扣 根据评审的质量和次数为评审人提供不同的奖品和折扣。SAGE为成功完成评审任务的人员提供SAGE书籍25%的折扣
在期刊网站上列出年度评审人名单 在期刊或其网站上列出年度评审人名单感谢并表彰评审人,这被大多数期刊所接受,并被学术界所欢迎
专业继续发展学分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通过为评审人授予医学继续教育(CME)学分,为学术期刊界树立了好榜样
期刊或编辑对评审人的感谢信 可以由编辑根据个人需求发送,或审稿完成后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自动回复
颁发评审人卓越证书 这些证书受到所有人的欢迎,尤其是年轻的研究人员。如“Elsevier评审人徽章和奖励”计划,以进一步奖励评审次数较多的评审人
邀请最佳评审人加入编辑委员会,并分配编辑岗位 这是对为期刊质量作出实质性贡献的评审人的最终认可,但这种激励起作用很小
增加评审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为评审人赢得学术信誉和尊敬,使评审人对自己的评审工作更为负责
构建同行评审认证平台,对评审人的绩效进行认证 能够将经过验证的评审人审稿记录记入个人简历,帮助评审人记录和展示其同行评审成果, 展示他们在专业领域的成就,以便在晋升、申请基金项目、获得学术荣誉等方面获得学术认可。如Publons平台和Elsevier平台
将评审报告标注DOI号 使其与评审人的ORCID关联,使其变成可被引用的文献,评审报告可用、可看、可信,提高了评审人贡献的可见度
通过与非营利机构合作,做慈善项目激励 《环境地球科学》杂志与非营利性人道主义组织“希望滤水器”(Filter of Hope)合作,启动了慈善项目:《环境地球科学》杂志的评审人每完成一次评议,该项目向贫困国家捐赠一个滤水器。此方法较有创意

  3 总结与展望

  期刊评审人危机是目前全球学术期刊界面临的难题之一,已经影响到期刊和科技的发展,需要通过认证、认定及激励机制来解决, “认证”是对审稿人身份的确认,“认定”是对评审人工作“质”与“量”的认定,“激励”则是对评审工作的推动。本研究建议从上述三个维度来化解评审人危机:(1)提高评审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性;(2)将评审报告标注DOI号,使其与评审人的ORCID关联,变成可被引用的文献;(3)吸收借鉴新的社交媒体平台的认证、认定、激励技术,构建同行评审认证平台,对评审人进行认证,对其绩效进行统计认定;(4)增设评审人的激励机制。在当前大数据、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结合这些认证、认定及激励措施,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同行评审的弊端,避免学术欺诈和虚假评审问题;另一方面将允许有更多合格的研究人员自愿参与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此外,通过激励可以使评审人更快、更高效、更富有建设性地进行评审,从而促进期刊和科学发展。

  传统的同行评审模式已经运行了几个世纪,虽然其存在诸多明显的缺陷和弊端,但其在科学共同体内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7年11月29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表示,“中国现有期刊10084种,其中学术期刊6400种,占比超过期刊总量的60%”。目前我国产出的论文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科研大国,我国应建立自己的同行评审人认证平台,使同行评审工作能够得到认证和认可;研究人员的同行评审工作能够在其晋升职称、申请基金项目、获得学术荣誉等方面得到政府机构、学术团体和所在机构的认可。将评审人的评审报告作为一项珍贵的学术资源保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长青藤编辑.Biomed Central 撤41篇中国稿件-幕后黑手是谁?[EB/OL]. ( 2015- 03- 30)[2019-10-1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54abba30102vkq3.html.

  [2]Gasparyan A Y, Gerasimov A N, Voronov A A , et al.Rewarding peer reviewers-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J]. 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 2015,30(4):360.

  [3]Paglione L D, Lawrence R N.Data exchange standards to support and acknowledge peer-review activity[J]. Learned Publishing, 2015,28(4):309-316.

  [4]Huggett S . In recognition of peer reviewers[EB/OL].[2019-10-19].https://www.researchtrends.com/issue18-july-2010/people-focus-4/.

  [5]曾群 . Publons对传统审稿模式的改变[J]. 科技与出版, 2018(5):60-64.

  [6]陈晓峰, 蔡敬羽, 刘永坚 .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审稿人激励措施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30(11):1157-1163.

  [7]Bornmann L, Mutz R .Growth rates of modern science: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nd cited reference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66(11):2215-2222.

  [8]Xie Q N, Freeman R B .Bigger than you thought: China's contribution to scientific publications[EB/OL].[ 2019- 10- 19]. http://www.nber.org/papers/w24829.pdf.

  [9]Baveye P C, Trevors J T .How can we encourage peer-reviewing?[J].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2011,214(1/2/3/4):1-3.

  [10]Tite L, Schroter S .Why do peer reviewers decline to review? A survey[J].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2007,61(1):9-12.

  [11]王凤产 .科技期刊开放性同行评议可行性探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29(1):14-19.

  [12]Ford E .Open peer review at four STEM journals: An observational overview[J]. F1000 Research, 2015,4:6.

  [13]王凤产 .科技期刊开放性同行评议案例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29(3):242-247.

  [14]王凤产 .多学科期刊群在线开放评议出版模式的构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29(11):1085-1090.

  [15]Tennant J P, Dugan J M, Graziotin D , et al.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on emergent and future innovations in peer review[J]. F1000 Research, 2017,6:1151.

  [16]虎嗅网. 全球最大的问答网站之一,Stack Exchange如何养成[EB/OL].[2019-10-19].https://www.admin5.com/article/20150407/592671.shtml.

  [17]张恬, 孟美任 .学术交流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场景与案例剖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30(5):469-475.

  [18]Zawada R . Rewarding reviewers: Partnering with Publons to shape the reviewer recognition landscape[EB/OL].[2019-10-19].https://hub.wiley.com/community/exchanges/discover/blog/2016/09/19/rewarding-reviewers-partnering-with-publons-to-shape-the-reviewer-recognition-landscape?referrer=exchanges.

  [19]van Noorden R . Web of Science owner buys up booming peer-review platform[EB/OL].[2019-10-19]. https://www.nature.com/news/web-of-science-owner-buys-up-booming-peer-review-platform-1.22094.

  [20]Ravindran S .Getting credit for peer review[EB/OL].[2019-10-19]. http://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16/02/getting-credit-peer-review.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