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融媒体时代研究生群体论文写作现状调查及联合培养模式探析

2020-06-27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作 者】王雅娇、杨建肖、田杰、石文川:河北农业大学期刊社;柯晓静: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摘 要】[目的] 深入了解目前研究生群体在论文写作方面遇到的困难和论文指导课程开设的现状,探索融媒体时代由导师、研究生学院、高校学报、图书馆等联合培养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新模式,以及联合培养模式下高校学报所发挥的作用。 [方法]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开展的方式、遇到的困难以及期望的学术论文指导方式等。[结果] 目前高校开展的研究生论文指导课程仍不能满足研究生作者的需求,被调查研究生对已开设的论文指导课程满意度欠佳,不同年级、不同学位类型和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在论文写作方面普遍存在问题,研究生作者期望得到导师、期刊编辑、审稿专家、高产作者等的联合指导。[结论] 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媒体资源,开展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联合培养模式,高校学报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新媒体平台,通过与校内多部门合作以及与其他兄弟期刊联合,同时调动审稿专家与高产作者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指导模式,培养优秀的研究生作者。

  【关键词】 研究生作者;高校学报;媒体融合;联合培养

  学术期刊不仅是思想的载体、知识与价值观念的传播平台[1],同时肩负着培养作者队伍的重担。学术期刊的长足发展极大地依赖于优秀作者的支持,反之,学术期刊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对于高校学报,研究生是其最重要的作者群之一,作为初涉科研领域的新生力量,研究生作者往往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需要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培养研究生作者”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早在21世纪初期便有编辑和研究者对此进行探讨:刘庆文[3]提出学术期刊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生是学术期刊需要格外关注的作者群;邢宝妹等[4]针对研究生在投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编辑如何在选稿、审稿等过程中践行培养作者的职能,同时在工作细节中注重人文关怀;王慧瑾等[5]发现由于缺乏系统性论文写作培训以及导师精力有限,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往往存在规范性欠缺、写作态度不端正等问题;杨继成[6]分析了在校研究生投稿情况,并提出高校学报在培养研究生作者时应采用多种形式来传播科技写作知识,以及在具体编辑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设置奖励激励措施,提升编辑自身业务素质等。随着对该问题探讨的逐渐深入,近些年涌现出了许多较为成功的案例:《航空学报》通过举办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讲座培养作者群[7];《体育教学》通过开展“体育教学论坛”培养作者[8];《物理学报》则通过规范审稿流程、提升审稿效率、缩短处理周期、多渠道精准推送优秀论文等措施培养作者群[9]。

  从以往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尽管学术期刊编辑已经意识到培养研究生作者群的重要性,但是限于条件,多数期刊在这方面的举措并不多,也并未参与到研究生论文指导课程体系中。时至今日,融合出版已成为行业共识,高校学报纷纷进行媒体融合实践,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论文推送、期刊宣传等[10,11,12,13],但目前鲜有针对如何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作者群培养的研究。高校学报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新媒体平台资源,针对目前研究生论文写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精准指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研究生获取论文写作辅导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同时,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也日趋完善,为研究生论文写作提供了助力。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先了解目前研究生在论文写作方面的困境及诉求,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作者培养工作。因此,本文首先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问卷结果和高校学报的自身优势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融媒体时代高校学报培养研究生作者群提供借鉴。

  1 调查说明

  1.1 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更好地掌握目前研究生论文写作现状,首先通过预调查法对问卷初稿进行修订,采用极端值检验法修正、删除贡献率不显著的题项,最终确定28个问题。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级、学科门类、学位类型、是否发表过学术论文、是否参加过论文指导课程,共5道单选题;第二部分为论文写作现状评价,包括1道李克特五级量表题,主要调查对论文指导课程的满意度,以及11道单选题,主要调查论文写作经验来源、论文写作困境;第三部分为对论文指导的期望,包括11道单选题,调查内容涉及希望得到哪些人的指导以及论文指导方式。除基本情况题目外,其余单选题多为封闭式问题,提供 “是”和“否”2个选项,另有4道问题为作者提供开放式选项,以便问卷填写者反馈不同信息。

  此外,为了保证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更为透彻,辅以非结构性访谈法,对一小部分研究生进行额外的访谈。

  1.2 问卷信度分析

  使用SPSS 25.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采用α分析法得到问卷信度为0.794,说明问卷信度可接受,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的Kaiser-Meyer-Olkin(KMO)值为0.677, 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的统计量为1091.400,自由度为171,P<0.001,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1.3 调查对象及其情况

  调查对象为河北省两所重点高等院校的在校研究生,调查时间为2019年11月15日至12月15日。考虑到不同学科门类、不同学位类型以及不同年级对学术论文写作的认知差异,采用分层次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在研究生学科秘书的帮助下,以邮件的方式将电子问卷发送至受试者邮箱。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问卷655份,回收率为93.57%;有效问卷共63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81%。在有效调查问卷中,学术型研究生为472人(74.21%),专业型研究生为164人(25.79%);硕士一年级(研一)学生152人(23.90%),硕士二年级(研二)学生242人(38.05%),硕士三年级(研三)学生174人(27.36%),博士研究生68人(10.69%)[包括博士一年级25人(3.93%),博士二年级21人(3.30%),博士三年级11人(1.73%),博士四年级11人(1.73%)];调查对象包括除军事学之外的12个学科门类,为便于后续分析,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类231人,占比36.32% [包括哲学16人(2.52%),经济学62人(9.75%),法学31人(4.87%),教育学37人(5.82%),文学12人(1.89%),史学14人(2.20%),管理学48人(7.55%),艺术学11人(1.73%)],自然科学类405人,占比63.68% [包括理学38人(5.97%),工学188人(29.56%),农学155人(24.37%),医学24人(3.77%)]。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基本情况分析

  2.1.1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如表1所示,发表学术论文的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大,79.89%的研三学生已发表过论文,说明研究生撰写论文、投稿主要集中在研二下学期及研三上学期;博士研究生中仅有极少数未发表过学术论文。学术型研究生发表论文比例高于专业型研究生,这与学校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侧重有关,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以学术研究为导向,更偏重于理论与研究,而专业型研究生的突出特点则在于其与特定行业或职业的适应性与应用性,故两者在学术论文的产出方面有明显差异;同时,自然科学类研究生发文占比高于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


表1   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统计
类型 分类 发表过学术论文 未发表过学术论文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年级 研一 13 8.55 139 91.45
研二 82 33.88 160 66.12
研三 139 79.89 35 20.11
博士 62 91.18 6 8.82
学位类型 学术型 288 61.02 184 38.98
专业型 8 4.88 156 95.12
学科门类 人文社会类 87 37.66 144 62.34
自然科学类 209 51.60 196 48.40
合计 296 46.54 340 53.46
  注:“占比”是指出现频数与调查总人数之比,下同。

  2.1.2 论文指导课程开设情况

  如表2所示,已开设论文指导课程的比例为65.09%,且不同学位类型和不同学科门类之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年级的调查对象中,研一开设课程的比例最低,说明该课程可能开设在研二,而博士研究生中开设论文指导课程的比例最大,接近80%。开设论文指导课程的比例较高,说明了高校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较高。但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论文指导课程模式比较单一,授课教师一般由培养学院或专业课老师担任,以讲授课形式为主。


表2   研究生开设论文指导课程情况统计
类型 分类 未开设论文指导课程 开设论文指导课程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年级 研一 60 39.47 92 60.53
研二 86 35.54 156 64.46
研三 62 35.63 112 64.37
博士 14 20.59 54 79.41
学位类型 学术型 167 35.38 305 64.62
专业型 55 33.54 109 66.46
学科门类 人文社会类 88 38.10 143 61.90
自然科学类 134 33.09 271 66.91
合计 222 34.91 414 65.09

  2.2 论文指导课程满意度分析

  对已开设论文指导课程的414名研究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1表示“特别不满意”,2表示“不满意”,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表3为研究生对已开设的论文指导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整体满意度欠佳,其中高年级学生对论文指导课程满意度低于低年级,发表过学术论文的研究生对论文指导课程的满意度低于未发表过学术论文的研究生,可能是因为在实际论文撰写与投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通过论文指导课程解决。不同学位类型和不同学科门类的研究生对课程满意度的差异比年级和发表论文情况要小,反映了研究生对论文指导课程满意度欠佳的普遍性。究其原因,目前开设的论文指导课程多由本专业教师授课,课程多从学科专业角度出发,注重论文的学术性,但对于写作技巧、投稿技巧等方面的讲解明显不足,很难满足研究生对于学术论文写作及投稿全流程的需求。


表3   研究生对已开设的论文指导课程满意度统计
类型 分类 均值 标准差
年级 研一 3.16 1.051
研二 3.28 1.106
研三 2.26 0.694
博士 2.28 0.856
学位类型 学术型 2.76 1.051
专业型 3.10 1.105
学科门类 人文社会类 3.02 1.104
自然科学类 2.76 1.050
发表论文 2.48 0.946
3.19 1.080

  2.3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途径现状分析

  研究生学术论文指导获取途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总体而言,导师(78.30%)和网络自学(72.80%)位居前两位,仅博士研究生认为通过网络自学的重要性超过了导师指导。但由于导师的科研、教学等任务繁重,有些导师对学生论文指导并不到位。笔者以“论文指导”为检索词通过微信检索到的相关公众号数量众多,同时结合访谈发现,这些公众号以图文形式推送的内容良莠不齐、规范性差,一些收费的网络课程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且为数不少的公众号提供论文代写代发等“服务”。除此之外,一些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也会推送一些论文写作技巧方面的文章,但由于缺少策划和推广,阅读量往往不高,部分学术期刊见此类推文效果不明显,推送的积极性也并不高。其他网络资源,如学术论坛等的情况与微信公众平台有很大的相似性。


表4   研究生学术论文指导获取途径统计
类型 分类 导师 师兄师姐 网络 其他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年级 研一 115 75.66 97 63.82 103 67.76 11 7.24
研二 191 78.93 151 62.40 169 69.83 7 2.89
研三 138 79.31 97 55.75 135 77.59 2 1.15
博士 54 79.41 37 54.41 56 82.35 2 2.94
学位类型 学术型 371 78.60 279 59.11 346 73.31 16 3.39
专业型 127 77.44 103 62.80 117 71.34 6 3.66
学科门类 人文社会类 173 74.89 129 55.84 173 74.89 9 3.90
自然科学类 325 80.25 253 62.47 290 71.60 13 3.21
发表论文 241 81.42 179 60.47 220 74.32 8 2.70
257 75.59 203 59.71 243 71.47 14 4.12
合计 498 78.30 382 60.06 463 72.80 22 3.46

  2.4 学术论文写作困境分析

  表5所示为研究生论文写作的主要困境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仅有41人(6.45%)表示论文写作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学术论文写作及投稿得心应手,其中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最大,为11.76%。其余调查对象均表示在学术论文写作及投稿过程中存在困扰,其中“论文创新性”(77.52%)是困扰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最主要问题;有49.21%的被调查者认为在“论文选题”方面存在困扰,且低年级研究生在这方面的困扰高于高年级、专业型研究生高于学术型研究生、人文社会类研究生高于自然科学类研究生、没有发表过学术论文的研究生明显高于发表过论文的研究生;在“期刊选择”方面有困扰的研究生占比(50.94%)与“论文选题”相似,且在年级、学位类型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仅学科门类方面的变化趋势相反;选择“语言功底”的研究生约占33.81%,不同分类差异显著,其中研三和博士研究生占比明显高于低年级、自然科学类研究生占比明显高于人文社会类研究生、发表过学术论文的研究生占比明显高于未发表过论文的研究生,这可能是因为部分研究生群体存在发表英文论文的需求;仍有36.79%的研究生在与期刊编辑沟通方面存在问题,且研一学生的该问题最为突出。其他的论文写作困境主要集中在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投稿方式、投稿流程等方面。总之,研究生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困境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且普遍没有做到真正的得心应手。


表5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困境统计
类型 分类 得心应手 论文选题 论文创新性 期刊选择 语言功底 与编辑沟通 其他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年级 研一 6 3.95 95 62.50 118 77.63 89 58.55 39 25.66 78 51.32 5 3.29
研二 19 7.85 126 52.07 180 74.38 138 57.02 58 23.97 86 35.54 5 2.07
研三 8 4.60 70 40.23 141 81.03 71 40.80 82 47.13 51 29.31 2 1.15
博士 8 11.76 22 32.35 54 79.41 26 38.24 36 52.94 19 27.94 1 1.47
学位类型 学术型 33 6.99 216 45.76 365 77.33 229 48.52 168 35.59 167 35.38 10 2.12
专业型 8 4.88 97 59.15 128 78.05 95 57.93 47 28.66 67 40.85 3 1.83
学科门类 人文社会类 13 5.63 128 55.41 186 80.52 108 46.75 14 6.06 88 38.10 6 2.60
自然科学类 28 6.91 185 45.68 307 75.80 216 53.33 201 49.63 146 36.05 7 1.73
发表论文 20 6.76 118 39.86 225 76.01 133 44.93 137 46.28 91 30.74 3 1.01
21 6.18 195 57.35 268 78.82 191 56.18 78 22.94 143 42.06 10 2.94
合计 41 6.45 313 49.21 493 77.52 324 50.94 215 33.81 234 36.79 13 2.04

  2.5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期望分析

  表6所示为研究生期望得到哪些人的指导,其中选择导师的研究生占79.09%,表明绝大多数研究生希望导师能够从学科专业角度对自己的论文写作进行指导,其中低年级研究生对导师的依赖性高于高年级;其次为期刊编辑、高产作者和期刊审稿专家,各项所占比例基本都在60%左右,说明研究生希望得到除了学科专业指导外的学术论文写作技巧、投稿技巧、审稿流程等更为全面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表6   研究生期望的论文写作指导者统计
类型 分类 导师 编辑 审稿专家 高产作者 其他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年级 研一 124 81.58 113 74.34 85 55.92 94 61.84 6 3.95
研二 196 80.99 166 68.60 147 60.74 142 58.68 3 1.24
研三 130 74.71 97 55.75 113 64.94 103 59.20 1 0.57
博士 53 77.94 43 63.24 30 44.12 49 72.06 2 2.94
学位类型 学术型 366 77.54 302 63.98 270 57.20 287 60.81 8 1.69
专业型 137 83.54 117 71.34 105 64.02 101 61.59 4 2.44
学科门类 人文社会类 184 79.65 160 69.26 122 52.81 140 60.61 3 1.30
自然科学类 319 78.77 259 63.95 253 62.47 248 61.23 9 2.22
发表论文 222 75.00 177 59.80 167 56.42 177 59.80 4 1.35
281 82.65 242 71.18 208 61.18 211 62.06 8 2.35
合计 503 79.09 419 65.88 375 58.96 388 61.01 12 1.89

  在对研究生期望的论文写作指导方式的调查中(表7),选择“选修课或必修课”形式的人数最多,说明研究生认为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还是十分有必要的,“现场培训”形式也是比较受研究生认可的方式。除此之外,“微信公众号推送及微信群” “微课、慕课”和“在线直播”等形式也被近半数研究生接受。融媒体时代为更好地开展研究生学术论文指导提供了有力保障,可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灵活多样性和即时互动性,更好、更轻量化地开展学术论文指导。

表7   研究生期望的论文写作指导方式统计
类型 分类 选修必修课 现场培训 微课、慕课 在线直播 微信公众号/群 其他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频数 占比 /%
年级 研一 104 68.42 93 61.18 78 51.32 76 50.00 96 63.16 1 0.66
研二 173 71.49 146 60.33 118 48.76 108 44.63 116 47.93 6 2.48
研三 113 64.94 110 63.22 93 53.45 62 35.63 73 41.95 0 0.00
博士 46 67.65 34 50.00 34 50.00 27 39.71 31 45.59 0 0.00
学位类型 学术型 320 67.80 277 58.69 244 51.69 187 39.62 230 48.73 5 1.06
专业型 116 70.73 106 64.63 79 48.17 86 52.44 86 52.44 2 1.22
学科门类 人文社会类 176 76.19 133 57.58 128 55.41 93 40.26 121 52.38 2 0.87
自然科学类 260 64.20 250 61.73 195 48.15 180 44.44 195 48.15 5 1.23
发表论文 206 69.59 168 56.76 147 49.66 111 37.50 121 40.88 3 1.01
230 67.65 215 63.24 176 51.76 162 47.65 195 57.35 4 1.18
合计 436 68.55 383 60.22 323 50.79 273 42.92 316 49.69 7 1.10

  3 培养方式建议

  3.1 联合培养模式

  通过调查问卷不难发现,现有的论文指导课程很难满足研究生的实际需求,研究生学院应联合高校学报、教务处、图书馆等部门,形成联合培养模式。各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由研究生学院制定培养计划,高校学报提供编辑、作者、审稿专家资源,图书馆发挥其数据库和文献分析优势,教务处提供网络教学平台支撑。

  3.2 “线上线下”交互培养模式

  融媒体时代为建立“线上线下”交互培养模式提供了保障,学校的网络教学案例库不断丰富,各种社交平台也为交互培养模式提供了保障。线上教学更便于多部门参与教学的人员更合理地安排时间,录制的微课、慕课等可以重复播放,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培养团队还应充分利用社交平台资源,如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对铺天盖地的网络资源进行专业甄别,“官方”推荐高质量的网络资源,还能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线上提出的问题。

  3.3 统一授课及差异化辅导相结合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门类、不同学位类型的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困扰不同,对论文指导的期望也不尽相同,因此培养模式应充分体现差异性。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集中讲解,另外设置一系列专题形式的线上指导课程,使研究生选课更能有的放矢。

  4 高校学报在研究生作者群培养中的重要性

  高校学报的主办单位一般为学校,它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既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又是提升期刊影响力、增强本校师生的归属感、培养潜在作者的有效途径。以往的工作中,高校学报编辑对于研究生作者的培养多局限于投稿过程中与他们的电话或邮件沟通指导,很少有主动参与面向全体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工作,这主要是因为以往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多以选修课或必修课形式开展,很少有其他的线上培训形式,加上学校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高校学报编辑参与感很弱。而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多形式联合培养模式中,高校学报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4.1 高校学报编辑的指导性作用

  构建学者型编辑队伍已成为行业共识,而“双一流”建设契机下的高校学报编辑无论从学历还是科研经历方面都有所提升[14]。这不仅为打造高品质期刊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更好地培养作者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高校学报编辑既对负责栏目所属专业的学术前沿热点有清晰的把握,又对该领域的学术期刊发展现状有所了解,同时对整个学术论文发布流程了如指掌,能够给研究生提供更加系统的指导。

  研究生作者对于学术论文写作和投稿缺乏经验,尤其是初次投稿中经常会遇到期刊选择不合适、不熟悉投稿流程、不善于与编辑沟通、写作不规范等问题,使初次投稿工作显得异常艰难,这难免会打击研究生的科研和写作热情。针对这些问题,编辑可以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如:对一般投稿、审稿、编辑校对等流程进行详细讲解,打消研究生投稿的顾虑;分别选取论文写作规范性好和差的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让研究生作者对此一目了然;还可以分别从论文选题、论文创新性、论文语言等方面进行典型案例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论文初稿、审改稿、最终发表的版本进行对比,让研究生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4.2 高校学报审稿专家、高产优秀作者资源优势

  审稿专家和高产优秀作者是学术期刊的宝贵资源,这也是以往的学术论文指导课程所忽视的内容。高校学报应充分发挥编辑、审稿专家、高产作者的联动作用,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学报编辑可以就期刊选择、投稿技巧等方面展开论述;审稿专家可以结合自身审稿经验分析什么样的学术论文更受青睐;高产作者可以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导师、编辑、审稿专家、高产作者四位一体的授课模式更全面、更高效。通过调动审稿专家和高产优秀作者参与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增强了他们对高校学报的归属感,为获得更多更好稿源埋下伏笔。

  4.3 高校学报的行业资源优势

  高校学报身处学术期刊圈,对于行业资讯更为了解,可以从专业角度对研究生投稿时期刊选择等进行指导。同时,高校学报还可以与兄弟期刊联合,针对各学术期刊收稿范围和用稿偏好的差异,为研究生作者提供更多期刊资源的同时,也为期刊汲取更多学校的优质稿源提供可能性。

  4.4 高校学报的新媒体优势

  传统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近些年期刊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不少高校学报在微信公众号上都进行了有益尝试。高校学报除了可以参与常规课程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报的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定期推送论文写作技巧、经典案例等,在为研究生作者提供丰富可靠的网络资源的同时,有效避免了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号同质化的问题,形成品牌特色;不同专业的审稿专家和高产作者往往不能同时出现在研究生学术论文指导课程中,可通过采访的形式,制作成系列音频或短视频;还可以针对某些专题进行直播互动,让研究生作者有更多的选择;建立研究生作者、编辑、审稿专家、高产作者的微信或QQ交流群,有针对性地解决研究生提出的问题……总而言之,融媒体时代为知识的传播和获取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平台,高校学报应该更加有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从而以优质的服务换取作者的信赖。

  5 结语

  优质稿源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线,近些年优质稿源外流现象十分严重[15]。高校学报不应再固守传统的工作流程,一味 “等米下锅”[16],应该在主动“找米下锅”的同时,不忘发掘、培育“高产稻”,帮助科研路上的新兵叩开学术论文路上的第一扇门。高校学报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培养研究生作者的重任,助推“双一流”建设,不负“把优秀论文刊登在祖国的期刊上”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陶一桃 .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J]. 澳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6(2):126-127.

  [2]李世红 .高校学报应重视青年作者队伍的培养和建设[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24(3):597-599.

  [3]刘庆文 .研究生——科技期刊值得关注的作者群[J]. 编辑学报, 2004,16(1):54-55.

  [4]邢宝妹, 周佩琴 .发掘稿源加强对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4,15(4):477-479.

  [5]王慧瑾, 邓德灵 .学术期刊编辑应重视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J]. 编辑之友, 2010(10):107-108.

  [6]杨继成 .论高校学报对在校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J]. 编辑学报, 2005,17(1):60-61.

  [7]李世秋, 蔡斐 .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人才培养功能——《航空学报》举办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讲座的实践[J]. 编辑学报, 2016,28(3):284-286.

  [8]李海燕 .发挥论坛优势培养作者队伍——论科技期刊编辑利用网络论坛培养作者[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25(5):721-724.

  [9]古丽亚, 吕国华, 王雪峰 , 等.《物理学报》作者群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编辑学报, 2018,30(S1):S131-S133.

  [10]赵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R出版实践[J]. 编辑学报, 2019,31(1):74-77.

  [11]王欣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新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30(7):693-698.

  [12]高峻 .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互联网+”发展现状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28(10):941-947.

  [13]倪燕燕, 寿彩丽 .媒体融合与科技期刊出版和运营方式的转变——以浙江大学学报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27(12):1248-1252.

  [14]李文娟, 张红霞 .“双一流”建设契机下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人才的发展之路[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30(1):64-69.

  [15]祁丽娟, 方梅 .遏制优质稿源外流刻不容缓——以计算机科技类中文期刊为例[J]. 编辑学报, 2019,31(2):124-128.

  [16]魏明孔 .浅论学术期刊编辑中的“五米”[J]. 澳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7(2):496-50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